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步步青云 > 第四十二章 家庭农场

第四十二章 家庭农场

第四十二章 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的概念,早已出现,只是在华夏兴起,还是今年。华夏中·央一号文中将“家庭农场”概念引出,并在华夏大地兴旺起来。

华夏多农民,华夏农业户口人数早已赶超三个米国全国人口,然而华夏农业并不发达,比起米国这般发达国家的农场经营模式,华夏的农民们如何生活,更多的还是要看老天爷的意思。

多年前,华夏中·央一号文就以“三农”为切入点,一直延续至今,华夏国家领导人对农业、农民、农村的重视早已在华夏大地带来徐徐春风。

青林镇本就是老式的产粮大镇,青林镇下辖各行政村、自然村更是大多已农业为主,少许距离东海不算太远村落还以渔业为主,但随着经济迅猛发展,水污染日益严重,青林镇赖以成名的青林河早已不堪重负。

青林镇经济发展的整体转型迫在眉睫,而绝大多数本就“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的农民们,终于迎来了农村发展的春风。

“家庭农场”在华夏兴起,青林镇下辖各个村子更是首当其冲。柴家村更是其中的领头羊。

柴家村村支书柴青山,从父亲那一辈起,就参与农村建设,更是在国家提出“家庭农场”的第一时间,从棣城技术学院请来农业专家,为柴家村出谋划策,在柴家村自有的耕地基础上,又承包了临近几个村子的耕地,足足八百亩耕地,分到柴家村两个大队,成立了五个家庭农场。

柴家村的农村事业一直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上个月的时候,异变突起。

柴家村临近的前青村、后青村、张家村、拦河村一一与柴家村中止了承包合同,更是单方面向柴家村提出了赔偿协议。

但是当初柴青山与这几个村的村支书签订协议的时候,原本就是走个过场,大家都是一口大锅里吃饭的老兄弟了,谁还真把这种“城里人”在乎的“把戏”当回事吗。

所以这几个村子所谓的“赔偿”加起来也不过三五千元,比起柴家村已经在相应耕地上投入的人力、物力和器械装备、房屋建造来说,根本就是九牛一毛、杯水车薪。

但是木已成舟,前青村、后青村新上任的村支书和张家村、拦河村的老支书异口同音的要求单方面解除承包合同,柴青山也无计可施,只好到镇政府请求帮助。

镇政府将柴青山推到经管站,经管站又把柴青山推到县局里,县农业局更是以“土地确权”为由,把柴青山推到了国土局,国土局却以“家庭农场本就是承包关系、不涉及土地”的理由,把柴青又推回了青林镇政府。

如同一个皮球一般,被人踢来踢去,再好的脾气也要火冒三丈了。

柴青山这才找到李占山,李占山是镇上多年的老教师了,同学多、同事多、学生也多,说不上桃李满天下,终是走出青林镇也不怕。

李占山对大舅哥的要求自是一口应了下来,前几天很是勤快的到镇长、县里跑了几趟。赶巧柴小虎那几天一直在公园项目部,倒是没有见到自己老爹。

只是,人走茶凉、吹香拔蜡。

李占山早已退休多年,他的老同学们也差不多到点离开了工作岗位。有几个老同事或是不在其位,或是对此爱答不理,表明应承背后却在看他笑话。

其实同事关系本就如此,当然的竞争对手,过后也没多少人会念及旧情。你若在位,为人所需,自是香饽饽,不说人人竞相争迎,终会笑脸相待。你若不在位上,谈不上臭狗屎,却也绝少有人会去做锦上添花的事,雪中送炭更是妄言。

至于李占山当年的学生,现今左右不过比柴小虎年长几岁,在仕途上并无几个拿得出手的高级干部,有几个工作人员对老师也不过三分钟热度,并不能成事。

求人无门的李占山回到家中,思量几日,与柴青山对头商量过后,两人一起亲自到了几个村子支书家里。

前青村新上任的村支书本就是李占山的学生,拦河村的老支书倒是在李占山做老师的那些年也时常走动,为自家孩子上学的事没少麻烦李占山,这会被李占山寻上门来,倒也好酒好菜招呼着。

四下联络,最终大家伙坐在一处,在前青村、拦河村村支书的“积极走动”下,四个村子倒是提出可以把“赔偿”价款提到一万,这还是给了李占山的面子,但是暂且不说这些钱是不是真的足够补偿柴家村的损失,实际上事情并没有解决。

柴家村家庭农场搞得正在最旺的时候,被人这样横插一杠子,真的如同“掘人坟墓”一般的无厘头。

柴青山与李占山都没了主意,村里其他人更是大都以他两人为主,根本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人物。

柴青山倒是四下打探之下,得到了一个消息。

临近四个村子之所有要把土地收回,其实是因为有了下家。

倒不是下家给的钱或物比起柴家村来更有吸引力,而是因为下家的背景强大。

出钱承包、出人恫吓四个村子的人,正是青林镇派出所所长薛金龙的弟弟,薛金虎。

实际上,就是薛金虎看到了柴家村家庭农场搞得风生水起,嫉妒心作祟,想要摘了柴家村的桃子,富裕自家。这才出了这一杠子妖事。至于事情背后有没有薛金龙的影子,不言而喻。如果没有薛金龙的事,薛金虎又哪来的这么大本事,弄得四个村子的村支书一个鼻孔里出气。

这几天里,更是有地痞流氓跑到柴家村在前青村等几个村子的田地里建造的房舍前威逼恐吓,倒是还没有出现流血冲突,但是昨天薛金虎亲自到了柴家村自家村子田地里,嚣张跋扈的说柴家村要是到了今天下午还不从其他四个村里撤走,就要柴家村好看。

柴家村也不是镇里没人,柴小虎可不就是镇上的副镇长吗,但是柴小虎才到任几天,本村知道柴小虎是副镇长的都不过双手之数,况且柴小虎年纪轻轻的,别说旁人了,柴青山都从来没想过这件事情柴小虎能出什么力。

李占山这才愁眉苦脸的回了家,倒也不是想要儿子参与其中,只是心情确实不佳,烦恼缠身哪能有什么笑颜。

儿子问起,李占山这才一五一十说了个清楚明白。

东屋炕头上坐着的父子俩人静默无言,柴小虎一双眼却慢慢射出璀璨光芒。

今天镇长会议上,薛金龙骤然发难,还好自己早先就拿到了这样一个视频,这才把薛金龙扣在卫廷华头上的屎盆子摘了去。

无论薛金龙背后的人到底是谁,梁宏天又或者高冰,甚至吴强也罢,柴小虎与薛金龙这个梁子是结下了。

柴小虎在青林镇时间太短,但也不是任谁都能站在他头上拉屎拉尿的。

刚才父亲向柴小虎说明了柴家村家庭农场的事,柴小虎心底怒火已被点燃起来。实在欺人太甚,世上总有太多这些向着投机倒把、不劳而获的人为整个社会涂抹不光彩的一面。

事情又涉及到薛金龙,柴小虎更是上了心,索性走出东屋来到客厅,给付东海打了个电话,只说事情没有处理好,下午不去上班,名为办公室主任实际上还真就是为镇长们服务的付东海,自然是点头答应了下来。至于付东海背后怎样去跟吴强说起,柴小虎没功夫瞎操心。

一家四口(加上个秦井生),吃过午饭,柴小虎、秦井生跟着李占山去了柴青山家。

柴家村正中·央是一幢上了年纪的老院子,院子里三件大瓦房,几经修缮,是柴家家庙所在。

新世纪的华夏,对封建迷信的打击力度已经小了很多,这类物件在农村里倒也常见,况且这也算不上封建迷信,只不过是一个祭拜先人、纪念祖先的处所,国家还给革命烈士们特意安排了纪念日、圣人庙也是日日生火,姓氏家庙的存在又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呢。

柴家家庙西邻一栋二层小楼就是村支书柴青山的家了。这倒不是柴青山中饱私囊建起的二层小楼,实际上柴家村里,除了李占山家里这样靠着李占山微薄的工资过日子的门户,前些年跟着柴青山大力发展农业的家里多少都有些积蓄。柴家家庙四周更是不止柴青山一家的二层小楼,柴小虎打眼望去,足够两位数的小楼林立各处,把柴家家庙前的柴家村主道彰显的更有特色。

但是这并不妨碍李占山成为柴家村里数得上号的人物,知识分子无论在什么年代,总是被人敬仰的。

柴青山这会正在家里抽着旱烟发愁呢。柴青山六十七岁,比李占山要大上许多,比自己的妹妹刘美丽整整大了一旬。柴青山与刘美丽说是兄妹,其实刘美丽差不多就是柴青山从小看大的,这也是李占山在柴青山求到门上的时候,格外出力的原因。

“大伯。”

“小虎来了啊,这俊小伙就是井生吧,你娘前几天还到家里跟我和你大娘说来着。”

“大伯你好,我是秦井生,柴小虎的好兄弟,您叫我井生就是。”

“井生啊,长得真俊,比咱村里最俊的长当家的都俊。”

柴青山口无遮拦的夸奖却惹得柴小虎和父亲李占山失口笑了起来,秦井生不明就里,柴小虎低声解释了一番,原来这“长当家”的是个寡妇,当家的叫做王长当,早年跟着邻村大船出海,一场飓风袭来,葬身鱼腹了。

秦井生听到这里,也是笑了笑,倒是没有因为柴青山拿他乱作比拟有什么不开心的样子,柴青山看到这里,看向秦井生的眼神更亮了几分。

“来来来,都坐下,坐下说。小虎啊,这是你大龙哥从石城带来的茶叶,你尝尝味道咋样,大伯是大老粗,喝茶水就跟牛饮似的,白白浪费了好茶叶,你一会带些回去。”

柴青山的儿子柴大龙,三十多岁,在棣城西北的石城市里做汽车销售,这些年走南闯北不怎么在家。柴小虎倒是跟柴大龙关系很好,就跟柴青山把刘美丽看大一样,柴小虎小时候是天天跟在柴大龙屁股后面的。

柴小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跟柴青山絮絮叨叨说起柴大龙来。讲到儿子的柴青山,一张脸上笑开了花,远比说起他更在行的搞农业来更有兴趣。

每个儿子可不就是父亲这辈子最大的创造吗。(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