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武剑皇 > 第一百一十一章 老卒老酒

第一百一十一章 老卒老酒

陈梁前任太傅命丧子午山,引起朝堂上下一阵风波。

以现任太傅叶光典为首的一派,极力上书皇帝,出兵子午山,将柳叶门一干人等,押解回京,听后发落。

而以大司马为首的一派却有不同意见,子午山不是陈梁地界,出兵子午山,必要经过廊州,可廊州是西武地盘,沟通不善,将会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一时间争执不下,给皇帝出了个难题,甚是头疼。

叶昌在陈梁祖辈经营,根深蒂固,党羽众多,叶光典抛砖引玉,晓以利害,没魄力的年轻皇帝怒拍龙案,必须剿灭,可是听了大司马一言,不由得不优柔寡断,双方说的都有道理。

闻得朝堂之争,太子陈华茂坐不住了,对柳叶门柳秋寒觊觎良久,怎可能眼睁睁看着他爹派兵剿了子午山,还不出手,恐怕他的美娇娘就要沦为阶下囚了。

不善言辞的太子爷平日里沉默寡言,遇事完全拿不定主意,可这次,扑倒在大殿之上,言辞凿凿有伦有序,说的头头是道,把当皇帝的爹都给惊到了。

很显然,太子爷这番言辞经过高人*。

太傅大司马同属文官,双方各执己见,战与不战,商量不出结果,眼巴巴地看着龙椅上的皇帝。

武将中大多数是叶昌党羽,力战子午山,活捉柳沧海,太傅死了他们没表示?不能让天下人笑话。

再说了,武将只有上战场,才能树立战功,虽说子午山只是个山头,但是对他们来说,太平盛世出兵总得找个理由,眼下正是机会。

力排众议,太傅叶光典老泪纵横,叶家祖孙三人为陈梁讴尽心血,到头来却落得个死不瞑目,说大了人心寒,说小了谁还敢给陈梁卖命,问题说的越严重,皇帝心里越害怕,差点就信了。

对此,站在另一头的大司马却有不同见解,这个节骨眼上不是讨论能不能出兵,而是与西武重修于好的机会,不愿纷争的皇帝心动了,不顾太傅的老泪,拍桌子把事情定下,就让大司马着人去西武讲和,不费一兵一卒纳西武三州重归陈梁,实则百姓之福。

叶党之羽闻的叶昌暴毙,叶光典没他老子魄力足,做事畏首畏尾,说是教训子午山上的牛鼻子,还不是想趁机把天下搅乱,成了一滩浑水好坐收渔翁之利。

一些个墙头草迷失方向,朝堂之上,除了叶昌,大司马权倾朝野无人能抗,倒戈的大臣比比皆是,识时务的已经示好,不识时务的望风而动,等待一个机会。

不管大臣之间如何强词,皇帝拍了板,再多话都得咽进肚子里,就这么着了。

树倒猢狲散,叶光典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事情不是银子就能解决的。

活跃在陈梁里的探子把朝堂上皇帝的决定修书发往西武山,稳坐山庄的孟希伯双手颤抖,一行老泪倏然而下,除去叶昌,他早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只是不知道会这么快。

而那个要做大侠的少庄主,带着四名侠客,刚到了廊州地界,对陈梁宫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

廊州刺史姒豹是个怀旧的悍将,此刻站在廊州最大的阅兵场上,告慰滞留在廊州的老卒。

当年凤吟山一战,很多跟随孟希伯出征的军卒魂归故里,侥幸从战场上活下来的,非伤及残,回不了家留在廊州,孟希伯对他们不薄,娶妻生子三分田地,每月有几贯铜钱过活。

本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光,可西武给他们的那点微薄俸补,被前任刺史伙同他人搜刮个干净,新任刺史来了后,这群被遗忘的老卒才有了重见天日的机会。

拄着拐摇摇欲坠的老卒身子挺拔,把西武当成第二故乡,有生之年能够没被山庄忘记,足够欣慰,要是山庄召唤,他们会二话不说,贡献余力。

姒豹大人每月一次的老卒慰问,震撼廊州城,没有慷慨激昂的陈词,没有大战之前的肃杀气氛,但站在阅兵场上的老卒一个个精神抖擞。

场外五名侠客装束的年轻人中有一人驻足片刻,虽说这种激动人心的场面不多见,姒豹大人极力维护山庄颜面,不论何时,都是山庄之人楷模。

孰是孰非,留给他人评断。

山庄路在何方,自有人掌控,年轻人不去想,他现在要做的是走走江湖路,看看江湖景。

阅兵场上的犒慰将近尾声,许多个行动不便的老卒在家属搀扶下往回走,坐板车的拄拐的木轮椅的夹杂在人流中。

单看这些人的惨状,就能想象当年大战惨烈程度。

少庄主是个多情之人,看不得惆怅事,捡了个偏僻小巷拐了进去,其他几人摸不透这公子,不是喜欢看热闹吗?

三拐两拐,进了巷子深处,突兀从墙角处冒出个拄拐老卒,少了一条腿,一人独行,见到几个侠客装束的年轻人,停步矗立,身材算不得魁梧,先是把每个人扫视一遍,脸色越发紧张起来。

啪嗒,拄在手中的拐杖摔落在地,老卒靠着一只腿支撑,无法弯身跪地,挺直了腰板拱手施礼,尊敬之色尽显。

本不想看这些老卒的惨状,可没想到绕进巷子里还是没逃脱,不仅少庄主一头雾水,连其他几人均是摸不着方向,这老卒想干啥。

您是少庄主?

老卒姓徐,二十岁离开家,跟着孟希伯上了凤吟山,一仗下来,腿没了,家也回不了。

将近不惑之年,看起来足有五六十,面容布满沧桑,只是腰板还算硬朗。

瘸子老徐不喜欢被人捧,这辈子做梦都想见一次西武庄主孟希伯,那时候跟着孟希伯到了凤吟山,说是保家卫国,保到最后,连家都没机会回去,他想当着面问问孟希伯,为啥?

观察细微的老徐从刺史大人的犒慰中看到了孟小儿,眉宇之间跟他想见的那个人如出一辙,老徐暗中观察了很久,直到孟小儿带着四人进小巷,绕了近路才堵到。

年轻人没避讳,对自己少庄主的身份毫不隐瞒,这让老卒潸然泪下。

老徐的住处很简单,简单的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摆设根本谈不上,看的刺史小姐虞清莲眼泪婆娑,想不到在廊州居然有人过这种日子。

那时候跟着孟希伯,老徐没少喝酒,年纪稍微大些的军卒说喝酒能壮胆,碰到势均力敌的对手,两口酒一喝,胆子大了取胜的面就大。

从陈梁一路开拔到凤吟山,到最后断腿,老徐信奉这条真理,看着身边的兄弟一个个倒下,运气不差的他斩杀数十人,折了一条腿,还被孟希伯嘉奖过。

老徐不是个老兵油子,不是那种上了战场能躲就躲最后侥幸活下来的人,胆色过人靠着平时勤加练习,动作迅捷且反应超出常人,杀红了眼没人敢跟他对阵。

有几个年轻人在屋里忙活,老徐暖意洋洋,很久家里没来这么多客人,还有点不习惯了。

有着细腻心的虞清莲带着两位刺史公子去街面上买了日常用品,酒肉自不用说,少庄主肯定会大喝特喝,断腿老徐则自顾坐在凳子上,喋喋不休说着往事。

陪坐的少庄主一眼不吭,只听不说。

旁边的卓业确信眼前的公子就是西武山的少庄主,微微一震,却也没太多的惊诧,先前有太多的迹象已经表明,只是他不愿意朝上面想罢了。

老徐说了半天,口干舌燥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一把捉住孟小儿的手,感慨万千。

西武三州不知道孟小儿的人几乎没有,可真正见过的却很少。

老徐半辈子都在想,要是能有机会见到跟随的将军之子,这辈子足了。

两位刺史公子阔绰大方,酒肉一车车的朝小屋里搬,老徐不在乎这些,吃喝过后,惆怅许多,生怕少庄主说走就走。

说了许多关于山庄的人和事,很多人孟小儿听过,很多没听过,很多事耳熟能详,也有第一次听的,老徐的记性不差,说的有板有眼,就像昨儿发生似的。

少庄主问老徐有什么未了的心愿,老徐说这辈子跟孟将军出生入死值了,就是……。

孟小儿追问,老徐犹豫不敢说。

孟小儿说没事,直说,孟希伯的人头他弄不到,其他的事都好办。

性子耿直的老徐没见过这么随和的公子,廊州城里的纨绔他见多了,走街过巷恨不得横着走还嫌路窄。

老徐说他老了,这辈子唯一做梦都在想的就是能回家看看,爹娘是否尚在,没给老徐家留下一子半女,不能死在外面,他要回去谢罪。

孟小儿放下酒壶,掩面,好似擦泪,体贴的虞清莲递过来一张溢香手帕,不过被孟小儿拒绝了。

酒是好酒,是廊州特有的醇酒,三杯下肚,老徐醉意朦胧,年轻的时候身子硬,多喝几杯不耽误上战场,现在不行了。

思考了很久,孟小儿不知道咋回答老徐这个问题,西武陈梁的关系不是一天两天能说清楚的,尤其是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打打杀杀似乎跟他们一点没关系。

可怜了这些忠心老卒,不是暮年胜似暮年,归乡心切,孟小儿怎么能忍心说不。

不想再替孟希伯擦屁股,没出西武事就来了,罢了,孟希伯,再帮你一次吧。

老徐,如果你愿意的话,我送你回去,咋样?

没声。

侧目望去,老徐伏在案上,手中捏着酒杯,嘴角微笑,似乎梦中见到了爹娘,靠在桌旁的拐杖滑到在地,发出咣当一声都没惊醒他。(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