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奋斗在残明 > 第011节 全席再来(三)

第011节 全席再来(三)

顺治皇帝看了一眼在那里默不作声的范文程,心说还是这个老狐狸,一句话不说保全自己。顺治哼了一声,看到台下颤若筛糠的刚林哼了一声:“小秦子,今儿个,刚大学士喝多了,掺下去。”

顺治没有看已经瘫坐一团的刚林,而是和蔼的转向郑芝龙:“郑爱卿,你多次扬帆海外,见识不浅。就你所知,今日朕所组织的满汉全席,味道如何?”

郑芝龙赞道:“这是臣吃过最好的美食。皇上有所不知,海外虽然美好,但是说到做菜,还是咱中华厨子。在海外漂泊的水手,五人不想到岸上吃到中华美食,才算回家了。”

郑芝龙停了一下,惋惜道:“只可惜,今日的美食中,大多是北方菜和淮扬菜。据微臣所致,南方美食还有很多种。至少在粤闽等地,美食就有很多种。”

范文程心吓得跳了起来,本来朝中就多动荡,此时郑芝龙典型的挑拨离间,竟然还有其他想法。这郑芝龙素有反骨,一个皇帝在手中都不怕,眼下面对这么年轻的皇帝,他有什么打算呢?

顺治却说:“郑爱卿好眼光。如今北朝尽在我大清疆域,扬州的厨子因此到达京城的很多。因此这满汉全席只有北朝和淮扬菜系美食。就郑爱卿所言,你觉得缺乏粤闽菜系。但是如今李成栋在广州作乱,粤闽纷纷脱离大清,郑爱卿认为,朕该如何做,才能让这满汉全席种类齐全呢?”

郑芝龙嘿嘿一笑,福建是郑家基地,李成栋又与郑森(成功)交往甚密,李成栋起势,郑森不可能不配合。这个问题表面问的是菜系,内容却是如何平定广州和福建。眼下大清几大反正,大同的姜瓖,广东的李成栋,和江西的金声桓。没有广州福建配合,大同姜瓖没有外援,又身处内地,就是必死无疑。

郑芝龙没想到这个小小的顺治皇帝有这样的心机,既如此有些话就可以问问。郑芝龙正色道:“皇上,刚才那位大学士说的虽然唐突,但是话中也有几分道理。若皇上只顾自己吃喝,就是置黎民百姓于不顾。”

顺治摇头:“郑爱卿所言差异。朕这满汉全席虽然品种繁多,却都是从民间精选的菜品,而食材大多是故地多见之物,只是做法不一。朕在此办这满汉全席,也彰显大清与民同心的一贯立场。”

郑芝龙嘿嘿一笑:“臣妄言,请皇上恕罪。”

顺治怎么听不出郑芝龙的言外之意,也笑着说道:“郑爱卿看来心里有所不服,朕也不想多解释什么。因为,今天这满汉全席的所有菜品,全出自一人之手。民间黔首无法做到这一点,不过是能力达不到或者眼界达不到,而不是天下无人能做到。”

“哦?”郑芝龙有些肃然起敬。在一个家中,全家人吃一样菜。俗语道治大国如烹小鲜。若是化家为国,若是大清的这样庞大的菜席都是出自一人之手,那么也说明大清有执掌天下的能力啊。

顺治嘿嘿一笑:“哦,郑爱卿不信?”

郑芝龙慌忙跪地:“臣不敢。”

顺治笑道:“那就让你见上一见不妨。”

郑芝龙慌忙在地上说道:“臣罪该万死,不该怀疑皇上。只是臣有个不情之请,若是可以,臣有两样食材,可交予大厨一试身手。”

顺治点头:“可以。既如此,郑爱卿明日递牌子进宫。满汉全席要在宫外大摆三天,朕也能在宫外多带几日。若是再能见到郑爱卿的新菜品,也不算枉有此行。”

一瞬间,顺治又恢复了小孩子性情。

郑芝龙吓一跳,满汉全席要大摆三天,这需要多少物料啊。大清虽然占领北京城,抢了李自成不少银子,但是没有物料,再多的银子也没用。大清如今,真的是物品充沛?

第二日一早,郑芝龙依旧来到清华园。递了牌子后,有太监早就在等他,看到郑芝龙来了赶忙行礼:“郑爷,您可来了,皇上等您多时了。”郑芝龙吓一跳:“皇上这么早就醒了?”那老太监点头:“可不是,皇上天纵圣明,每日勤苦读书,寅时就起来念书了。”郑芝龙心中暗探,早就听说大清皇族十分勤苦,皇子们很小就要早早读书,与大明皇室好吃懒做完全不同。今番所见,即使装样子,这个皇上装的也像。

郑芝龙将手中东西交给值班的卫士,跟着老太监重新来到芦棚,跟着太监进入后,郑芝龙连忙行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郑芝龙注意到皇帝身边还有一个女人,穿着一身蓝色旗装,倒是妇人打扮,但是容颜还那样年轻,一颦一笑都有无限风光。

顺治十分高兴,上前扶起郑芝龙:“郑爱卿免礼,快来,朕来为你介绍,这位是董姑娘,朕的爱厨,满汉全席就是她做的。”

郑芝龙十分奇怪顺治的表现,心说他还是个小孩子,竟然这样肆无忌惮。顺治得意洋洋:“昨日郑爱卿说有两样食材,可曾带来。”郑芝龙连忙说道:“带来了,应该快送来了。”

说话间,外面已经有声音:“皇上,郑芝龙带来的东西已经呈上。”顺治喊道:“小秦子呈上来。”

就看到小秦子捧着几个看上去有些椭圆的东西走了过来,顺治有些奇怪:“这是什么东西?”

郑芝龙得意洋洋的看着董姑娘:“皇上,这便是臣的问题,这两样是什么东西?”

顺治点头:“好好。”顺治回头看着董姑娘:“就由你来解释吧。”说罢回到座位上。郑芝龙看到席面上空空荡荡,昨日被拖出去那人不在了,倒是范文程还在。

董姑娘其实就是蓝书瑶。就看到蓝书瑶施施然走到小秦子跟前,笑眯眯的看着几个椭圆的东西。只见一个红色梭型,一共三枚。另一个有些像球,但是有些扁平,却有五枚。

蓝书瑶先是看看顺治,得到顺治的首肯后,又看着郑芝龙,微微一笑施了一礼,然后问道:“这位大人,小女子可以切开看看么?”

郑芝龙只得挥手做大方:“请便。”

蓝书瑶看着顺治:“请皇上恩准,让青枫前来。”顺治点头,命令道:“让青枫准备物品上来。”

郑芝龙就看到一个带刀侍卫捧着一些厨具上来,不多时就在芦棚内摆出一个案板,两个锅台。动作十分熟练,看来也是长期做这个营生的。

蓝书瑶现将红色梭型物在盆里洗好,在一个锅台上直接用水蒸红色梭型物。然后蓝书瑶再次将扁平球形物洗好,放到案板上切着,动作十分熟练。

郑芝龙有些奇怪蓝书瑶的动作,就听到蓝书瑶一边切着,一边淡淡的说:“此二物皆是地下生长,应皆为薯类。这红色的最早见闻于《采录闽侯合志》,传闻是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这个红色的东西,叫做红薯。前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云,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这个球状的,叫做土豆。万历年间,晋陵(武进)蒋一葵任北京西城指挥史时,他所编的《长安客话》卷二“皇都杂记"称:土豆绝似吴中落花,生及香芋,亦似芋,而此差松甘。”

蓝书瑶看着顺治,手却并不停歇,青葱小手挥舞着刀剁在案板上当当作响,眼看着土豆就被切成一个细条又一个细条。蓝书瑶看着顺治,淡淡的说:“皇上,不知贱妾所言,是否正确。”

顺治笑眯眯的看着郑芝龙:“郑爱卿,这二物一个叫做红薯,一个叫做土豆,对不对啊?”

郑芝龙心中骇然,这二物是郑芝龙在海外发现的稀罕物件,都是由红毛番从海外购得,他也是花了大力气才购买到,当初只是在夷洲(台湾)播种过一些,没想到大清竟然对这些海外的东西这么清楚。

蓝书瑶继续说道:“此二物皆是美食佳肴,只是怕广大黔首并不知道。贱妾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示范。”

说着蓝书瑶将油倒入炒瓢中,热好后烹上点醋,顿时香味扑鼻。蓝书瑶将土豆丝放入炒瓢中不断翻炒,看着火光四起,香味扑鼻。蓝书瑶很快将土豆丝炒好,放在盘子上。又将红薯取出,放到盘子里。然后一起放入食盘中举起,蓝书瑶对顺治静静的说道:“皇上,时间有限,贱妾做的都是家常菜,现已做好。”

顺治点头:“不错,待朕品尝一番。”

范文程慌忙说道:“且慢,皇上。老臣年事已高,今日未曾进朝食。请皇上赐臣一些。”说罢跪地磕头。

顺治微微一笑:“也好,董姑娘,去,给范老尝尝。”说罢看向郑芝龙:“郑爱卿,你可曾这样吃过二种食材?”(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