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人生五味 > 24、第十六回颜色釉初现(下

24、第十六回颜色釉初现(下

知道了明成化一家带来的是鸡汤,元书府这心里头不免有点别扭。可眼下这又是在病房之中,却又不能表达些什么,不表达些什么,可这心里头点的别扭,就像一团草塞在这嗓子眼中似的。他与明成化一家是一墙之隔,宋均辞一家将小鸡放生后,明成化一家折腾了半夜,最终还是将那放了生的小鸡又给捉了回来,而这四系罐中的鸡是不是他捉回来的,这也难说。如今拿着这个什么鸡汤来送人情,明成化两口子也真的能想得出做得出?

元书府心想,得要找出什么话茬来点辍这两口子一下。于是,元书府转了一个圈,果然,还真的找到了切入点:“哎呀,明老师。”元书府说着好像发现了什么稀奇的东西似的,将身子伏到了这个四系的小瓷罐上,两眼认真地看着,一双手仔细地触摸一会,喃喃地说“你可别说,却不说这鸡汤好喝,而你这四系的小瓷罐,还真的是件好东西!”

“是吗?”明成化立即兴奋了起来:“能值多少钱呀?是哪个朝代的东西?”说着就去保护那个四系的小瓷罐。仿佛那东西一下子就珍贵起来,不能让人再碰了。

“咱呀,先不要断定它是哪个朝代的,就看这个小瓷罐的特征,就足以说明它的价值不一般了。”元书府继续调动明成化的情绪。

“元老师,你说你说。”明成化已经双手捧在了那个小瓷罐的底部,唯恐元书府一不小心将手中的瓷罐掉到了地上给摔了。

宋均辞心里清楚,那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瓷罐,那里什么朝代的东西,一准是元书府要找什么话讽刺明成化两口子了。今天一早的时候,他就告诉自己说,明成化两口子半夜将他那放了生的小鸡给抓了回来了。所以,这个时候,元书府一准是要故意玩明成化一把。

“哎呀呀,这真是不看不知道,明老师,你看看,先说这个四系罐的口部,就是一个地道的芒口,再看这釉面,多么的敦厚,从内部向外发着宝光之气,不像那些寻常客货所表现的那种粗陋晦暗和不堪入目。你看,这釉中还有气泡存在。哎呀,这里还有一个棕眼,你知道什么是棕眼吗?就是因为这釉厚,于釉内才会常有小气泡存在,并在烧制中,会有一部分气体顶破釉面逸出,形成细小的棕眼。再看这釉面的下部,其垂流自然,有蚓纹泪痕之想像。哎呀呀,明老师,真是恭喜你了!家中居然还有这么一个宝贝。”元书府的调侃认认真真,几乎让人看不出任何的假意或破绽。

“元老师,你是个行家,这会不会是一个老古董呀?”明成化被元书府弄得晕头转向。

“真是的,这瓷器鉴定可是个不一般的事,专家也会有出错的时候。不过,我感觉,这个四系罐的确是个不一般东西,如果不是宋均的话,起码也是一个明清时代的仿均,这同样也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东西了。”元书府继续认真地说。

坐在一边的宋均辞也自觉不自觉地被元书府忽悠得向那个小瓷罐扫了一眼,心说:把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瓷罐,说是什么宋均、明均,你元书府真是会逗人玩。但他从明成化的那一张有着一种极度兴奋的脸上,就足以看得出他是信以为真了。还有他老婆范红的那副已经绽开的笑脸上,也足以说明对元书府的那几句普通的玩笑话,着实也把自己放到了一个百万富翁的地位上去了。宋均辞觉得,元书府应当至此为止了,毕竟大家还都是邻里。于是,他招呼元书府说:“老元,咱们还有正经事哪。”

唐三采也不相信这个元书府的什么鉴定,便说:“元老师,只要是个宝,咱就跑不了,拿回去好好地鉴定它就是了,咱们坐下来说话。”

房间里静了下来,只有明成化两口子还抱着那个小瓷罐仔细地摸着看着。

“哎!”唐三采突然觉得察觉到了什么,对宋均辞笑着说:“宋老师,你一个考古队的副队长,对这考古的一行也应当是一个专家了,你仔细地考一考,你,老元,还有明老师,你们三个家庭,足足可以开一个瓷器店了。”

“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宋均辞说。

“你听着,就说你这个家庭,宋均辞,就是宋代钧窑的瓷,你女儿宋天青,这个天青,也与宋代的瓷器有关联。再说老元,女儿叫元青花,也和瓷器有关联,明老师叫明成化,听说明代的成化瓷也是国宝。”唐三采说。

“还有你这个唐三彩,也不例外。”宋均辞笑着说。

“对,这才叫大家有缘才相会。”唐三采也笑了。

“其实,唐主任才说了一半。”元书府接过来说:“我们四个家庭成员的名子,几乎没有一个不与瓷器有关的。比如说这‘三红’,宣红,就是明代宣德红釉的缩写,可惜,这宣德红釉到了嘉靖年间便失传绝烧了,只得改用矾红釉代之,这就与明老师家中的范红联系起来了。矾红釉以青矾为原料,经煅烧、漂洗制得生矾,故称为矾红。又因矾红主要呈色元素是铁,故又有铁红之称。明代矾红釉器内外均施红釉,口沿无垂流现象,器底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较宣红高温铜红釉大为逊色,所以,到了清代康熙年间郎窑恢复烧造高温铜红釉,又生产出郎窑红,这又和学校中打字员郎红联系起来了。这个咱先不说,不属于咱们几个家庭成员的名子的范围。还有,季红。古瓷中有祭蓝与祭红之分,咱不说祭蓝,只说祭红,祭红原称为鲜红,由永乐官窑正式烧制成功,因当时的祭器都为红釉器而被称为祭红。这种红釉是以氧化铜为呈色剂,在100℃左右的高温还原焰下烧制成的,红釉色泽纯正,光泽鲜丽,烧成率极低,温度低烧不出正红色,而温度高铜离子又逸出釉面被烧飞了。故此种铜红釉自唐代出现,历经五代、宋、元诸朝,成功于明代永乐年间。即便在永乐时,此祭红器也十分罕见。”

唐三采佩服元书府在这方面的研究,便说:“元老师不妨也将这几个孩子也一一道来,让大家长长见识。”

“好,我就在老宋面前献丑了。”元书府看了看宋均辞:“先说天青,古瓷之天青一色始于北宋,也有人认为天青之色为柴周之遗制。天青自宋迄明代皆有制作者,至康雍则集其大成,幽雋淡永,兼而有之,天青亦可称之为天蓝,或称之为天蓝釉之一,即天蓝釉色之深者。最早的天蓝釉始于宋代钧窑,与其烧制之钧红一样,亦属钧窑基本釉色之一,其色深者为天青,淡者称天蓝,最淡为月白。宋老师能为自己的女儿起了天青这个名子,足以显得出宋老师的学识之博大了。这元青花就不用多说了,如果谁能拥有一件真正的元青花瓷器,绝不亚于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的价值。再说这明宣德、明正德哥俩。明代成化窑精品众多而且十分珍贵,而《留青日札》称:‘宣与汝敌,永乐成化亦以次重。’意思是明代宣德瓷器,可以与宋代汝瓷相匹敌,可在永乐、成化瓷器之上,历史上有‘宣窑无物不佳’之美称。正德瓷器也有自己的特色。成化、弘治时期瓷器小巧纤细淡雅,而嘉靖、万历时期瓷器却粗大炽烈火浓重。正德时期瓷器之风格正处于这两者间的过渡期,前期瓷品多相似于成化与弘治。正德瓷器之代表,是孔雀绿釉之器,其淡雅明彻,与孔雀羽毛的翠绿色相似。在明清两朝之孔雀绿釉瓷器中,正德孔雀绿釉瓷可为最珍贵。明代一朝经十七帝,总计76年,而明老师一家却有明朝三帝,计49年,明老师也不愧为一瓷家高手了。”

“听得元老师一讲,真是收益颇丰。看来,只有我没有你们三个家庭那样,为一瓷族家庭了。”唐三采笑着说。

这时,宋均辞和元书府两个人一起笑了起来。

唐三采不解,问道:“你们笑什么?”

宋均辞说:“你比我们则更为贴切了。”

唐三采仍然不解,问道:“怎么个贴切法?”

宋均辞说:“还是让元老师解释一下吧。”

元书府看了看宋均辞:“那,我就又在班门弄斧了。”说着,又看了看费伟美,说:“嫂子,你们两口子更是瓷族一家了。先不说你们在外地工作上学的孩子,先说说唐主任,唐三采,即同音于唐三彩。唐三彩发明于唐代,流行于唐代中期,极盛于开元年间,约出现于唐高宗一朝。唐三彩是以约800℃的温度烧制的低温彩釉陶器,以白粘土作胎,釉色呈深绿、浅绿、黄、白、蓝、褐、赭等,因古人以三为众,故以三彩称之,并非仅指三种彩色。唐三彩器物可分两类,一为如碗、杯、壶、盂之类的日用品明器,另一类为各种人物俑、马车、牛车、家俱、建筑模型等雕塑类明器。唐三彩有着非常明显的唐代特征:如雍容华贵,色彩绚丽,极受达官上层的宠爱,故成为唐代官员死后进行厚葬的随葬品;唐代“以肥为美”,故唐三彩人物俑之体态和面都比较丰满,特别是侍女俑,其体态,面部已到丰肥臃肿之地步。所以,这唐代以肥为美的审美观,正与嫂子的费伟美名字同音了,再加上嫂子你的体态也在点发福,颇有些丰满,如果再穿戴得雍容华贵一点,与唐三彩中的“以肥为美”的侍女俑,就更有些相似之处了。所以就此而言,你们则比我们则更为贴切了。”

元书府这么一介绍,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朝着费伟美看去,觉得费伟美外表体态还真的有些像元书府说的那样,不由得相对而笑,而唐三采似乎是也发现了这个秘密,则不由得开怀大笑起来。

宋均辞也笑着说:“你看,我们本来是来探望病人的,叫元老师这么一论瓷道,把探望病人的事丢到一边了。不过,你这个元书府也应当让大家明白,元代的书府瓷也同样是古瓷之中的大家,是古瓷中之优秀代表之一。”

唐三采继续笑着说:“好久没有这么开怀大笑了,你们看,我那里还像个病人呀?哎,你们是不是也谈一谈咱们教研室的事了。”唐三采转而将话题引到了正题之上。

“看来,你也是知道了一些。”宋均辞说。

唐三采转向费伟美说:“伟美,你带着她们娘几个,一块到病人家属的接待室里玩一会,那里有开水,有杂志,还有专为孩子们准备的游戏机,我与宋老师他们三个谈一下教研室的事。”

夫人们带着几个孩子走了。病房里只剩下一唐、宋、元、明。

这真是,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众英;唐宋元明到,还差一个清。(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