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西夏风云 > 第037章 仁多凌丁攻兰州

第037章 仁多凌丁攻兰州

熙宁寨巡检王世隆得知夏军兵败兰州,想为朝廷立功。于是领兵乘虚而入,进入西夏境内,进攻水东口等地。

仁多凌丁得报大怒,瞪着圆眼大骂:“王世隆,你一小小的巡检,竟敢入侵我大夏。本都统军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不知道我有多厉害。”

遂率点集一万骑兵,奔水东口寻找王世隆。

宋军正往边界回军,车拉马驮人扛,将士们兴高采烈地带着抢来的物品和牲畜,向南走去。离边界还有十里之地,夏军发现宋军。

仁多凌丁对身后的将士们高呼:“追,快追,别让宋军跑啦。”

骑兵们两腿一夹,战马如利箭向前蹿出去。宋军发现了夏军,也加快了步伐。夏军终于追上宋军。王世隆见跑不了,下令列阵。

仁多凌丁抽出腰刀,用力一挥:“围歼宋军,有后退一步者,格杀勿论!”

夏军闻令,立即疯了般地扑向宋军。宋军前阵顿时大乱,纷纷后退。夏军骑兵在宋军中疯狂乱砍,宋军无力抵挡,丢掉物品转身奔逃。王世隆见败局已定,拨转马头就跑。

仁多凌丁再次下令:“不能放掉一个宋军,全部杀光!”

夏军骑兵迅速追击逃窜的宋军。仁多凌丁见王世隆跑出去,跃马追去。

仁多凌丁胯下是一匹汗血宝马,名为“追风豹”,其速追风逐电,其性如主人,暴烈凶猛。追风豹一溜烟飞去,离王世隆越来越近。

王世隆惊回头,见仁多凌丁追来,急忙勒住缰绳,从箭囊里拽出弓箭,对着仁多凌丁射出一箭。利箭带着风声直飞而来,只见追风豹矫健地往旁一跃,躲过利箭。王世隆一惊,急忙又射出一箭,被仁多凌丁一把抓住。王世隆大吃一惊,纵马飞奔。仁多凌丁一抖缰绳,追风豹似四蹄腾空,急若鹰隼,飞临王世隆身边。王世隆回身挥剑刺仁多凌丁,被仁多凌丁一刀砍飞宝剑,一反手,一刀将王世隆的头带肩劈掉。

杀了王世隆,仁多凌丁仍不解心头的愤恨,他本想挟永乐城大胜之威,攻取兰州。却有如冷水浇头,迎头棒喝,猛烈的雄心顿时被扑灭。他胸中愤懑,如一块巨石压在心头。

不能就这样偃旗息鼓。仁多凌丁恶狠狠地下令:“进攻宋境。”

西夏大军乘胜前进,铁骑踏过国界,突袭镇戎军,又转攻乾兴寨,大肆杀掠。不等宋军来援,带着战利品,高唱凯歌奔回夏境。

吐蕃和兰州成了李秉常的两块心病,一个如眼中钉,一个似肉中刺,让他痛恨不已,要除之而后快。他想先收复兰州,以此为据点,再进攻吐蕃。

宋元丰七年、夏大安十年(公元1084年)一月,李秉常禀过梁太后,不顾天寒地冻,命仁多凌丁领兵二十五万,大举进攻兰州。

李宪因五路伐夏战败,降为泾原经略安抚制置使。不久宋神宗又将他派回熙州,还兼秦凤路军马都总管。

李宪知道西夏丧失兰州,不会善罢甘休,必出大军争夺。回到熙州后,下令王文郁加强防御,并命团练使李浩驻守金城关,以成犄角之势。

此时的王文郁因率勇士战败夏军,晋升为西上阁门使、兰州知州。得到李宪的命令,立即增修兰州城墙,增建瓮城,开凿护城河,修建敌楼,增加守城器械,加强防守。

李宪得到西夏调集河南诸军司大军齐聚葫芦河的情报,知道仁多凌丁凶黠,诡计多端,夏军必来进攻兰州,下令严加防御。

仁多凌丁果然率大军出西南边界,踏过冰封的黄河,离兰州城十里下寨。安排停当,仁多凌丁带着护卫来到兰州城一箭之地,观察城中的情况。只见城上旌旗招展,将士盔明甲亮,刀枪寒光闪闪。他心中倒吸一口凉气,知宋军已做好守备。

仁多凌丁命大军将兰州城包围,

恐宋军再偷袭营寨,派出数十支步兵巡逻队和骑兵巡逻队,不停地巡视,以防宋军偷袭营寨。大军休息三天后,发起攻城。

此次夏军带来了新研制的攻城器械:撞车、临冲车和云梯车。撞车是四轮车上架设横梁,两根铁链吊着巨大的撞木,撞木前端用铁叶包裹,用力推动横木,用以撞击城门和城墙。临冲车是一种与城墙高度基本相同的楼车,外壁用牛皮包裹,内有多层,楼梯上下,每层内可载士兵,将临冲车推到城墙旁,士兵可向城上发射箭枝,可直接跃上城头攻击守城敌兵。云梯是四轮车底座,上有像房间的掩体,车上架设高大的梯子。使用时,人在掩体内将车推到城墙边缘,士兵登梯攻城。

仁多凌丁命撞车攻城。

一排夏军士兵举着盾牌在前掩护,后面数名士兵推着撞车飞快地冲向城门。

王文郁亲自在敌楼指挥作战。宋军见撞车来攻,在城门上方投下石块和滚木砸撞车。有的夏军被砸中倒下,后面的夏军立即补位,冒着滚木雷石继续向前。宋军见撞车继续向前,将滚木雷石投到城门前,形成障碍。撞车果然受阻,不能继续向前推。夏军只得搬动石块和滚木,城上的宋军射下箭来,夏军死伤惨重,丢下撞车往回跑。

仁多凌丁见夏军败回,气得挥刀斩杀了几名跑在前边的军士,吓得军兵们停止奔逃的脚步,又往城墙方向跑去。

仁多凌丁见撞车没起到作用,下令使用临冲车。

数十名夏军进到临冲车里,上到各层楼上,手持盾牌和刀箭。楼下数十名士兵推起临冲车,慢慢向城墙移动。临冲车离城墙有一箭之地,双方士兵以弓箭互射。临冲车在宋军的箭雨中渐渐接近城头,宋军士兵持长枪刺杀夏军,阻挡踏上城头。

双方英勇拼杀,互有伤亡。夏军士兵有几次跃上城头,立即被宋军包围杀退,有的退到临冲车上,有的摔下城头。夏军依然猛烈地进攻。宋军见不能阻挡夏军,就向夏军射火箭。有的火箭射进楼里,有的火箭插进临冲车皮革上,立即燃烧起来。夏军见状,立即往回推。楼上的夏军一边用盾牌挡住射来的火箭一边扑火,楼底下的士兵用力往回推。临冲车险些被烧毁。仁多凌丁命随军工匠修复。

临冲车给守城的宋军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有几次夏军冲上城头。攻城战从早战到晚,宋军顽强地守住了城池,夏军死伤严重,趁夜将夏军尸体抢回。

次日,仁多凌丁又下令攻城。临冲车向前推去。宋军等到临冲车进到射程内,立即发射火箭,无数支火箭射向临冲车。临冲车又燃起火来。夏军只得将临冲车推回。

仁多凌丁见宋军以火箭应对临冲车,只好放弃使用临冲车,改用云梯攻城。

数十名夏军进入云车底部掩体内,推着十多辆云梯车冲向城墙。宋军投下滚木雷石,有的砸中云梯,将掩体上盖砸穿,伤及里面的夏军。有的云梯推到城墙边,夏军冒着城上的利箭和石头奋勇往上攀登。宋军用箭射,用石头砸,一次又一次击退夏军的攻城。夏军尸体堆积如山。

仁多凌丁将宝刀指向兰州城:“昼夜攻城。”

夏军向兰州城发起更加猛烈的攻城,终于杀上南面城头。王文郁得报,率军杀过来。宋军见主帅不惧死,士气大振,迎住夏军反击。两军在城上反复厮杀,夏军被击退。

仁多凌丁见夏军被杀退,不停地叫喊:“攻城,攻城,给我攻城。”

夏军继续攻城,再度抢占南面城头,后面的夏军陆续登上城头。王文郁依然奋勇拼杀,一支利箭向他飞去,正中手臂,宝剑从手中脱落。

夏军见状高呼:“宋军主将受伤啦,杀呀,杀呀。”

几名宋军冲过来,护住王文郁,边战边退。宋军渐渐抵挡不住。就在兰

州城即将陷落之际,城外杀声大起。李浩率金城关宋军来援,杀散攻城的夏军。攻上城墙的夏军无援,纷纷倒地,人越战越少。宋军乘机反击,将城中的夏军全部歼灭。

王文郁命都监夏侯远领一军出城攻击夏军。夏军两面受敌败退,大军后退过黄河下寨。

李浩进城,与王文郁商议。

李浩见王文郁受伤,就道:“太尉大人,你身上有伤,末将就留在城中,协助将军守城。”

王文郁道:“团练使大人还是回金城关,以为犄角之势。今天若不是大人率军来援,兰州城就陷落了。”

“遵命,末将这就领军回去。”

“我再派人报往熙州求援。”

仁多凌丁没想到败了一阵,二十五万大军折了两万多人,召集部下商讨攻城之计。

指挥使破丑白狗献计:“兰州城墙高城坚,临冲车攻城效果很好,只是怕火攻。末将建议将临冲车外围的牛皮喷上水,天气寒冷,水就冻在牛皮上一层冰,一者更加坚固,二者箭射不进去,就不会着火。我军就能从车里攻城。”

“好。”仁多凌丁十分称赞。

行军参谋吴戟道:“中国古代攻城都‘围三缺一’之策,就是留一个城门不包围,使敌方弃城逃走。城可下,也使我军能集中兵力攻城。”

“好计。”仁多凌丁看看诸将,道:“今夜将临冲车喷水冻冰。明日攻城时,留出东门给宋军逃跑。破丑白狗,命你带五万人马,在兰州城东布阵,阻击金城关宋军援兵,务必将其堵住。吴戟,命你领兵五万,今夜出军过黄河,在兰州城东南埋伏,如宋军弃城东逃,将其歼灭。如熙州宋军来援,务必拦截。”

仁多凌丁等人计议已定,按计而行。

第二天,仁多凌丁率军踏过黄河,来到兰州城下,立即开始攻城。

夏军推着冻成冰楼一样的临冲车,慢慢向城墙靠近。巨大的临冲车映着惨淡的阳光,随着车的颠簸闪着光亮。城上的宋军看见,莫名其妙,不知道夏军又弄来了什么新式武器。

临冲车快接近城墙了,夏军从车里向宋军射箭。宋军躲在女墙后回射。宋军的箭射到临冲车上,“嘭”的一声,滑落下去。宋军见利箭射不中车体,有些惊慌,立即禀报知州大人。

王文郁赶来,果然见箭射不中临冲车,车体外冻了一层冰。急令:“赶快熬热油,等临冲车靠近,将油泼到车上,再射火箭,车就会燃烧,夏军可破。”

临冲车慢慢地靠进城墙,夏军准备登城。数名宋军舀起热油几往临冲车上

扬,有的热油扬进临冲车里,将夏军烫的嗷嗷乱叫。有的热油浇到车体上,将冰烫化了。王文郁指挥士兵一边泼洒热油,一边放火箭。临冲车顿时起火。夏军慌张往楼下跑。推车的夏军调转身,拼命往回推车。

仁多凌丁一见,气得大叫,下令:“各种攻城器械都用上,昼夜攻城。”

夏军推着几辆撞车,推着几辆云梯猛烈攻城。宋军奋勇反击,夏军没等登到城头就掉下去、城下的尸体又如小山。

金城关的宋军又来增援,被破丑白狗率军杀回。

李宪得到兰州的告急,立即遣军一万增援。被吴戟领军截住,熙州宋军冲不过,只得撤军。

夏军连续十昼夜轮番进攻。宋军浴血奋战,顽强地击退夏军无数次进攻。兰州城虽然创伤累累,却顽强地耸立。

仁多凌丁见夏军战亡五万多人,粮草欲尽,怕重蹈失败的覆辙,无奈撤军。命破丑白狗领军五万断后。

王文郁见夏军开始撤退,怕是用计,不敢追击。

仁多凌丁指着兰州城高叫:“我仁多凌丁定要攻下兰州!”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