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绝代枭雄 > 第264章 奇兵

第264章 奇兵

"我们可以向陛下谏言,力保徐寿。这样我们不就两全其美了吗?"杨渥紧张的寻找退路。

"太子认为二皇子杨隆演只是摆设吗?"万永良一提起自己的二弟,杨渥立刻像被踩了尾巴的老鼠,立刻神色大变。

"你有几成把握?"杨渥咬牙低声问道。

"此事只能殿下一人去做,但臣可以确保行宫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拦殿下。"万永良上前表态道。

"让本宫自己去?"杨渥双眼圆睁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让自己去弑君?他有这个胆量吗?

"若是殿下连这个勇气都没有,臣只好先行告退。"万永良说完,转身便走,急的杨渥赶紧喊住。

"日后,请先生多多辅佐。"杨渥抱拳对万永良深深一躬。当年的晋帝弑君才有了后来的晋国,想不到现在却轮到自己了。

四日后的风雨之夜,太子杨渥孤身一人来到杨行密的行宫,原本这里应该有侍卫与内侍坚守,但现在却不见任何人。

杨渥走进行宫寝室,里面却传来杨行密的怒骂之声:"你们这些阉人,都去哪里了?寡人要诛灭你们九族,将你们制成阴司一辈子受尽煎熬,不得好死。"杨渥在寝室外听了父皇的怒骂之声,原本并不坚定的心一下子就送了,当他想走的时候,却被杨行密发现了。

"还不给寡人滚进来。"杨行密见一个身影在门外晃悠,以为是内侍了,便开口叫道。杨渥闻言,不得不硬着头皮走了进去。

"儿臣拜见父皇。"杨渥抱拳躬身施礼。

"太子?你深夜来此所谓何事?"杨行密眉头一皱,厉声问道。

"儿臣,儿臣。"杨渥自小便怕自己这个父皇,所以现在被杨行密一斥责竟然不知如何回答。杨行密见太子神色异常,接着外面的闪电之光,竟然看到太子腰悬宝剑,这分明就是有弑君之意。

"你想弑君?"杨行密勃然大怒。

"不,没有,儿臣,儿臣不敢。"杨渥一紧张不自觉的自我防护起来,一把便拽出了宝剑。

"那你为何夜带兵刃入宫?说?"杨行密也甚至自己这个太子的性格,若是没有人在后面指使他绝对没有胆量行弑君之举。

"儿臣,儿臣。"杨行密步步紧逼,杨渥步步后退,这一进一退之间,杨渥已经被逼到了墙角。

"是不是有人指使你来弑君?"杨行密须发在窗户吹进的风中飞舞,在闪电的映照之下异常的恐怖,好似九幽地府的魔君一般,吓得杨渥冷汗直流。

"儿臣,也是为了我吴国的霸业。"杨渥终于鼓足勇气说出了实情。

"吴国的霸业?难道你认为你有能力执掌整个吴国吗?"杨行密双眼微微发红,看起来更加骇人。

"父皇要杀徐寿,就是,就是自毁长城,儿臣,儿臣不得已才,才进宫打算劝服父皇。"杨渥紧张的解释道。

"劝说不成,就想弑君?"杨行密将整个脑袋都伸到了杨渥面前,两个男人几乎就要鼻子贴着鼻子了。

"儿臣,儿臣不敢。"杨渥几乎要哭了。

"是不是万永良?"杨行密在低声问道,以一种只有他们两人可以听到的声音问道。杨渥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记住,我们杨家的天下绝对不能落在外人手里,善待你的兄弟姐妹,不要再跟大唐为敌了,请降吧。用父皇这可头颅去换取我们吴国的太平。"杨行密说完,身后握住杨渥手中的剑刃,猛地一带,利刃深深的刺入了杨行密那干瘦的躯体内,杨行密微笑的伸出左手,想要再次去抚摸自己儿子的脸庞,就像小时候那样,恍惚间他似乎真的看到了小时候的杨渥,那个时候杨渥最喜欢跟在自己身旁嬉戏了,但是现在那种天伦之乐将不再拥有。

当一个人拥有一份真爱的时候,往往不懂得去珍惜,当某一日失去时,才知道自己不能没有它,因为在不知不觉中,它已经是自己的一切。

杨行密缓缓的倒下了,一个伟岸的身影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悄然逝去,无论他曾今做过什么,那已经都是往事。现在他就像一个平凡人一样的去了,双眼慢慢的合上了,嘴角却带着一丝微笑。不知道他在临走的时候是不是感觉自己终于走出了自己为自己设定的牢笼而开心,作为一代枭雄他不曾孤单,作为一个父亲他将自己的意志亲手交给了自己的儿子,他是带着一种放下的心态走上了自己该去的地方。也许在哪里他会再次见到自己故人或是敌人,也许那个时候他们都只是虚无空间中的一缕幽魂,当他们相逢之时,会不会一笑了恩仇呢?

当杨行密倒下的一瞬间,太子杨渥就像失去灵魂一般无助,他想伸手去拉住自己的父皇,不,是父亲,但不知为何,自己的双臂似乎就像被万斤巨石压着一般抬不起。泪水顺着脸颊慢慢的滑落,父亲临走时的一幕他终身难忘。

"父皇。"最后杨渥的精神终于经受不住打击,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他想一个无助的孩子一般扑向自己的亲人,抱住杨行密的尸体嚎啕大哭,似乎要将一切的委屈与忏悔告知自己的父亲,但现在自己却只余下泪水。

外面的雨越下越大,在闪电的映照之下,一个身影悄然离开了杨行密的寝宫,他就是飞云渡的头领万永良,刚刚的一切他都看在眼里,他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次日天还未亮,内廷便传出了吴帝杨行密不幸驾崩的消息,留下来的大臣们更像丢了魂一般无助,在吴国最为危险的时刻,吴帝杨行密却暗探而逝,这对吴国的打击实在是无法估量。在众臣商议之后,立刻拥立太子杨渥继位。杨渥在当日夜间,便在衡元殿登基称帝,封赏众文武,但让百官不解的是,杨渥竟然赐封自己的二弟杨隆演为皇太弟,也就是话,日后若是自己不幸驾崩,那皇位便由杨隆演这个皇太弟继任。

当杨隆演听到杨渥的圣旨之后,当时就楞在了当场,他脑子里一片混乱,他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自己这位皇兄糊涂了,他不但没有赐死自己,反而赐封自己为皇太弟,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事实往往就是如此不可捉摸。

万永良毫无疑问的成了吴国的宰相,朝中大小事务杨渥都交给了万永良与皇太弟杨隆演执掌,如此便能平衡双方的实力。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杨渥都会独自一人站在窗前独思,他知道父皇在自尽的那一刻已经知道了一切,或许在之前他已经知道了自己与万永良的来往,只是一直没有挑明罢了。

天德五年九月十四日,吴国皇帝杨渥遣使来益州向大唐请降,献上江南西道,矜中道二十七郡地形图以及居民图册表示愿意向大唐称臣,吴国属地只余江南东道一地,并且吴国所有大军北上杭州,颍州一带驻守,括州只留守不足万人的军队驻防,以防盗匪作乱。吴国帝都迁往宁海。

李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准许吴国的请降,赐封吴国国君杨渥为吴王。双方以建州为界,南卫退守建阳,飞龙卫完成南方战略,大军由建阳北上江南西道洪州,对梁国的庞师古大军形成合围之势。

就在吴国的事情刚刚平息不久,九月底虎贲卫便于成州的牛存节大军发生了摩擦,双方由刚开始的数百人冲突,反战到数千人,乃至数万人的大战,这一切都出乎房再山的意料之外,他没想到庞师古还没有动手,牛存节却已经先忍不住下手了。

双方在怀道黑水堡一带交战,战事愈演愈烈,似有一站到底的趋势。当吴国请降的消息传到各卫,唐军士气大震。

大唐版图一下子多出了这么多的管辖区域,这可忙坏了吏部尚书崔明远,如今已经年逾古稀之年的崔明远,明显显得力不从心,李俊原本打算等大战结束之后,便安排崔明远前往南诏与高云飞作伴,南诏山清水秀,最适合养老,这也是李俊对两位老臣的关爱之情,但现在李俊不得不提前处理此事。

经过商议之后,决定调南方四十二州总督张春北上益州,接替崔明远的吏部尚书一职,而南方四十二州总督之职则由崔明远独自崔文胜接任。崔文胜这数年间在地方为官,声誉极佳。再加上他是李俊的表哥,李俊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自己母后的面子上也要扶持一把崔家,再说以崔文胜如今的能力,执掌南方四十二州李俊还是比较放心的。如果说李俊委任崔文胜为南方四十二州总督是为了照顾崔家人,那加封自己的女婿易安之为岭南五府经略使就更使旁人眼红。

由于南方已经完全在大唐的掌握之中,所以李俊让张春不要急于返回益州,而是以天子特使的身份游历南方各地,审查民情,为南方各县各府物色称职的官员。这项权利对张春而言是极大的恩宠,原本各地选拔官员都必须经过吏部审核之后再呈报天子审核,但现在李俊却直接将这项任务讲给了张春,使大唐百官无不疑虑重重。

在张春未返益州之前,吏部的一切事务暂时交由礼部尚书陈诚暂代,十月初四,李俊加封原吏部尚书文成侯崔明远为文国公,赐打王金锏,官封大理巡阅使,赏赐黄金万两,白银三十万两,前往阳苴咩城。崔明远临行时,李俊亲自送出去十余里,这才阔别。

崔明远的离去,是大唐权力的再一次分配,李俊之所以如此焦急的送走崔明远,就是担心朝中有人会对崔明远不利,根据鹰鹫卫的消息,现在梁国密探已经以各种身份向大唐的御史们传递当朝大臣们私下不守大唐律法的证据,比如崔明远何时何地收受贿赂等等,这些事情李俊自然清楚,但崔明远收受贿赂多数用于民间建造私塾。虽然如此,但收受贿赂的却是事实,李俊不想崔明远英雄暮年还被一些意气奋发的御史们参劾,所以才匆忙送走了崔明远。(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