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我是御史,开局痛斥女帝 > 第一百七十五章 酸儒的新办法

第一百七十五章 酸儒的新办法

大凉神都。

虽然距离元日已经过去了半月有余,但是元月未出,大凉神都依旧满是喜庆。

紧赶慢赶,方孝孺终于返回了神都。

看着一街两巷,孩童们欢声笑语,方孝孺的心情,似乎又好了一些。

宫中。

女帝早早就收到消息,知道方孝孺今天返回神都,故而早就安排人在宫外等待。

一看到方孝孺,马上传召。

她很想知道,自己让唐灿这个狗东西养马,这狗东西,是怎么表现的。

除此之外,他安排严立本的事情,也不知道进行了怎么样。

……

时间不长,方孝孺步入宫中,在甘露殿见到了女帝,还有高元一。

一见面,不等女帝开口问话,方孝孺朗声开口:“圣上,臣在高昌,明白了一件事情。”

女帝秀眉微蹙。

这个方孝孺,怎么感觉脑袋有点不太正常。

“先不说这个,朕让你办的事情,你做的怎么样。”

“启禀圣上,臣……有负所托。”

方孝孺没有任何遮掩,将高昌王都发现的事情,事无巨细,完完本本的说了一遍。

末了,像是没有注意到女帝满脸怒容,自己则是满脸笑容:“恭喜圣上,实乃一桩好事!”

女帝的拳头,瞬间握紧,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方孝孺,一字一句:“你说说,有什么好事儿!”

“是。”

方孝孺答应一声,不疾不徐:“当时,臣也没有想明白这件事情。”

“但是等到臣回到镇北军大营,冥思苦想一番之后,还真的让臣想到了。”

“当初,唐灿与臣等分别之际,说了一句话:行了,走吧。”

“这四个字,就是关键!”

女帝眉头皱的更紧了一些,眼神冷漠:“说人话。”

方孝孺不慌不满,继续说道:“圣上,今次臣去高昌。”

“那些学子,让臣明白了一个道理。”

“不要那么多的废话!”

“大凉会弱,弱于学子。”

“为什么会因为他们,因为他们不行。”方孝孺沉声说道:“当时,臣看到了唐灿眼中一抹嘲讽的意味。”

“本来,臣一度以为他是在嘲笑大凉。直到后来,才明白,他嘲讽的,乃是国子监那些自视过高的年轻人!”

女滴不置可否,漠然道:“这件事情,你如果是才知道,那朕真的要怀疑当初为何要让你出仕了。”

“若非是觉得那些年轻人自视过高,朕何必让他们去一趟高昌!”

真的是!

女帝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就那么“行了,走吧”四个字,方孝孺竟然脑袋犯抽。

只不过……

方孝孺却皱了皱眉,轻声说道:“那大王知不知道高昌年轻人,为何弓马娴熟?”

这种事情,小孩子都知道。

但是他此时提出来,女帝却是怔了一下。

方孝孺微微一笑,眉宇间闪过一丝坚决,朗声说道:“因为高昌人,从孩提时,变开始练习弓马,待到成年,自然入如臂驱使。”

“想我大凉,普通人家,孩童自有与长辈一同劳作,成年自有手艺。”

“官宦世家、书香门第,自幼读书,故而养成了他们眼高于顶的恶习。”

“不对。”高元一轻笑一声,不冲动:“方公莫不是忘了寒门子弟科举出仕?”

方孝孺也笑了笑,笑容甚至有些自嘲:“寒门子弟出仕,可是出仕之后,那些寒门,难道不是官宦世家?”

“长此以往,难道就不是书香门第?”

“如此周而复始,那群年轻人眼高于顶,目中无人的毛病,怎会改过来?”

这一番话说的。

不仅方孝孺眉头微皱,女帝心中,也生出一阵涟漪。

难道说,这个方孝孺去了一趟高昌,脑袋开窍了?

这个事情,她不是没有想过。

可是以她的聪明才智,都没有任何解决问题的思路。

“行了,行了,行了啊!”

方孝孺的情绪,忽然变得有些激动。

“圣上有所不知,当初唐灿刚刚找到臣,商议变法之事的时候,曾经提出过一个设想。”

“要让大凉百姓,人人读书识字!”

“圣上!”

“试问,如果大凉百姓人认识字!国子监的学子们,有何自傲根本!凭什么自视甚高,眼高于顶,视百姓于无物!”

“倘若人人读书识字,百姓知法懂礼,天下又是一个什么样子!”

一番话,掷地有声!

方孝孺则是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出最后的结论:“臣这一次见到国子监诸学子的所作所为,深有感触。”

“臣觉得,行了,这件事情,可以开始了。”

甘露殿中,无论女帝还是高元一,眼中都写满了震惊。

良久。

高元一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一样,“哈哈”大笑了起来。

好半晌,才收敛笑容,冷笑一声:“你说的轻松,如今天下,如何撑得起让所有人读书识字。”

“全都读书识字,谁来耕种,谁来做事?”

“胡言乱语!”

“谢梁王夸奖。”方孝孺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一点都不生气,反而笑眯眯的说道:“这件事情,我当初也和唐御史说过。”

“而他,也给了我解决办法。”

“当初想来颇有些荒诞,现在看来,倒像是给我大凉量身定制一般。”

一直沉默的女帝,这时候终于挑了挑眉,轻声说道:“继续说。”

“是。”

方孝孺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大凉各县有县学,州有州学,国有国子监。”

“这么多的学子,平日受朝廷供养,读书免费,衣食无忧。”

“他们所需要做的,只是在学校里,专心做学问。”

“可就算这样,每年科举之时,也并非所有高中之人,都出自学校,另有多人,以民间族学、私塾。”

“究其根本,没有竞争、没有压力,让他们的日子过的太舒服了。”

“专心做学问,做出来的,终归只是一些酸腐的儒生。”

“与其让他们白白受朝廷供养,倒不如让他们每日读书学习之余,为孩提开蒙。”

“如此,开蒙时,有可温故而知新,一举两得。”

这一番话任何人说出来,都足够惊天动地。

更何况说话的人,是大凉文官之首,读书人之中影响力最高的方孝孺?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