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奋斗在残明 > 第022节 西北战事

第022节 西北战事

听见有响声,屋子内就不再有话,顺治推门而出,见到太后和多尔衮吓一跳,正要行礼,大玉儿连忙制止:“皇上莫要如此,我们不要耽误上课。皇上不是花了好长时间才请到汤玛法吗?”

汤若望是一个高大的洋人,眉毛胡子头发都白了,就在顺治背后站着。汤若望正要鞠躬行礼,多尔衮拦住了他:“汤道末(汤若望字道末)不要如此,这里是课堂,您是老师,我们只是旁听而已。我们还是回屋吧。”大清素来尊师重教,多尔衮也深受影响,毫无因为汤若望是个外国人而慢待的意思。

多尔衮和大玉儿跟着众人进屋,多尔衮放眼望去,一个身穿蓝色旗袍的少女,站在顺治身后,大概就是所谓的董姑娘了。此女一双似愁莫愁的黛眉,一张温润精红的嘴唇,说出来的话语轻柔缓慢,多尔衮心中暗赞不愧是秦淮八艳董小宛的徒弟,果然样貌出众。

董姑娘给大玉儿、多尔衮行礼后,大玉儿和多尔衮分别坐下。多尔衮清清嗓子:“我们刚才听到皇上唱的歌很奇怪,既然汤道末在此,本王就问一下汤道末,刚才皇上唱的是什么歌呢?”

汤若望明白这是家长来检查学生的课外功课了,他的天文学不算正科,弄不好要被取消掉课外功课的身份。当下不敢隐瞒,汤若望使出浑身解数,认真解释道:“是皇上天生聪慧,强记博闻。这节气歌其实非常普通,说的是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老朽还在这节气歌上加了一两句,听着更加顺耳。老朽不才,就在这里卖弄一下。”

汤若望清清嗓子,唱道:

“上半年逢六廿一,

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二天。”

大玉儿看到这个高个子蓝眼睛的人说着一口汉语,而且是一口流利的京腔,她本是就很惊奇了,毕竟现在外朝很多汉臣都未必能做到这一点。大玉儿听汤若望唱起来,噗嗤一下就笑了。看到顺治严肃的眼色,大玉儿赶紧用手捂嘴。这时那个董姑娘走上前去,递给大玉儿一块手绢,让她捂嘴。多尔衮只觉的清香一阵,看来这抹香的习惯,大玉儿是和董姑娘学的。看得出来,大玉儿和这董姑娘关系很熟。

顺治正色道:“汤玛法说的这是农业之学,是大道。”汤若望呵呵笑着,补充一句:“其实这个东西只是旁枝末节,微臣也曾觐奉过摄政王,叫做《西洋新法历书》。”

众人一致看向多尔衮,多尔衮才从香味中回过神来,说道:“这书太厚了,一共一百零三卷,本王还没有看完,只看了一部分,但是感觉是不错。”

汤若望非常感动,眼泪不禁就流出来了:“感谢摄政王能在百忙之中看微臣的书……”声音有些颤抖。

顺治看着不忍,对大玉儿说道:“汤玛法每日研究星象,全部心思都花在这星术书上,实在不易啊。”

大玉儿不解道:“刚才不是说农历吗?怎么又跑到星术上。”

顺治叹口气,回头看着汤若望,汤若望解释道:“日月星辰,变化有序,依据就是星象变化。有了天上的四季,才有人间的四季。我们的日月年的变化,其实就是星象变化。日和月,不就是太阳和月亮吗?他们本身就是星象啊。人们要依据四季变化,才能进行农业耕种,才会有收成。”

顺治一副小大人的样子:“前明为何亡国,不就是不遵从四季变化?本来天下就大旱,老百姓就没有吃的,崇祯他还加派三饷,这就是倒行逆施。”

一提到种地,大玉儿和多尔衮都明白了。多尔衮看了一眼董姑娘问道:“她在这里,也是听课吗?”

顺治摇头:“她和朕说今年会有月食,朕不信,就叫她来和汤玛法对峙。”

大玉儿饶有兴趣:“哦,董姑娘也有兴趣在天象?”

多尔衮看到董姑娘颤颤巍巍的站起身来,紧张的说:“不是,贱妾只是知道今年的葡萄好吃。因为今年葡萄粒大,但是籽小,味道极好,一般传闻这种样子的葡萄就是月食的日子。”

汤若望哈哈一笑:“日月星辰导致万物变化,若是月食,倒是会有这种变化。不过到底是不是今年,微臣还需要计算一下。”

大玉儿和多尔衮都明白了,两人都站起身来,起身告辞,让众人不必送出,继续上课。

走到门外,大玉儿不好意思地对多尔衮说道:“对不起,耽误叔叔的时间了。皇上,哎,没法说,就知道吃。”

多尔衮反而放心了,安慰道:“太后莫急,皇上还小。皇上冲灵间作,能够多一些时间做想做的事情,是一件极好的福分。”

一天课必,蓝书瑶已经出门在外面等候。屋内只有夕阳的残光,和顺治、汤若望两人,将二人身影拉得极长。

顺治慢慢地对汤若望说:“汤玛法,你说现在紫微星盛极转衰,此事当真?”汤若望一本正经:“当然当真。皇上一定知道,紫微星是帝星,对大势很重要。”顺治摇摇手:“朕知道了,不要再说了。汤玛法一定要把这件事记下来,不要忘了。”

顺治心中冷笑,汤若望毕竟是西洋人,对于东方星象了解还是不清。在东方,代表东方帝王星术的,除了紫薇,还有太阳。紫微星是多尔衮,而太阳,就是顺治!顺治深知,在崇祯归天那年,汤若望准确预知了日食,那标志着顺治已经正式继承了先皇(皇太极)的太阳星力,也就是*力量。通过月食,来询问日食,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顺治虽然知道平均十八年才是一次日食周期,但是平时多关心一下总是好的。利用董姑娘和爱吃的名号,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

多尔衮此行收获不少,一是皇太后大玉儿对自己的倚重,二是顺治皇帝的确心思都在食物上,对大势没什么留心。既然如此,可以准确推断,只要断了豪格,就等于断了顺治一条有力的臂膀。多尔衮阴沉着脸盘算着,回到府中,他就收到一个好消息,那就是阿济格给他告捷。

阿济格到了西北就联络吐蕃人,和吐蕃人共同打击回疆人民。当时信仰*教的人就叫做回回人,不只有畏兀儿,更多是信仰*教的汉人,被称为回民。回回人控制丝绸之路的商道,这让吐蕃人十分恼火。

于是阿济格联系蒙古人,包括漠西的厄鲁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的一部分,告诉他们,丝绸之路如果想夺回来,就需要与吐蕃双方合力、只要能切断回回人势力,那么丝绸之路就不麻烦了。清军愿意从陕西下手,而吐蕃和蒙古只要夺回了青海,那么回回人就被与奥斯曼突厥彻底隔开,让这些回回人没有任何希望。

阿济格在中间玩了一个很阴险的把戏,那就是,丝绸之路,吐蕃和蒙古都曾经占领过,而现在占领的是回回人,吐蕃和蒙古双方都不满。但是吐蕃和蒙古都信仰藏传佛教,而在大清是满蒙一家,所以可以看做大清支持蒙古,联合吐蕃打击回民。大清通过这个手段,花非常小的代价就收回丝绸之路。

于是阿济格在中间又组织了一个会战,大清派出孟乔芳出陕西支援,将回民领袖米喇印打的狼狈逃窜。米喇印和丁国栋重点都在甘州、兰州等地,却不防吐蕃和蒙古各自派兵,从藏地和蒙古入境西北,将米喇印占领的地方全部蚕食。

当兰州的回民逃亡人激增之后,米喇印才发觉不妙。因为毕竟甘州、兰州地处西北,存粮有限。虽然当初从李过、高一功,也就是现在的忠贞营买过一些粮食作为储备。在回民和大清作战的时候,在夔东十三家的忠贞营也提供了粮食援助。但是面对四面而来的庞大回民逃亡人,米喇印还是觉得粮食不够。不得已,米喇印只得率兵突围,被大清击溃,米喇印在逃亡途中壮烈牺牲。

拿下米喇印无论如何是个好消息,因为他是内地回民的领袖,他的离世,对于回民的防抗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阿济格汇报中隐藏这一个意思没说,那就是厄鲁特蒙古对于打压回回人没有任何阻碍的意思。多尔衮当然知道,厄鲁特蒙古才是西疆的最强者,赶跑了竞争的回回人,那么在西疆之西的商路,就需要遵从厄鲁特蒙古的意思,也就需要遵循巴图尔珲台吉的意思。

收到阿济格这个消息的多尔衮十分高兴,眼下洪承畴派去南京,要平定南方。北方的阿济格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就标志着多尔衮取得阶段性胜利,因为无论蒙古还是吐蕃,都是圈地政策的拥护者。

多尔衮可以腾出手来对付豪格。(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