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一旨封神 > 第十章 突起战事之两路叛军

第十章 突起战事之两路叛军

“嘭嘭嘭”敲门的声音响起惊醒熟睡的寿王,直到此刻子辛才发现天早已经大亮。

“进来吧。”由于不知道割肉换骨需要花多少时间,子辛早已经吩咐在自己出房间之前禁止任何人来打扰,敲门声说明必有紧要之事发生惜夕不得不来打扰。

果然,惜夕端水推门而进同时带来了意外的消息:“大王派人宣殿下殿前议事。”

“什么时候?”子辛诧异道。要知道现在子辛应该做的就是在府里等大婚顺便为之前的流言自省,究竟有什么大事会让帝乙在此刻唤子辛上殿呢?

“就在刚刚,来人已被安排在客厅。”惜夕回答道,一边已经捧来子辛上朝时的衣服。

匆匆洗漱一番换好朝服,吩咐惜夕把所有沾血的衣服床单全都处理掉,子辛匆匆赶到客厅。

见到来人子辛大吃一惊,客厅里等的不是一般的传旨官而是下大夫徐荣。

下大夫位列朝堂参与国家决策讨论权臣,究竟什么样的大事需要堂堂下大夫在朝议时离开大殿来寿王府呢?

“事态急迫请殿下即刻移驾,详情路上再说。”没想到徐荣比子辛要急的多,看见子辛到来就迫不及待的带着他出门往王宫而去。

赶路过程中在徐荣的叙述中,子辛终于明白了眼下的情况——战争,要来了。

寿王大婚,对象还是四大诸侯之一的东伯侯之女,强强联合的婚姻使得四大诸侯齐齐离开属地前来朝歌庆贺。

没想到就在此档口上,西山三十六路诸侯秃雄等反了。

西山三十六路诸侯属于西伯侯统领,如今反了,而姬昌身在朝歌,其子伯邑考代父下令,一方面急派人约束麾下其他诸侯势力防止他们响应,另一方面就是急报朝歌。奏报中说明,西岐需要重兵防御犬戎,同时又要派兵震慑其他诸侯防止更多反叛,实在已无力和叛军相争,请大商速速出兵平叛。

另一边南伯侯鄂崇禹前脚离开属地后脚南巢氏突发奇兵,其子鄂顺虽在第一时间出兵抵抗,然后鄂顺实在是志大才疏,在兵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还被南巢氏打得节节败退,不得已只好发报朝歌求援。

因为四大诸侯此次来朝歌只是为了庆贺寿王大婚,一路上自然可以慢慢行进,伯邑考鄂顺的军报虽然晚了好几天才发出却是快马加鞭而来,所以两份军报就这么凑巧的在四大诸侯到达朝歌的第二天早上摆在了帝乙的面前。

虽然上至帝乙下至朝中文武都对两方面的反叛感到气愤,但事情却反而简单了。两路反叛,两位王子子启和子辛各自领军平叛一路,看看二位王子何人武略更高一筹。

但两路叛军毕竟还是有强弱之别,而且随行大将对于最终的胜负同样至关重要,帝乙已经发话,除却闻太师两位王子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任选将军随行平叛。所以亲近子启的大臣和亲近子辛的大臣在朝堂之上展开了一场唇枪舌剑,都想为自己支持的王子赢得更多的优势。

根据前任的记忆,下大夫徐荣就是亲近寿王一派,他会如此火急火燎一来固然是帝乙命令二来希望子辛这个主心骨早点到场为己方争得更多利益。

可惜不论徐荣还是其他亲近寿王的臣子都不知道,就在子辛听完一切来龙去脉之后,已经在心底做了一个决定,一个绝对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决定。

还没进入大殿远远的就听见里面争吵之声,奇怪的是朝堂变成菜市场,不论是身为大王的帝乙还是身为重臣的闻仲商容等竟然都没有出声制止。几位武班重将同样默默无言。

是几位大佬早有决断还是他们都在等着子辛的到来?

就在子辛的身影出现在大殿门口的那一刻,殿内所有的争吵声一下子全部消失了,就像有人按下了静音键一样,一切的声音在这一刻全都神奇消失,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聚焦到子辛的身上。

“儿臣子辛见过父王。”子辛进入殿内立马行礼道。

“事情你已经知道了吧。”帝乙没有任何拐弯抹角的意思。

“已经听徐大夫说过。”子辛答道。

“说说你的看法吧。”

“儿臣认为事情非常简单。”说到这里子辛转头面向子启继续说道,“大王兄为长,自然由大王兄先选。”子辛再次转回头面向帝乙,“等大王兄选定一路平叛方向,另一路就请交给儿臣平定。另外同样由大王兄先点将也无不可,我大商朝人才济济武将众多,大王兄总不可能全部带去的。”

子辛的话让殿内所有人大吃一惊,什么都让子启先选?亲辛派中几个急性子当场就要开口,却发现子辛回过头目光凌厉的看了他们一眼轻轻摇了摇头。

“辛儿,你真的想好都让启儿先选?”对于子辛的决定帝乙同样赶到吃惊。

“此乃朝堂,儿臣岂敢儿戏,自然言出如山。”子辛目光平静,语气坚定。

“既然辛儿有信心那就如此决定了。”帝乙先是看了一眼闻仲,见闻仲微不可查的轻点了一下头之后,拍板作出了决定。

子启的选择果然不出子辛所料,平叛的方向是西山三十六路诸侯,唯一让子辛比较意外的是没想到子启无耻到把包括黄滚黄飞虎父子在内的几位驻守的朝歌城知名将军几乎点齐了。记有黄滚、黄飞虎、晁田、鲁雄、丘引整整五位上将军。

亲辛派的官员看见子启所点的将心急如焚,偏偏这又是子辛自己的提议帝乙最终拍板的结果,好在他们看见子辛淡然的表现忐忑的心里多少还有点安慰。

子启的选择和子辛设想的几乎没有出入,或者说子启所谓的选择其实都在子辛掌握之中。

两路叛乱,一路就在西伯侯眼皮底下子辛根本不会做任何考虑,甚至于子辛都在怀疑这次所谓的三十六路诸侯反叛根本就是西伯侯的一步棋。

毕竟这是有先例的。

天下三分周占其二,西岐有这么大的势力,就源自于姬昌的父亲季历。季历不断扩张地盘扩张军事实力引起了当时商王也就是子辛的爷爷文丁的猜忌,所以文丁找了个理由把季历杀了。

季历死后姬昌继承西伯侯之位,好不容易搞定西岐内部权力交替,文丁却已经死了。杀父之仇不能不报,姬昌就把仇恨转嫁的刚刚继位的帝乙身上。

周虽然占的地盘够大单论军事实力却还是不如大商,直接开战显然不行,所以姬昌就去挑拨犬戎,然后急报朝歌,说犬戎入侵西岐不敌请求支援。帝乙马上派大军前往和犬戎交战,没想到大商犬戎双方战斗正酣的时候,姬昌却从背后出兵攻打大商。

大商朝的主力正和犬戎作战,没有余力同时和西岐作战,没法子帝乙只好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姬昌和亲。姬昌呢,他也知道自己实力还不够,如果大商鱼死网破放弃犬戎转而全力攻伐西岐姬昌也受不了,于是借坡下驴收兵了。

当然这段历史对于大商朝绝对是一段屈辱史,天下共主却被迫和诸侯和亲,这种事情几个人说的出口,至少在子辛的记忆中,绝对没有人和前任说过相关的事。所以子辛相信大哥子启也不会想到姬昌是这种‘阴险小人’。

排除西岐的因素单看两路叛军,南巢氏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就攻破南伯侯的地盘,显然实力更为雄厚,在有优先选择权又不知姬昌可怕和无耻的情况下,子启肯定会选择西山的三十六路诸侯。

如果子辛不是有一个未来穿越来的灵魂,也会作出这样的选择的。

再者从一开始子辛就没有考虑过这些驻守朝歌的‘名将’,所以不论子启点了哪些将,点了多少将都无所谓。至于说子启可能点了子辛心目中的将,那几乎是不可能的,王子接触过多军事可是忌讳,即使在以勇武为美的大商朝,身为王子能够接触到朝歌城里几位上将军已经顶天的事,如何还能清楚知道朝歌城外守关将领的情况。

至于子辛自己不怕忌讳,是因为就在前几天子辛和还帝乙闻仲说起自己一梦千年的事,甚至还说起帝乙百年之后自己登基的情况,既然千年后的事情都知道,梦中见到本朝的一些将军也就不足为奇了吧。

在明知道子启的选择不可能和自己有冲突的情况下,子辛当然要表现出一副无论子启怎么选择剩下来的那个我都能搞得的定样子。这是给朝中众臣一个自信的信号,接下来只要一场胜利让这个自信有了依据,一切就完美了。

在子启点完将之后,轮到子辛。没有像子启一样点了一堆将领,子辛只点了三将,其中一个也算的上鼎鼎大名——三山关总兵邓九公。

论及对南面形势的了解,镇守大商南面门户数年的三山关总兵邓九公绝对是大商朝的第一人,加上其武艺高强有将帅之才,绝对是南征的第一人选。

但原著中邓九公终究是一个叛将,背叛的理由还非常奇葩,女儿被一个无耻的三寸豆丁侮辱,邓九公想的不是报仇反而带着儿子和手下一起投西岐,追其根源确实很难说邓九公是被迫还是早有投敌之心。

当然投敌也不能完全说明什么,随着封神之战开启,大商和西岐的实力对比不断变化,趋附强者本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子辛的打算是在南征过程中重用邓九公,至于交心还是等将来看清邓九公真正为人再说。

除了邓九公,子辛还点名调来了渑池县守将张奎高兰英夫妇。

原著中张奎武艺非凡且善地行之术可日行千五百里,比土行孙更多五百里,更兼坐下独角乌烟兽其快如风,黄飞虎叛离朝歌甚至不敢从渑池过而是绕道而行。在渑池一战中,张奎先是被杨戬‘先斩其马,后杀其母,惑乱其心’,后又因妻子战死,心中慌乱,还是由杨任、韦护、杨戬、哪吒、惧留孙(留下了指地成钢的符篆)合力才被击杀。足见张奎之强!

其妻高兰英,善使两口日月刀,更有手中红葫芦,可放出四十九根太阳神针,专射人双目,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更重要的是,夫妻二人在大商将倾之际依旧忠于纣王,忠心早在原著之中得到了证明,子辛需要做的是提前拉拢并重用他们。

子辛明显感觉到,自己点了张奎夫妇的名字之后,朝堂众臣全都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