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渭北春雷 > 29回使坏心暗砸铁饭碗 怀好意明送保温杯

29回使坏心暗砸铁饭碗 怀好意明送保温杯

火车不是平白开,多少前人把树栽。

废票再卖非小过,坑害国家大不该。

瞎心砸锅反受害,好意赠杯招祸灾。

义举常常正人行,坏胎往往出荆钗。

告人该不该?当看正与歪,与国若有利,告谁都应该。

有貌心没开,无知多悲哀,莫慕富人碗,常吃和尚斋。

闲言碎语且丢开,正文说清不用猜。上文说道:玉顺家里设宴待客,一来是为杏花妈接风,二为酬谢帮忙最多、辛苦最大的乡党,三为招待前来看麦熟的两家侄女,还把助学会的几位骨干同时请来,大家欢聚一堂,吃吃喝喝,气氛和悦。

桃花在宴席上意外地提出了众人从未听说过的怪事情,说起了他们这次出门坐车,在车站上买票等车之时,老蝴蝶的又一奇遇。

老蝴蝶给大家说出了铁路沿途,长期存在着一个专吃火车的火车帮。在场诸位,有人觉得新鲜离奇,催着叫他快说快讲;还有人以为他在信口开河,提出许多疑问之处,现场的气氛有点不大自然。

常大伯唯恐引起口舌之争,把宴席变成辩论会,就要求老蝴蝶详细说说。爱听故事的麻将婶也剥夺了他的吃菜权利,玉顺并答应送他一瓶好酒,老蝴蝶这才从头说起自己的往事。

他把那卖票人的住处摸清以后,有空就去他们那里闲聊,在那里见到了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物。

这些人大都服装考究、派头十足,出手大方,花钱不抠,吃的是烧鸡烤鸭、大鱼大肉;喝的是饮料好酒,橙汁果露。有的人还领着两个女人,照他们的话说,叫什么‘一马双挎印’。

老蝴蝶说到这里又要吃菜,筷子却被麻将婶用自己的筷子压住了。他刚抽出来,麻将婶又压,二人反反复复,弄得一时无法吃菜,只好连喝几杯酒,把酒杯往桌子上重重地一放又说:

“我在哪里混熟了,来人都以为我是老朋友啦,说话疏于防范,难免露出许多不能自圆其说的漏洞。有一次,我想回家看看,又去旅店找他买票,他和我喝了点酒就有些得意忘形,不但给了我回去的车票,还问我几时回来。

我出去上了趟厕所,也就十来分钟的时间,他竟连回来的车票也给我准备好了,价格的确优惠了许多。

我用他的票乘车,虽然来回都很顺利,但我心里却不顺利。他的车票到底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弄不清楚,心里老有解不开疙瘩。

我带着这个问题又去他那里闲聊,有次看到屋里无人,我就十分关心地问:‘乡党,你们到底是干什么的?是不是和车站里的售票员内外勾结,狼狈为奸,把车票偷出来卖?

乡党,那可是不得了的事,弄不好要掉脑袋哩!我劝你赶快悬崖勒马,别干啦,做个正经生意,收入也可以呀!现在政策开放,不打击投机倒把啦,干啥都比这掉脑袋的事强。’

他听了我的话哈哈一笑,很大方地说:‘多谢乡党关心,我这事没有风险,也不犯法,你就放心吧。看来是瞒不住你了,我就给你说说吧,你要是眼红了也可以干,不用贪多大的成本,利润起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比你买袜子的事强多了。’

我连忙应声说:‘啊!有那么好,快给乡党说说。咱们相识一场,也算缘分非浅,好饭不能你一个占着吃。’

他毫不顾忌地说:‘那咱就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我们这一行啥生意也不做,就是专吃铁路的火车帮。

干我们这一行,虽说不怎么光明正大,但也并不缺德,凡是掏钱买我们票的人,都能安全到达自己要去的地方。全国各地,只要是通铁路的地方都可以去,而且方便快捷,价格便宜。

我们不摊多少成本,不用出力流汗,就跟散步似的来回转转,通常每天就是三五十块钱的收入,有时运气好了,收入也可以过百。总的来说,一个月下来,除了吃喝花费,净落千十块钱没有一点问题。你要是觉得可以,我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啦。’

我又吃惊的说:‘啊!一个月一千多元,一年就成了人人向往的万元户啦,当真比我卖袜子好。我卖袜子摊的成本大,赚的利润小,一月下来也就四五百元的收入,的确没有你们这事好。可是,我连你们是怎么搞的都不知道,咋可能学得会哩?’

他说:‘你想干先不用学其他的,马上就可以投入工作,我这里还有些乌鲁木齐的票,价值两千多元,你可以拿到吐鲁番车站去卖,卖完了给我百分之二十的成本就行。这就对你特别优惠啦,要是别人,不用说都得给我百分之三十,而且还是现钱。’

我连忙说:‘啊呀!不敢,不敢,你还是让别人拿去,咱不能为了我而让你少赚钱。再说,我那个摊子还要守哩,就是想改行也得有个过程,不敢到那么远的地方去。

乡党,我看你这一行虽然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好行当。不过,铁路是国家修的、火车是国家造的,成本是国家摊的,车票当然都是国家卖的,像你们这样乱卖,卖票钱进了私人腰包,那不是在损害国家利益吗?我想,国家可能不会允许你们这么干。’

那人又说:‘国家当然不会公开允许,不过,这种小事也不犯什么法。你想,那么大的火车,多坐几个人,少坐几个人,还不是同样开吗,不会因为增加一点负荷而提高成本。国家那么大,人口那么多,这点芝麻粒大的小事没人在乎,你就尽管放心吧。’

我听他还是没有说到要紧处,就不再拐弯抹角,当时直截了当地问:‘乡党,你是怎样端起这个铁饭碗的?莫非,莫非你自己真的会造火车票不成?’

他却轻松地说:‘哎哟哟,瞧你说的严重成啥啦,那不是犯了杀头罪吗?我这人的脑子不过聪明点罢了,我们卖的票都是真的,就是在日期上做了点小文章,让用过的废票再发挥一次余热。

初开始的时候,我跑的只是‘回头票’,也就是说,车票上的日期是五日内到达有效,乘客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坐到了目的地,我就拿着这种票赶到始发站下边的车站销售,票上的有效期还有两天时间,旅客买下这种票就能坐到目的地。

后来,我觉得这样跑来跑去,疲于奔命,收入也不可观。于是,我就把车票认真地研究了一番,苍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上边发现了新大陆,找到了好窍门,钻研出一整套高效节能的生财之道。从此,再不用每天坐车来回跑,收入一下提高了好多倍。

我首先发现,好多车站卖出的车票,上边的日期都是用号码印盖的,我就配制了一种‘退色灵’,能把票面上的红色印泥退光,这样的票不论啥时候卖都行,只需要到文具店去,花上几毛钱买个号码印,一盒红印泥就可以啦,需要啥日期,就盖个啥号码。

再往后,大部分车站开始提防这一点,把号码印换成了钢印。我又动动脑筋,想出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好办法。照票上的日期加工了几个阿拉伯数字,用加字的方法来对付。

比如说,元月份车站上卖出的票,日期的前边只有一个1字,每个月十号以前卖出的票也只有一个字,我只要在上边任意加个字,这张票就有效了。哈哈,就是这么轻而易举的简单事,一般人的脑子都想不到,有的人给他说明他都不会,只能在我这儿批发成品。

我干的时间长了,业务越来越精,除了加字而外,又掌握了改字的技术,比如说,1字改7字,2字改3字,3字改8字,这些都是很容易的事。还有个别不好改的字,我也会局部加工。你看那些到我这里来的人,有的是拿着半成品找我加工,有的是来批发成品的。’

我不由得心里暗暗感叹,谁能想到社会上还有这种行当,里边的文章真不少哩,他们是在钻空子搞投机。看来,国家在这上边的漏洞不少,他们这些车票到底从何而来哩?----。”

听的人都在全神贯注地听着没人打搅、没人提问、也没人回答。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心里也想弄清这个问题。当然,没有听这话的人也不少,他们好像处于另一世界。

杏花妈这时也吃饱啦,她就没有听老蝴蝶的故事,只是抬头望望餐厅上边的彩灯顶棚,低头看看脚下踩的磨石地面,转圈瞧瞧周围的闪光墙壁,又斜眼瞅瞅身旁坐着的麻将婶。眼睛里流露出羡慕而嫉妒的眼神,心里疑惑着:这么难看的女人,怎么会那样有福?

三快婆一辈子没出过远门,对外面的事一点不知,只能像听天书似的听着,根本不去考虑对与不对。

武大郎吃的最迟,他嘴里吃着,心里想着,满脑子尽是干儿子的事,老蝴蝶的故事,也没有进入他的耳朵。常大伯心里纳闷,自己怎么也想不出其中奥秘,希望老蝴蝶赶快说清。

还没等他发问,麻将婶就大声说:“老花,抓紧时间,废话少说点。把它家地,又没人给你开钱,卖啥关子哩。把它家地,就说他们的车票是怎么来的就行了。”

老蝴蝶接着说:“我也是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当时明目张胆地问:‘乡党,你说一月挣一千多元不可能吧?你这票的来源就得摊钱,车站上的人不可能白给你收废票。’

那人大声说:‘指望车站上的人收票,早把人饿死啦。人家看不上这种小钱,手里有票也想卖半价哩,要他们的票划不来。

我们之所以自称火车帮,就不是几个人的事,每个旅客流量大的车站,都有我们专门负责收票的人。这些人有的晕车,不适宜到处长跑;有的人口才不行,不擅长随机应变,只有住在一个适合他们生活的固定地方,收要车票,其专业还是比较对口的。

现在市场开放,旅客流量大,大部分都是私人做生意,车票不报销,拿回去也是废物,他们只要说上几句好话,告个艰难,说自己不小心丢了车票,回去不能报销路费,就把对方的车票要下了。有时花上几毛钱,发两根烟就能达到目的。我们则是看票论价,最多给他三两块钱,他们不担风险,收入当然没有我们大了。’

我又说:‘你是连零售带批发,收入当然大了,那些在你手里取票的人,收入可能不行。他们的成本大,经常跑着坐车,花费也大,还不如做其他的啥生意哩。’

那人又说:‘你看他们的吃喝穿戴,来回领着两个女人,像是不挣钱的人吗?他们跑的是来回脚,两头挣钱,在这边卖的是到那边去的票,到那边卖的是往这边来的票。

我们火车帮的人坐车从不出钱,过来过去的票都有,偶尔手头没有合适的票,就在火车上和查票的人捉迷藏。

时间长了,难免发现火车上也有好多秘密,他们为了自己的生财之道而有所顾忌,就不敢对我们等闲视之了。大凡我们这类人,都很能说会道、见多识广,经常坐车,越来越熟,发现秘密从不多嘴,保持着和平共处的原则,他们对我们能不刮目相看吗?’

我听他的话里另有所指,急忙再问:‘乡党,你这话说得不明不白,火车上的工作人员都是为旅客服务哩,不过是卖饭、查票、报站名,他们何来秘密可言?’

那人忙说:‘乡党,你这人不常出门,见识太少了。很多端着国家饭碗的人,不论干啥都有自己的生财之道,权大的挣大钱,权小的挣小钱,人家挣钱可容易啦。

各行各业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自己来钱的路数哩。比我们这些自谋职业的游民强多了,论收入,咱们和人家比起来,那可是望尘莫及呀!铁饭碗和铁饭碗不一样,咱和人家差了辈分,只能望洋兴叹。你还说我们损害国家利益,唉,你知道的太少了。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出外打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我们跟着沾了小光,有权利的人沾了大光。每当春运来临之际,急着乘车的旅客买不到票,铁道沿线、站里站外,形形色色的业务都有,有些跑熟了的乘客不买票,一路上都有人特别关照。

打工者的车票不报销,只要找到门道就不用受排队买票之苦。他们大都是至诚至性、知恩图报的正人君子,受到别人一点恩惠,总是念念不忘地记着,想尽千方百计打听联系方式,送点土特产,以示谢意。如此一来二往,遂成莫逆之交,平时淡季坐车也就有了方便之门。你想,不给人家好处,谁会给你办好事。

礼尚往来,再没知识的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在这种形式下,人家的收入你就可想而知了。一列车上有了许多无票乘车者,查票也就不太认真啦。我们掌握了这些有力武器,基本上达到了无须明言的态势,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的基本原则。

他们即使看出我们的票有点问题,也会半个眼睁,半个眼闭,看见装着没看见,谁都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抬抬胳膊皆大欢喜。’

我听他说到这里又想:天哪,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有些端着国家饭碗的工作人员,怎么也损害国家利益呢?唉,知道了不如不知道,我就不能把道听途说,无根无据的事一起告吧!”

玉顺的一个同事插话说:“是呀,有些国家干部,确实没有普通百姓的思想好。这些卖票的一个月一千来元的工资不算多,一共抓了几百人也不算多。

中国要十三亿人哩,几百人还能用个多字,像我们这些退休干部,一个县都是成千上万的人,一个人每月都有几千元的工资,全国要多少人哩,国家一个月要给这些人开多少钱哩?这个账敢算吗,算出来能吓死人。有好多人拿着钱没处用,任意糟蹋浪费,想让他们出钱帮助一个贫困学生,实在是太难啦!依我看,你要告就把这些人也告告,比你告那些一月只有一千来元的人强得多。”

老蝴蝶着急的说:“一千多元现在看来是不多,我说的是开放初期的事。那时候的钱还很值钱,最大面额就是十元的大团结,我在外面吃饭,每天只用一块多钱。一碗肉臊子面三毛钱,两毛钱一个油圈馍,一毛钱一碗油茶,一顿花三毛钱,连吃带喝就饱了,理个发也是三毛钱。那时候的一千多元,要顶现在几万哩!

你们这类人国家看得重,待遇再高也是合法所得,用不了可以做些好事,回报国家。他们是在损害国家利益,是在挖国家的墙角,和你们咋能相提并论哩。至于愿不愿帮助贫困学生,还得你们慢慢做工作。人和人的思想不一样,这个问题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往上提哩,我一个老农民有啥办法?------”

老蝴蝶的故事讲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他所言不虚,在这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中,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无处不有。凡是听故事的人无不感叹不已,今天要不是来此坐席,恐怕一辈子也不会知道火车上下的生财之道。当时都议论着,叹息着,很少有人动筷子。 正是:

在 座 听 众 才 知 道 , 人 家 挣 钱 真 奇 妙 。

不 种 不 收 不 摊 本 , 有 吃 有 穿 有 钞 票 。

发 家 致 富 路 千 条 , 投 机 再 精 不 可 靠 。

事 不 关 己 谁 管 谁 , 偏 有 瞎 人 告 又 告 。

麻将婶等不及了,站起身盯着老蝴蝶说:“老花,把它家地,快说正题吧!”

老蝴蝶接着说:“那人把他的秘密给我说了以后,一再叮咛我不要给谁说,并邀我加入他们的行列。

我当时对他说:‘你放心,你们这碗饭我吃不了,嘴不行,腿不行,车坐的时间长了也晕车哩,还是卖我的袜子比较稳当。咱们乡里乡党的,绝对不会把你的事往出说。’

我回到住处,思想一直激烈地斗争着,明明知道告这些人与自己不利,不告吧,心里老是过不去,翻来倒去地睡不着。这种损害国家利益的事让我碰上了,我瞎瞎膏药要是不告,那就没人管了,那我咋对得起自己的国家哩,国家的利益不是高于一切吗。

我的思想整整斗争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还是悄悄地走进车站派出所的大门。”

麻将婶听到这里又大声说:“老花,你也忒爱管闲事了吧。把它家地,人家这事对你没有瞎处,你为啥要告人家哩?把它家地,你真是张瞎瞎膏药,闲得没事干啦!”

老蝴蝶又说:“这就是我的坏毛病,那时还没改哩。说句实话,他们不但对我没有瞎处,还有好处哩。有他们在,我起码还能坐个便宜车。可是,不告吗,心里慌的坐不住。”

助学会的一个同志说:“你告人家虽然与自己没有好处,但对国家有好处,我看该告。有多少爱国人士、革命先烈,为了国家的利益,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咱们失去一点好处算啥哩。我还有不明白的一点,你告他们无可厚非,怎么能把自己的饭碗砸了呢?”

老蝴蝶接着说:“就在我告了他们的当天下午,天快黑的时候,我收了摊子去车站提货,老远就看见几个警察押着两个卖车票的人,正从车站往出走,我急忙躲在看热闹的人群背后看,其中一个就是和我关系最好的那个乡党。

我看他带着手铐没有丝毫懊悔的意思,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挺胸昂首、大义凛然的走着,就像是电视里常见的,被反动派押赴刑场、慷慨就义的革命先烈。

我一直跟在人群后面看着,警察把他押到他们住的那家旅社里,屋里的女人早跑得不见影了。警察从床底下搜出了一堆还没有加工的废车票,和他们自制的钢字、工具等一应物品。

我想,这回可是人赃俱获,看他还能牛个啥,浑身是嘴也赖不过去。从此以后,车站上再没发现有让票的人,我也无牵无挂,专心专意地做着我的生意。

在这段时间里,我又回了趟家,坐在火车上注意观察了好长时间,又来回在各个车厢转着看着,好像没有发现行踪可疑的无票乘客。于是,我便踏踏实实地坐在一个位子上想:他们说的话好像不正确,火车上秩序井然,没有发现他们说的那种现象。

或许是我的功劳吧?因为,我在告发废票利用的同时,也顺便把火车上边私自带人,无票乘客太多的事捎带着说了说。看样子,我的话好像起了作用,多说这么一句话,效果还不错哩。

我正在沾沾自喜,忽然间,车厢里的旅客有所骚动,连忙起身一看,那头的车厢开始查票啦。我慢慢走过去站在旁边观看,就见有人起身走动,有的往厕所躜,有的前后乱窜,还有几个特别老练,没看见躜到了什么地方。查票刚过,人家又出来坐在原来的座位上。

我明白了,他们说的那种现象,并没有因为我的话而有所改变。气得我坐在位子上直喘粗气。查到我的时候,我故意给他们拿出一张过了期的废票。一个乘务员看了我的票没有说话,向另一个挤了下眼,叫我起来往餐车走,旁边的乘客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

我站起身大声嚷道:‘啥,叫我走哩,别人没票都不叫,我有票还叫哩,是不是我没有熟人?’

列车长听到喊声,走过来看看我的票说:‘别人有票没票我们会查,与你有啥关系?起来去学习学习,补张票就没事了。’

我还是大声喊道:‘咋没关系哩?火车是国家的,我也有一份哩,别人没票都能坐,我有票哩,为啥坐不成?’

一个乘务员说:‘可是,你的票太明显了,都过期一个多月啦。’

我仍旧大声说:‘不可能,我上车之前才买的票,怎么会过期哩?一定是车站上把日期弄错了,有责任也不在我。’

列车长把票递给我说:‘你自己看,车站上卖出的票多啦,人家的日期都对,不会给你一个人弄错。’

我接过车票一看,哈哈大笑着说:‘啊呀,我咋把上一次的票拿出来了。’我又把这边口袋的票掏出来,一个乘务员看了看还给我说:‘你这人,可能脑子有麻达啦。’

我说:‘我的脑子没麻达,只怕你们的思想有麻达啦。’

他们不再理我,又去查别的旅客,周围的旅客看着我,都在嘻嘻笑着。我的故事讲完了,大家都快吃快喝,今天把我的吃喝耽搁啦,简直划不来,我还要抓紧时间再吃点。”

麻将婶大笑着说:“哈哈,老花,你真是个瞎东西呀!把它家地,自己有票还耍怪哩。”

常大伯说:“老花,照你这样说来,既然告成功了,警察抓了个人赃俱获,车站上也没有干那一行的人啦。那你应该受到表彰才是,怎么会连生意都做不成了?”

老蝴蝶边吃边说:“唉,又问啥哩,谁都爱说自己出五关、斩六将,不爱说喝米汤、尿一炕,还是不说算了。这么多的人,说出来有点那个,不太光彩,影响我的形象哩。”

三快婆忙说:“唉呀,唉呀,那么大的年纪了,有啥光彩不光彩的。怕啥哩,说吧,你总得让人听明白呀!”

玉顺也说:“老花,说吧,话说不清,那瓶好酒就没有啦。”

老蝴蝶接着说:“我当时也认为自己大获全胜,虽然作了点对不起乡党的事,没有顾忌朋友之间的小义,却保全了国家的利益,舍小义而成大义。我老蝴蝶问心无愧,没有什么可自责的,每天心安理得地做着自己的生意。

过了不满一月时间,我正在市场买袜子,忽然听到有个熟悉的声音叫着我说:‘乡党,好久不见,生意做得好啊?’

我抬头一看,直冒冷汗,顿时大吃一惊。站在我面前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被我告发、被警察逮捕了的卖票人。他不但没有一点落魄样子,反而比以前更加气派。只见他:

衣冠楚楚,满面春风,正中鼻梁端正,头上黑发蓬松,大耳两个在左右,皮鞋一双脚上蹬,金边眼镜目前架,英俊潇洒很年轻。

我表面极力保持镇静,心里却暗暗叫苦,天哪,这家伙咋这么快就回来啦!这下准没我的好果子吃。就凭咱这弯腰驼背、瘦骨伶仃的身体,怎能经得起他的拳头。

我当时怕得要死,心里七上八下地突突直跳,嘴里却硬着头皮说:‘啊呀!是乡党呀!我找了你几次没见人,只能到站上买票。’

他冷笑着说:‘怎么,你还认识,真是好乡党呀!没想到吧,谁能把我怎么样?我‘胡汉山’又回来了。’

我知道他是在敲山震虎,手里没有证据。我虽然身体不行,但有伶牙俐齿,不一定会输给他。我就打定主意装聋卖哑,明知故问地说:‘乡党,你这么长时间干啥去了,是不是回了老家?太不够意思了吧,连声招呼都不打。我前几天想回西安,找了你几次都没找到,你咋就走了几十天哩?可能是回家盖房去了,怎么样,盖好了吧?’

他见我语言流利,态度诚恳,不像是装出来的,便小声疑惑地说:‘你当真不知道吗?我是被抓进去了,估计是你告的密,这事就你知道的最清楚,除了你不会有第二个人。’

我连忙狡辩着说:‘啊呀,乡党,你可冤死我了,我为啥要告你哩,与我有啥好处吗?乡里乡党的,我怎么能做那样的事?有你在,我不是还能坐个便宜车吗,一年下来,也省不少路费哩。

我要是告了你,那不是连我也害了吗?像这样损人又害己的事,如果是你,你会做吗?除非是脑子有麻达的神经桶才有这种可能。

你看我是那种人吗?快别瞎怀疑了,常言道:‘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可能是你们干的时间长了,引起了人家的注意,几时被盯上了都不知道,出了事就胡乱猜疑。’

他觉得我说的句句有理,便沉默了一会说:‘不是你那会是谁呢?我们虽然干的时间长了,这种事根本没人注意,我们也没有露出什么马脚呀?我会很快查出来的,车站里边有我们的人,要查出这种事还不容易吗。到时候,我非要狗日的两条腿不可。’

我不由得心里打了几个冷颤,嘴里还是硬邦邦地说:‘你尽管去查吧,肚子没冷病,不怕吃西瓜,我不可能吃了没盐的饭,去管那毫不相干的闲事。我还怀疑你是胡吹哩,既然被抓进去了,怎么还能在这里站着,你难道会越狱不成?’

那人本来转身欲走,听到我的话又回过头说:‘我早就给你说啦,我们一不坑蒙拐骗,二不盗窃贩毒,就是卖个破车票,票又不是假的,能犯什么法,能定什么罪吗?

我一口咬定,我卖的票就是自己的,他们问我乘车时间、车次、几时到达这里,我回答得丝毫不差,因为,我们早就把那些事背得滚瓜烂熟了,他们问谁都能对答如流。

至于在我房间搜出的那些废票,工具,我说不是我的,具体是谁的我也不知道。旅店里的地方,今天住这个,明天住哪个,我总不能在住店之前,先把房间仔细检查一遍吧。

他们又在旅社调查,旅社里的人早把我们这些常住客户当成了他们的衣食父母,不愿断自己的财路就想法维护我们,不说那个房间是我的常年包房。他们调查不出什么有力证据,也在我嘴里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口供,押了二十来天无法定罪,只能一放了事。’

那人渐渐走远了,我心里还是害怕地不行,咱肚子里有冷病呀!我知道他们在车站里有熟人,要查清这事比较容易,他的话不是为了吓我才说的,我还是早作打算为好。

于是,我就想到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赶紧收拾了我那利润很不错的生意摊子,拉马转店,极不情愿地溜之大吉,在他还没有查清之前就滚回了老家。”

三快婆首先愤愤不平地说:“唉,可惜,可惜,胆小鬼,你怕啥哩?现在是法制社会,他能把你怎么样,为了这点不相干的小事丢掉自己的生意,实在划不来。”

玉顺说:“他们派出所处理的太草率了,没有引起重视,敷衍了事地走走过程,把损害国家利益的坏人轻易放过,反把告密的好人害了,那么好的生意也做不成了。”

老蝴蝶说:“唉,挣钱事小,安全第一,我得先保住自己的腿呀!”

麻将婶说:“活该,我看活该。把它家地,谁叫你那么爱学瞎哩,真真是狗改不了吃屎。把它家地,你娃要是再不改瞎毛病,我看你那两条瘦腿,迟早非被人家砸断不可。”

常大伯说:“话不能那样说,该管的闲事还是要管的。老花,你说这事都过去多少年了,这次出了一回远门,怎么又让你碰上了,真是冤家路窄呀!”

老蝴蝶说:“是呀,这可能就是鬼差神使,合该他们在我手里覆灭吧。我这回和两个娃出门,没想到又看见了他们,这些人实在太不应该啦。改革开放这些年了,形势越来越好,社会繁荣昌盛,各种商品应有尽有,干啥都能挣钱吃饭,干啥都能发家致富。时至今日,他们怎么还干着这些不光彩的事情。国家修的铁路,难道真是这些人的铁饭碗不成?我不告他,和过去的汉奸卖国贼一样啦。

其实,我这次也没报多大希望,只是把我的所见所闻大概说了说,没想到这回起了作用,立刻引起高度重视,把这事列入到制假造假行为之内,马上决定严厉打击,很快制定了一整套行动方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统一行动,我们等着搭车,没有时间多问。”

三快婆又说:“那你不等着领奖,急着跑回来干啥?”

老蝴蝶说:“咱告人不是为了领奖,只要能保住国家利益,自己不遭受打击报复就行了。他们问我地址,说事完以后,可能有奖励哩。我当时就说,我不图奖励,你们就不用麻烦了,要是以后真有奖励,不管多少,都替我给灾区捐了。”

老蝴蝶说罢,立刻提上桃花给他装好的塑料袋,拿着玉顺给他酒最先出门回家。

坐席的人早已吃饱喝足,这时听完故事,互相议论着离席而去。武大郎和玉顺的几个同事先后告辞,麻将婶,三快婆陪着杏花妈到客厅喝茶看电视;桃花杏花收拾厨房,常大伯和他的女儿女婿收拾完餐厅,回到隔壁不久,送煤气灶的刚好赶到。

他们一起把灶具搬进厨房,安装调试完毕,常大伯便给人家清了手续。二妮又给父亲讲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送煤气灶的恰好和大妮家有段顺路,顺便就把他们全家捎上同走,二女两口坐了一会,常大伯少不了说些要脚踏实地、找个正经事干的话,他们一家也告辞回家。家里只剩了常大伯一个人在慢慢地收拾屋子。

杏花妈从山区来到这里,亲眼看到常大伯家确实不错,比她们那里的条件不知要好多少倍,前边盖了三间砖石、钢筋、水泥结构的平房,后边虽然是过去的土墙瓦房,也很坚固耐用,一家人住着宽宽展展、平平安安,不冷不热,挺舒服的。

宽敞的院子里种着许多蔬菜,日常生活不用花钱买菜,全家人对待她们母女又这么宽宏大量,慷慨大方。

她觉得常大伯的确是个会过日子的好人,祥合也是靠得住的好女婿。晚上坐在床上对杏花说:“娃呀,你能嫁这样的家庭就很不错啦,安心过日子吧,再不要三心二意啦。”

杏花高兴的说:“是呀,以前确实是自己不对,通过这次事件,我才一下子灵醒啦,他父子两个真是最好的人呀!我不想再离婚了,咱们就在这里好好过吧。”

可是,当杏花妈今天走进玉顺家里,这才知道‘离家三步远,更有一重天,’看得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玉顺家里宽敞明亮、富丽堂皇,那些她从未见过的高档家具、那么大的舒服沙发,那么好看、好听的彩电、音响;还有那么漂亮地各式花灯。不管是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全都那么整体好看。

这边壁橱一拉是多种饮料,那边柜扇一开是各色水果;储衣室里,挂着穿不完的四季衣裳;保健房内,放着用不尽的长寿产品。

厨房里全是现代化的设备,电冰箱里,各种肉食应有尽有;壁橱柜内,干菜调料样样俱全。洗澡间冷暖适宜,满屋子四季如春。

麻将婶领着她在自己家里转了一遍,又在自己的卧房里坐了一会。屋子里那春天般的气息,漂亮舒适的床帐,灿烂夺目的首饰,直看得她眼花缭乱,惊得她目瞪口呆。

她这辈子从未见过这样的家庭,做梦也不会想到,农村竟有这么美好的私人住宅。和隔壁她女儿家只有一墙之隔,两边根本不能相比, 这边就是传说中的人间仙境;那边算什么哩,不过是个不冻不饿的农家小院而已。自己没见过不会去想,看到了难免产生仰慕之心。

她又看了看坐在旁边的麻将婶,再望了望壁镜中的自己,觉得眼前这个女人也不能和自己相比。这不是乌鸦住着凤凰的窝吗,她这么难看的女人,怎么会这般有福?凭什么占这样好的家庭;配这么排场、这么体面、这么有钱、这么有本事的男人哩?

麻将婶这人不行,对玉顺却是百依百顺、言听计从,玉顺再三强调叮咛,要她一定对杏花妈好些。说杏花妈现在无依无靠,等她伤好以后,他们就从中撮合,娘们嫁父子,一家都是骨肉至亲,一定不会再闹矛盾,自己多年来的心愿也就了啦。

麻将婶遵照丈夫的意思,对杏花妈特别热情,自己一直最爱的麻将也不打啦,整天陪着杏花妈说东道西,百般关切,转累了又进客厅,靠在大沙发上看着想着。

玉顺给她们打开电视,又泡了杯茶递给杏花妈,随后笑眯眯地说:“亲家母,放自然些,在这里就和你家一样,想吃就吃,想喝就喝,爱坐就坐,爱躺就躺,一切随便。”

麻将婶进里屋取出自己的茶杯,添满水坐在杏花妈对面,慢慢地喝着。杏花妈看看麻将婶手里的茶杯,又看看自己手里端的青花细瓷茶杯,心里不知在想着什么。她喝了口茶,看了会电视,又看看麻将婶手里的茶杯说:“亲家母,你端的是啥杯子呀?怪好看的。”

麻将婶连忙指着手里的茶杯说:“亲家母,我端的这叫保温杯,里边泡的是健康长寿八仙茶。把它家地,我们这里的人,喝水都有自己的专用杯子哩,这样能防止疾病传染,对大家都有好处。

把它家地,我这杯子还是县上去年春节慰问的时候送来的,乡上知道我两口都健在,一次送了两个。把它家地,我老公有茶杯哩,给他那个一直没用,和我这个一摸一样,叫什么百年好合幸福杯,听说市面上买不到,怪值钱的,我今天就把那个送给你。”

玉顺接着说:“对,对,亲家母到咱们这里养伤,住的时间一定不短,我们就把那个杯子送给你,迟早喝茶也方便些。咱们相见一场不容易,就算留个纪念吧。”

麻将婶放下茶杯,站起身说:“好,你们坐会,把它家地,我马上给你找杯子去。”

麻将婶说着进屋去了,玉顺又给杏花妈把茶添满,脸上笑容可掬,嘴里甜丝丝地说:“亲家母,你看我们这里可好?若有招待不周的地方就尽管提出来,千万别不好意思。”

杏花妈连声答道:“好,好,好呀!你们这儿地方好,人也好,比我们那里好多了。对我更没啥说的,简直是太好了,我都不知咋感谢你们呀!”

玉顺又说:“亲家母,说感谢的话那就见外啦。我看你把伤养好以后就不走啦,你们老家没有人,一个老婆回去靠谁呀?不如就住在这儿算了。我们这里的人都不错,谁也不会嫌弃你,你就不要客气,不要拘束,有啥要求尽管说,我们都会帮你。”

杏花妈嘴里喝着茶,眼睛不时的朝玉顺瞅瞅。玉顺一辈子没出过力,的确显得相貌堂堂,头发黑亮,脸色红润,举止大方,穿着考究合体,态度和蔼可亲,根本不像个六十来岁的老头。他对杏花妈满腔热忱、特别关心,脸上总是笑嘻嘻的,看得杏花妈不由得热乎起来。

杏花妈也对他笑着说:“还是好了以后再说吧,反正我老家没人了,我----我-----。”

麻将婶手里拿着茶杯走进来大声说:“啊呀!总算找到了。把它家地,家里的东西太多啦,找个啥真不容易呀!亲家母,你看这个杯子和我那个是不是一样的?”

杏花妈接住她递过来的杯子,看了看说:“不错,不错,果然一模一样。”

麻将婶往沙发上一坐说:“那你就收下吧,把它家地,有了它,你就不用乱拉茶杯了。”

杏花妈手里拿着茶杯,眼睛看着玉顺说:“那我就多谢啦。”

麻将婶忙说:“唉呀,谢啥哩。把它家地,看你多心成啥啦,一个茶杯还用得着谢吗。我们这边的东西多了,有你用得着的就尽管拿,用不着客气。”

杏花妈手里抚摸着茶杯,眼睛又看看玉顺,嘴里没说什么,心里却在想着:下了苦的人和没出过力的人就是不一样呀!眼前这个人和隔壁那个老头相比,简直就是天地之别,两边的家庭也是天地之别呀。啊!要是没有这个丑女人,那该多好呀!

杏花妈只管想入非非,杏花收拾完厨房,走进客厅叫道:“妈,天快黑啦,咱们过去吧。你也该休息啦,医生说,你这病,每天要多睡会哩。”

杏花妈猛然清醒过来,觉得时间的确不早,马上站起身说:“对,对,咱们过吧。亲家,你们在,我,我和杏花过去呀。”

玉顺和麻将婶把她们送出门外,杏花妈走了几步又回头望望,似乎有点依依不舍的样子。这时候,西山顶上的晚霞正好照在玉顺家门口,把玉顺那张白脸照得红彤彤地,更加显得英俊潇洒、与众不同。杏花搀着她妈的胳膊说:“走吧,你该休息了。”

杏花妈只好跟着女儿,慢慢地走进常大伯家大门。常大伯看她娘俩回来,招呼杏花妈坐在院里的杏树底下歇歇。杏花说:“不坐啦,她都支持了一整天啦,早就应该休息了,她这伤不能太劳累。”

常大伯说:“那好,你们回房睡吧,咱这边的煤气灶也装好了,明早就不用过去做饭啦,经常打搅人家不太好。虽然是亲兄弟,到底是两家呀!”

杏花先叫她妈进屋,自己走进厨房一看,果然是新锅新灶,全部安装好了。厨房里的鸡蛋挂面、蔬菜调料,样样俱全,打开煤气灶试试,蓝色火苗立刻着了起来。她兴高采烈地走出厨房说:“这下好了,经常麻烦人家也不是常法,自己的日子还要自己过哩。”

第二天早上,杏花没睡懒觉,起来梳洗一下就进厨房,先给她妈下了一碗挂麺,打了两个鸡蛋端进住房。常大伯送娃回来,和杏花熬了点稀饭,馏了几个馒头,煤气灶上炒了点菜就把早饭吃啦。小凡回来尚早,给他留点饭菜放在锅里热着。

桃花这时走过来说:“嫂子,今早怎么没见你过去做饭呀?”

杏花连忙走出厨房说:“桃花姐,这边也有煤气灶了,做饭的事不再麻烦你们啦。今天还要麻烦你陪我上县医院哩,我妈要去检查,那些病例、化验单我都不认识。还有灾区开的几种证明,我也不知道写了些啥。桃花姐,我的事就把你麻烦扎了。”

桃花说:“你和我还客啥气哩,我今天也没啥事,正好陪你走一趟。”说罢急忙回家给公公婆婆打了招呼,简单地收拾一下自己,换了身衣裳又过隔壁来。

杏花和她妈也拾掇好了,桃花帮她装好一切证件、病历之类的东西,三人一同出门去村口搭车。常大伯在家里干完活,看看表,推上车子正要去接学生,就见门外走来两个老人。正是:

脉脉深情数乡邻,念念不忘有恩人。

要问来者是哪个,接着再看下一回。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