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悠然我思 > 年龄的说法

年龄的说法

年龄的说法

谁都知道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谁都知道中国文字的伟大,单单就年龄的相关称呼就很有意思。有些字天天可见,有些话隔三岔五的都在说,只不过,看过就忘了,说过也忘了,如果静下心来品味个中滋味,倒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按照约定俗成,中国人把初生的孩子叫婴儿,谁都是光着身子赤条条到这个世上来的,没有一个是含着金钥匙面世的,包括霍家的那个长孙在内;不满周岁被称为襁褓,除了吃喝拉撒睡,什么都不知道;至岁被统称为孩提时代,那些所谓依稀的记忆基本上都是杜撰的。女孩到了7岁就称为髫年,男孩7岁则被称为韶年。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年的洪灾,外婆抱着我站在位于中书街法院门前的石阶上看漫过堤防、涌入城内的大洪水。

10岁以下的孩子称黄口,1岁至15岁被称为舞勺之年;15岁至0岁则被称为舞象之年。男子的0岁称弱冠之年,女孩稍稍特殊一些,称呼也就多一些。比如1岁称金钗之年、1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0岁称桃李年华。不过我是个男孩子,黄口的时候我是个乖孩子,总角的时候,除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什么都不知道;舞勺之年我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病房的天花板上悬浮着,差一点就跟着死神飞走了;到了弱冠之年的时候,除了大量的读书、习文和构思,就想不起什么来了,看来还是无趣。

女孩子过了4岁,也就是被称为花信之年以后就从古人的称呼中消失了,除非是作为**或者是老妪,所以现在才会有"剩女"的出现,不过剩下的女孩子或多或少有些这样或者那样的遗憾,所以才会有"女人三十豆腐渣"之说;所以才会有"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的提醒。相比之下,男孩子正是青春年少,正是血气方刚,正是敢想敢干的年代,回头想一想,自己虽然没有什么"少年壮志",可也有"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时候,也有过头脑发热、想入非非的经历,似乎也曾经和别的年轻人那样坏过。

正因为在0岁的时候什么都尝试过,人生的经历也就多了一些浓墨艳抹的色彩,到了0岁就被称作而立之年,除了娶妻生子,完成传宗接代的历史使命,就是还得有事业上的成功和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幸福,这一点我似乎都得到过:手下有一帮人可以指挥,有人需要我为他们出谋划策;可以随心所欲的游历大江南北,也可以大宴宾客;有一个旭日东升的儿子,还有一个温柔多情的知己红颜,就和当时的一首歌里所唱的那样:"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40岁之所以被称为不惑之年,就是因为到了那个阶段该经过的都经过了、该体验的都体验了,说学逗唱都比划过,酸甜苦辣也都品尝过,也就没什么可以**的了,所以,才会有接踵而来的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而到了那个时候,大多数的人就将从襁褓、孩提、总角开始的人生快走到尽头了。不过现在随着中国人的寿命增长,人社部一个劲的呼吁推迟退休年龄,看来80岁也不算稀奇,只能算是刚刚步入老年而已,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不能将60岁称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了。百岁老人也能用浑厚的嗓音高唱"最美不过夕阳红",或者载歌载舞去跳《最炫民族风》。

有趣的就是,古代人把孩子称作黄口,把长寿老人为黄发,似乎有着一些有趣的共同之处。比如把那些天真无邪、吃饱喝足了就睡,睡醒了就无忧无虑的去玩的孩子叫做顽童,把那些满是皱纹、须稀发疏、遗东忘西、耳聋口拙、常常令人忍俊不止或无可奈何的老人称作老顽童,细想一下,两者有不少相似之处,就有了些感慨,也有了些惊讶;就相信了佛教的轮回之说,也相信了道家的道法自然,就相信了"自信人生三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也相信了"岁月不知人间的忧伤,何不潇洒走一回?"

在自己生日的时候,想起了以上的一些文字,以此为念。(01-1-7)(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作者宜昌石头其他书: 屐痕点点 红杏枝头 直挂云帆 印象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