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渭北春雷 > 该书评论4

该书评论4

《老树》是本难得一见的好书

偶然看到这本《老树》,本欲嗤之以鼻,好奇之心促使我多看了一眼,没料到这一眼看的,竟使我一口气看了好几回。

这本书通俗易懂,鲜明透亮,毫无矫揉造作之处。人说话、写文章、发评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明白,让人理解。写得通俗一点,明朗一点,大众化一点还是好些。如果尽用些梵语、暗语、黑话、密码之类的文字、符号,那就只有同教、同道、同类之人才能看懂。

这本《老树》特别可贵之处,就是系统地反映出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在农村中所起到的实质性的作用,及时准确地解决了农民的实际问题。使农村由贫变富,农民老有所依。

其次就是文字不艰涩,词语不深奥,一般文化水平的人都能理解,但它的意义却深不可测。如果说每篇文章、每首诗词,都要经过专家学者的解读才能算是好书的话,那么,这本书的确望尘莫及了。

该书作者坦坦荡荡,清清楚楚,毫不掩饰地把存在于农村中的种种问题,实事求是地反映出来;并且,毫不留情地批评、讽刺了许许多多的不正之风,和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宗族观念。

书中的诗词、顺口溜不讲格式,信手拈来,作者写着自然,读者读着轻松,有点文化的人就可以读得朗朗爽口,韵味十足,并能理解其中含义。文章吗,干吗要弄得云遮雾罩,把自己隐藏起来,让人猜不着,摸不透。清澈透亮有何不好?我觉得在各行各业中都是有利无害的,干部明亮思想好,财务明亮弊病少吗。

我觉得这本书是目前少有的现实主义作品,它打破了时兴地塑造主人公、男女主角的传统规律,着重突出一个群体。也就是内容简介中说的‘改革开放期间,生活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性格,和不同思想境界的老龄农民。’

这个群体在目前农村之中,本身就不是什么鲜明人物,作者却能把他们写得鲜活具体,恰到好处。如果再脱离实地的过分突出一点,那就事与愿违,不是真正的老龄农民啦。

该书所写的人物全是具有代表性的几类农村人,开卷第一回先由知书达理、任劳任怨的桃花出面,和隔壁又懒又馋,无知得有点天真的杏花,隔墙坐在树上拉家常,议论着两边的家庭和家里的公公,给读者交代了两家的差别,和生活条件完全不同的老哥俩。

她们的谈话被打牌归来的婆婆打断了。桃花的婆婆人称麻将婶,是一个内心和外表一样不讨人喜欢的人。直到第二回的后边,书中的主要人物‘常大伯’,才以弯着腰,端了盆水,穿了件退了色的中山装,腰里系着蓝布围裙出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个勤勤恳恳、迫于生活压力,忙于家务的普通老头。而这个普通老头却能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重压,解决常人无法解决的难题。

他早先也是个相当不错的教师,却把自己的轻快工作让给了刚从学校回来的弟弟‘玉顺’,自己挑起了一大家子人的生活重担。父母过世了,弟妹长大了,都有了各自的事业,各自的工作,就是他的处境最不行,最困难,和隔壁当教师的弟弟形成了鲜明对比。而他却毫不在乎,以苦为乐,弟妹们想要帮他也帮不成。

这本书写的就是农村琐事,初读起来给人有点繁琐感觉,比及读进去了,这种感觉自然消失,而且觉得所有的话都有深意,没有一点多余的,如果取掉任何一部分都会不那么完整了。通过这些许许多多的琐事,才能充分地反映出农村的真实生活,问题所在;说明现实的不公,农民的无奈,各方面都尚待努力完善。

该书的另一特点就是情景逼真,画面清楚,全文好像由一张张写真图画组成。第一回的节前洗衣、树上拉家常,以及谈话中所提到的磨面装麦子的情景,无不描画得自然得体,清楚明了,非常合乎逻辑,给人有种亲临其境的感觉。

第二回说清了兄弟调换,彻底改变了两人一生命运。一个没有出力下苦,吃了一辈子轻松饭,退休了儿子接班,继续当老师吃轻松饭、挣轻松钱,一个月拿着几千元的工资,家里啥条件都好。儿子工作可靠,媳妇贤惠孝道,家庭和顺,生活幸福。而他哥却出了一辈子力,下了一辈子苦,老伴丢了生命,自己老景凄凉。家里生活紧张,百事不顺,儿子出外打工,媳妇不明事理,和隔壁弟弟家明显地成了两个阶层,两个世界的人。

这些情况都是目前农村中真真切切、确确实实、随处可见的普遍现象。然而,任何人都对这种现象无能为力,只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地任其下去,归结于命该如此罢了。

第二回说到前多年的架子车拉麦子,路上送水的情景,还有晚上在场里用脱粒机脱麦子的情景,真是逼真极了。而且生动具体,入木三分,没有亲身经历的人,不可能写得这么形象。

总之,我觉得《老树》是本难得的好书,但不合当前的时代潮流,以后或许会有出头之日。希望作者能够继续写下去,就算自己没有回报,也能给后世留下一本很有价值的好小说。 文友展翅·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