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奋斗在残明 > 第009节 全席再来(一)

第009节 全席再来(一)

罗雅克看着面前这些人,心中一阵悲哀。想当年喀尔喀蒙古在领袖林丹汗的带领下,东征大清,南讨大明,是真正威风八面的蒙古大汗国,喀尔喀蒙古原本是一个让草原人恐惧的名字。若不是因为林丹汗与大明袁崇焕合作的政策失误,被大清偷袭,也许现在,罗雅克也可以很不客气的对别人那样训话。眼下科尔沁蒙古已经和大清如同一家,厄鲁特蒙古希望喀尔喀蒙古能够和大清合作,喀尔喀蒙古能做的只能听令。

喀尔喀蒙古过得怎是一个惨能够说明?

罗雅克不禁怀念起七郡主百里芸来,想当年百里芸在七娘子城,领导蒙古会盟,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各蒙古都派人来参加。那时喀尔喀蒙古多么风光,而现在又是多么落魄。罗雅克回头望向远方,一阵风吹过,带起几片草叶,吹向天边。

罗雅克觉得百里芸就是喀尔喀蒙古天空的一道流星,她来的时候风光无限,她走了之后再无痕迹。罗雅克苦笑,这难道就是天命?

大虎楚尔十分生气,大声说道:“你们忘了大清的满蒙一家口号的条件是什么?是九白之盟,要求我们献上九头白牲。蒙古由三家,凭什么要我们喀尔喀蒙古献上?再说,草原虽大,能够每年找到九头白牲么?”

九头白牲是八匹白马,一头白骆驼。自然状况下,白化种十分难找。大清其实是借助九白之盟的手段控制蒙古人,让他们整日只能忙于牲畜繁衍。

众人沉默,土谢图汗吐出一句:“也比战死强吧。”

大虎楚尔喇嘛哼了一声,站起身来:“既如此,先行告退。”

罗雅克跟着大虎楚尔走出帐篷,心说,草原上唯一擅长繁殖动物的,大概就是左胜城的*,此子最善长繁殖畜生。今年进贡给大清的六个白牲,其实就是喀尔喀蒙古各部和*换的。*一直只臣服于姜瓖,等于姜瓖现在还控制着喀尔喀蒙古的一个命脉。

小虎楚尔罗雅克并不知道,就像姜瓖准备七郡主百里芸一样,喀尔喀部也有人准备自己的人作为将来的出路。比如这个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就是土谢图汗的儿子!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被认为是转世灵童,很早就前去吐蕃学习藏传佛法,在藏地有很高的威望,在蒙古人和藏人中都有很高的声望。此时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突然出现到蒙古传播佛法,本身就代表了立场!他不仅仅是土谢图汗的儿子,也是吐蕃藏地的立场,因为在藏地,是政教合一的方式。

此次会议后,大虎楚尔喇嘛和小虎楚尔罗雅克北上,袭击大清的后院辽东。而其他喀尔喀蒙古人,则从事给大清运送牛羊和盐的任务。

这么做的最大好处是,极大的缓解了大清没有军需的难处、多尔衮当初占领北京城就接下来三千万两白银,可是怀里有钱的主。

此时在北京城的多尔衮过得十分不顺。

“啪!”多尔衮气的将奏折拍到书案之上,偌大武安殿里传来一阵阵回音。

多尔衮一直都在武安殿办公,此时自鸣钟也响起来,已经过了午时,可是多尔衮一点都不饿,被气的够呛。

姜瓖反正,整个山西都被牵连,大清的南部已经形成前所未有的危机。如果说刘迁的反正是在计划之内,姜建勋攻打太原可以想象,那么韩昭宣在韩城,何守忠在蒲州,全部宣布反正,这就太说不过去了。山西仅剩下太原祝世昌苦苦支撑,他还是个巡抚不是武将,山西已经危若累卵。

而魏世骏与鳌拜、索尼等人擦肩而过,已经攻陷河南。王永强占领榆林后又取了延安,兵锋直指孟乔芳。那个陕西孟屠夫此刻已经完全慌张,来信都是催促援军的。如此一来,来自京城的命令完全无法西投。李自成打了将近十年的成果,如今被姜瓖的手下就将成果完全夺取。

广东的李成栋和大同的姜瓖已经形成南北夹击之势,隔在二人之间的还有一个摄政王,那就是济尔哈朗。此人能在此战中获得多大的作用,多尔衮完全判断不出来。因为济尔哈朗还要面对金声桓和何腾蛟。此外,大明强大的水军在南方,绝不是大清水军可以针对的,因为大清水军唯一的人才孔有德刚刚遭遇不幸,多尔衮需要注意的事情很多。

大清除了北直隶和山东,就只剩下老家辽东。而辽东,已经没多少人了,这是大清生死存亡的一战。

这时传来脚步声,一阵又停了。多尔衮气的骂道:“哪个杂种,滚出来!”

一个太监钻出来:“皇上请皇叔父摄政王过去。”多尔衮不明白顺治此时找他有什么事,难道是大玉儿又有什么事?这个风格不是大玉儿的风格啊!犹豫之间,多尔衮还是向着位育宫走去。

位育宫就是保和殿,因为“养育”顺治皇帝,所以改名位育宫。

顺治看着多尔衮嘟哝个嘴,笑着递过一个桂花糕:“新做好的桂花糕,皇叔父摄政王大概还没吃饭吧,垫点吧。对了,大同的事情怎么样了?”顺治似乎不经意的说道。

多尔衮硬着头皮和顺治皇帝汇报了姜瓖反正的事情,正要解释,顺治却似笑非笑的看着他,递给他一份奏折:“这是科尔沁蒙古的,递到了太后那里,朕看着有些不合适,就拦了下来,与皇叔父摄政王商量下。”

多尔衮脸色有些发白,科尔沁蒙古是大玉儿的娘家,里面的话有多不合适,多尔衮不用看也能想明白。多尔衮打开奏折,果然又是二楚虎尔犯境。多尔衮脸色阴晴不定,看着面前这个年幼的小孩,看他有什么打算。

顺治皇帝似乎没有看到多尔衮的脸色,自顾自的说:“郑亲王有密折,说皇叔父摄政王指挥不当,才有姜瓖之乱。”顺治看着多尔衮说道:“都是这些不怀好意的人从中作梗,大清才会不团结。有件事朕与太后商量很久了,已经拟了个折子,皇叔父摄政王不妨看一下。”说着又拿过一张圣旨。

多尔衮接过圣旨看的目瞪口呆:“即日起,晋封皇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总理朝中大小事!”

多尔衮心中宛若雷击,皇叔父与皇父的区别太大了,这是谁的主意?

顺治看着多尔衮阴沉的脸,也不知道他想说什么,一阵沉默,只有自鸣钟在阵阵作响。这可是来自海外英吉利国进贡的贡品,象征着对大清正朔的承认,是大清不多见的宝物之一。

顺治淡淡的打破沉默:“眼下天下烽火正起,为了粉饰太平,朕准备大宴群臣,特别是朝中新降的郑芝龙。就趁着宣布皇父摄政王的名义,邀请他来参加,希望皇父摄政王不吝参加,可否?”

多尔衮暗中嘀咕,郑芝龙,号称南海龙王。此人从南海而来,放弃了隆武帝,是个厉害的角色。只要他的郑氏水军不参与这场乱战,这顿饭当然可以吃。多尔衮叩头称是,然后退出门外。

郑芝龙在北京过得并不开心,整天被圈在宅子里,不让出门。但是暗线给出来的消息,大清不仅不让他出门,就算是王爷,不奉圣旨也只能在小小的内城待着。大清和大明的规矩不太一样,明朝是王爷必须去外地,不许留京。大清是王爷都在京城待着,不许出去。所以虽然气闷,但是郑芝龙多少还能担待,毕竟人在矮檐下。

这些天无论是郑彩还是郑成功,都给郑芝龙送过一些信,但是郑芝龙没有正面回复。郑芝龙虽然受到限制消息有限,也知道现在北京城粮食匮乏,因为北方的粮食都是在郑芝龙授意下韩昭德从南方通过海运运到北方的。眼下郑芝龙北上,大同姜瓖之乱,韩昭德一定不会再次运粮。就是这样,大清给郑芝龙的粮食颗粒未减,可见大清还是有些本事的。

这一日,有太监来传话,顺治皇帝大宴群臣,为庆祝多尔衮晋升为皇父摄政王,郑芝龙是宴请名单之一。这多少让郑芝龙有了一些兴趣,郑芝龙从富饶的南国而来,对*所谓的宝贝可谓并不入眼,但是却传闻大清有一样是天下绝冠,那就是宴席。这次多尔衮升为皇父摄政王,已经是天下第一等的位置了吧?郑芝龙冷笑多尔衮的不知好歹,但是更好奇顺治打的什么主意。

于是沐浴更衣,郑芝龙将自己打扮的干干净净的参加宴席。大清的官服都需要自己做,郑芝龙好笑大清小气,但是大清此时能够提供江南的丝绸,看来货物贸易还算顺利。郑芝龙在海外有大笔财产,虽然看不上这点小钱,但是更关心这背后的商品贸易。于是郑芝龙花重金在北京城的裁缝店*了一件非常漂亮的官服,就是在这一天传出来,来参加这个顺治皇帝的宴席。(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