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渭北春雷 > 92回晓政策工商空手回 说实情宅男负任出

92回晓政策工商空手回 说实情宅男负任出

统一服装大盖帽,光辉职业最荣耀。

乡村愚民知识少,也怕有人往上告。

既然有缘成父子,何必知道那个造。

用处大小人皆有,能报社会值得笑。

生意要牢靠,政策很重要。埋头只顾做,挨错不知道。

爱情最奇妙,莫要走错道。近亲结孽果,有娃没欢笑。

闲话暂且一边撂,书归正传最需要。上文说道:常大伯率领乡亲们干完了小坟岗上的清理工作,经过消毒处理以后,又放养了一批二蛋育成的三黄鸡。坟上当时不忙,就想趁此空闲时间,出去讨要欠款。

他第一次来到杀鸡村,虽然没有见到欠账之人,却了解到他们经常欠账不还,故意刁难前来讨账的人。那些养殖户由于没有可靠销路而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丝毫不敢得罪,还得经常拿东西巴结人家。

常大伯知道了这些情况之后,就想改变这种现象,第二天便设法解除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并组织大家来了个硬逼宫,迫使大钢二铁不得不改变老毛病,拿出存款票卡,让他爸到银行取钱,还清了所有人的账。

众人在二铁隔壁,他爸家里领了钱。他爸泡好茶,和大家一起喝着说着,都非常感激常大伯。那个中年男子由衷地说:“老常叔,太感谢你了。今天要不是有你,我们这些钱不知几时才能讨到手?”

常大伯谦虚地说:“谢啥哩,我一个人势单力薄,能弄啥吗?还不是大家联合行动,统一口径,人多势众的功劳吗。”

那个讨账的妇女说:“是呀,这话也对。咱那些年不是都唱过:‘团结就是力量’吗。往后,咱们养殖户只要团结起来,就没有多么太难的事啦。但是,怎样才能团结起来,这可不是容易的事。”

常大伯又说:“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人家养生的都有养生协会,咱就不能成立个养殖协会吗?把所有的养殖户组织起来,随时掌握行情,逮鸡娃作到心中有数,不要茫无头绪地瞎碰胡撞,那样就保险多了。”

有人马上支持着说:“对,现在的社会上,这会那会多啦,什么宠物协会,信鸽协会,细狗协会------。唉,到处都有,尽是些不上串、没有用的。咱就成立些肉鸡协会,肉猪协会,肉羊、肉牛协会,都是实用的,有价值的,人们生活离不了的东西,比那些狗屁协会强多了。”

有人忧心地说:“好是好,农民是一盘散沙,组织起来可不是容易的事。咱们都是忙人,谁有时间跑这些没影的事呀?”

常大伯很有把握地说:“不难,不难,现在是信息时代,不用跑,可以用电话联系。我给大家写个电话号码,你们回去先给熟悉的人说一声,一传十,十传百,要不了多长时间,搞养殖的人都知道了。谁家都养着啥,有多少数量,多长时间能卖,只要照号码来个电话,我就能有计划地给大家安排销路,传送信息,费不了多大的事。”

那个中年男子说:“好,咱就这么办。老常叔,你就把这个会长当上,只要给大家把事办了,我们给你按比例抽点成。”

有人赞同着说:“是呀,你是个大忙人,弄这事非影响自己工作不可。大家只要有了养殖协会,就可以专心专意地养,顺顺当当地卖,给你抽点成,那是理所应当的,谁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常大伯忙说:“不用,不用,保证不要大家一分钱。我的确很忙,这个会长可能当不好。大家放心,可以让我村里的老蝴蝶担当此任,他为告状被人报复,两条腿都残废了,只能坐在轮椅上给果品厂看门。我叫他把这项工作兼任起来,打打电话,记记账完全可以。”

有个讨账老头惊讶地说:“啊!老蝴蝶,这人我早就听说过,名气不小,县长、书记都亲自去医院看望过他,那阵子把全县都轰动啦。他现在告不成状了,改行当个会长也蛮不错的。”

那个妇女说:“对,这人可靠,就让他再发挥一点余热。大家不会忘记他的好处,多少出点会费,就当照顾残疾人哩。”

常大伯说:“那好,就这么办。他那人知足常乐,要求不多,对工作认真负责,是个值得信任的人。他可能不会要大家的会费;但却爱吃肉喝酒,日后给谁把事办了,有机会请他吃一顿,喝几杯酒就行了。”

养殖户都表示没有问题,就是再给他拿瓶酒都行。常大伯站起身说:“你们能喝继续喝,我的事很多,咱们就此告辞吧。”

常大伯说着就往出走,众人纷纷起身,跟着走出大门去推自己的车子。门外路上忽然来了一辆豪华小车,正好停在了路口上。

众人推着电摩、自行车上不了路,只能两边瞅瞅,看啥地方可以过去。常大伯则大声喊道:“喂,车往前停一点,把路口让开。”

那辆车没动,上边的门却开了,从里面出来两个身穿灰色制服,头戴平顶帽的年轻人也大声喊道:“喂,二铁,鸡杀好了没有?”

二铁他爸连忙走到前边说:“啊,你们来了,他们出去拉鸡还没回来。今天为了给大家清账,去得有点迟,可能快回来啦。你们进来喝点,等一会,水都烧好啦,回来就能杀,误不了你们的事。”

其中一个说:“等一会倒可以,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急着回去没事干。不过,我们年轻人和你一个老头坐在一起,没有共同语言呀!”

二铁媳妇走出来说:“你两个来了就进来坐,喊叫啥哩。你们常来常往,难道不知道我这边没有老头,有饮料哩。”

那两个穿制服的年轻人没有理睬常大伯,照直向二铁家走去。常大伯挡住他们说:“同志,把车挪挪再走,这么多人要过去哩。”

两个年轻人怔了一下,一个瞪着常大伯说:“嘿,你叫我们让路哩。不错,老头勇气可嘉,可惜我们没有给农民让路的习惯。”

另一个接着说:“没见过这么多事的农民,这里过不去,另找个地方也能过么。老头,省点事吧,这样多说话不利于和谐社会。”

常大伯抬手指着路说:“这里只有一个路口,你朝前停一点,朝后停一点都行,为啥偏要停在路口中间,让我们从啥地方过呀?”

一个小伙蛮横地说:“我们管谁过不过,就是爱在这里停车,你管得着吗?做啥都有先来后到,你们为啥不早点走哩?我们已经停在那儿了,你们过不去就等着,我们把事办完,自然就不挡路啦。”

常大伯又说:“小伙子咋说话哩?车停下了就不能动啦?挪一下能耽搁多长时间?你叫这么多人等到几时去呀?你们不过是等等人,有啥正经事哩?我们大家都是忙人,时间比你们这些闲人重要多了。”

那个小伙又说:“我就是这么说话,你老汉是咋说话哩?你说我们怎么不正经啦?我们是公事,有公务在身,办公事咋就不正经啦?你们农民能有啥重要事?无非是辛辛苦苦地干点私活,赚点蝇头小利,能有多大价值吗?我刚才就说啦,可惜我们没有给农民让路的习惯。”

常大伯气愤地说:“你们没有,我今天就叫你们有哩。如果不挪车,我马上叫大家把车掀到沟里去,不信了咱就试试。”

那个中年男子支持着说:“对,好狗都不卧当路哩,他们是什么东西?挡住路还有理啦。走,都把车子撑好,一起动手,给他把车翻下去。”

几个老头撑着车子说:“好,说推就推。咱们都是快死的人啦,有啥可害怕的。对付这些霸道东西,就要用霸道手段哩。”

大家撑好车子,一起向路上走去。那两个小伙挡住去路,其中一个大声喊:“咋呀,你们妨碍公务,还想打砸抢哩!快打电话报警。”

另一个掏着手机说:“对,等我把警一报,看警察来怎么收拾你们。”

这些老实巴脚的庄稼人自惭形秽,本来就有些怯警,平时再听些有关警察地可怕传言,当时被他们吓唬得裹足不前。

常大伯见此状况,面向众人大声说:“大家别怕,他们不挪车就过去推,出了事有我一面承担。警察也是人,是人就得讲人的道理,有啥可怕的。其实,警察来了更好,我倒想看看,咱们妨碍的是什么公务?”

那个讨账老头大步向前走着说:“是呀,咱们连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怕的。为了弘扬社会正气,就是死在牢里,那也死得其所。”

大家推开小伙,硬向路上走去。二铁他爸过来劝阻着说:“大家别急着动手,少一事比多一事强。让我给他们说说,只要把车挪开就是了。”

他又转过身对小伙说:“你两个也真是的,有多说话的这些功夫,几个车都挪开了。为啥要弄得剑拔弩张,制造些紧张空气。”

二铁媳妇也过来说:“是呀,挪一下车费啥哩,何必和他们一般见识。要是真给你把车推到沟里去,指望他们拿啥赔呀?你们咋连轻重都不知道,白耽搁了这么长时间。不然,几支舞都跳完了。”

两个小伙互相看看,一个往车跟前走着说:“唉,今天就倒霉透啦,遇上这些不懂事的农民,真够麻烦的。”

小伙囔囔嘟嘟地打开车门,回头吐口唾沫上了车,那辆车很不情愿地向前走了几米远,大家这才推起各自的车子,上路回家去了。

只有常大伯一动不动的原地站着,就跟一尊神像似的,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二铁他爸推了他一把说:“喂,人家都走啦,你还愣啥哩?”

那个小伙从车里出来,狠狠地瞪了常大伯一眼没有说话,二人跟着二铁媳妇到她家去了。不大一会,里边就传出吱吱哇哇的音乐声,和嘻嘻哈哈地说笑声。二铁他爸摇着头,叹着气,回过身向自己家里走去。

常大伯没有去推电摩,而是跟着二铁他爸走进门。老头看他进来觉得有点奇怪,就疑惑地问:“你还有啥事哩?账不是都清完了吗?”

常大伯笑着说:“账清完啦茶还没喝完哩,急着回去没啥事,我还想再喝点。怎么,不想让我喝啦,未免太小气了。”

老头说:“哎呀,水又不要钱,你能喝尽管喝吧。”老头说着又换了新茶叶,取电壶把茶泡好,只倒了一杯说:“你慢慢喝,我还有点事。”

常大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说:“我进来想了解点事,你再有事也没有这事重要,我问的可是关乎你两个儿子的生意大事。”

老头也给自己倒了杯茶,慢慢喝着说:“无所谓,我姓啥为老几自己知道,没想享人家的福,也不管他们生意上的事。”

常大伯说:“我这个没有丝毫关系的人都想管哩,他们瞎好也是你养大的儿子,就算没有血缘关系也有父子关系,难道就不想关心一下?”

老头又说:“关心,咋关心哩?人家比咱能行得多,用不上多操闲心。”

常大伯又说:“他们做生意是比咱们强,但经常忙于生意,缺少正义感,对政策可能更不了解,往往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中,吃了亏也不知道。我只问你,今天来的这两个人你认识吗?知道他们干啥来了?”

老头忙说:“认识,认识,常来常往,几十年啦,连他们父子几个都认识。”常大伯诧异地问:“他们才多大呀,你咋能认识几十年哩?”

老头接着说:“以前认识的是他爸,经常骑自行车跑着收管理费。后来老的退休了就换成小的,开始骑摩托、电摩,这几年换成小车啦。唉,他们杀个鸡,这些年没少好过这父子几个。今天的事我知道,前天过来了一个说:‘有个同事他丈人的外甥给娃过满月,需要三十个肉鸡。’他两个只能叫人家今天来拿,这样的事司空见惯,你问它干啥呀?”

常大伯说:“他们常在这里拿鸡好呀,可以增加你们的销路。”

老头无奈地摇着头说:“这样的销路没有最好,越多赔得越多。”

常大伯又问:“怎么,他们拿鸡不给钱?这可是犯原则的。”老头说:“也不是完全不给,拿地回数多了,自己觉得不好意思,便假惺惺地撂几个钱,连成本都不够。唉,有啥办法哩?不怕官只怕管呀!人家有钱到哪里都能买下鸡,到这里来就是为了不给钱或者少给钱。”

常大伯再问:“他们这样做你们就心甘情愿,没有意见吗?”

老头说:“意见当然有哩,就是不能提,人家少算点管理费就出来了。互相心知肚明,咱没有吃亏,意见自然就随风而去了。”

常大伯说:“这么说来,你们杀鸡还缴管理费哩?一月多少钱?”

老头说:“具体多少没下数,都是凭嘴说哩。前几年,他爸骑着自行车,每月都来,有时一月来几次哩。到他们手里好得多了,要点鸡就不要钱了,有时请着吃几顿,给条烟,几个月多少缴几个就过去了。所以说,人家拿鸡没拿咱的,不在这头在那头,他们哪有不给之理。”

常大伯又说:“他们今天要三十个,成本就得四五百元。我想等着看看,看他们能给多少钱?”老头忙说:“哎呀,你吃了没盐的饭啦,管这事干啥呀?今天这家主人是贫困户,说清叫赞助哩,不给钱。”

常大伯说:“不给钱就拿三十只,那你们不是赔啦?就算他们收管理费,也要不了这么多钱。三十只鸡四五百元,你们能挣多少钱吗?”

老头不耐烦地说:“哎呀,多少都与你没有任何关系。赔本的生意行家做哩,你快走吧。他弟兄把这一行干了十来年,啥都知道。”

常大伯又说:“只怕你们不知道政策,还当前几年哩。被人家哄了,糊里糊涂地挨闷砖都不灵醒。告诉你吧,国家从2008年9月1日开始,停止征收个体户的工商行政管理费。这项政策是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联合颁发的。就跟免除农业税、九年学费一样,是国家各项惠民政策之一,早就不收啦,你们到现在还不知道。”

老头惊讶地说:“有这种事,我不知道,他们成天忙着做生意,更不知道这样的政策,把东西白白送人,还对人家心存感激。

唉,今天已经应承了就让人家拿吧。吃亏也是最后一回,我抽空给他们说说,有时间多学政策,往后再不会挨闷砖啦。”

常大伯忙说:“既然知道了,为啥还让他们拿?难道你怀疑我说的话不准吗?我可以打保票,绝对准确。他们这样做是敲诈勒索,是犯原则的。作为国家的工商干部,就应该把国家政策及时传达下来。可他们明知群众不知道而故意不说,从中浑水摸鱼,谋取财物,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你们不给是挽救他们,如果再这样下去,迟早非犯错误不可。”

老头犹豫着说:“人家在这里等着,他两个还不知道,回来当着他们的面,咋好意思不给哩?算啦,算啦,吃亏占便宜就这一次。往后明白了,国家既然有这样的政策,咱还用得着怕他们吗?”

常大伯坚持着说:“依我说,今天就不给,几百块钱哩,不能让他们白白诈了去。你们这样是

不负责任,促使年轻人走邪路、犯错误哩。”

老头双手一摊说:“可是,可是,应人事小,误人事大哩。咱今天不让拿鸡,人家亲戚的事咋过呀?这样做未免太不近人情啦。”

常大伯气愤地说:“他们不想出钱,明显是坑人骗人哩,你还顾虑那么多。现在的超市里要啥有啥,没有你们杀鸡,人家的事就不过啦?”

老头为难着说:“那咋办呀?他们在家里等着,话不好说呀!”

常大伯说:“有啥不好说的,咱两个出村在路口等着,他们拉鸡回来只停一下,咱只要把政策说清楚,他们就知道该怎么办啦,不用你教。”

老头站起身说:“这样说就简单多了,咱们快走,进村有两个路口,你去东边等着,我去西边等着,省得打了错差。”

二人立即出门,分别向两边的进村口走去。常大伯等了一会,果然来了辆拉着鸡的柴油三轮车,二铁站在装着鸡的车厢里,双手把着扶手,眼睛看着前方。常大伯老远就摇着手,示意他们停一下。

司机端端正正地坐在驾驶室里,手握方向盘,嘴里不开言,好像没看见似的,车速丝毫没减,根本没有停车的意思。常大伯当机立断,马上往路中间一站,双手摇着大声喊道:“喂,停一下,我有话说。”

司机不得不来个紧急刹车,‘咯吱’一声,停在了道路中间。伸手指着常大伯大喊大叫:“你老怂不想活啦!不想活也得找个有钱的主呀。你看我开着这辆破车,拉一趟鸡能挣几个钱,把你撞死了拿啥赔哩?”

常大伯说:“那你咋不停车哩?既然招手就是有事,你连速都不减,我不到路中间硬当就过去了。放心,把我撞死了自认倒霉,不要你赔。”

司机又说:“你不是说放心话哩,你不要我赔,人死了咋说哩?你的儿女、家里人和我放得下吗?我,我把家当卖完也赔不起!”

常大伯大声说:“赔不起就开慢一点,有人挡车赶快停下,知道自己赔不起还开得那么快,出了事就跟不上啦,赔不起也得赔。”

二铁跳下车说:“老常叔,账不是都清了,你还有啥事哩?回去也能说么,这样挡车太危险啦,出了事咋得了哩!”

常大伯说:“我没事,你有事哩,我是为你的事才挡车哩。回去说,回去说就跟不上啦。你们只知道做生意,不了解政策就吃亏了。”

二铁说:“哦,这话倒是不假,我们成天忙得不沾家,不看新闻,不听广播,也没时间看报纸。对政策方面的事,的确是两眼一抹黑,还望大叔指点迷径,对我们一定有所帮助,我们将感激不尽。”

于是,常大伯就把和他爸说的话说了一遍。听得二铁长长地嘘着气说:“唉——唉——,原来如此,挨了这么长时间的闷砖,还当人家对咱网开一面哩。大叔,我知道该怎么办了。要不是你说,他们永远也不会说的,我们不知要把这种错挨到几时去哩?真是太感谢你了。”

常大伯说:“感谢啥哩,用不着,快上车往回走,你们的事忙。”

二铁说:“再忙也不在乎一时,我还得给我哥打电话说说。”

常大伯又说:“不用说,你爸在那边路上等着,他要是这会回来就知道了。你先走,我再等一会,要是你哥也从这边回来,你爸就等不住了。”

二铁上着车说:“你考虑得真周到呀!那好,我先走了。你别急着回去,在我爸家里歇歇,喝会茶,我忙完了还有话说。”

二铁说着话上车去了,功夫不大,他爸也从那头过来啦。二人点头会意,一起回家,继续喝茶,说些无关紧要的家常话。

过了半个小时,大钢和二铁一起过来在他爸这边坐了一会,推心置腹地说了许多感激话。然后一同到二铁家去,要把那两个小伙打发走。

常大伯坐了一会说:“咱两个过去听听,看他们的话咋说哩。”他爸说:“能咋说吗,多年的关系了,可能多少得给几个吧?”

常大伯站起身说:“可能一个也不给,他们既然灵醒了就不会再挨闷砖。咱过去听听就知道了,人家年轻人做事,比咱老家伙办法大。”

二人当时走出这边门,进了那边屋。就听大钢在说:“今天实在对不起呀,我们被账户堵在屋里出不去,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给他们取钱清账。拉鸡去得迟了,原先订好的被人家拉走了,我们只能空手而归。”

二铁接着说:“我们另找了几个地方也没有鸡,只好打电话给食堂说,明天先到冷库取点冻鸡支撑一下,二位恐怕也要空手而归啦。”

一个小伙着急地说:“那怎么行,你们可是提前应承的,如果言而无信,叫我们的面子往哪里搁呀?你们无论如何,也得想办法把这事办到。”

大钢说:“我们的生意都耽搁啦,还顾得上管闲事,实在无能为力,你们另想办法吧。现在的市场上啥鸡都有,让他们买点就行了。”

另一个小伙大声说:“他们要是有钱,用得着给我们说吗?我们用得着看你们的脸吗?你两个这些年做生意,我们可没少帮忙。”

那个小伙又说:“今天这点事办不到,就把我们的人丢尽了。咱们从此恩断义绝,公事公办,管理费一个也少不了,别怪不讲情面。”

二铁说:“算吧,算吧,种地缴粮,天经地义,做生意当然要交管理费哩。该算多少算多少,只要有正式单据我们就缴,绝对不怪你们。”

大钢也说:“对呀,你们马上开票,回去就把钱带上。今天拿着现钱去拉鸡,鸡没拉成,钱还在身上装着哩,你们顺便收走算了。”

一个小伙站起身说:“我们今天来没带票,下次再专门收吧,咱们走。”

那个小伙也起来说:“走就走,你们等着,可别怪我们不讲情面。”二铁嬉皮笑脸地说:“不怪,不怪,下次来尽量多算些,我们随时恭候。”

两个小伙走出房门,门外的常大伯挡住他们说:“二位别急着走,我还想说几句话哩。”两个小伙瞪着他,一个先说:“怎么又是你?”

另一个接着说:“有话回家和你老婆说吧,我们没空听你胡扯。”

常大伯生硬地说:“你们不听也行,那我就到工商局去说。现在找工作可不容易,许多大学生没有关系,找不到工作自谋职业,打工、喂猪、拉大粪,修鞋、洗碗、做靓妹,干啥的都有。你们凭关系有了份阳光工作,眼红的人可不少哩,再不好好珍惜,恐怕要被别人取而代之了。”正是:

大学毕业书念完,寻找工作太困难。

单位无门进不去,自谋出路苦挣钱。

能干公务吃财政,人事关系非等闲。

身在其位当尽责,莫叫蜜糖变黄连。

两个小伙听常大伯这么说,当时就怔住了,呆呆地站在原地没动,四只眼睛傻乎乎地看了半会。其中一个突然开口说:“大叔,你可千万别去工商局说。我们知道错了,坚决改正,今后再也不敢了。这事要是反映到工商局里,我们就惨了,可能要丢工作哩。”

另一个接着说:“是呀,我们这工作来之不易,我爸不知出了多少力,花了多少钱,找了多少关系才接了他的班,成为国家正式干部。如果被工商局发回原籍,我们这一辈子就完了,咋对得起自己父亲哩!”

常大伯又说:“你们知道这份工作来之不易,就应该以身作则,认真干好本职工作。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为你们煞费苦心的父亲。群众忙于生计,对国家政策知之甚少,你们作为工商管理人员,就应该及时的,准确的把政策往下传达,尽量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你们倒好,不但不履行自己职责,还蒙蔽群众,欺上瞒下,趁机诈取财物;来到乡里作福作威,横行霸道,当群众都是傻子,可以任你们随便欺负。我不知道你们这种行为是不是违法犯纪?国家是不是允许这么做?就是想到工商局、到纪委去问问,如果上边允许,你们就这么干吧。”

一个小伙着急地说:“不允许,不允许,大叔呀,我们求你别去问了。国家咋能允许这么干哩?你要是反映上去,就把我们的锅砸了。”

另一个接着说:“大叔,不,我把你叫大爷,好我的大爷哩,你就饶过我们这一回吧。往后一定洗心革面,再也不敢这么做啦。”

常大伯说:“不光不能欺诈群众,还要帮大家办好事哩。你们身在公门,消息灵通,就要及时把上边的政策、先进的致富经验传达下来。只要你们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事,群众是不会忘记你们的。”

那个小伙又说:“那是,那是,大叔,我们保证听你的话。我,我现在就可以戴罪立功,传达大家不知道的政策。税收方面,国家对个体商贩有个起征点,达不到起征点不用交税,具体是多少我不清楚。”

大钢说:“你们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税收方面我知道,我们每次转款,都要到税务所开税票哩。常来常往,政策方面比较清楚。”

两个小伙点着头上车而去,常大伯也要告辞,大钢二铁说啥都不让走,二人一边一个,又把他拥进父亲家门,非让他吃顿饭不可。

常大伯要走走不了,继续喝茶也不需要了,只能坐在沙发上说:“你们别倒水了,让我走吧。我的事忙,实在没有时间闲坐。”

大钢说:“不喝水了喝酒,咱们今天好好喝几杯,以示感激之情。”

二铁跟着说:“今天要不是你,三十只鸡又让他们白白拿走了。我两个真该好好感谢你,吃顿饭算啥哩,回去给你拿几只鸡。”

常大伯忙说;“不用感激,更不用拿鸡。我是养鸡的人,最近虽说没有肉鸡,还有几万只三黄鸡哩,肉质比你拉人家的肉鸡好得多。我这人也不喝酒,不抽烟,吃饭就是吃个家常饭。你们执意要留,那就随便吃点。”

他爸说:“是呀,人有敬意,须当领之吗。我们真心请你吃饭,你要是执意不吃,就会让人有点不近人情的感觉。你两个领他去食堂吃饭吧,不爱麻烦了就简单一点,来碗羊肉泡,实用也快当。”

大钢说:“对,就去食堂,十来里路,车一开一会就到了。”常大伯坚持着说:“不用去食堂,你们忙,我也忙,在家里将就着吃点就行了。”

二铁说:“家里将就不成,我嫂子领人正杀鸡哩。我那个粘怂货嫌咱打搅了他们跳舞,正在那边生着气,还得哄半会才有可能做饭。”

常大伯挥挥手说:“你们都忙去,我在这边和你爸一块吃。”老头忙说:“不行,不行,我没有老婆,自己胡乱做着吃点,你咋能和我一块吃?”

常大伯说:“咋不能哩,我把没老婆的日子过了十几年,一个人管着个孙子,啥苦没受过,啥饭没吃过。去年才办了个人,两口过了一年来时间,的确比一个人幸福多了,你也应该办个人才是。”

老头说:“办人,谈何容易,谁会嫁给咱这没有工资的农民呀?”大钢二铁听到这话就往出走着说:“你们坐吧,我们还得去忙一会。”

二人说罢,拧身就走。常大伯看着他们的背影说:“他两个都能挣钱,给你办个人,想必不是什么难事,咋能不容易哩?”

老头又说:“要自己有钱哩,儿子有钱不顶啥,何况还是不气长的儿子。人家有工资的退休干部,办三个五个都不难,没工资的农民,办一个也没人愿意。比咱年轻的鳏夫多得是,想办人想死也没有,何况是咱们。你能办下人,可能都是出了名以后,成为挣钱的企业家才办成的?”

常大伯说:“那倒不是,我是办了人才能走出去,才能干我想干的事。主要是有个有工资的兄弟,不然,可能到现在还和你一样,是个老光棒。你说得对,农民中途丧偶,想办人的确太不容易啦。”

常大伯回想自己办人地前后经过,还有好几个中年丧偶的农民,想办人何其艰难。多长时间过去了,他们只能自己安慰着自己度过漫漫长夜。

老头看常大伯思考着没有说话,自己就说:“那你坐着歇歇,我给咱做饭去。”常大伯站起身说:“走,咱两个做,让我熟悉一下老工作。”

常大伯跟老头走进厨房一看,里边和自己前几年的厨房差不多,也有一个烧柴火的大锅头,没有煤气灶,却有电磁炉和电饭锅。

老头在电饭锅里熬点稀饭,又在早上烧了水的大锅里馏馒头。馒头看着很白,不像是自己蒸的,老头一连放了六个还在放。

常大伯说:“咱两个有五个就够了,你放那么多干啥呀?”老头放了八个说:“买的馍太虚,不实在,少了不够吃。”

常大伯以为他的饭量大没有多问,就拿刀削着茄子皮说:“茄子也放在大锅里馏软点,出来一调就是菜,咱这牙齿容易咬,比炒着好吃。”

老头说:“行么,你先弄着,我去拿只鸡过来,做个黄焖鸡尝尝。”常大伯说:“别拿了,让他们拿着卖去,咱不吃牠。再说,做鸡太麻烦了,没有一个小时不行。你要是想吃自己慢慢做,我就不奉陪了。”

老头忙说:“别走,别走,你说不做就不做。唉,轻易不在我家吃顿饭,就弄这么点菜,太不像样子了吧。”

常大伯说:“这就好,有啥不像样子的,吃饭要吃家常饭,穿衣要穿平常衣吗。咱多馏点茄子,砸点蒜一调,比鱿鱼海参都好吃。”

二人做着说着,一顿简单饭很快就好了。老头舀了两碗饭,从大锅里取出六个馍,和常大伯一起端到前边桌子上开始吃饭。就在此时,有个尖声细气的嗓子在常大伯身后说:“爸,我饿了,也要吃饭。”

老头挥挥手说:“去,去,你的馍饭都在厨房,自己端着吃吧。”

常大伯回头看时,就见说话的是个中年男子,头发乌黑,脸上干净得没有一根胡子,就跟过去的太监似的,目光有点呆滞,远没有太监那么灵活。整个人也看着怪怪的,好像来自上古时代,和现代人大不相同。怎见得:

头发乌黑脸色白,看着不像正常人。

胡须不长太监相,眼睛睁开没有神。

有嘴有牙能吃喝,不疼不痛无作为。

今日遇见和事老,多年深居走出门。

那人目空一切,根本无视有人存在,自己问过话便机械地向厨房走去。常大伯一直看着他完全消失才好奇地问:“老者,你到底有几个儿子?”

老头无奈地说:“唉,没想到他这一出来,我的秘密又保不住了。好老哥哩,我这没有生育能力的人真冤枉呀,儿子倒是不少,-----。”

常大伯着急地问:“怎么,还是那个医生的?”老头接着说:“这个可能不是医生的,自从有了大钢二铁以后,他们为了顾及影响,轻易不来往了。这一个的来历,至今还是秘密,连他妈都不知道其父是谁。”

常大伯摇着头说:“不可能吧

,你不知道倒也罢了。这种事,他妈怎么会不知道?她可能是不好意思给你说。”

老头说:“她当真不知道,我自从明白了怎么回事以后,两口之间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她在这件事上瞒我,还有什么意思吗?”

常大伯吃着饭说:“这就怪了,他妈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简直就是千古奇谈。纵观古往今来� ��离奇故事,也没见有这样的事。”

老头又说:“你要是知道事情的经过,就不会感觉奇怪了。我们有了第二个儿子之后,家里人的高兴劲大不如前,对孩子的恩爱程度也差得远了。我爸我妈对她母子热一阵、冷一阵的,有时好长时间就不管了。她也明白其中原委,就把老二放在娘家,让她妈帮着照管。”

常大伯插话说:“这倒是个好办法,不管是谁的种,都是她妈的亲外孙。她妈帮女儿照管外孙,于情于理,都在合适不过了。”

老头接着说:“谁说不是哩,我也觉得这样最好。孩子不在跟前,眼不见为净,人就不想那些令人害头疼的事啦。就在孩子快一岁多的时候,她婆突然一病不起,死在了盛暑伏天。所有的直系亲属,不管天气再热,都得前去奔丧,我这个孙女女婿,当然也不例外了。

我丈人家在当地也算名门望族,她爷解放前就当过联保主任,是个不可等闲视之的出名人物。他老伴的丧事,怎么会草草了事呢。但是,由于天气太热,那时也没有冰棺之类的防腐设备,只得先让死者入土为安。没办法,子欲孝而时间不允许,决定三天出殡,各种礼仪就减少一半子。

我丈人父子都爱打麻将,前来奔丧的亲属里边,也有好多人爱好此道。家里大房底下摆了几张麻将桌子,不管白天黑夜,就没有闲的时间。

亲戚们的住处,大都在大房前后的厢房里,只有我两口的住所,就在大房里边隔开的小房子里。三伏天的晚上睡觉,窗门自然都开着,人也是脱光睡着畅快一点。房子外面打着牌,吵吵闹闹,我怎么也睡不着。她那人瞌睡方便,躺倒就睡,不管外面怎么吵闹也影响不了她的休息。

外边有人,屋里不能开灯,我躺到半夜还是睡不着觉,就穿上短裤,出门坐在牌桌旁边看看牌。过了一会,她爷爷叫我替他一会,他要出去解手。她爷刚来一会,她爸又叫换他,她爸来了一会,她表叔又要解手,接着又是她表哥、她表弟,一个一个地都要出去解手。

我把他们换了一遍,已经到后半夜了。我终于感到有点瞌睡就睡觉,进屋仍然没有开灯,只想上床躺会天就亮啦。但是,窗外的灯光透过窗纱映射进来,正好照在他妈那诱人的身材上。我的那东西虽是死的,但性功能还有,看着看着就忍耐不住,翻身爬了上去。

正当我满怀激情的爬上她身,她一句话却把我问得兴趣全失,好像掉进了冷库冰窟之中,全身冻得失去了知觉,张着嘴竟吐不出一个字来。当时从她身上翻下来,躺到床的最边沿,直到事过毕也没有理她。”

常大伯疑惑地问:“她能说个啥话吗,就会引起你那么大的反感?”

老头又说:“唉,咱这人还顾啥皮毛哩,我就给你说了吧。她当时问我:‘你今晚咋有那么大的精神?已经来了几回还要来。’我听了这话,还会对她有兴趣吗?从哪以后,不但没有理她,她娘家再也没有去过。不管是逢年过节,她爷爷、她父母过世,我也没有陪她去过一次。”

常大伯说:“听你这么说,也不完全怪她,她把别人当成你了。你又何必如此绝情,再不到丈人家去了。其实,想开了也没有啥,她要是不问,你不知道还不是那么回事了,你应该顾全大局才是。”

老头接着说:“不知道当然没有啥,知道了心里就过不去。她娘家尽是些啥人吗?都是直系亲属呀!离得最远的也是亲亲的老表关系,最可怕的是亲生父亲,还有爷爷。他们,他们怎么能做出猪狗不如的事哩?”

常大伯又说:“尽管如此,只有你一个人知道,自己不说,别人怎么会知道哩?时光会冲淡一切,往后时间长了,糊里糊涂就过去啦。你永远不登丈人家门,太不是妻子的脸面,她心里会难受的。”

老头又说:“好老哥哩,不光我一个人听到了,村里有人从窗口经过也听到了,第二天就传得沸沸扬扬,我还有脸到她娘家去吗?

从次以后,她又身怀有孕,第二年再生了个儿子,自己都不知道是谁的种,我就更冷淡了。可是,心里再不是滋味,生到自己家里就得养活。你说我冤枉不冤枉,那两个还知道来源,这一个至今不知为谁养活。”

常大伯插话说:“你管他是谁的,生到自己炕上就是自己的,就当为社会上养哩。唉,不养还能怎样,你就不能把他捏死去。”

老头说:“可不是吗,捏死还要犯故意杀人罪哩。多养活一个儿子,就比受牢狱之灾强,我只能当自己的儿子养活,同样供他上学。

孩子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我两口的负担一天一天地沉重了,精神负担、心理负担也随之增加。这一个和那两个完全不同,竟长得有点像她爷爷,天哪,这算怎么回事吗?不光我受不了,她心里更是悲痛欲绝。

我对公公和儿媳妇的奇闻异事有所耳闻,本村就有一家弟兄三个,前两个是父亲生的,后一个却是爷爷生的,这就把人伦乱得不像啥了。按道理,老三应该是老大和老二的叔叔才对,还得把自己的侄子叫哥。村里人心知肚明,也看到老三和他爷爷长得很像,但只能在背后说三道四。

像我们这样的事,的确是绝无仅有的。爷爷和他亲孙女生的儿子,就差了几代人,算啥班辈吗?她妈觉得没脸见人,就在去她娘家的路上喝了毒药,躺在废弃了的看护房内,身上盖点草,悄悄地离开了人间。”

常大伯叹息着说:“唉——悲剧,真是人间悲剧呀!完全是她娘家人造成的。但她不该寻短见,自己解脱了,孩子咋办呀?”

老头擦了一下眼睛说:“可不是吗,都成了我这个假父亲的罪啦。一个人养活着三个不是自己的儿子,真是吃尽了苦头,--------。”

老头哽咽着说不下去,常大伯同情着说:“真不容易呀,没想到,你比我的罪大得多。我男寡妇抓娃,养活的是自己的亲生孙子,你吃苦受累,历尽艰辛,养活的却是几个假儿子。你比我伟大多了。”

老头苦笑着说:“我是这个世上最冤屈的人,还伟大哩。你这不是挖苦我吗,一辈子弄了些啥名堂,四个儿女,没有一个是自己的。说实话,要是没有那个医生暗地帮忙,我一个人很难供他们上学读书。”

常大伯说:“为人抓儿养女,自己的能咋,别人的能咋,长大了都是社会上的。那两个自立门户,也算社会上有用的人,这一个干啥着哩?”

老头叹口气说:“唉,能干啥呀?脑子有麻达,一直在家闲着,成天连门都不出。现在靠我生活,我要是死了,他只有饿死一条路啦。”

常大伯又说:“我说你一个孤老头子,怎么独自占着这么大个院子,原来还有个儿子哩。院子该占,两个光棒的日子也不好过呀!”

老头继续说:“要不是有他,我一个人怎么都能过去。他两个为了顾全大局,也不能不管把他们养大成人的我。就是多了这个第三者,把无法解决的难题弄下了,他们有赡养我的责任,却没有养活弟弟的义务。”

常大伯考虑着说:“那你父子两个靠啥生活?他两个可能得负担点生活费吧?”老头说:“有时瞒过家里人偷着给点零花,靠不住。不过,这个吃的药可是他们按时供给。不然,凭我有点微薄收入,远远不够。”

常大伯又说:“你就是有点养老金,还能有啥收入?哦,可能还有两个人的地吧,就是种得好,也没有多少收入,无非不用买粮罢了。”

老头又说:“两个人的地我没种,早给他两个分了,他们种着地,供我两个人吃粮,倒也公平合理。我这人还有点特长,以前当过电工,对电器算是内行。现在老了,就在家里修点小型的家用电器,乡党们随心布施,多少给几个辛苦钱,我两个人的日子基本过得去。”

常大伯说:“过得去也不是长久之计。往后年龄越来越大,你还能弄多长时间?你这个儿子的时间还长着哩,总不能老这样下去。”

老头无奈地说:“我也知道不是长法,可是,有啥办法哩?他可能也觉得自己出身不光明,多年来不愿见人,连大门都没出过,比过去的秀女还秀得多。唉——我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常大伯慢慢吃着又问:“那他整天躜在家里,吃了饭一点事也没有,怎么停得住哩?你必须让他学着做点事,时间长了就习惯啦。”

老头摇着头说:“不行,神神地神经桶,能弄啥吗?出去就成了孩子们的玩耍、同龄人的取乐工具啦。经常停在家里,也不是一点事没有,开始给我打个下手,往后,一般的电器就会修啦。特别是那些小收音机,他摸得比我还清,修起来非常拿手。我的眼睛渐渐不行了,那些送到家里的小家电,大部分都是他修的。由此看来,也不是个完全无用之人。”

常大伯听到这话,忽觉眼前一亮,放下正吃饭的筷子,眼睛看着老头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长处就有用得上的地方。他有这点长处就可以了,在这里怕见人,可以换个生地方呀!到没有熟人的地方去,谁就知道他的离奇身世?完全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呀!”

老头为难地说:“他多年来连门都没出过,对社会上的一切一无所知,出去能弄啥,恐怕要饭都要不成。你就别说那些没有的啦。”

常大伯坚持着说:“怎么是没用的,我们果品厂门前,新盖的楼房下边还有几间门面房没有安顿。可以让他在那里开间家电修理部,没有认识的人,谁会歧视他哩。吃饭在厂里的灶上打伙,收入自负盈亏,一年给厂里缴点房钱,收入大了多交几个,收入小了少交几个。

现在修理电器的地方倒是不少,但没有修这种小东西的。大部分都修值钱东西,普通小家电没人看上,特别是农民爱听的收音机、电风扇、电饭锅,电热壶之类的小东西,人家看都不看。这些东西都成了一次性了,有麻达只有另买新的,看着再可惜也没有办法。让他开间修理部,正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生意肯定不错,你这个儿子也不少挣钱。”

老头的眼睛似乎明亮了许多,抬起头看着常大伯说:“挣钱多少无所谓,他只要有个事干,把自己包住就很不错啦。家里剩我一个人,啥都好办多了,他两个再不高兴也要管,起码大面子上过得去。”

常大伯继续说:“你没有这个负担就自由了,谁家饭好吃谁的。如果你这个小儿子的生意好,你也可以给他帮忙,说不定还能成个家哩。到那时,三个儿子都会养活你,你就不再觉得自己冤枉啦。”

老头激动地说:“老哥呀,你这回的账欠得真好,不然,怎么会走到我家来。那两个因为你改了老毛病,因为你没有吃亏上当;这一个因为你也有了希望。我老汉也是因为你才心明眼亮,看清了方向,我-----。”

常大伯打断他说:“你啥话都别说了,饭都凉了,快点吃吧。我有大钢二铁的电话号码,回去和果品厂说说,准备好了来个电话,让他们把人送来。你最好也跟着来一下,亲眼看看就放心了。”

常大伯吃完饭就要告别,老头站起身朝后边喊:“三秀,三秀,吃完了没有?出来把你大叔送一下。”常大伯这才知道他三儿的名字。

三秀噗沙噗沙地走出来说:“爸,我几时还有了大叔啦?他自己能走,咋还要叫我送?我,我不知道咋送呀。”

常大伯对他笑了笑说:“你陪着走出门,说声再见,就算把大叔送啦。大叔回去给你找个工作,让你见见世面,换个新环境,你愿意吗?”

三秀说:“不愿意,我啥都不会做,也不想出门。”他爸说:“你大叔让你发挥特长,自己当老板,修收音机哩,你应该高兴才是。”

三秀眼睛放着光说:“修收音机,那行,我会干,也爱修收音机。你等会,我把工具带上跟你走。”说着拧身朝家里走去。

他爸拉住他说:“你别急吗,今天不去。你大叔回去把地方拾掇好给你哥打电话,咱们再一块去。不光要带工具,还有衣裳被褥哩。”

三秀回过身大声说:“再见。”又转身向屋里走去。常大伯推起自己的电摩和他爸告别,正要上车回家,只见大钢二铁急急走来。

大钢边走边喊:“大叔,别急着走呀,我们还有话要说。”二铁接着说:“大叔,实在对不起,我们今天把你没招待好,这两只鸡------。”

常大伯看他们手里提着装得鼓鼓的塑料袋,心里明白怎么回事,急忙跨上电摩,大声说道:“有话以后再说。”遂开大电门,急速而去。

老头站在门外感叹着说:“真是个好人呀!你们还是都给食堂送了吧,他这人和工商干部不一样,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馈赠。”

这父子三人默默地往回走着,常大伯也放慢车速,想着他们父子之间那些不平常的关系,一路上感叹不已。这人世间的事,真是无奇不有呀!

正所谓:天下万物变化快,世间只有人最怪。好的好,坏的坏,坏的真可恨,好的最可爱。好人处处为人好,坏人老想把人害。有人贪心占不够,有人想送不接受;有人瘦得没有肉,有人胖得走不动。有阴有阳分昼夜,有公有母传生命,优劣谁能说得清,瞎好皆为世间用。

中午的天气不冷不热,比早上来时舒坦多了。常大伯骑得车速不高,想着走着回到村里,先进厂把讨回来的欠款交给玉顺,和他们把出门讨账的经过大概说了说。然后和老蝴蝶商量着承办养鸡协会的事情,又和祥合、老关、玉顺他们说着想在果品厂门前,办个家电修理部的想法。

当他把一切安排就绪,回到家里已经到了下午时分。自从小凡上了初中以后,家里吃饭的时间也变了,早饭十一二点,午饭也得等学生放学一起吃。学生回家就到四点多快五点了,吃过饭只能见一会快要落山的太阳。

常大伯好长时间没回过家,最近坟上没有要卖的鸡,他才有空回家看看孙女,和家里人沟通沟通。今天回到家里,少不了抱抱这个,亲亲那个,逗着孙女等时间。小凡回来了,全家人亲亲热热地吃了顿饭。

吃过饭后,小凡急急忙忙地去写作业,桃花过来和杏花一人抱着一个孩子出去玩,常大伯和柳枝一同坐在家里看电视。柳枝没有留他在家里过夜,也没有催着他走,他自己害怕淡薄夫妻感情不想走了。但他却没有想到,就这一晚时间,又使他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生了许多不愿生的气。正是:家长有怨不能言,为了孩子该出钱。不知又有什么事,九十三回接着谈。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