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三国:我二弟吕布天下无敌 > 第7章 评局

第7章 评局

吕哲的面子的没有丝毫转变,等那仆人离开,他便进屋,换上装束。面见师傅,在这个时代,是一件很重大的事,要正衣冠,佩香囊。

就是这个时期的香囊,吕哲一直用不惯,说是香囊,其实就是一些香料,没错,后世做饭用的那种香料。

因此没什么重大事情,他一般不会佩戴。

等准备完这一切,时间刚刚好。

今天要做什么,他的心中已经大概有数,因此并不紧张。

等来到卢植府上的时候,小钟发出极其悦耳的声音,正厅之内,端正跪坐着的,正是自己的恩师卢植。

“学生吕哲,见过恩师!”

“文鸿入座吧!”

卢植面带笑意,目中都是对吕哲的赞赏,可见他非常喜欢这个学生,的确,因为吕哲生而知之,因此相较刘备等人,更为脱颖而出。

吕哲跪坐在下首,这时,卢植才指着旁边,一个身穿印花大氅,正襟危坐,颇露文气的男子,轻声道:“文鸿啊!,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蔡邕先生!”

从进门开始,吕哲就已经看到了旁边这个老人,并且猜测到了他的身份,但是听到卢植开口,他立刻面露惊讶。

忙从座位上起身,深深拜揖,轻声道:“原来是蔡先生,学生久仰大名,今日得见,万感荣幸!问先生,万安!”

见他如此有礼,蔡邕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嘴角颇为舒缓,轻声道:“无妨,坐吧!”

王公贵胄,钟鸣鼎食。

在小钟的清鸣之中,几口小鼎,慢慢的搬上桌来,为保持食物温度,做熟的肉菜,放在烧热的鼎内,即便在宴席上谈话,也可以让菜不至于凉掉。

“蔡公,观我这学生如何?”

卢植面带微笑,并未避讳吕哲的存在,直接发问。

蔡邕轻轻点头,道:“嗯!”

没有发表什么意见,但嘴角的笑意,却证明他第一眼的眼缘,并不是讨厌,还有点喜欢。

蔡家的姑娘,可不愁外嫁,想成为他这位大儒亲家的人,哪一个不是在朝野上大有威望之人?

不是卢值三两句话,就能令他动心的。

“文鸿,我方才与蔡公谈论,谈及杞县,蔡公倍感思乡,几欲涕零。却道,如今中枢乏治,各州民苦,杞县也不复蔡公少年当时,心有经治之情,苦无梳理之策,不知道文鸿你,可有什么见解?”

吕哲微微一怔。

显然,这就是两位老人给他的考验了。

考校他的才华是否博众。

但没有问及经史,反而让他就蔡邕家乡发展,给出策论,不可谓不刁钻,不可谓不难。

这个问题,就算抛给当事有些成名学者,估计也有一大半答不上来,毕竟饱读经史之余,想要了解一些小地方,简直太难了!

如果是同年龄的学子,有些甚至不知道这个地方,更不要说给出策论了。

好在吕哲早有准备。

当即拱手作揖,轻声道:“杞县隶属中原之地,地大物博,物资丰饶,年植双产,实天府之国也!”

“又是蔡公诞地,飞腾文气,礼乐之邦。”

“有此两者,官无已不治,民无已不安。若受疲困,实乃宫闱内患,放纵官员,横征暴敛,指使天下不安,非其地之过也!”

吕哲声音平静,目光中有丝若隐若现的傲气,卢植听着这些话,欣然点头。蔡邕眼中也是波澜微动,觉得很有道理。

等他说完这些,蔡邕开口道:“朝内董贼为患,各界波涛汹涌,天局不稳,如有经世之才,你当何以用之?”

这话问出口,让他愣了片刻。

虽然说考验蔡邕家乡发展的问题,其实两人都不在乎自己的策论是否高深,只要符合基本情况,证明自己有一定见识就可以。

毕竟有卢植做保,经史之读,自然可以略过。

但蔡邕脱口而出,董贼二字,的却让他心中颇为骇然。

毕竟蔡邕是一位大儒,潜心做学问,却很少关注国情发展,他向来喜欢偏安,也不知道是才谋不足以经世,还是喜欢闲云野鹤的生活,不在官场驻足。

问自己是为什么?

这个念头只是在心中一闪而过。

但旋即就放宽松了。

“蔡公之问,学生难答。”

“为何?”

见蔡邕蹙眉,吕哲淡淡道:“学生才疏学浅,不敢言,有经世之才。蒙恩师指点,有一二见解,身汉之人,为汉之用。”

吕哲点头跟张济啄米似的。

不愧是老夫的好学生!

这几句话轻飘飘的出现,蔡邕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欣赏的看着吕哲。

“好一个身汉之人,为汉之用!”

蔡邕的神色缓和而温柔,淡淡道:“你来之前,卢公曾提起,你如今尚未婚嫁,有意让昭姬与你和聘良缘,不知道你意如何?”

吕哲的影帝级演技又发挥了。

他愣在当场,一副手足无措又欣喜若狂的样子,颤声道:“学生愚陋,怎敢承蔡公卿青眼?方外有言,文姬及笄之年,琴棋精通,文采斐然,学生怎敢相配?”

“哈哈!”卢植欣喜一笑,道:“你这小子,还不赶紧拜谢岳父!”

吕哲这才反应过来,头叩在地上,颤声道:“小婿见过高丈!”

蔡邕轻轻点头,缓声道:“起身吃饭吧!”

“是!”

一边在席面上吃饭,接下来聊的几个问题,都是有关于书籍的,对于经史和各家家学,吕哲对答如流,更是让蔡邕满意。

等吃过饭后,蔡邕率先离开,卢植又将他叫到后堂。

“师待我如父!恩重如山,学生拜谢!”

卢植慈爱的看着他,进到屋中,又拿出一个小包来,递给他道:“感谢的话,就不必对我说了,这里有百金,你作安家之用,聘礼不必思虑。”

“你虽生来贫寒,命运悲哀,但多年来,悬梁刺股,苦心求学,为师我看在眼里,有如今之才,也应当报效国家。”

“如今朝局之势,以你的智慧,自然看得清楚。婚期之后,我愿意让你使外为臣,你可有心念之地?”

吕哲精神一振。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