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穿越之男宠 > 第三卷 混迹官场 第十一章 殿试

第三卷 混迹官场 第十一章 殿试

和氏娇躯一颤,刚刚夹起的菜又掉到托盘之中。

赵普关切道:“你怎么了?”

和氏迅速镇静了下来,微笑道:“没有,我只是一时失手。”

赵嫣然有些奇怪地看了她母亲一眼,和氏纤足向后缩去,却仅仅后退了些许的距离,张俊继续跟上,用脚勾住她圆滑的足踝向前牵拉。

张俊表面上却依然和赵普谈笑风生,和氏下意识地抓住赵普的臂膀。赵普微笑着牵住和氏的手,低声道:“别这样,孩子们都看着呢。”虽然赵普说得很小声,可张俊却听在耳里,心中暗笑,他想起赵普与和氏在床上颠鸾倒凤的情景,不由得醋意大起,脚背大胆的沿着和氏足踝向上,轻轻摩擦着她的小腿。

和氏再不退缩,小腿并拢将张俊不安份的脚夹住,两人目光瞬间相触,虽然是惊鸿一瞥,彼此的眼中同时荡漾出一丝春意。

这种大胆、刺激的举动让张俊心跳加快,更加韵味无穷。直到赵普起身,张俊才把脚收回,和氏趁机看了他一眼,俏脸绯红地垂下头去。

赵普道:“贤侄,明日就要进行殿试,由皇上亲自主持,你今晚早些休息吧,养足精神明早在皇上面前好好表现。”

张俊恭敬道:“谢伯父教诲,小侄定当谨记。”

这一晚,张俊兴奋地在床上打滚,他无论如何也按奈不住内心的喜悦,赵普不仅答应了他能和赵嫣然在一起,还承诺要在仕途上帮张俊一把,张俊自觉喜从天降,他一生中还从未遇到过如此顺利的时候。在高兴的同时,他内心隐隐约约也感到一丝的担忧,张俊深知赵普的为人,绝不会做亏本买卖,他不知道赵普究竟要利用他做什么。

张俊心道:“且不管赵普要如何利用我,只要明天我在皇上面前好好表现,一但受到皇上赏识,何愁不飞黄腾达,到那时再也不用看赵普脸色做人了。张俊啊张俊,明日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你一定要好好把握。”张俊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抓住机遇,勇往直前。

皇宫位于汴京城中心位置,四周城墙环护,护城河深而广阔,俨若城中之城。张俊等三十名进士考生在主考官的带领下来到宫城宣德门下听候圣旨,宫城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南、北各有一座高大的城门,张俊等所处的位置就是在皇宫正南门。

宫城四角各矗立一座精美的角楼,城墙外有宽5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座宏大壮观,壁垒森严的城堡。

不一会儿,一名太监从宫里急步向南门走来,他朗声宣读圣旨,主考官和学生等全都跪下聆听圣旨。张俊见主考官紧张得满头大汗,心里不由得发笑,想必这位主考官也是头一次进入皇宫。太监宣读完圣旨后领着众人进入皇宫,从正南门宣德门进入,依次还要经过奉天门、熙和门两座城门,每座城门都有禁军御前侍卫严格把守,每当太监出示了皇宫令牌,才得以通过。

张俊小声问主考官道:“大人,看你紧张的样子,是不是跟我们一样也是第一次进皇宫啊?”

主考官很不情愿回答张俊的样子,见张俊纠缠问话,低声喝道:“皇宫禁地,不许乱说话,本官身为当朝二品大员每次进入宫中都得小心谨慎,何况尔等是毫无官衔的进士,言行举止更应该注意。”张俊吐了吐舌头,不再多话。

张俊一行人等在御道两侧行走,一路上中轴线两旁殿阁环立,忽然奉天门、熙和门城楼上钟鼓齐鸣,远处大殿台基御道上,仪仗种类纷呈,数量庞大,队伍宏伟,长达两华里,一目了然的金黄华盖、龙撵衬映下形成皇宫里一道协调亮丽的风景,直把张俊看傻了眼。

太监急道:“皇上移驾文德殿了,我们得加快脚步。”

众人快步来到文德殿殿前等待皇上传召,文德殿位于皇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是皇帝接受文武官员朝贺的地方。大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拱,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屋脊两端安有大吻,檐角安上10个走兽,显得威严肃穆。张俊正在兴致勃勃地欣赏着门窗上部雕浮的云龙花纹图案,这时殿内走出一名年轻太监,传召令众人进殿。

张俊等躬着身,唯唯诺诺进入大殿,殿内金砖铺地,正中央是皇帝御座,座位上有飞龙雕饰,两侧排有六根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象征着大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御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角端、仙鹤和香亭。

三十位进士排成左右两列,跪下参拜皇帝,齐声高颂恭贺之词。

“平身!”皇帝话音洪亮。

这时,众人才敢站起来,得以瞻仰皇帝龙颜。这是张俊第一次见到名震天下的赵匡胤皇帝,心中怦怦乱跳,激动万分,只见赵匡胤他身材魁梧,额角宽广,两眼凛然有神,确有一方霸主的威仪。

赵匡胤道:“众位爱卿均是经过明经科考脱颖而出的人才,国家之栋梁,朕今日设三道考题,众爱卿当朝作答。”

第一道题由皇帝身边太监念出,问的是这御座前的四对宝物为何要摆放在大殿之内。考生们心里清楚,皇上出这道题显然是要考察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辨析能力。

赵匡胤看着名册道:“就由进士第一名的薛爱卿作答。”

薛居正大步迈入殿中,从容镇定地道:“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角端是传说中吉祥的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

赵匡胤听了龙颜大悦,称赞薛居正学识渊博,张俊心里懊悔:“皇上怎么不点我回答,这道常识题我也会呀!没想到皇上出的题竟如此简单,看来皇上的知识跟我们还不是同一个层次的。”

所谓殿试,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而是由皇帝亲自点名的考生方能作答,殿试是皇帝为了防范贡试中有人舞弊而专门设置的,以求公道。皇帝只是抽查其中个别考生当廷对答,所以“殿试”又称“廷对”。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