31小说网 > 镜像大千 > 第243章 宣传和教育

第243章 宣传和教育

“上一期的燕山时报,已经卖出去三千份。”

“如果要继续扩大发行,油印机和油印员都要增加!”

“请将军调派人员,印刷更多报纸!”

向朱武汇报这个消息,朱贵颇有些振奋之意。作为最早追随朱武的头领之一,朱贵在梁山泊立寨初期一直担负重任。甚至因为在山上功劳卓著,为自己挣得了参赞政务头领一职。

然而,随着梁山泊越来越是壮大,朱贵能力不足和在江湖上名声不显的劣势,逐渐暴露出来。这些年来,朱贵虽然是参赞政务头领,在政务院担任外联处处长,却一直没有发挥太大作用,甚至和各地联络的事情,都被宋江和戴宗等人取代。

这次,朱武让他和乐和创办报纸,利用外联处消息灵通的优势发布新闻。朱贵和乐和都尽心竭力,希望办好这件事,提高自己地位。

如今,眼看燕山时报发行不到两月,就把发行量提高到三千份,朱贵和乐和都认识到报纸的潜力,向朱武寻求更大的支持,增加报纸印数。

朱武听闻此言,心中很是满意。作为影响舆论的重要工具之一,朱武对报纸的重视,远超他人想象。燕山时报的创立,也是他一手所为。

眼看报纸的发行量达到三千份,甚至在燕京城有了广泛影响,朱武知道报纸已经被这个时代的人所接受,扩大发行的时机,已经即将到来:

“只是用各种考试的消息,就把报纸的发行量增加到三千份。”

“下月正式开考,一定能发行更多。”

“只要在报纸上同步刊登考试结果,参加考试的考生,基本会人手一份。”

“再加上对考试好奇的人员,燕山时报的发行量,有可能超过五千。”

“这么大的数量,用油印已无法满足,想要扩大发行,就必须使用新的印刷方式。”

油印操作简便,成本也不算高。但是它的缺点,就是作为底版的蜡纸,使用寿命只有三五百次。所以这种印刷方式,不适合大量印刷。

好消息是,早在七八十年前的庆历年间,毕昇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泥活字、陶活字、木活字、铜活字等材料的字模,已经相继出现。如今在宋国使用的纸币交子,就有一些是采用铜活字印刷。朱武让钱庄印制各种票据时,同样采用了铜活字。

所以,在知道报纸的发行量即将突破五千,用油印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后,朱武决定给报社一套铜活字,用它印刷报纸:

“铜活字经久耐用,而且字迹清晰。用它印刷报纸,称得上大材小用了。”

“就是价格太高,还要继续亏本。”

铜能铸造成钱,用铜铸造字模,成本太高昂了。和报纸大批量廉价印刷的需求,实在有些不符:

“如果把铅活字铸造出来,活字印刷的成本,就会降下去了。”

“可惜铅合金需要有锑,这种元素现在还没有分离出来,再加上锑矿主要集中在西南,想要制成铅活字,一时半会儿是别想了。”

“亏本印刷的事情,还要继续下去!”

想着这些事情,朱武不由庆幸他在来到这个世界后,就开始推行拼音和规范字。拼音能用于检字不用多说,字形规范之后,也能减少异体字、生僻字的出现,把铸造字模的成本,稍微下降一些。

听到朱武要拨给自己一套铜活字,朱贵喜不自胜。向朱武保证一定会用好铜活字,把报纸的印刷数量和质量,继续向上提高。

——————请在明天观看——————

“卖报!卖报!燕山时报!”

“王伦先生携五百学子抵达燕京,参加今年文考。”

“参加文考的学子已经超过两千人,有意向者及早报考!”

……

郎朗童声传来,进入燕京城的闻焕章,首先就听到有孩童正在卖报。

听到那孩童呼喊的文考消息,闻焕章好奇之下,把卖报孩童叫住,道:

“孩子你且过来,说说文考是什么?”

那孩童欢喜过来,回应闻焕章道:

“文考就是燕京大学堂的考试,还有一项是武考。”

“通过文考初考就能进大学堂学习,成为衙门官吏。”

“通过武考初考就能进讲武堂学习,成为军中军官。”

“先生是外地来的吗?是要参加文考?”

口中快速说着,这孩童似乎见多了类似闻焕章的人,又向闻焕章道:

“三月初一报名就截止了,三月初三开考。”

“先生想报名需要尽快,拿到准考证件。”

“我这有教育处发布的考生必读,先生要不要看看?”

说着,这孩童打开盛放报纸的书包,拿出一份写着“考生必读”四个大字的册子,向闻焕章道:

“只要一百个铜钱,就能买这本书。”

“还有这份报纸,只要二十文钱。”

“如果你有准考证件,或者户籍路引,还可以给你打八折,只要十六文钱!”

连连说了这些,这孩童盯着闻焕章,似乎只要他说不买,立刻就要离去。

心中有些好笑,又知道这孩童的意图,闻焕章取出一块碎银,向这孩童说道:

“这是一钱银子,大概值两百文。”

“你和我仔细说说,什么是燕山时报?”

这孩童见到银子,顿时喜形于色,一边将闻焕章的银子收下,一边又向他提醒道:

“先生身上有银子,可以去兑换银元、银角。你这样使用碎银,实在太不方便了!”

“我这里还有一份燕京地图,标注有衙门、学堂、钱庄、驿站、客栈、茶楼、酒店、商行,先生初来乍到,正好需要这个。”

将燕山时报和考生必读、燕京地图递给闻焕章,这孩童还向他道:

“这三样加起来一百四十文,我再给你前面三期报纸,正好凑成两百文。”

又拿出三份报纸,一同递给闻焕章。

心中觉得有趣,闻焕章不急于看报,向这孩童问道:

“你先别急着走,和我说说燕山时报是什么?”

“为什么你这样的孩童,小小年纪就在街上卖报?”

那孩童听闻此言,顿时撇着嘴道:

“我为什么不能卖报?”

“没有我们沿街叫卖,你们知道去哪买报纸吗?”

“老师都说我们卖得更好,比大人卖得更快呢!”

自豪地说着这件事,这个孩童明显为自己胜过大人而自豪。

闻焕章听得一阵好笑,却从这个孩童话中,知道他是学生。再想到这样的孩童都能在燕京城放心卖报,闻焕章更是明白,燕京在梁山泊治下,已经稳定下来:

“这么快的时间就稳定燕京,难怪朱武敢割据自立,在这里封官拜将了。”

“他在燕京的根基,远比我想象得要深!”

管中窥豹,闻焕章从孩童沿街卖报,就看出了这么多的事情。那个孩童见他陷入沉思之中,却有些不耐烦地说道:

“你还要问什么?”

“没有我就去卖报了!”

说得闻焕章回过神来,有些歉意地取出一块银子,向着孩童问道:

“你就说说卖报的事情,还有这燕山时报是什么?”

没有收这块银子,卖报孩童说道:

“先生给的钱已经够了,再多的我不能收。”

“我们卖报的事情,自从燕京城有报纸就开始了。”

“先生想知道燕京时报是什么,把它们发行的报纸,都买一份就是!”

说着,这孩童又取出四份装订在一起的报纸,向闻焕章道:

“燕山时报是今年正月十五发行第一期,到现在已经八期了。”

“这是正月份的合集,刊登着燕山时报创建经过。”

“先生多看看报纸,燕山时报的事情,就会都清楚了!”

看着又开始向自己卖报的报童,闻焕章笑着摇了摇头,把这四份报纸拿下,又把手中银子递给眼前孩童,道:

“不用给我找钱,你就给我说说,燕京城易主之后,你在这儿生活得怎么样?”

卖报孩童听到,顿时眉飞色舞,道:

“朱将军的大军来了之后,我们的日子要好多了。”

“而且朱将军是替天行道的好汉,他来燕京之后,没有人敢随意欺压穷人。”

“现在我爹在工程处做工,挣得比以前多几倍。还把我送进学堂,将来考取官吏!”

说着朱武到来后的改变,这个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的孩童,明显极为欢喜。即使是个孩子,他也感觉到燕京城被朱武收复后,自己命运的改变。

听到卖报孩童的倾诉,闻焕章已经知道,朱武在燕京城已得穷人之心。这些以前在辽国治下受权贵欺压的穷人,已经在用实际行动,支持梁山泊了。

询问燕京城易主以来其它改变,卖报孩童却实在说不清楚。只是让他观看报纸,了解燕京情况。

知道问不出什么,闻焕章告别卖报孩童,打算找个地方,好好看看报纸。

正巧,不远处有个茶楼,闻焕章迈步走入,打算在里面歇歇脚,听听里面消息。

进入茶楼之中,闻焕章发现正有人拿着报纸,在茶楼里解读。一些有报纸的,也在听他评论:

“这个王伦王先生,人称白衣秀士,不但是梁山泊立寨时的元老,还是朱将军第一信任之人。”

“朱将军在梁山泊替天行道时,只要外出征战,都会留王先生看家。”

“现在朱将军把他调到燕京,显然是要以燕京为家,以后扎根这里!”

从王伦携带五百学子前来,引申到朱武要扎根燕京。茶楼里的人丝毫不觉得他在胡说,反而大声叫好。

自从朱武占据燕京以来,燕京城虽然经过一阵混乱,却在平定下来后,很快恢复繁荣。

尤其是辽国权贵被清洗、弊政也被革除后,燕京城中百姓,都感觉到日子好过许多。许多受益之人,都在拥护朱武。

再加上朱武从山东运来许多物资,平抑燕京物价。朱武在燕京得到更多的人拥护,许多人都期盼他扎根燕京,真正成为自己人。

王伦来京的消息,便被人这样解读。而且还被人称赞,期待此事成真。

恰巧看到这一幕,闻焕章已知道燕京城人心向背。虽然如今的燕京城名义上归大宋所有,大宋朝廷在这里却没有丝毫影响力。这里的百姓早已是只知朱武,不知大宋朝廷。

心中想着这些,闻焕章又听到读报人对这条新闻的解读,劝说有意考试的人,赶紧前去报名:

“这次考试名义上是为大学堂和讲武堂招生,所以有些学子,对此不够重视。”

“但是以我来看,这次考试就是没有科举名义的科举,许多燕京官吏,都会由此诞生。”

“而且这次考试虽然不会授予进士,但是通过殿试的,却都做朱将军的学生。相比宋国的天子门生,可谓性质相同。”

“所以王伦在山东听说后,都要带五百学子进京争夺这个名额。没参加报考的人员,一定要尽快参与!”

喋喋不休地说着这些话,读报人又提醒报考的人已经超过两千。参与竞争的学子,一定会越来越多。

然后这人又以此为引,说了几个风头正劲的考生,猜测哪些人会一步登天,成为朱武学生。

闻焕章听着无趣,自己取出报纸,从第一期开始,观看这份报纸。

燕山时报的发行时间并不长,印刷量和发行量实在称不上大。而且,因为活字印刷的不成熟,朱武在印刷上采用了自己在梁山泊摸索出来的油印技术。这种简便的技术在梁山泊印刷教材时也曾经得到验证,在燕山时报的印刷量不大的情况下,朱武用这个技术,印刷这份报纸。

没有关心报纸是用什么技术印刷,闻焕章看着这份报纸,把它和东京的小报相比:

“和东京的小报差不多,字迹都有些不清晰,但还能够识别。”

“而且二十文钱,已经很便宜了,里面的内容也比胡编乱造的小报强很多,更加真实可信!”

“有这样的报纸在,燕京城不会像东京一样,有各种小报存在。”

对这份报纸赞叹不已

——————请在明天观看——————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