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渭北春雷 > 54回嫁亲娘女儿明大理 感胞弟兄长赋小诗

54回嫁亲娘女儿明大理 感胞弟兄长赋小诗

莫怪子女难同锅,各人都有自己窝。

年迈纵有儿孙孝,不如娶个好老婆。

兄弟当是足和手,相助不计少与多。

真情切切何须表?深意默默把诗作。

即便儿女多,没伴最寂寞。出门有人语,回家没着落。

春风化冬雪,良言暖心窝。为兄办婚事,花钱从不说。

闲话过多书难作,紧接上文继续说。上文说道:李玉顺为了促成兄长和柳枝的婚事,不怕天气炎热,未经兄长同意便亲自出马,坐上胖媒婆的宝马牌小车,一同到柳絮弯见到了柳枝。

他们坐在柳枝院里的树荫底下,玉顺情真意切地说明他们这次来的目的以后,柳枝也入情入理地谈了自己的想法。玉顺听了柳枝的话心中甚喜,觉得自己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还后悔迟来了几天。

正在玉顺暗自高兴的时候,有辆农用车的声音一直响到门外。玉顺正要起身去看,那扇老式木板门被人推开,从外面呼呼啦啦地进来了一群青年男女。玉顺确实吃了一惊,瞪大眼睛看着来人,自己一个也不认得。

来人正好是三男三女,年龄看着相差不了多少,大概三十三四上下。男的都穿着颜色不同、样式一致,裸露肩膀的无领无袖汗夹,宽敞的短裤搭到膝盖上边,脚上都穿着分不清颜色的塑料拖鞋。

女的貌相有点相似,都穿着背上有字的广告汗衫,牛仔短裤,看着土里土气的,更不用说修饰打扮啦。男的女的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留着短短的头发,皮肤全是黑红色的,但比不上那些在奥运会上争夺冠军的黑人运动员,个头也远没有人家那样高,皮肤更没有人家那样明亮。每个人的肩膀上、胳膊上,都卷曲着一片片薄薄的白皮。

玉顺乍一看还以为是流氓、丐帮之类的什么组织,心里难免有点突突直跳。仔细一看,又见他们一脸正气,好像刚干完活回来的劳动者。

只见他们:五官端正面貌黑,头发蓬乱沾着灰;张张脸上有黄土,对对眼睛亮如金;嘴唇干裂牙齿白,鼻子不净有汗浸;短衫短裤裸双腿,光脚有鞋见趾根。各种首饰全没有,健康肌肉长满身。

玉顺已经猜出来人是谁了,他就静下心来,坐在小椅上朝后一靠,左腿往右腿上一担,心想来个以静制动,故意不看他们。

胖媒婆更不知道来人是谁了,她只管吃着梨不说话,心里却在揣摩着来人是谁,先想听听他们干啥来了。

柳枝一直坐着没有起来,嘴里淡淡地只说了一句:“你们不在窑上好好干活,都跑到这里干啥来了?”

来人走到柳枝跟前,一起开口叫“妈”。柳枝指指玉顺对他们说:“这位就是资助四宝上学的你二叔,那个就是给我说媒的介绍人。”

他们个个叫叔喊姨地打过招呼,然后也不管地上脏净,就‘扑塌扑塌’地往下一坐,其中一个大点的女子说:“妈,窑上管事的说,今天天气太热,中午给我们放了假,叫下午天凉了再去干活。我们就趁这个时间,开着窑上拉烂砖头的车过来看看,想把我们的看法说一说哩。”

柳枝给玉顺和胖媒婆说:“他们就是我的三个女儿和女婿,都是土里土气的农民,常年在窑上干活,弄得脏兮兮的,让你们见笑了。我这三个女儿一个比一个大两岁,就是因为家里太穷才没有念多少书,没啥文化,只好嫁给附近几个村子的农民家庭。女婿的文化也不怎么高,都是老实憨厚的庄稼汉,没啥心眼,干不了大事,只好在附近的砖厂给人家打工。

他们家里也是有老有小,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多亏现在的政策好了,不论啥人都不会缺少吃喝穿戴,只要踏实劳动,就不会为生活发愁。我现在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四宝身上,就指望他把书念成,改换门庭哩。”

胖媒婆这时已经把梨吃完了,嘴里不住地鼓动着咽进肚子,同时也揣摩出来人的用意何在。她就长长的出了口气说:“啊呀!原来是你的三位千斤呀。嘿,清一色的,你们可把我吓了一大跳,还以为来了什么敢死队之类的恐怖组织。哎呀,你们既然领着丈夫回娘家,怎么也不拾掇拾掇?

看你们的模样长得还差不多,要是好好打扮打扮,嫁个有职没权的一般干部,基本上可以凑合。你们怎么都嫁了农民啦?真是可惜死了。谁给你们说的媒?怎么这么不负责任,只图自己挣钱,办的这叫啥事吗?把人家女孩子的前途耽搁完了,真是罪不可恕呀!

柳嫂,你当初要是找我说媒,无论如何也要给娃们找一两个干部家庭。人常说:‘好狗护三家、好猫护三村’,你这三个女子中,只要有一个嫁个差不多的一般干部,她们姊妹伙都不会给人家卖苦力了。四宝上学,用得着作这么大的难吗?谁的脸都不用看,还要上好学校哩!

柳嫂呀,看你把娃耽搁的,成天这样吃苦受累、风吹日晒地卖苦力,穿得不如人,吃得不如人,连一点女人气都没有啦,你看着不心疼吗?”

柳枝气呼呼地说:“心疼有啥办法?谁叫她们没世个有本事的娘哩!”

胖媒婆精神倍增,忽地一下站起身说:“咋能没办法哩?人吗,除了死方尽是活方,只要脑筋灵活一点,要变过来不是不可能的。

就你们这种情况而言,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你现在就叫她们离婚,离了婚多少投点资,好好包装,打扮打扮,我给她们另找下嫁。不是给你吹大话哩,保证都是干部人家。让姑娘娃这般卖命,我看着怪心疼的。”

玉顺觉得胖媒婆的话太过火了,害怕那几个男的生气,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急忙插话说:“鸳鸯,咱们干啥来了,你尽胡说了些啥嘛?”

那几个男的都跟木头一样,他们对胖媒婆的话并不在乎,脸上不但看不出一点异常表情,而且还傻呼呼地嘻嘻笑着。

那个年龄大点的女子站起身对胖媒婆说:“姨,我来给你介绍介绍,我叫‘大扭’,左边这个叫‘二拧’,右边这个叫‘三改’。我姊妹三个的婚事都是自由恋爱的,没有谁给我们说媒。我代表她两个多谢姨的美意,我们当时还不想离婚,啥人配啥人吗。我们没有本事,嫁个没本事的农民丈夫就能凑凑合合的过日子,用不着麻烦姨操心啦。”

胖媒婆晃动着她那胖身子,摇摇手,咂咂嘴说:“哟——嘿,你们一个个还是红萝卜调辣子——吃出看不吃。我把你们当成木头啦,没想到还会谈恋爱,自己给自己找下家。当时不想离婚不要紧吗,往后几时想离了也行么,我胖鸳鸯就是要走在前边抢占先机,算不得劳心过余吧。”

那个叫三改的女子说:“不算,不算,多谢姨的关心。你看我这样子,以后要是万一想离婚了,能不能嫁个有点权的干部?”

胖媒婆摇着手说:“不可能,想都别想,有权的干部大都妻妾成群,谁能看上你呀?我今天先问你们,跑到这里干啥来啦?”

那个叫二拧的女子说:“我们,我们也是为我妈的事情来的,------。”

胖媒婆忙说:“我就猜是来干涉母亲的婚姻大事。我今天给你们明确地讲讲,婚姻法上说得清清楚楚,婚姻自主。什么叫自主哩?也就是说:父母不能包办儿女的婚姻大事,儿女也不能阻挠父母再婚另嫁。这个可是原则问题,我劝你们还是卷旗收兵,打道回府吧。”

那个叫大扭的女子说:“不,我们既然来了,就想把话说一下,-------。”

胖媒婆一步走下台阶,来到他们面前大声说:“有你们说的啥哩?就凭你们这样的下家,一年能挣几个钱,把你妈留在家里养活得起吗?也不掂量自己几斤几两,还给我来了个‘合纵抗秦’。就凭你们六个人有多大能力?我就敢说,六十个国家也不行,注定要失败的,-------。”

胖媒婆就像老师对学生训话似的,在他们面前走着说着,话还没有说完,一只脚鞋后的高跟又夹进砖缝里抬不起来,她就用力往上一拔,竟把穿着丝袜的脚从鞋里拔了出来。由于用力过猛,身体失去重心,整个身子朝水泥台阶上倒了下去,吓得不由‘啊呀’一声尖叫。

玉顺和柳枝大吃一惊,他们坐的地方较远,鞭长莫及,眼看着胖媒婆就要倒向水泥台阶,二人连喊叫的机会都没有,只急得出了一身冷汗。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距离胖媒婆最近的那个青年小伙身体向前一倾,伸出双臂一接,正好把胖媒婆那肥大的身躯接个正着。只见他原地没动,双臂向上一抬,双手顺势一掀,竟把胖媒婆掀得端端地站稳了。

柳枝和玉顺看她化险为夷,这才放心坐好。胖媒婆虽然没有摔着,却也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坐在台阶上歇了一会,朝那个男青年咧嘴一笑说:“小伙子,谢谢,你的劲真大呀!怪不得她们都看上你们。”

那几个男子啥话没说,只是朝她咧嘴笑了笑。四宝早跑来帮她取出鞋说:“姨,坐着别到那边去了,这鞋后跟太小,你穿着好危险呀!”

胖媒婆惊魂稍定,又拉拢四宝说:“还是我四宝乖呀,去给你姐姐们好好说说,叫她们都不要干涉母亲的事啦,免得大家不好看。”

那个叫二拧的说:“不用说,不用说,我们都是四宝打电话叫来的。”

玉顺听到这话心想,啊,难道四宝也不同意他妈出嫁?看来,这事还真不好办哩。正想着又听二拧接着说:

“别看我们都是农民,凭下苦挣钱哩。但是,现在的政策好了,农民的负担轻了,干活的工钱大了。家里又有老人照看孩子,我们夫妻都能够无牵无挂地打工挣钱,吃点苦、受点累没有什么,一个人一年在窑上能挣个万儿八千的,地里产的粮食吃不了,常年有活能挣钱,日子过得蛮不错的。四宝上学又有我二叔供着,我姊妹三个还养活不起一个老娘吗?------。”

胖媒婆听着听着,又气得站了起来,指着他们大喊大叫:“嘿,瞧你们一个个的样子,算什么新社会的年轻人?怎么连一点法律观念都没有。

我再给你们明确地说一遍,就是真的能养活起你妈也不行,作儿女的无权干涉老人的婚姻自由,你们就不要枉费心机啦。

我刚才还夸四宝乖哩,原来都是没良心的白眼狼,背过河不叫爷,人家给你们办了多么大的事,要是没有人家资助,你娃上得起学吗?你还打电话叫来这些人,想干啥呀?明给你说哩,就是这个事,你们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都赶快回去干你们的事,再要在这里胡搅蛮缠,看我不到法院告你们,告你们个什么——破坏军婚罪!”

在场众人一阵大笑,玉顺和柳枝都笑得说不出话来。四宝一只手捂着肚子,一只手摇了几下说:“姨,姨,你误会了。我叫他们来是表明态度,促使我妈和大伯的事尽快办成,是成事来了,不是闹事的。”

胖媒婆愣了一下说:“啥,成事来了?我的耳朵灵着哩,刚才明明听她在说:‘她们能养活起吗。’把我气糊涂了,一时想不起个时兴帽子,怎么把过去的老帽子搬出来了。哈哈,破坏军婚,不怪你们笑哩。”

胖媒婆自己说着也大笑起来,玉顺把悬起来的心放下了,正想开口说话,却见那个叫三改的女子站起身说:“姨,你的耳朵的确很灵,性子就是急了点,我二姐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发了火。

我妈的事我们早在一起商量过了,赡养老人是儿女们应尽的责任,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也知道是则无旁贷的。我们虽然没啥文化,日子过得没有人家富裕,可是,我们就是再穷,也不能不管自己的娘呀!

就我们家的具体情况而言,三个女儿都出嫁了,四宝上学一走,家里只有我妈一个老婆啦。虽然有粮吃、有钱用,自己能行能走,生活不用发愁。但她毕竟年纪大了,难免有个伤风着凉、头疼脑热之类的常见病。人有当时之祸福呀,跟前没人怎么放心得下哩?

我们本想把她接去一块住,自己家里都是老老小小一家子,住在一块确实有些不大方便。又想轮换着过来陪陪她,可是,我们都是凭劳动吃饭的人,肩上都压着千斤重担,干一天挣一天的钱,没有礼拜、没有假日,一晌不干就没钱啦,时间实在耽搁不起呀!

我妈为了我们长大成人,自己吃过糠、咽过菜,一辈子受了多么大的苦呀!我爸走的时候,四宝还没上学哩,她守了十几年寡,咬紧牙关硬撑着这个家,熬过了多少个少吃没穿的日日夜夜,跨过了多少条艰难曲折的沟沟坎坎,终于把我们姊妹四个养大了,女儿出嫁了却无法陪伴自己的娘,叫我们心里怎么过得去哩?一个娘能养大四个儿女,而---------。”

三改说得声音嘶喑了,两行泪水顺着脸往下流。院子刚才的笑声早已跑得无踪无影,每个人的脸上连一丝一毫的笑容也看不来。

柳枝低下头大声说:“改改,别说!”自己站起身,捂着眼睛进了屋。

玉顺擦了擦眼睛说:“是呀,过去了都是好年景,那些话就不要说啦。你妈这次走出去身边有了人,不会再孤独了,你们应该放心才是。”

四宝从厨房里端出一个很少见的老式瓦罐,放在姐姐、姐夫面前说:“这是妈早晨晾的凉开水,你们可能渴了,先喝点吧。”

大扭取来一个缺瓷少色的搪瓷缸子,自己先舀了半缸子凉开水,‘咕嘟咕嘟’地倒进肚子。然后又把缸子递给二拧,二拧喝了又给三改。

那几个小伙子则是双手端起瓦罐,轮换着往嘴里倒。

大扭喝了水,接着三改的话说:“今年五一期间,我妈领着四宝到你们那里去谢恩,回来就把那边的情况说了,我们都知道大伯和二叔是当今世上最好的人。我姊妹那时就在一起商量过了,认为我妈吃了一辈子苦,到现在儿女大了,四宝上学有了着落,她自己也该过几天轻松日子啦。

可是,我们做儿女的却不能经常跟着她,这回遇上个知冷知热的可靠好人,他们能在一起互相关照、共同生活,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好事。

我姊妹的思想是一致的,只要我妈自己高兴,我们大力支持,都希望他们尽快结婚,从此过上安稳日子,她有了依靠,我姊妹也就放心啦。

时隔不久,就到了五月十二号,那个曾使全国人民心碎的日子,大家都悲痛到了极点,谁还有心事办喜事哩?那些震撼人心的日子刚过去,我们就去打听过,听说大伯已经把地震灾区的亲家母接来养伤。

你们那里的人都说,他亲家母家里的人遇了难,只剩了一个老婆无依无靠的,伤好以后和大伯过到一起顺理成章,我们也就心灰意凉了。前几天又听说你们那里出了事,想过去看看却没有名目,-------。”

胖媒婆听到这里就急着说:“啊!原来是这样的,我的心是太急了点,把你们冤枉啦,对不起啊。那你们既然商量好了就不该来呀,呼啦一下来了这么多人,我们又不认识,难怪令人胡猜乱想。”

二拧接着说:“我们今天中午休息,就是想过来看看哩,正好接到四宝电话,说你们来了。我们估计是为我妈和大伯的事来的,又怕我妈不好意思,推三阻四地说要和我们商量,让你们来回跑些冤枉路。我们就没顾得回家洗澡换衣裳,开着窑上的破车跑来了。目的就是当面表明态度,对我妈和大伯的事没有意见。你们那儿要是没有什么变动,就让他们尽快结婚吧,我们衷心地希望二老早日过上幸福生活。”

玉顺感动地说:“好,好啊!那边没有变化,一切都按照原来说的办。就是后边的老屋还没来得及换,我想让你妈过去后再盖房子,------。”

大扭忙说:“哎呀呀,房子够住就行了,盖多了还不是闲着哩。咱们庄稼人不是有句话说:‘有钱不置半年闲’吗,何况咱们都不是有钱人。”

柳枝从房里出来,先给玉顺把杯子里的茶水添满,又对胖媒婆说:“他姨,也给你倒杯茶吧?你来连一口都没喝哩。”

胖媒婆说:“不用,不用,我吃了梨和洋柿子,比喝茶实用得多。柳嫂,你这几个孩子看着眯眯地、吹着利利地,说起话来句句在理,多中听呀!真够可爱的,比我女子强得多,我真是羡慕死啦。

哎!我那两个死女子都为自己哩。今天买房呀,明天买车呀,不要钱、不办事就不来看她妈。一年到头连一句好听话都听不到,谁还知道给她妈买个啥,谁还关心她妈幸福不幸福,谁还管过她妈的死活?”

胖媒婆说着竟落下了眼泪,柳枝连忙安慰着说:“哎呀,他姨,你怎么伤起心来了?你们都是有本事的人,吃的是高级饭,挣的是轻快钱,咋能和我那些卖苦力的土包子比呀?你就没有让女儿关心的事呀!”

玉顺接着说:“我嫂子说得对呀,你看你,开的高档车,挣钱凭嘴说,吃得比人好,穿得洋又阔;腰里票子厚,身上肌肉多,天天没烦恼,随时都快活。你这不是神仙过的日子吗,还有叫女儿关心的啥哩?”

胖媒婆脸上多云转晴,顿时笑嘻嘻地说:“这话说得不错,咱的确没有需要她们关心的啥事。可是,经常不见人,心里还是怪想的。”

玉顺看看柳枝欲言又止,柳枝也看看女儿女婿没有出声。大扭望着她妈说:“妈,你别不好意思,放心过去,我们会经常看你的,祝你幸福。”

四宝拉着他妈的手说:“妈,你别操心我啦,放心去吧。我都这么大啦,自己会照顾自己。每逢礼拜天、放了假我就会过去陪你。”

她的那几个女婿笑嘻嘻地说:“妈,你放心,我们都会看你去。”

二拧和三改也说:“妈,我们都希望你早一天过上舒心日子。”

柳枝眼眶里噙着泪花对他们说:“你们都走吧,回到窑上好好干活,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我的事我会决定,以后再不要牵挂妈啦。”

这三对男女一起站起身,大扭招呼着说:“二叔,姨,你们慢慢说吧,我们下午还要干活,现在就该走了。”说罢,一齐出门上车。

四宝把他们送走,立在门外看了一会就回来进了里屋。院子里只剩了三个大人,胖媒婆还在发着感叹说:“唉!女孩子供出来不如中途辍学,嫁到附近还能经常见,书念成了就跑得没远近啦。哎,明知她们回来要受麻烦,人还是想让她们回来,说上几句好听的空话,心里也是舒坦的。”

玉顺说:“瞧你说的啥话嘛,人人都盼娃出人头地,谁还会叫娃中途辍学?上不去无非有两种原因,一种就是本人资质不行,自己念不进去。一种是经济条件不行,没办法才不得不停止学业,回家务农。那里有不让孩子上学,故意留在身边的道理。咱现在只说今天的事咋办呀?”

胖媒婆说:“这事还有啥可说的,你们想咋办就咋办吧!”

玉顺看着柳枝说:“嫂子,一切都在你啦。有啥条件慢慢说,咱今天就把日子定下来。我这回也叫你们洋气一下,把婚礼办得热热闹闹,两边的亲戚朋友都通知到,摆上七八十桌酒席;再叫个司仪、乐队、摄像什么的,好好拍个片子作为结婚纪念。你们明天就去把结婚证一领,到照相馆拍张婚纱照。你还有啥要求尽管提出来,我们一定满足--------。”

柳枝打断他的话说:“玉顺,我听说你这次结婚,怎么连动静也没有,一个村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把新娘子拉回来,住到一块就完事啦?”

玉顺红着脸说:“我们,两个人都不爱热闹,多走那些过程没意思。一个人一个爱好吗,你和我哥好不容易才有今日,总不能像我们一样。”

柳枝说:“怎么,我们比你有钱吗?你们有工资的人都能简单省事,不花那些冤枉钱;我们这些没钱的农民怎么就不行哩?老寡妇再嫁,又不是什么光彩事,有啥值得张扬的。我看你说了那些,只有一句用得上,那就是‘明天去领结婚证’,其他一切都不必了,就照你们那么办挺好。

咱都啥年龄了,把那些没用处的过程全免了,咱们少花钱,也省得耽误孩子们的挣钱时间。如果像你说的那样图洋气,我怕被别人指脊背。”

玉顺说那样的话不过是‘让人是个礼,锅里没下米’,他当然知道这个道理。兄长是紧细惯了的人,平时从不多花一分钱,特别反对过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搞那些莫须有的怪名堂。柳枝也是艰苦了一辈子的农村妇女,平时过日子都是八寸拽一尺哩。这两个秉性相投的人举办婚礼,怎么会那样浪费钱财?玉顺不过是表示表示,让让而已。正是:

男女结婚幸福长,取繁就简最优良。

婚礼大办多不该,寡妇再嫁少张扬。

彩车列队八里颤,礼炮轰鸣九天黄。

酒肉醉倒远近狗,苦果却在蜜月旁。

胖媒婆听到玉顺和柳枝的话连忙说道:“不行,不行,你们说的好省事呀!都照那么办,无声无息,我不但上席坐不成,一点名气都没有啦。”

玉顺笑着说:“哎呀,你都胖成啥啦,还这么爱吃。想吃还不好办吗,把我拉着上县,你看哪家饭店好就进哪家,爱吃啥就点啥,怎么也比农村的宴席强。至于名气吗,怎么都能出去,你明天早上起来早点,开上宝马车,趁凉就出门,多走几个村,只拉两个人,我哥和我嫂,上县走一回,他们办手续,出名是大媒。你先去我村里拉我哥,再到这里拉柳嫂,他们到民政局把结婚证一领,在城里逛上一天,下午再把他两个拉回来,远近的人不就都知道啦,你还担心名气不得出去。”

胖媒婆也笑着说:“你说得倒好,把我这大媒人当成车夫啦。也罢,车夫就车夫,我这车闲着也是闲着,已经拉过几回新婚夫妇啦。挣一个就比不挣强,最少贰佰元,能行了明天就包给你了。”

玉顺满口答应着说:“行,行,没问题,二百就二百。明天把事办完,我连你的介绍费一次付清,这事就算完满结束啦。”

胖媒婆点点头说:“好,就这么办。咱现在去吃饭吧,我早就饿了。”

柳枝忙说:“你们坐着,我给咱做饭去,一会就好了。”

胖媒婆起身就走,玉顺只好跟着往外走。柳枝拦着他们说:“别走呀,就在这里吃饭,吃了饭我还有话想说。”

胖媒婆立刻站住脚,回过头盯着柳枝说:“咋呀,得是想变卦哩!不行,这事还有你说的啥哩,能嫁这样的人家该知足啦。就凭你现在的现状,想嫁干部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雷鸟先生都不要啦谁还要呀?

就像玉顺这样,比较年轻点的退休干部,有多少年轻姑娘都愿意嫁。他倒好,找上门的姑娘不要却娶了个退休教师,那还不是为了门当户对吗。

你和老常更是门当户对、互相般配,白天同吃,晚上共睡。勤俭节约,精神可贵,清清贫贫度日月,恩恩爱爱亦有味。

你两个就合光及了,还要搬扯现在就说。叫我在你这吃了饭再说,你家里能做个啥饭吗?有话快说,放利索点,我见不得婆婆妈妈的。”

玉顺忙说:“嫂子,你别急,有啥话慢慢说,不论啥想法都可以随便提,我们保证满足你的要求。至于吃饭,那就不用麻烦你啦。”

柳枝吞吞吐吐地说:“我,我就是会烙个油馍,门口的现成菜摘上一点,的确做不出什么好饭,你们这样的人可能吃不惯,你说免就免了吧。”

玉顺又说:“那你还有啥话就尽管说,不要不好意思。”

柳枝嗫嚅地说:“我,我说就不领结婚证啦,怪麻烦的。”

胖媒婆马上板着脸说:“你又不想领结婚证,那可不行,人家要的是合法妻子,不领结婚证怎么合法得了。你咋还不灵醒,一回亏还没吃够吗?上次和那个雷鸟先生要是把证领了,他能说不要就不要吗?你就是同意离婚,那还得经过法院,起码能要好多财产哩。没有证就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啦。法律就是再有威严,那也无法保护你呀。”

玉顺也说:“嫂子,不领证啥事都不好办,你还有顾虑的啥哩?”

柳枝红着脸说:“我,我记得领结婚证还要叫人背诵领袖语录,怪不好意思的。我现在年纪大了,记性差得远,连一条也背不过啦。”

胖媒婆大笑着说:“哈哈哈,那可不行,你晚上就别睡觉,好好背一晚上,最少也得背过十条八条的。不然,结婚证怎么领呀?”

玉顺也笑着说:“啊呀,嫂子,你说的是啥年月的事呀?早就不叫背语录了。我前几天才领了的,你就放心去吧,只要带上身份证、户口本,再在村上开张介绍信就行了,最多给办公的人吃几颗喜糖。”

胖媒婆催着说:“哎呀,快走吧,我这肚子都饿了。”

玉顺往出走着又说:“嫂子,咱们一起去吃饭吧,你就不用做啦。”

柳枝憋着嘴说:“嗯——我不去,我做的饭你们吃不惯就赶快走。我们这样的人,也没长进饭店吃饭的嘴。”

四宝手里拿着书本走出来招呼说:“二叔、姨,你们走呀?”

胖媒婆说:“是呀,该来就来,该走就走。四宝,你可要好好学习哩,只有把书念成了,才能当干部、改换门庭,姨才能给你瞅个好媳妇。往后,你们的子子孙孙就彻底转化成人上人啦。”

玉顺和胖媒婆先后躜进小车,那辆车朝后退到路上,调转车头。玉顺探出头向柳枝和四宝挥挥手,未及说声再见,便悄无声息的去远了。

玉顺和胖媒婆在饭店里吃完饭,时间就不早了。玉顺结过账后,身上还有四百多元,他就把四张整钱递给胖媒婆说:“这四百元你先拿上,我知道不够你的,差多差少,你把我送回家再补上。”

胖媒婆接过钱,顺手往口袋一塞说:“手续的事明天再说,我可以把你送到村口,家里就不去了。你村里的路不好走,要耽搁我的事哩。”

就这样,胖媒婆一直把玉顺送到村口,玉顺下车后再三叮咛,让她明天早点过来拉人。胖媒婆答应着开车走了,玉顺步行走到皂角树下。

玉顺除了自己给胖媒婆钱的事没说而外,其他的一切经过,全部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了一遍。趁凉的人像听故事似的静静地听着,没人说笑,没人提问,就连麻将桌子周围观战的人也转移过来听着。

皂角树下那一只只耳朵都扯长着听,一双双眼睛都惊讶地看,玉顺讲完了,一张张嘴里又轻松地出了口气。

有人感叹着说:“这下好了,咱们的智多星单身多年,总算有了伴啦!”

常大伯心里甜丝丝的,嘴里却言不由衷地说:“玉顺,你急啥哩?就是要去说,你也等天凉了再去。这么热的天,出去跑啥哩?也不怕受了热。”

三块婆打着趣说:“啊呀,天热怕啥哩,结婚吗,就是要热热火火哩。你要是怕两个人睡在一块热,赶快买个风扇去。”

老蝴蝶接着说:“风扇不好,热人被风一吹容易着凉,不如把你老二的空调借用几天,屋里就跟春天一样,不热不冷,真是**一刻值千金呀!”

梗二跛着腿朝前凑了凑说:“你们说的不行,天都旱成啥啦。目前抗旱紧在眉睫,井上水泵一开,村里的电就不够用啦,电灯暗得没有过去的煤油灯亮,风扇都开不起来,更不用说空调啦。电器东西放在家里只能是个摆设,一点作用也不起。依我说,不如买上两柄芭蕉扇,他两个一人拿一个,老常从这边‘呼’地一搧,柳枝从那边‘呼’地一搧,两股风到中间‘啪’地一碰,合在一起就旋转开了,整个房子都凉快啦。”

梗二拖着一条病腿来回走着闪着,两手不停地比划着,说得嘴里的唾沫星子乱溅,惹得周围的人嘻嘻直笑。

三快婆的老伴四慢叔一点没笑,只见他背靠躺椅眯着眼,慢吞吞地说:“你们都是吃了萝卜操蛋心哩,人家老常十几年没见老婆啦,那个柳枝也是十几年没见老汉啦,劲都大着哩!他两个这回遇到一起,啥都不用就能刮个十二级台风,比扇子的风美得多,那里还知道热。”

四慢叔说地慢而响亮,没说完就被周围的笑声淹没了。常大伯面对大家说笑不知所措,玉顺看他哥脸色绯红,坐在那里跟一块木头似的,他就悄悄地拉了兄长一把小声说:“哥,咱们回家吧。”

常大伯回过神来,站起身和玉顺一同向村里走去。他们走了老远,还能听见皂角树下的笑声忽高忽低、经久不息。

常大伯回到家里已到晚上,躺在炕上想着明天要去领结婚证,柳枝就要过来,他兴奋得难以合眼,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又不知该做什么。想到玉顺对自己真是太好了,农村像他们这样的弟兄关系少之又少。

他知道玉顺念着对换之恩,心怀感激之情。玉顺那里知道,他们当时要是不调换,玉顺当不了教师,自己把民办教师当到底也不可能转正。

其原因很简单,自己的牛鼻气不会走上层路线,更不会请客送礼,寻情钻眼地去看人家的脸。而玉顺就不一样了,他脑筋灵活、处事圆滑,什么人都能应付得住,没费多大的劲就转正了。听说后来转正的那些教师们,大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很少有人在干滩子里把船拉出来。

常大伯躺在炕上一直挨到深夜,还是不能入睡。反正睡不着,不如起来写首小诗,以报玉顺对自己的深厚情谊。想到这里,他便拉亮电灯,翻身下炕,取出笔纸,戴上眼镜,坐在简易沙发上想了一会又自言自语地说:“唉!就凭咱这两把刷子,连韵律都不懂,还能写个啥诗,传出去岂不贻笑大方。”他又转念一想,管他哩,咱不过是自我安慰,又不想往出传,瞎好写出来,他们文人骚客看不到,怎么会笑话哩?有什么好顾忌的。

于是,他就大略思索片刻,拿起笔,还是在用过的作业本背面写到:

老树不争春,却有暖风吹。人言世态凉,兄弟情谊深。

两家一墙分,同脉又同根。秉性不相投,手足连着筋。

天气有晴阴,朋友有假真。唯我同胞弟,为兄用尽心。

跑路不怕黑,掏钱不怕亏。枯木入新苑,深感春风恩。

常大伯写到这里,自己念了两遍又想:哎,咱就这么感谢兄弟呀� �写到纸上和装到心里有啥区别哩?还不是自己知道就行了。他放下笔,本子没合又上炕躺下,拉灭电灯再睡,总是翻来覆去的睡不老实,迷迷糊糊地勉强挨到天亮,起身下炕,先把屋子里打扫一遍,又出去扫完院子。然后在院里舀了半盆凉水准备洗脸,却从水中看到自己胡子早该刮了。

他后悔自己昨晚睡不着觉,躺在炕上把时间白白耽搁了,该做的事一样没做,连一身干净衣裳也没有找出来。如果胖媒婆来得早,自己一点没准备,时间还有些紧张。急忙洗了脸,给洗过脸的水里兑了点热水,找到胡子刀刮着胡子又想:要办的事还不少哩,起码就得烧点水,多少吃点东西,还有身份证、户口本,还要提前装点钱哩。要是昨晚把胡子刮了,东西准备好,早晨起来就不紧张啦,他想着想着心里难免有点着急。

常大伯把胡子还没刮完,就听见前边有人敲门。他连忙放下刀子边走边想:不会是胖媒婆吧,她不可能来得这么早。

当他快步走去打开大门,敲门的人是玉顺,玉柔手里提着个包包跟在后边。常大伯打着招呼说:“啊呀,你两个起来的好早,我正刮胡子哩。”

玉顺走进门说:“今天有事,不早不行,你也起来的不迟。”

三人一起走进房子,玉柔打开手里提的包包说:“哥,你兄弟说你连一件像样的衣裳也没有,我把他的衣裳找了一套,你把胡子刮完就换上吧。你们今天去领结婚证,怎么也要穿得讲究一点。”

常大伯忙说:“谁说我没有衣裳,我只是经常不出门,不爱穿新的罢了。我的好衣裳多着哩,你不信了把柜打开看看,里边都压满了。”

他快速刮完胡子,收拾了刀具,把炕下那个老式板柜打开,从里面取出一个红布包袱放在炕上。玉柔帮他打开一看说:“哥,你这都是啥时候的衣裳呀?早就过时了,谁现在还穿这样的衣裳,就把我拿来这身穿上吧。”

常大伯翻着捡着说着:“咱这过了时的人,就要穿过了时的衣裳哩,新式衣裳穿上别别扭扭地不美气。这些衣裳还是你嫂子在世的时候,把裁缝请到家里做的。那时候的裁缝就是便宜,一天两块五的工钱要做八件衣裳哩,一件衣裳只有三毛来钱,现在做一件就得十几块。

那些年的衣料真够结实,几十年都穿不烂,你看这件中山服,颜色早就没有了,衣裳还好好的,就是袖口和底边有点毛,不要太可惜啦,在家干活、下地劳动都可以穿么。你看,你看,这几件都是两个女子前几年给我买的,还没沾过身哩。我不是没啥穿,你把你那衣裳拿回去吧。”

玉顺没有看他的衣裳,他看到了茶几上那个揭开的作业本子,便拿在手里看着想着,心情无比激动。自己为哥哥做了这么点小事,他就这样铭记在心。他把自己一生的前途,一辈子的幸福都给了我却无怨无悔,从来只字未提。不怪人说长兄为父、长嫂为母,这话一点也不假呀!

常大伯检出了一件浅灰色派力司做的翻领短袖衫、一件深蓝色中长纤维做的西式短裤说:“我穿这两件就最合时啦,颜色、样式都很适合。”

玉柔说:“哎呀,不行,这都是几十年前的衣料,穿出去会被人笑。”

常大伯固执地说:“不怕,不怕,衣裳吗,有啥过时不过时的。只要净净的、新新的、尺寸合适,啥布料还不是一样穿哩。这衣服就跟咱们这些老年人一样,好端端、活生生的,就不能全不要了吧?”

玉柔无言以对,伸手推推玉顺说:“咋办呀?你倒是说句话吗。”

玉顺心不在焉,眼睛继续看着本子说:“那还不好办,一切随他便,不穿了拿回去就是。他说得对,物尽其用吗,能穿能用的东西就不能扔了,谁爱穿啥就穿啥吧。硬叫老农民穿上西装,就是别别扭扭不合适。”

玉柔只好顺其自然,提着她拿来的衣裳出去了。

常大伯换好衣裳又找身份证、户口本,看见玉顺拿着放在茶几上的作业本看,他不好意思地说:“看啥哩,那是我昨晚睡不着觉,起来胡写乱画的,没顾得收拾就被你看见了。我,我不懂得格式、韵律,让你见笑了。”

玉顺放下本子说:“哥呀,我为你办了这点小事,你就这么念念不忘的。你对我有天高地厚之恩,我一直无法报答,多年来啥忙都帮不上,心里老觉得过意不去。这回不过跑了点路,说了几句话,你就把诗写出来了。要是传扬出去,叫我怎么面对、咋有脸见人哩?”

常大伯说:“自己胡乱写着玩玩,算啥诗哩?咱又不想外传,更谈不上发表啦,外人怎么会知道哩?其实,我对你也就是一般的兄弟感情,帮点忙、尽点心都是本当如此,你大可心安理得,用不着愧疚。”

玉顺着急地说:“你,你把自己前途、命运都给了我,我要是心安理得,那,那我成了啥人啦,还配做你的弟弟、还配做个有良心的好人吗?”

常大伯明确地说:“兄弟,我的性格你是知道的,你当教师能转正,我就不一定能转正啦。咱们当初要是不换,可能咱两个现在都是农民。所以说,你是凭自己的能力干出来的,对我根本没有什么可愧疚的。”

玉顺不言语了,低下头陷入沉思之中,是呀,他哥的鼻气他是知道的,根本不可能像自己那么干,更不会像后来转正的教师那样去活动人。

玉顺想了许久,还是抬起头说:“话虽如此,你要是不给我那个机会,我就进不了学校,做不了教师,那里会有这么好的归宿。你现在不想发表文章是没有机会,如果条件成熟就能发表。

你写的那些文章桃花拿过去想整理哩,她却有了工作,我和玉柔闲着没事,就在家里拿出来看看,玉柔也觉得你写得很不错。文字不甚深奥,组织却很巧妙,内容积极,见解独到,而且非常符合现实,很有自己的特点。我们闲着也是闲着,就想帮你整理整理,有点事心里就不急啦。咱先把它整理出来放着,往后若能碰个机会,说不定还有发表的希望。”

常大伯把找到的证件往口袋装着说着:“哎呀,玉顺,你两个就不要在那上边旷日废时啦,根本没有这种可能。咱这没见过世面的井底之蛙,怎么能步入大雅之堂,我没有非分之想,你也别异想天开啦。有时间把助学会的事抓紧,那才是最实地、最有意义的工作。你们每年就是发展一个人,那也是对社会有贡献的,说不定资助的那个学生会是了不起的人物。

玉顺说:“这我知道,助学会的工作尽管很难,我们都会坚持下去。这事可以和整理文章同时进行,我又不是经常出门,有时间就慢慢搞着。再说,我即便不在,家里还有玉柔,她对你写的文章赞不绝口,对这项工作很感兴趣,我们在家就当消磨时间哩。咱们就是没有能力发出去,也可以作为咱家里的传世佳作。往后,如果咱家能出一个有专长的人才,你这些资料、素材,也算留给他们一点宝贵财富。”

常大伯准备停当,正要说话,玉柔走进来说:“咱们一起过去,在那边吃点早点,我都准备好了。胖媒婆可能来的早,做饭来不及了。”

玉顺也说:“对,早晨多少吃点,到县里再吃饭。第一次和人家出门,你可要放大方些,该吃的就吃,该花的钱就要花哩,不能老舍不得。办完手续以后,给嫂子买两套衣裳,在县里好好逛逛,下午凉了再回来。”

玉顺好像给学生上课似的说着,又从口袋里摸出一叠人民币说:“哥,你把这点钱带上,我估计你家里可能没钱啦。”说着就往他口袋里塞。

常大伯躲着闪着说:“我有钱哩,上次卖了麦子的钱没用完,祥合回来又给了几千。你把钱装上,我出去多带点就是,不会给你丢人。”

玉顺把钱没装进去,只好装进自己口袋,又取出一张纸说:“这是我在村里给你开的介绍信,你拿着省得人家刁难你。”

玉柔督促着说:“收拾好了快走吧,可能菜都凉啦。”

他们三人一同走出大门,胖媒婆的小车已经来到门口。玉顺连忙招呼着说:“鸳鸯,你来到好早呀!先下来喝点茶,多少吃点再走。”

胖媒婆探出头说:“喝啥茶哩,叫你哥快走,我得趁凉早点去,今天还有几个事哩。给你答应的事,再忙都得来。赶快上车,时间要紧。”

常大伯锁好门,把钥匙交给玉柔说:“那就到县里再吃,你们回去吧。”

胖媒婆打开车门,看着常大伯说:“啊,还是八十年代的新郎官。”常大伯上了车,玉柔就拿着钥匙回去了。胖媒婆又叫玉顺一块去,玉顺正在迟疑,就听两个脑梗大声喊着跑着:“不好啦,出了大事啦!”可叹那:

恶棍报复太大胆,告状老者真凄惨。要知发生什么事,下回接着继续谝。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