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奋斗在残明 > 第016节 厨艺比试(下)

第016节 厨艺比试(下)

于是第三道菜开始,蓝书瑶得意洋洋的拿出一条鱼,现场开始熬鱼汤。要知道江南美食之一就是鱼汤,有这一道汤,就是再不会品尝饭菜味道的人也能吃出它得鲜嫩来。蓝书瑶采用的可是尽早才到大同的黄河大鲤鱼,做出的鱼汤来,最是鲜嫩不过。

何守孝皱着眉头,汤菜不是雁北菜的特点,眼看着蓝书瑶刮鳞、清洗、熬煮,可是何守孝都没有动。蓝书瑶洋洋得意,这场比赛赢定了。

何守孝一咬牙,反正最后一道菜是汤,他就做一个汤吧。当下在火上烧开水,打下面疙瘩,最后一颗鸡蛋打碎交上去,放上一些芫荽,撒上一些麻麻花,做出来一碗五彩拌汤。

拌汤是一个山西特色面食,由面疙瘩制作而成,方法简易,味道好吃。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道真正的居家菜,只有在家经常吃饭的人才会吃到里面独特的味道。谁都知道男人劳累一天回家,作为家里劳力,主妇会给他多加一点盐。拌汤作为晚上的食物,远不似寻常菜寡淡,而是有味道。因此这道菜在山西人记忆中,就是家的意思。而何守孝自打军旅生活就开始研究厨艺,而军队是不可能少盐的。何守孝对于盐的把握已经炉火纯青了,因此一些盐放下去,捋着胡子点头微笑。

此菜一出,品尝的人们竟然都沉默了,片刻,一个老人才泪眼纵横的说道:“我吃到了家的味道。”

旁边有人附和:“家的味道,是啊,就是这个味道。”

蓝书瑶实在无法想象自己做好的鲜鲫鱼汤竟然比不过一碗五彩拌汤,愤怒之极拿过来一碗品尝,可是愣在那里。这是怎样的味道,仿佛记忆中在家吃过的味道,不知不觉蓝书瑶竟然也泪流满面,喃喃自语道:“这个味道,这个味道——”

刘晨宇宣布:“有二十位观众认为何爷爷的五彩拌汤更好吃,因此何爷爷获得汤菜的胜利。根据三局两胜规则,凤临阁获得此次比试的胜利,董小姐,你有什么疑义?”

蓝书瑶摇摇头:“此役我输得心服口服。”走上前去,竟然要给何守孝下跪。

何守孝拦住她,哈哈一笑:“不必如此,这五彩拌汤的调味手法,每人都不一样,若想做出超越一般人,还让食客们都承认的,是需要时间的沉淀的。你输在这道菜上,不算冤。厨艺就是磨练心智的工艺,你年纪轻轻有此功力,我也为你高兴。”

二人携手下桌,在众人招呼声中消失在凤临阁中。至此之后,董小姐和何爷爷作为厨神的身份在大同府正式确定,远近的人纷纷大同,品尝传说中的美食。

时至今日,大同美食也是大同一道鲜亮的名片。

何守孝捋着胡子走进凤临阁,看到姜瓖与百里芸,身后秦淮八艳的诸位在屋内正在等他们。姜瓖对着何守孝一拱手:“多谢何大哥,此番一出手,又为大同城立下一个大功。”百里芸也走到蓝书瑶面前,挽着她的手:“小瑶辛苦了,我们上楼吃饭吧。”

一行人上楼坐下,顾眉生坐下就不解的问道:“姜帅,恕婢子糊涂,为何您说何大哥此次和小瑶的比赛就是大功一件,照我说,小瑶输的有些可惜。”蓝书瑶连忙摇头:“不不,我输给何爷爷是心服口服。”何守孝哈哈大笑:“想不到有人为了厨艺争执。”

姜瓖捧起桌上的茶,笑道:“其实此次比试无论谁赢,我都是大赢家。”顾眉生不解,姜瓖耐心的解释道:“今年天下大灾,山西陕西饥民无数,但是地主老财们是不会主动放粮的。可是今天此事一过,我将在大同府悬赏,谁能赢下何大哥,我赏金五十两,由小瑶来裁定。”

百里芸说道:“我在集宁城也会下一样的悬赏,谁能赢下小瑶,赏金五十两,由何大哥来裁定。”

姜瓖看着百里芸点点头:“这样子我们基本就在一个必胜的地步。但是五十两黄金还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对于很多富庶的家庭还是很有吸引力。他们在练习厨艺之后,必定有一些吃不了的饭菜,这时若能施舍给饥民,便是功德一件。”顾眉生点头:“山西老财有的是钱,就是缺食材,而食材因为大同府有粮,普通百姓可以种菜来换取粮食,因而可以充分提供,所以无形中这场比赛成为放赈的方式,可以拯救万千生灵。”

姜瓖点头:“放赈此事不能明着来,因为一旦形成官府放赈习惯,饥民就不再劳作种地,对于国家发展不好。但是饥民也不能不拯救,这种非明面的放赈是最合适的。因为这种方式给饥民的食物,定然是不好吃的,好吃的自己就成吃光了,因此也会减少饥民觊觎大户的野心。我自己就知道好多起因为大户放粮,最后被饥民觊觎,最后家破人亡的事情。而这种施舍味道并不好的食物的事情,是最好的放赈方法。”

顾眉生点头,说不出话来,这种涉及民生的事情,她知道的很少。

窗外飞入一个人,刺心面无表情,递给姜瓖一封军报。姜瓖急忙打开,看过对众人一抱拳:“恕再下不能陪了,小七儿,多陪陪何大哥。”百里芸皱着眉头:“又要人来了吗?”姜瓖点头:“米喇印和丁大哥来了。”百里芸恍然大悟:“那快去吧,这里留给我就好了。”

米喇印和丁国栋是大同府唯一的茶叶来源,因为李自成占领着河南、陕西,占据长江北岸。大运河早已断了,仅有北上的茶叶还要供给京城,因此北面的茶叶很少。米喇印和丁国栋走的是回疆,是重要的南北茶道的运输者,而自从姜瓖和他们上次打了交道后,这些回回人多次将茶叶带到大同府,姜瓖再转手卖给罗雅克他们,赚取大量利润。因此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商道,姜瓖听说米喇印和丁国栋过来,就迎了出来。

姜瓖赶到大西街九楼巷的清真大寺,这座清真大寺建立于唐朝贞观年间,是李唐王朝在北面重要的民族团结标志。后来经过元帝国、明朝的重新修建维护,成为北面最重要的清真寺,也是中国的二十四史唯一记载的清真寺。

姜瓖率先看到丁国栋,他刚刚做完礼拜,刚刚从大清真寺里面走出来。看到姜瓖走过来,丁国栋笑嘻嘻的迎上来:“阿訇在里面,一会儿就出来。”姜瓖看着丁国栋壮硕的肩膀,被风霜吹过的脸色布满皱纹。姜瓖知道他和自己哥哥姜琳关系十分亲近,便问道:“丁大哥,一路辛苦,可有我的家书。”

丁国栋也是汉人,只是信仰了*教,因此被称作回族人,其实就是信仰*教的汉人。他摇头:“大姜帅(这里指姜琳)最近忙的抓不着踪迹,我这次路过榆林的时间也很短,无缘见到大姜帅。”姜瓖暗自点头,大概和这次孙传庭在陕西与李自成对峙,大量调走秦兵有关。此乃国事,他也不好说什么。

这时米喇印走了过来,丁国栋和姜瓖连忙施礼。米喇印满脸严肃,对着姜瓖说了一些完全听不懂的话。米喇印是畏兀儿人,就是维吾尔族人,就是当初回鹘人的后裔改信了*教。回鹘人的后代不信仰*教而信佛教的,就是裕固族人。

丁国栋认真的听着,然后严肃的对姜瓖说道:“阿訇告诉我,有一个重要的消息。这次那达慕,巴图尔珲台吉也会从漠西赶来。”

姜瓖眉头一皱,这可是重要的消息。姜瓖连忙说道:“刘晨宇。”

刘晨宇就像地上冒出来似的站在姜瓖旁边,姜瓖交代道:“阿訇和丁大哥在大同一切花销,你都承包了,回去找姜大总管结账。”刘晨宇点头:“是!”

姜瓖对二人抱拳施礼就离去了,巴图尔珲台吉来到大同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可能会影响整个草原的形式,对于满清的兵力部署都可能有巨大的变数,甚至会影响到满清对于大明的军力布置。

在草原上,蒙古人分为三大势力。其中漠北蒙古,就是科尔沁蒙古,被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统一,被称为英明汗。皇太极继承了父亲的汗位,被尊为天聪汗。此外,还有漠南蒙古,也就是喀尔喀蒙古,首领林丹汗刚刚死亡。漠西蒙古,也就是厄鲁特蒙古,在明朝中早期的时候,被称为瓦剌。其中林丹汗被皇太极的爱将多尔衮和豪格所灭,拿到大元帝国的传国玉玺,皇太极因此成为蒙古高原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但是皇太极并没有完全统一蒙古,因为林丹汗的去世,喀尔喀蒙古陷入混乱。巴图尔珲台吉则与喀尔喀蒙古的扎萨克图汗共同倡议,制定了《蒙古·卫拉特法典》,形成蒙古统一的战线。而姜瓖此次在集宁举办那达慕的原因,就是想要在三年后,继续推动会盟,继续让蒙古人重视《蒙古·卫拉特法典》。(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