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施耐庵与张士诚 > 第72章 反围剿得胜利,重民生得人心

第72章 反围剿得胜利,重民生得人心

然后再向巴特尔阵地直射过去,巴特尔的防御工事大多是用木头木板做成的,现在被义军的火药击中,很快燃烧起来。原来隐藏在里面的元军士兵只好逃出来,失去了工事掩护的元军顿时成了义军弓箭手的目标,纷纷受伤倒地。义军趁势杀进村来,巴特尔虽奋力指挥抵抗,无奈义等的人数是元军的三倍。于是很快元军就败下阵来。巴特尔最后退进一农家院子作最后的抵抗,为了不浪费时间,解豹送了他一个大大的火药包,直接送他上了西天。张士德在结束东狐村战斗后,马不停蹄地杀向了夏庄。石普听到东狐村已失,把指挥权授与万户胡鲁和,自己则带领亲随马队00余骑,丢下部队,从兴盐湖的下游骑马泅渡过去。直接回大都汇报去了。

石普逃走后,万户胡鲁和指挥的剩余的5000多人的元军被包围在夏庄一带,又经过两天的战斗,被张士德,卞二猛,解珍,张久龙合力彻底解决。而被困在湖中的万户哈达所部5000余人也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和黄敬夫水军的围困下,在胡鲁和全军覆灭后的第三天,举起白旗投降了。张士诚此役成功地利用根据地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开展内线作战,关门打狗,各个击破,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此役共计消灭元等三万余人,缴获马匹近千匹,战般四十余艘。同时极大地锻炼了义军的军事干部队伍。湧现出像张久龙,黄敬天,蒋劲夫这样一批新的军事骨干人才。此役过后,张士诚的根据地得到了一段较长时间的休养时期,虽然此战,义军的总人数从六万二干人降到五万九千人,但部队的战斗力却更强了。

这次起义军内线作战,虽然在军事取得了巨大胜利,但是根据地内部的经济却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和创伤,除了消耗了大量的军需物质和粮食外,还有许多村子都遭到了敌人的毁灭性的摧毁,许多房屋被拆掉或被烧坏,急需修复。更为严重的是根据地内部由于大量青壮年参军作战,许多村子里出现了严重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目前正值水稻,插秧季节,有的家庭女人,老人甚至小孩一起下地抢种,还是来不及。下属各府县告急求援的书信雪片般的飞到了军师府。施耐庵主动到吴王府请求接见,王府卫队长潘绍辉将军看见施军师来了,说:“施军师,你找吴王什么事?”施答道:“现在乡下告急求援的信件堆成山,我找吴王商量此事,请你进去通报一声,说我有急事找他商量。”潘绍辉过了一会儿出来,说:“吴王请您入内谨见。”施这才进了王府见到吴王。他看见张士诚

泡了一壶茶在等他,看见施耐庵进来连忙招呼,:“军师过来坐,请喝茶,这是下面的人从阳羡(宜兴县)搞来的阳羡雪芽,上好的雨前茶。”施只得双手接过茶盏喝了一口,然后放下。说:“吴王,最近下面各府县纷纷上报告急,说是乡下这次被元军破坏严重,要求王府能下拨修缮资金,尽快修复被毁的水利设施和村民的房屋。尤其是戴舍村的报告更为直接,要求义军赔偿战斗中被烧坏的房屋。”张士诚听了“嗯”了一声,问:“还有什么事一齐说罢。”施接着说:“眼下正是插秧季节,许多村子的劳动力严重不够,很多家妇女,儿童都下田了,下面请问能否请军队帮忙。”张士诚说:“这个戴舍村的事,我记得你曾经答应过他们的里正,你就拨款派人去把他们的房屋修好,不要叫人说我们说话不算话。至于派部队下乡的事,我们再找几个将军一起来商议一下,商量一个可行的办法。”

作为庄户人出生的张士诚明白,尚若这一季的秧苗不及时插不下去,那么秋收一定会歉收,这将影响到整个义军根据地的稳定。所以,他一听完施耐庵的汇报,一下子就警觉起来。等王府的传令官把张士德,李伯生,陈基,张佐丞,张士信,解珍,阮小二等高级将领一一通知到来后,施耐庵把下面告急的情况重新讲了一遍。张士诚要求大家对此表示态度。各位将军都表态派部队下乡原则上没有意见。但是具体的各个部队究竟派多少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部队少派些下去。他们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要利用这段时间抓紧军事训练。因为,通过这一次反围剿作战,各个部队的指挥官都充分认识到了平时军事训练的重要性,“只有平时多训练,战时才能少流血,只有平时训练好,战时才能打胜仗。”

成了大家的共识。张士诚对各位将等说:“你们的军事训练很重要,但是如果这一次我们不去帮助老百姓把秧苗及时插下去,那么不仅老百姓损失,秋后我们的部队就没有粮食,那我们拿什么去打胜仗呢。希望大家谁都不要保守,尽量派人出去。”吴王张士诚一开口,下面的将军谁都不再推辞了。所以最后决定,只留下面对扬州府和淮安府方向的防御部队,义军其他的部队全部都下乡去帮助乡亲们插秧。时间为两个星期,同时派出工兵部队,帮助乡间修复毁损的水利设施,桥樑道路等。还专门派出一支小部队到戴舍村为村民盖新房。随着三万多义军士兵的下乡,根据地的插秧任务很快就全部完成了。等义军返回军营的时候,村里的乡亲们拿出了珍藏的鸡蛋,腊肉等等,纷纷犒劳义军。义军在返回军营之前又帮助村里修道路,疏沟渠,打扫村庄。赴戴家舍的义军小分队也完成了盖新房的任务。老里正握着小分队的手说:“回去告诉施军师,我们全村人都会记得他的恩情。”这次义军的大规模自动活动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赞扬和支持。义军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真正成为一支仁义之师,威武之师。(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