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人生五味 > 88、第五十八回斗彩瓶(上

88、第五十八回斗彩瓶(上

第五十八回

送舅舅老袁来灵感去学习拜访老元家

元书府艺高人胆大袁始池被装斗彩瓶

该走的走了,该来的也都来了。

陶瓷职工中专学校也开始了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嬴清副校长分管教务工作,官遥副校长分管行政、后勤、安全保卫等等教学事务以外的所有的工作。袁始池有了这两位既安心又放心的助手,这心肠自然也宽畅了许许多多。唐三采去了贸易公司,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这是一个有去路没有回路的活,至于唐三采能在这个公司干什么,他心里也清楚的很,不过就是跑跑颠颠买个鸡蛋的差事,那么一个书呆子,公司里自然也不会将任何的业务放到他的手中。而学校里没有了唐三采,自然也就少去了一个对立面的根基,以至于也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见甚至是牢骚,即便是有,那也只是一般般的意见与牢骚罢了,天既翻不了,地也动不了,平平安安,稳稳妥妥,再没有比这个样更好的了。不过,也不是没有事要做,自从市局的贷款问题解决后,陶艺大厦以及陶园住宅小区的扫尾工程进行得相当快,广场的工程已经结束,如果这两个扫尾工程结束之后,他的那位舅舅也会因为没有新的合适的项目再上,也将从这个城市中撤资而去,而在舅舅离开之前,他这个做外甥的,应当给这个既帮助了这个城市的建设发展,也给自己带来一片光明的舅舅,送上一份有着纪念意义的礼物。而能送什么呢?他想了许多天,也想到了不少的这样或那样的礼物,结果,不要说是舅舅,就是自己也一个又一个地予以否定。舅舅不会缺少这,也不会稀罕那,舅舅不会看重这,也不会喜好那,可毕竟是要寻得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呢,既不那么世俗,但一定要显得高雅,并且还要迎合舅舅所喜好的那一种。究竟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才会如此如此哪?

正巧,嬴清送来的一个学期教学计划的规划设计稿,让他从中找到了一个灵感,寻到了一个可能,那就是能否从元书府的那里讨一个到或者是买到一个合适而有纪念意义的古董,如果是淘也可以,不过,能从他那里淘出什么宝来,就凭自己,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但有了这样一个灵感,袁始池还真的有些恍然大悟,他知道他的这位舅舅还真的是喜欢收藏这些破玩艺的。每逢周末的晚上,他总是一个人偷偷地到文化市场上转一转遛一遛,有时候也在一些个小摊小贩那里把玩一下那摊上的东西,但很少见到他有出手的时候。舅舅来到这个城市也有几年的时间了,有些时候,也回到他的那个总部呆上一段时间,但他在这个城市中去的最多的地方,也就是这个文化市场了。这说明舅舅的心中有这个向往,有这个爱好,有这个喜欢,必定也有这个需求,只是在他的眼前还没有出现过这样一个机会罢了。既然舅舅有这么一好,而眼下还没有得到机会,那么,我就为给舅舅奉献一个机会了,这也算是一份报答,同是也是一个留念。

终于,袁始池肯定了自己的灵感,敲定了自己的思路,找到了一个机会,来到了元书府家中做客。

元书府的家,内外两间房,能从家的概念中所能找到的物件,也就有一张大床和一张小床,外加一张不大的小学生用的课桌,还有两个大小不等的放衣服用的木箱。从此之外,从地面到顶棚,凡靠着墙的地方,都摆放着整整齐齐的木架子。木架子分为多层,各层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有宽有窄。而所有的木架子上面,全部摆放着他收藏来的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瓶瓶罐罐盘盘碗碗。如果说要有区别的话,只是能以各种釉的颜色的不同,分别有着格层区域的各异。如青花、粉彩、黄釉、绿釉等等,究竟是如何分如何放,这让袁始池也说不清道不明。更让袁始池解不透的是,一些破边烂沿旧破烂的东西,夹杂着一些瓷片,与一些好的美的漂亮的混杂在一起,既道不清好坏,也分不出贵贱,简直有些胡乱来的感觉。有一个格子层,则完全摆放着大大小小而且是残缺不全的古陶制品,特别是那些怪模怪样的东西,袁始池从来也没有见到过,更不知道这些个东西叫什么是干什么用的。在内屋的一间里,木架上大多摆放着瓷器之外的漆器和青铜器,还有少量的玉器,等等。

袁始池进到屋子里,里外放眼一瞧,心中不由得惊讶道:“呀呀呀!这个元书府还真的是人物,真的是有点老货呀!”但袁始池并没有这样说,反而佯装什么也不明白的样子说道:“哈哈,元书府,你就搞了这满屋子的破破烂烂,也有你这样过日子的。”

元书府接过来说:“你以为我是谁呀,也就是一个拣破烂的。”

元书府嘴里这样说着,心里也清楚的很,袁始池已经有几次透露出要来这里“学习学习”,其实,这个“学习学习”的意思,相互之间都心知肚明,只是没有挑明罢了。所以,这几天,元书府便将多件品相好并认为有着一定价值的藏品打好包放到了床底下,床底下放不下的,便放到了宋均辞的家中。表面上的这些东西,没有来得及转移的,也放到了木架子上面的上了锁的地方,无论是谁来“学习学习”,也只能是隔窗而望,绝无上手的可能。

“哎,告诉你个好消息。”袁始池一边看一边向元书府转换了一个话题。

“什么好消息?”元书府问。

“你和老宋,还有嬴清的中级职称批下来了,下个月,发给你们聘书,兑现工资。”袁始池说。

“这是个好消息。哎,老唐报的高级职称,有动静没动静?”元书府问。

“正在办的过程中,和景泰兰的中级职称一块上报的。景泰兰的中级职称材料不全,时间上推迟了几天。”袁始池拿出了一个瓶子来,看了看,又放了回去。

“景泰兰报中级职称?”元书府瞅了袁始池一眼。

“对,她的工农兵学历现在可以被视为大学本科文凭了。”袁始池说。

“嗯,好事好事。”元书府不便再向下问下去了。又接着说:“不过,我算了一下,兑现了中级职称的工资,与我现在的也多不了多少,好像没有什么区别,老宋的工资也是这个样子,基本上等于没有涨。如果你来一个中级高聘,这事更好了。”元书府说着哈哈笑了起来。

袁始池也跟着笑了起来,说:“还有那好事?”

“怎么没有,你上次会议上讲,不是职教系统要在本学期内组织一次观摩教学活动吗,我给他们讲一节,让他们来观摩一下,就知道行与不行了。”元书府说。

“好呀,到时,学校的这个任务就交给你。哎,这里怎么还上着锁呀。”袁始池发现了元书府木架上那个上了锁的地方,旁边还有一个电灯开关。

袁始池伸手将开关打开,原来这木架子中还有一个镶嵌着的玻璃柜,柜子的里面摆着几件瓷器,在刚刚打开了的日光灯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秀雅神秘,既让人琢磨不透,又耐人寻味无比。摆在最前面左边是一件白釉色的折腰碗,釉色似鸭蛋壳,显得温润而不透明,在碗的正面的中腰处,有一个不大的“寿”字,整个看上去,品相以及釉色倒也不是那么的精致,但整体上却非常规整完好,给人一种古朴雅致的好感。在碗的前面有一张纸条,上写着:“元代枢府瓷,浮梁瓷局产,元枢密院订烧”。袁始池回过头来向元书府说:“你的名子原来是从这里来的呀,从这个元代枢府瓷当中取的。”

“我小的时候,也不是现在的这个名子。后来上中学的时,读到了一本书,上面有这个介绍,感觉不错,挺有意义的,便改成了现在的这个名子了。不过,也就这么一改,促使我选择了大学的专业,也导致我走上了收藏的这条路。”元书府说。

袁始池再看摆在右边的那件瓷器,这是一个大约有二十公分稍多一点高的瓶子,从这个瓶子的造型上看,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看上去混圆混圆的,有那么一点稍稍发胖的感觉,那釉色是灰色?还是青色?有点把不准,说得更确切一些,就如同五月端五门口插艾,那艾叶干了以后的那种艾叶的颜色。

“对,学生用的教科书上对于釉有艾色这么一说。”袁始池想到这里,不由得低下头去仔细观察,他感觉到这个瓷器比它一边的那个折腰碗还显得浑厚老气,好像有做那折腰碗大爷甚至是老爷资格似的。

袁始池将头贴着玻璃再仔细地看了看,那釉非常纯正,釉面厚重莹润,在日光灯的效果下,柔和得似玉非玉,釉的下方透出许许多多的气泡,大小不一,有层层堆积的立体感,在日光灯的映照下,晶而透亮,有的还闪闪发出微弱光芒;在釉的表层处,有着条条的开片纹,纹饰剔透,多呈斜裂,相互交织叠错;口沿处的釉呈现出一种淡紫色,比其瓶体的釉又有一种俊美之感。(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