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奋斗在残明 > 第057节 神农传说

第057节 神农传说

在经历八天的准备,这一晚,正是初一,高一功将刘文秀等人叫到一起:“我已和诸位说明了,今晚会有潮汐,届时我会驾船出发,你们谁愿意和我在一起上船接应,剩下的人在和下游接应。”高一功看着正准备上船的姜小轩和南十方叮嘱道:“我想你们已经和城内的人联系好了,今晚要在城墙上等待。到时候举灯为号,我们驾船去接他们。只要他们跳到水中即可,若他们胆小没有下来,可不是我的责任。”

姜小谨听得莫名其妙,这潮汐的事情还能算到?就看到旁边站着的一个长发道士念念有词,面前摆着香炉蜡烛,似是做法。姜小谨也知道借东风之法,对这个道士半疑半信。道士在做法半个时辰后就离去,姜小轩抬头看着天色愈发黑了。今夜天上一片漆黑,没有一丝亮光。高一功和姜小谨、南十方一起登船,划到水面上。三人能同时听到卡吱的一声,然后一股巨浪掀着船向前飞去。

这声音虽然可怕,但是高一功知道,这是李过用*把堤坝的一段炸开。此次爆炸非常有水平,将水坝炸酥,可是出来的水的力道很大,水流却并不多,顶多会让开封城外的水高出一条腿。可是产生的水流力量却很大,让这种小舢板也可以驾浪行驶。

舢板开始划水的时候,姜小谨就对天空释放了一个烟火。大同烟花非常有名,在天上划出美丽的银花。这时开封城北城角出现灯光。水声非常大,高一功大声说道:“我这就过去,时间很紧,小谨,听我命令放礼花。”

按照高一功的安排,姜小谨将自己捆在舢板上,再次燃放了一只烟火,这时能看到北城角有人跳了下来。

朱鼎珊站在城楼上,早就听到远处雷鸣般的声响,黑暗中一道白练从远处而来,朱鼎珊吓得不敢动弹,这时身边有人提醒他:“王爷。”

朱鼎珊知道此时没人能救他,看到暗号的第二道烟火过来,在空中绽放出美丽的蓝色。朱鼎珊看到白练已经经过了脚下,不远处似乎还有船,看到自己身上捆好的白色羊毛皮囊,朱鼎珊索性不管不顾的跳了下去。他身后,四个人跟着他一起跳到水下。

南十方也跳到水里。本来南十方也不会游泳的,但是有了何守孝这个师傅,一切都不一样了。何守孝酷爱美食,自然不会放过鱼。大同府有水的地方不多,何守孝带着南十方竟然连附近蒙古草原的水池都跑了一遍,就是为了寻找鱼。南十方虽然不敢游泳,架不住何守孝鞭打,练就了深水摸鱼的本事。此时踏入澎湃的水中,却庆幸当时何守孝的严格要求,若不是他的要求,自己能在水下能待着一刻钟,此刻进水还真的有些怕。南十方身后捆着一个绳子,连在姜小谨身上。

南十方很快找到了朱鼎珊,还有他旁边的几人。南十方将朱鼎珊拽到身边也用绳子捆好。与想象中的惊慌失措不一样,朱鼎珊虽然因为吃了水有些咳嗽,眼睛里却是无比坚定。姜小谨将几人拽到水上,打开用油纸包着的毛毯,将二人围好。又掏出灌好的姜汤,给二人喂好。剩余的人都是披着一样的毯子。喝着一样的姜汤,就像天下最好的美食一样。

一共不到一个时辰,水流就变缓了。刘文秀在远处等着高一功小舢板登陆,为几人递上干净衣服。朱鼎珊虽然浑身湿透,但是还是强装镇定,对着高一功一拱手:“阁下操船功力真是了得,堪比当年大禹。”高一功笑笑,也不回答。

李过也过来了,面前几人换下的衣服虽然贵重,应该是丝绸,但也不是特别大富大贵的人,有一个人还对着姜小谨有特殊的礼数,一看就是家族子弟,也没有太留意,就这样放走了一个皇亲国戚。

朱鼎珊看着身后一片汪洋,那就是开封府,一辈子都不曾离开的地方,但是此刻却不得不离开了。朱鼎珊想着刚才的大水,心里十分忐忑,若是再有一次这样的大水怎么办?城中的军民可承受不了。

朱鼎珊担心的没错,就在他离开半年,黄河果然发生了大汛。因为此次破坏,黄河水从城墙上面灌入开封城,大量的泥沙将这个城市的人瞬间迈入沙中,只逃离了一小部分,比如周王及其亲信。绝大部分人被永远埋在沙中不再见天日。

这就是高一功此刻的目的。高一功听朱鼎珊说大禹,笑笑不说话。因为大禹的后代是夏后氏,就是曹操的本家姓氏夏侯。而高一功学的是关羽的水计,与夏侯氏不共戴天。

韩昭德却和乐妙春正在历山禹王坪上。自从离开大同,韩昭德没有着急赶赴天津,而是一路向南。此刻韩昭德看着面前险峻的山岭,心中感慨万千。乐妙春有些不解:“韩先生,你这是为何?”虽然为作为妻子,但是乐妙春依然握着河马怪,保持自己船长的身份,韩昭德明白出海还是需要依靠乐妙春,也就随他,只是改称呼叫做乐乐,因为乐妙春真正的姓氏是橘。

韩昭德思索了一下,问乐妙春:“乐乐,我听说自古倭国就受中原儒家文化影响很深,你知道几个儒家圣贤呢?”乐妙春想一下:“自然是孔孟。”

“他们之前呢?”

“尧舜禹汤文武。”

韩昭德点头:“这就是儒家的文化,在我看来旁枝末节,可是现在天下是儒家为大家,谁也不敢忤逆他的意见,反而鄙视我们这些靠干活做事的人。其实在我心中,中华真正的圣人是——”乐妙春插嘴:“盘古。”

韩昭德哈哈一笑:“盘古出现的时期非常晚了,大约汉朝才有体系记载。包括伏羲女娲之流也很难看作是我中华之祖,只能看做是我等人之祖,世间智慧之灵之祖,而不是中华之祖。”

“我中华之祖,是炎帝。炎帝旗下重要的一支,就是神农氏,他勇尝百草,教会人们种地、经商、运输贮存等多种活动,开辟农家一学。”韩昭德喃喃的说:“宋矮子说我是农家之后,此话倒也有理。”韩昭德重新探起头:“炎帝的部落繁多,神农只是一支。当时世间皆以炎帝为天下共主,这一现状一直被一个状况打破,就是天下大旱。”

乐妙春认真的看着韩昭德,韩昭德的思绪似乎飞了很远:“当时的神话有很多,比如夸父逐日,比如共工怒触不周山,实际就是大旱,因为天下受灾,人间粮食缺少,这时一个人出来拯救了大家,这个人就是黄帝。”

“黄帝拯救大家的方式并不是靠武勇,黄帝非常威猛,但是真正让黄帝流传于世的,是轩辕,就是轮子。黄帝发明了轮子,能让神农氏的粮食通过轮子的小车给到受灾人的手中,让天下受灾的人不至于饿死。所以神农氏和黄帝合流,成为华夏族祖先,我们华夏一直说自己是炎黄子孙,就是这么来的。”

“炎帝部不止神农氏,比如百越、蚩尤等拒不使用轮子的部落就此与华夏族分开,蚩尤还与黄帝打了一仗,就是巨鹿之战。黄帝部落很多人其实也不愿意与黄帝与神农氏合流,因为他们认识轮子是神迹,不应该用于人间,这些人远走他方。我在大同时,与保罗聊天,他告诉我,在亚美的哥那里,有一些和我们长相很类似的人,生产却特别落后,他们不会用轮子,而是把轮子当做神迹供起来。我觉得他们就是黄帝族后代。”

韩昭德指着远方:“所谓尧舜,其实在孔子之前并没有记载,他们与盘古类似,属于推测出来的人物。正儿八经说尧舜的,是《论语》《孟子》之类,比它们更早的《诗经》中,看不到尧舜一点痕迹。倒是禹的父亲鲧死亡的原因,可能与尧舜关系更大一些。当时天下大水,鲧被授予天下治水之责后,却被舜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但是杀死鲧解决不了治水的问题,舜只得启用鲧的儿子禹,可能他都不知道禹是鲧的儿子。禹很有可能是在鲧部落被摧毁后逃脱出来,与其他人重新新建的部落。但是禹治水得到天下之后,就把舜发配在湘水附近,他的两个妃子眼泪打湿了竹子,就是湘妃竹。”

韩昭德拍着这片土地:“这里相传就是舜王当年耕治此山。禹王曾编制了黄河流域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物候历《七十二候》,故后人称此山为历山。禹的家族擅长使用水利,他的后代有一支嫡系,就是三国时期的夏侯氏,其中代表人物就是夏侯惇。普通人读《三国志》,总认为这个盲夏侯不过仗着与曹操关系亲密,其实我却知道,夏侯惇擅长屯田,因为他是大禹后代,擅长水利。夏侯惇长期掌控曹魏的军粮供应,因此曹军打仗很少被人截了粮道,对于知兵的人来说这是很重要的,所以曹军公推军中第一人就是夏侯惇。”(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