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女帝养成系统 > 第一百七十五章 苗绣的特点

第一百七十五章 苗绣的特点

图案设计除了要考虑到苗族人民审美心理外,还有考虑到装饰所采用的材料和装饰对象。苗族装饰纹样有着特定的外部形状。如胸部花边是由几个长方形组合起来,有的呈带条伸延;衣袖、裤脚、帐沿、扇形围裙上檐花样呈长条形;扇形围裙下角花样,背群花样是直角等腰三角形;鞋口花为马蹄形;枕头花是圆形或方形;高围裙花样呈船头形等等。它们各有一定的尺寸。构图时要认真布局,根据不同的情况,考虑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和统一,对比与和谐。一般来说苗族图案的构图都要求对称、平稳、严谨、经凑,丰满而疏密虚实得当。在衣袖、裤脚花边、围裙花样等小幅装饰品中,布局时就要求密一些,而在大幅装饰作品中,就可以疏一点,粗一点。老年人采用的常偏稀,青年采用的则要密一些。

图案的组成,大抵分为枝纹、坨纹、角纹、边纹、方纹五种形式。枝纹是完全独立的个体花样,如一支花,一枝鸟,一条鱼,一只蝶等。它用于点补图案中的空稀部位,使之平稳、经凑、活跃。坨纹是与周围没有连续、重复的一种较大的独立单位,用几种枝纹按照一定的形式组成圆形、四方形、五方形、六方形、八方形、菱形等规则和其它不规则形状。规则形式的坨纹包括向内或向外的辐射式,上下或左右对称的横立式,上下或左右互相调换方向的转换式,绕一基点(面)周围转向的回旋式。坨纹的用途很广,小的可组成花边,大的可用于大幅装饰品中间或单独应用,如被面、枕头、门帘等。角纹是一种能单独应用或和坨纹等配合组成一个完整的装饰品的图案。它包括两边对称、两角对称、三面对称和自由式几种形式。如在背裙、扇形围裙中作单用角纹;在手巾、被面上作配合角纹。边纹是依照一定的边周两向延长的图纹。它分为直线和非直线两向延长,又分为对称连续和非对称连续以及对称不连续等几种。它可单独应用,如衣裤花边,也用来衬托坨纹。方纹是由一个基本纹样向周围循环连续组成大的纹图。它有散点式、点缀式,还有些在花段上构图刺绣而成特殊的重叠式。方纹一般用在白衣绣花、衣背花、动物图纹身子的“填心”等,使大面积或局部显出整齐划一的效果。刺绣

刺绣配色

设计好的图案,还必须借助于色彩才能更好的表达其内容和形式的美感。苗族装饰图案的配色,有其特殊的风格,它既要考虑底布颜色,又要考虑本民族内部不同氏族的用色习惯及其特点。

苗族妇女个个是刺绣的能手,她们早在十岁左右,就跟老一辈学习,这样一代一代地继承和发展了本民族的传统工艺。苗族刺绣用的线和绣布,很多是从市场上买那些经过工厂精致加工染制而成的,虽然色彩丰富,而刺绣用色仞着意继承古朴的格局。如用红色时,依旧不用或少用鲜红色的线,用黄色也是一样,很鲜黄的绣线用的不多。因为苗族多居山区,交通闭塞,刺绣的线是自纺的,布是自织的,线及布染料来源取自于一些含有各种色素的物体,多出于植物的根、茎、叶、皮、种子。如红色采自于椿数、红粉质碎石泥土,黄色采自于黄莲根。。。。。。染制丝线布片时,将采集的“染原”洗净捣碎加水,然后将染物泡在其中一起拌浸或煮染,到一定时间后取出晒干,经反复多次染制,直到上好额为止。这样的染原和染色工艺,很3染出极鲜极纯的色彩来,所以在以往苗族的刺绣中,就不可能出现一些鲜红、鲜黄等鲜艳颜色。但这些有限的材料经苗族姑娘巧妙的构思配置,在五彩缤纷、雍容富丽之中,倒透出一种古朴、浑厚的风致来。

苗族装饰色彩的搭配种类繁多,光从服饰上看,就不下白余种。明清朝代就有人将苗族按服饰颜色分为“红苗”、花苗、青苗、黑苗、白苗等。各类苗族的装饰特点大致是:红苗以红色绣布为底,图案装饰面大则以同类远色阶的色线刺绣,花纹边框辅以对比色线;或以其他色布料绣时,图案装饰面一般较大,线色以红为主,配其它彩线。这样一方面体现红的装饰面,也体现鲜浓的配色手法。花苗的布底色要求不严,只注意在图案和绣线方面,尽量达到五彩缤纷的效果,把多种绣线配上去,使对象神采飞扬、鲜艳夺目。白苗以白色绣布为底,配以朱红、浅红夹以灰黑、蓝色等以冷色调为主的色线。青苗以青色阶布料绣灰色、黄色、白色的线,或曾配少量乌红的色线。黑苗装饰以选用黑紫色的布料,绣少量的其他彩色线纹。

在以上不同情况中,青、中年妇女服饰和室内装饰,用色对比显的强烈、浓艳一些、多以红、黄、绿、白等热色线绣;老年妇女服装和用于生产劳动的装饰对象,则多以青、蓝、黑、紫等寒色线绣。单色与多色的用法,也要依据装饰对象和图案来定,老年人绣简单图案,一般用单色或同类色线绣;年轻人自绣自用的,图案要繁复一些,喜欢多种色线配合绣。

不同类型及不同年龄组的苗族,其刺绣用色虽各有特色,但都要选好布料,考虑图案及配色调子,考虑图案各块面色彩搭配均衡。在布料定下之后,绣者配色并不要求符合图案所反映的客观物象,而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幻想,考虑所选定的调子色,加以强烈的夸张,使其特点鲜明,富有吸引力。此外,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各氏族部落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情况日益频繁,这种交流和渗透,使整个民族装饰用色的审美水平大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