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一旨封神 > 第十二章 战前准备和邓九公

第十二章 战前准备和邓九公

徐荣匆匆离开,子辛摇了摇头自语道:“还说给自己带路的,结果走到一半却自己跑了。”还好东伯侯每次来朝歌都是住在同一地方,融合了前任的记忆子辛轻松找上门。

西南二路叛乱起的突然,大军集结而后出征只在几天之间,在战争的面前寿王大婚也得退让,所以帝乙单独召见子辛时提出把大婚之期提到出征之前。原本此事只需派遣一人来通禀,但三千年后的灵魂出于对女性的尊重还是决定亲自上门告知。

此乃小事,细节暂且不表。

从驿亭出来子辛即刻赶回寿王府,大婚的事宜全部丢给惜夕,子辛首先开始为平叛战争做准备。

大军方面自有朝中文武张罗勿需子辛费神,但这个时代将军往往还会带上一队完全属于自己的私军,比如原著中黄飞虎逃出朝歌城,就是由周纪、黄明等四位家将以及几百亲兵一路护送共同叛往西周。

子辛身为王子亲军的数量不如战场厮杀多年老将,但集结两卒护卫也非难事,更重要的是子辛需要对前任招募的五位‘奇人’作出安排。

这些人在身为凡人的前任眼里绝对算的上奇,但在子辛眼中实在不过尔尔。

其中一位邹离,手中一只玉虎,往天一抛可化成身长三丈的巨虎。巨虎除了身形大一点力量大一点无其它特别,和那些原著里的召唤物相比如杨戬的哮天犬或者魔礼寿紫金花狐貂,巨虎也就能让它们吃的饱一点。

另外一位钟盛,能把手伸长到两倍,配合高强的武艺很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只是在神佛满天的世界里,手伸长一倍又有多大的用处。根据记忆前任最看重的正是钟盛,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在前任眼中钟盛是最忠心的。

至于另外三位,能力低的实在让子辛提都不想提。

前任虽然贵为王子终究只是凡人,在他眼中这五位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存在,值得付出培养成忠心的家将,但在子辛眼中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在子辛看来,就算招揽不了三教之人,至少也要是那榜上有名之辈,比如那刚刚被子辛点中的张奎夫妇或是徐荣起身相请的千里眼顺风耳。

但五位终究是前任请来,挥手赶走实在显得无容人之量,而且除了神战需要关注之外凡人之间的战争同样重要,面对三教之徒这五位是绝对的弱者但对手换成凡人他们还是有一些过人之处的。

最终子辛绝对南征时带上邹离和钟盛,正好作为两卒亲兵的卒长,顺便观察较强的二人的表现再对五位作最后决定。

除了家将亲兵之外,子辛还额外带上十几个人,他们都是年岁不超过二十的普通奴隶,带上他们子辛当然不是期待他们的战斗力或者让他们作炮灰,而是准备培养成刽子手。

不是子辛残忍而是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不论是正要进行的商朝和南巢氏的战争,还是在默默准备即将开始的商周之战,又或者阐教截教西方教的神佛之战,全都是你死我活的死斗,任何仁慈只会让自己万劫不复。

原著中大商的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不可否认其中之一就是纣王的仁慈(傻),每次抓到西周或者阐教子弟后都偏偏要送往朝歌定罪,结果总让人把俘虏救走,第二天生龙活虎的继续和大商作对。反观西周,不管抓住谁二话不说砍了。

结果被俘几次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的人到最后依然坚挺的反商,而大商朝却已经被杀得无人可用了。

所以子辛需要培养了一批专门砍神仙头的刽子手,在即将到来的商周之战中,代表自己当场处决那些反叛大商的神仙。

带这些奴隶上战场,不是真的要他们上阵厮杀,而是要让他们习惯见血。

接下来,子辛度过了穿越之后最轻松的两天。

两路叛军势大,平叛刻不容缓,朝议的第三天就是两路平叛大军点兵出征的日子,子辛早早就赶到了点将台。

由于子辛在朝堂之上点的将本就少,又都是外地驻守,只有三山关总兵邓九公带着一位家将星夜赶到了朝歌城点将台,渑池县守将张奎夫妇将直接从渑池出发半路上和大军汇合。

受大婚影响子辛也不会马上随军出发,南路大军将暂时由邓九公统领,直到两天后寿王大婚之后追赶上大军,邹离和钟盛作为亲军将领要和子辛同行暂时也没出现。

所以和征西大军名将云集相比,子辛的征南大军显得相当寒碜,将台之上除了子辛这个不随军出发的主帅之外仅有九公一位将军,将台之下也只有九公带来唯一家将撑撑场面。

看着征南军将台上的两个人,再看看自己身边名将环绕,将台下将士如云,子启的嘴角忍不住高高翘起,挑衅的眼神时不时的飘向子辛。可惜,从一开始子辛的注意力就没有在子启一边,他注定要表错情的节奏。

登上将台子辛的目光就没有离开过邓九公,只见九公年仅二十五六岁,和“公”一丝也不相符,其人相貌堂堂,身形健硕,颌下尺长的美髯尽显英气。

被子辛一直盯着看了许久,九公感到万分不自在多次借着喝茶掩饰。终于邓九公受不了开口道:“殿下如此看着末将,可是末将有和不妥?”

“没有,没有。”子辛总不能告诉他,虽然眼里看见的是老子,心里想的却是他的闺女吧:“如果本王说自己能知过去晓未来,九公可信?”

“末将相信。”邓九公毫不犹豫的答道。

“真信还是假信?”子辛追问道。

“这个……”这一下邓九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哈哈哈,九公者帅才也,这溜须拍马的本事不会也罢。”子辛笑道。

“殿下谬赞了。”

“不过,本王刚才所说也并非完全是假。虽然本王不能看清过去所有事,也不能看明未来任何事,但至少本王还看的清楚九公及令爱这一生和一人有碍,九公须得小心防范。”子辛开始给邓九公上眼药。

“还请殿下指点。”见子辛说的郑重且又涉及自己的女儿,邓九公也认真了起来。

“此人唤作何名本王也不知,但此人身高仅四尺,以棍为武器,更有一根抛出便可绑缚任何人的绳子,想来这样的人也不多,九公小心即可。”前世子辛就知道,给人批命就是要做出一副遮遮掩掩的样子,如果子辛直接说土行孙的名字,邓九公还有可能不信,偏偏是这样描述的很详细就是不说名字的情况才更让人相信。

“多谢殿下指点。”邓九公诚心道。

子辛知道这就足够了,自己的话相当于在邓九公的心里留下了一根刺,如果现在说的更多反而变了味,毕竟这是二人第一次见面,所以子辛马上把话题转到眼下的战争上:“九公对南巢氏叛乱有何看法?”

三山关本就是大商和南伯侯属地之间的屏障,所以原著中鄂顺反了之后直接由邓九公平叛,可以说大商众将中三山关总兵邓九公对于大商南面的形势是最有发言权。

“当年圣祖成汤逐暴桀而立商,桀携大量搜刮的财物投奔南巢氏,使南巢氏有了巨大的发展。但随着夏朝的余孽彻底站稳脚跟开始不满足于寄人篱下,于是和南巢氏原本的当权者开始了一场长达几百年的争权斗争。时至今日南巢氏内部的矛盾依旧没有解决。这一次他们可以如此齐心合力,想来是有外力的介入,协调双方的矛盾。”邓九公分析道。

虽然子辛并不清楚南巢氏内部的问题,但至少有一点和邓九公看法一致,那就是这次南巢氏叛乱的背后,必然有一个神秘人存在:“九公认为,究竟是何人能够协调南巢氏内部矛盾,又能够说服他们出兵侵犯大商?”

“末将不知。只是依末将所见,单凭南巢氏的实力还不足以在如此短时间里击溃南伯侯的军队。所以,要不是南伯侯故作失败就是有其他势力混在南巢氏之中。”对于南面局势九公最有发言权,南伯侯父子虽然志大才疏,但一方大诸侯的实力终究还是有的,就算失败也不应该如此轻易快速。

“哦。”这可是子辛从来没有想过的不自觉的坐直了身子,脸上也露出郑重的神色:“其他势力?还请九公赐教。”

可惜邓九公似乎有所顾忌,不再开口。子辛微微想了想就明白了,以上的一切都还只是邓九公的猜测,所以不论从九公口中说出的哪个诸侯的名字还是其他外族,全都涉嫌挑拨对方和大商的关系。面对大王季子,邓九公当然不敢随便乱说。

“九公不要有顾虑,将台之上仅你我二人,出得你口入得我耳,再无第三人知晓。再者本王此次统兵征南,正是两眼一抹黑,还多有借重九公之处,所以还请九公不吝赐教。”子辛诚恳道。

大商朝有能力对南方形势作出准确预判的只有邓九公,子辛必须在离开朝歌之前就有足够的了解以便作出必要的应变。

————————————————————————————————————————————————————————

华夏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度,其中婚姻的礼仪主要是根据《仪礼》发展的。《仪礼》成书于东周时期(另一说法是由孔子所著),其中所记载的则是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在此之前礼仪则是由统治阶级和贵族之间形成并由平民效仿的一种不成文的约俗。

故笔者自认为当天下共主和统领八百诸侯的四大诸侯共同点头情况下,自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更改。因战争而改变婚礼时间,且并不改变其他的情况下,笔者认为这在大商应该是可行的。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