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奋斗在残明 > 第053节 接风之宴

第053节 接风之宴

姜瓖眉头皱了一下:“这酒让十方这种汉子倒的确不雅。”韩昭德说道:“那不如让琳琅和珊瑚出来,她们本是济州岛人士,父母因贫穷无法养活,我便买下伺候二公子。如今二公子不在,自然应该听从姜帅的家法。”姜瓖点头:“那就叫出来吧,到时何大哥看着不方便,便跟着我到大宅。”

何守孝搔搔头:“那哪能呢。”便赶紧转移话题:“二位看来与百里夫人是故交,没有忌口的吧,这水晶肴肉是猪肉做的。”保罗摇头:“我们不忌口。我早就听说天朝美食,今天终于满了心愿。”他指着桌上的鹌鹑蛋:“天朝的东西就是精致,杯子精致,盘子精致,就连鸡下的蛋都精致。”

一句话把众人笑的把持不住,何守孝一个劲拍着胸脯,韩昭德回头不住的咳嗽,乐妙春趴在乐文山肩上摇个不停。百里芸看到保罗笨拙的拿起筷子笑着说:“我料你二人不习惯用筷子,让阿北去拿两幅刀叉上来吧。”

看到摆在桌上镶着银边的刀叉,知道百里芸是把自己平日用的餐具给他们用,保罗和彼得正要起身道谢,却被百里芸按住了:“别忙了,这里是你们口中的天朝,不兴这个。”百里芸笑着对何守孝说:“何大哥,你说对了,他们是我家乡人。这位保罗,是我们家乡欧罗巴最会吃的人,不妨让他来尝尝你的菜。”

何守孝来了兴趣,拍着保罗的肩膀:“哦,保罗是吧,老保,你来说说,你觉得我们的菜和你们的菜,有何区别?”保罗有些不习惯这种东方友谊,挣脱开何守孝的肩膀,认真的说:“我说出来,天朝人莫怪,我觉得你们的菜太甜,我们的菜肴要比你们的菜肴咸。”

当时糖还没有普及,荷兰人刚刚把糖带到台湾,尚未传到大陆。当时在欧洲和亚洲都属于贵族食品,是不可能被姜瓖这种层次的人吃的。保罗说的甜,其实就是淡的意思。何守孝和姜瓖互看一眼,知道自己曾经判断的对。何守孝笑着说道:“可能那是你去的地方不多,再说你也可能没碰到好厨子。不过到了大同就不一样了,这些凉菜不过都是餐前菜,一会儿尝尝热菜。”何守孝抬起头:“姜帅?”

姜瓖点头,举起杯来:“让我们举杯,为韩先生接风。此番韩先生劳苦功高,辛辛苦苦从江南购得大量粮食,缓解大同府最大危机。今晚我在此为韩先生洗尘,也欢迎几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我建议诸位满饮此杯。”

姜瓖说完一饮而尽,韩昭德当然也是,相同做的还有乐文山和何守孝。保罗也学着一饮而尽,咳得喘不过气来。彼得只小抿一口,就愁得睁不开眼。百里芸向韩昭德求饶:“韩先生,我喝不了这酒,太烈了。他们可以作证。”说着指着在旁边已经眉毛眼睛连在一起的保罗和彼得。百里芸又看到乐妙春,对韩昭德说道:“我也替我妹子和你求个饶。”

韩昭德点头:“当然可以,百里夫人请自便。”百里芸高兴的一拍手:“阿北,快,把我的那几个琉璃杯拿出来,还有咱家的酸奶。”

南北端出一个瓷盘,上面放着八个琉璃杯,五彩斑斓,却是高脚状。保罗一怔:“这是给公爵的礼物吧?”百里芸却笑道:“天朝物产丰富,这琉璃杯就是这里产地,做出这样子的琉璃杯并不费事。”

彼得心中暗暗咂舌,天朝果然富裕。却看到保罗眼睛直了起来。一道甜甜香气的菜端上来,保罗露出惊讶的表情:“这是?”

“蜜汁烤羊排。”何守孝骄傲的说。

姜瓖吃的并不多,只是大概示意一下。乐妙春和乐文山都不习惯大同饮食奇怪的口味,因此也不多下筷子。因为这里就属保罗对于菜品最有研究,他看到别人尝过了,准备上手,却不知道怎么办。百里芸与姜瓖示意,给保罗的盘子里夹上来一块大的羊排,保罗问着:“这是蜂蜜的味道。”何守孝呵呵笑着点头:“果然有所研究。”

当时的欧洲世界,只有贵族能吃得起蜂蜜,这是与黄金等价的东西。保罗没想到大同如此豪奢,他没想到实际上在中国使用糖的历史已达百年,此外在中国自古就有养蜂人。如果是野蜂的蜂蜜确实很难得,但是何守孝用的是人工蜂蜜,因为何守孝作为大厨,对于甜味的来源一向很重视。

第二道菜是芫爆里脊,闪耀耀的冒着红色的光。何守孝看着保罗吃惊的夹起一块:“是什么让这种肉这么柔嫩?”何守孝哈哈的笑道:“你可以猜啊。”保罗皱着眉头:“用的是鹿肉,不过加着什么配料我不知道。”

其他人只是点到为止,看着何守孝与保罗辩论。何守孝一只手抚摸胡须,然后呵呵笑道:“这是狍子肉,此外,这配料中,有现在我们喝的酒。”

保罗虽然善吃,但是欧洲除了俄罗斯,很少有高度酒,因此面对汾酒这种高度酒很是头大,他在航海中喝的朗姆酒,其实是为了补充维生素,而不是补充酒精。但是保罗还是知道白酒对于炒菜的应用,不住的点头:“这里面的味道好香啊,刚才七郡主说你们那里没有盐,我现在看来,恐怕不是这样。”

何守孝哈哈一笑:“七郡主说的对,但是盐的使用一定要给贵客,比如先生你。对了,你这位先生,你有什么特殊本事啊?”

保罗看到百里芸点头:“我擅长用火器。”

大明火器都是进口欧洲,大同府没有专门使用火器的人。何守孝行伍出身,自然知道此人的重要作用。何守孝肃然起敬:“如此的话,我要敬先生一杯,以后多给我们指点指点。十方,赶紧上菜。”

南十方答应着,将接下来的菜依次奉上,红烧鲤鱼,醋溜丸子,香菇炖鸡,酸菜蛇汤,陈皮兔丁,家常豆腐,粉蒸肉和水芹银耳炒花生。

保罗大开眼界,而且不耻下问。何守孝也好不藏私,一一介绍。

“这个豆腐是你们没有见过的,这种豆腐摔到地上不会碎掉,而且不是冻得哦。”

“陈皮你肯定没有吃过,这种味道很好的。”

“这个香菇可不简单,这是五台山的台蘑。”

“这就是我们这里赫赫有名的黄河大鲤鱼。”

姜瓖看他们吃的高兴,索性早点离席,让他们放开吃。一顿饭吃了两个时辰,保罗喝的酩酊大醉,彼得不住的叹气摇头。

姜瓖着急离席是因为有些话,一定要和人交代清楚。

姜瓖入夜到卫府求见卫景瑗,果不其然,卫景瑗果然没有休息,就在等他。不仅卫景瑗在,代王也在。

姜瓖并不见外,深更半夜,代王出现在巡抚的宅子中,这在别的时候看上去,是一件僭越的大事。但是此刻,姜瓖却并不稀奇。

火烛噗噗在响,姜瓖看到代王脸上充满凝重,而卫景瑗脸上都是郑重。于是姜瓖上前一抱拳:“幸不辱命!”

说罢姜瓖拿出一个信物——户部收到大同府运去的粮食的签单。这就是完成卫景瑗托付之事的标志。

卫景瑗大喜,早有回报说京城附近有人卖粮,虽然卫景瑗有些怀疑,还是希望那人是姜瓖。而今日姜瓖送上的签单,已经证明了这件事情已经完成。

代王不可思议,他在京城也有探子,但是还没有准确的消息。卫景瑗消息不准可以理解,因为朝廷没有了驿站,他这种官府中人需要的消息自然就慢。但是代王自认为已经部下了众多探报,怎会这次消息还是慢于姜瓖。

但是手中的签单是铁证!

代王不知道姜瓖族中的榆林会馆传递信息的方式,因而信息闭塞。

姜瓖将签单交给卫景瑗:“卫大人,代王大人,运到大同的粮食已经从天津卫起航,不日就会到达大同城。这几日就在路上,估计中秋节前就会到达大同。在下中秋前要到京城去面圣,恐怕中秋节就要和二位大人告个假了。”

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按照大同不成文的规定,无论巡抚还是都司的人,都会在上午彼此拜访一下,下午就休息了。但是姜瓖此话在此时说出,已经证明,粮食的事情没有问题。

代王十分不解:“姜帅,本王不是托大,能否告诉本王一句,你是从哪里够得粮食?”

姜瓖胸有成足:“江南。”

卫景瑗嘀咕一声,漕运已断,粮食通过漕运从江南往北运到的粮食很少,姜瓖从哪里购的粮食呢?代王倒是马上明白姜瓖是走海运,但是本朝禁海,姜瓖此令就是违法的。

可是知道违法又怎么样呢?告发他?大同本地的饥民怎么办?

再说海运本来也不是什么过分的事情,代王生在王府,也知道大明早年曾经越洋大海,对于海禁之事十分不解。姜瓖的事情算不得大害,也不想追究。

不然哪里来粮食呢?

卫景瑗已经知道姜瓖一直不去京城就是为了给他和代王一个信心,不然姜瓖真的要提前走,谁也拦不住他。但是姜瓖没有,直到准确消息到手才告知二人要离开大同,也算是光明磊落。卫景瑗对姜瓖不再敌视,而且有些好感。

姜瓖从卫府离开已经入夜,他回到姜宅中,和百里芸交代:“我即将离开大同,此番韩先生回来,我就放心了。这些日子你操心点大同,一定要保持大同的安稳。”

百里芸笑着说道:“你放心去吧。”(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