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超级世界改造 > 第一百八十三章

第一百八十三章

在这张图片上的生物密码加上古人的某些特殊研究和资料下,结论就是。

共生图形,指的是形与形之间共用一些部分或轮廓线,相互借用、相互依存,以一种异常紧密的方式,将多个图形整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表现方式在视觉上具有趣味性和动感,起到以一当十的画面效果。

例如,波兰的一则戏剧招贴,画面上人与鸟共用一只眼睛,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同时很好地表达了主题,这种严密的思维与共用线产生的组合排列,体现了永恒、循环的特征。

依形共生是形体之间以线、形,以及偏旁部首为共用部位,并以共生移情意念为精神主题,结合相生,达到符合当时人类审美标准的和谐共生图形。

通过这种共生设计手段的应用,能产生以少胜多的依形共生之美。

《韩非子?五蠹》中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原始社会的人类在恶劣环境的状况下,不但基本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且繁衍后代的条件也得不到保障。

处于本能,他们逐渐从害怕禽兽虫蛇到崇拜并希望能像它们一样繁衍多子。于是,一些氏族便把繁衍能力较强的动物列为氏族崇拜的对象,由此生成了图腾的概念。

生殖图腾都是原始人类将繁衍多子的意念施与繁衍能力很强的动物之形上,一旦这种意念与形相符合,便形成一种为求繁衍的共生意念,这种意象一旦编码组合成共生图形,也就完成了人类最初的完美共生。

这种意念的转换也是移情的体现,正如庄子曾把自己的情感移射到鱼的身上(见:《庄子?秋水》:“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洛兹也曾写道:“我们不仅把自己外射到树的形状里去,享受幼芽发青伸展和柔条临风荡漾的那种快乐,而且还能把这种情感外射到无生命的事物里去,使它们具有意义。

我们还能用这类情感把本是一堆死物的建筑物变成一种活的物体,其中各部分俨然成为身体的四肢和躯干,使它现出一种内在的内力,而且我们还能把这种内力移植到自己身上来。”

古人为达到心灵的完善和谐,便利用情感将物的内力结合凝练,把几种物的外象提取并结合编码,整合共生成新的更加完善的形态,这种为达到物我统一相生的移情创作便是共生图形产生的根源。

为了种族的繁衍,为了有更多的人狩猎和耕种,原始祖先们便把对生殖的情感内力移植到蛇、鱼、蟾等一些繁殖能力很强的动物身上,并将其膜拜为氏族的图腾,所以,这些氏族的图腾其实是他们对生殖繁衍意念的寄托。

随着时代的演进,一些巫师们觉得单单临摹动物的形态不能完全表达他们对生的祈求,他们需要在图腾上增加人的形象,这样更能将这种生殖繁衍能力很强的物的内力移植到人类自身上来。

原始人类将这种对生的意念移情作为情感铺垫的同时,利用内力与外象的结合编码方式,幻化出了人蛇、人鱼、人蟾的共生图形,也就是伏羲、女娲等传说中人类先祖的雏形。

而且,这种原始人共生图形的意念在后来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以及“和”之道中也得到了延深,可以概括为“中和意念”,“中和意念”很自然地会派生出“中和共生”思想,这种“中和”共生是把各种形态的元素,通过意念中和,达到和谐共生的审美特征。

这种“中和意念”在道家学说中也同样得到体现,道家提倡“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有了这种万物和谐共生的“意念”,便需要产生一种“物象”为之服务,这样创造出来的和谐共生的图形才能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心理。

总体样子和阴阳图相似,但是这个共生图形就对不是阴阳图。

这个共生图形很奇异,有两个一黑一白的圆圈,圆圈的中心是黑与白的小圆圈。没有弧尾。在圆圈上还有两个半圆的嘴巴。

在整个大圆中,包含着这两个中圆,其余的部分不是空白,而是各种奇异的编码,肉眼看上去好像在动弹一样。开始这个是静止的。

通过这上的排码,陈不凡解译出来。

其中蕴含的消息是依形共生。这有三个点,正负共生、同构共生、偏旁共生。

正负共生

正负共生图形是以共用线为共生形,要共生的图必须要有相同的线条,设计者巧妙地利用相同的线条作为共用线,创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正负图形。这种以共用线为基准创造出来的图形能达到一正一负、共生共存的目的。

这一正一负便是一刚一柔、一阴一阳,故这种正负图形也可以成为阴阳共生图。这种阴阳观念在中国由来已久,《老子》曾说:“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成为万物的根本所在。正是因为受阴阳观念的影响,古人便开创了正负共生图形中最典型的图形——太极图。

《易经?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太极图呈首尾相接,黑白相对,正是负阴抱阳、刚柔相济的典型正负共生图形。

有一图,为河南开封一道观绘制的阴阳鱼太极图,此图是在一个大圆中两条阴、阳鱼呈相互交接状而成,图形的创作者巧妙地采用两个相同的鱼体边线作为共用线,这个共用线呈S状,正是这一S形的共用线,才达到阴阳共生、刚柔并济的正负共生图形。

同时,鱼在中国长久以来都是祈福多子多孙的精神象征,通过这一阴一阳的正负共生图形设计,寄托了万物生生不息繁盛的生命精神。

同构共生

同构共生图形是用相同物种中可以共用的部分构件作为整个图形的同构形,并巧妙地将其叠合、简化后组合共生。

其中,这些以同构形组合共生的物体,必须是同一种类,它们也必须有着相同的运动态势。同构共生的图形不仅能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而且部分同构共生图形能让观赏者的视觉中心点来回移动,产生物体在运动着的视错觉感受。(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