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凌霄神功 > 第263章 过桥费

第263章 过桥费

自称是菩萨派来的神秘老人说:“从今往后,不允许向任何人泄露我们之间的事,就连你大师伯严復、你父亲等人也不能知道。否则,老子收了你全部武功和废掉你的小狗命。”

老人的话,吓的古天赐连连点头,等到他双眼睁开之时,山洞内空无一人。

古天赐走出洞外,突然发现满天星斗,他心中一愣,继而一乐,因为他发觉自己的眼睛能在夜睌看清楚物体,也就是说自己有了夜视功能了。

他一高兴挥手拍了一下石壁,只听啪的一声,突然发现石壁上留下一只手印。

古天赐看了看自己的双手,又左右手分别拍了两下。

“哇噻,石壁上清晰地显示出四个石手印。”

他摆了摆自己的右掌,这一次全力击出,只听轰隆一声,顿时石削四溅,石壁上出现了四五尺见方,三四尺深的石洞。

古天赐摸一摸自己的头脑壳,自己把自己惊的目瞪口呆。

这时,严復正好来了,他举起火把一看,见到了石壁上的石洞,忙问:“怎么回事?”

余惊未了的古天赐说:“我收功后,试着打一掌,就击出这个石洞和那几个石手印。”

严復听了,吃惊地看了看师侄,惊讶地发现这孩子不仅功力突飞猛进,而且身上有了一股逼人的剑气,这是一种武者难得的修为境界,不仅不可遇,更加不可求。

就连自己当年练了六十年,才炼就成这等修为。而这个小祖宗十七岁竟然就炼成了这么高的修为,他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严復向古天赐传授“收敛功”,不能让这孩子过早地锋芒尽露。

“赐儿,你的修为进步可喜可贺。”他语重心长地说:“有境界的人能看问题很远,有肚量的人能宽怀待人,有涵养的人能够很好地把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能力的人,以内敛锋芒为最高境界。”

“大师伯,我明白,老子说过,国之利器不可示人。”

“你能有这么高的认识,我很高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切不可持才傲物。”

“大师伯教诲我记住了。过分张扬,锋芒毕露,难免遭人忌恨,古往今来,不少有才能的人,由于持才外露而陷入人生的死胡同。”

“好孩子,说对了。所以,接下来我要教你修炼‘内敛功能’。收敛锋芒,藏而不露,这是一种人生体悟和人格修炼。”

“《易经》中有‘明夷’一卦描述的就是锋芒内敛的一种状态。‘明夷’的卦象是离(火)下坤(地)上,离为火,代表光明,为光明入地下之象,象征着光明被遮盖,启示君子要隐藏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大师伯,你是不是要我学会‘鹰立如睡,虎行似病’的状态?”

“不完全是,但你的理解已经接近主题了。老鹰站在那里就如睡着了一样,老虎走路的时候很像是有病在身。而收敛功是要修练者不显山不露水,表面柔顺小心,内心洞察事理,自敛锋芒,隐忍行志,外愚内慧。”

“你身上已经是剑气四射了,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收藏这一身的剑气,就会十分明显地暴露了你的实力,这对你来说不是好事。接下来,你要《收敛功》,把这一身剑气和剑师修为隐藏起来。”

“我明白了。收敛功说白了就是像您老人家一样会装。您老人家隐藏了一辈子,现在又要教我跟您学,是吧?”

“哈哈哈……”,严復开心地大笑起来。

古天赐开始了“收敛功”功课,等他完成“收敛功”修炼已经是第十五天了,他走出石洞时,严復带着一堆食物来了。

“大师伯,您这?”

“你别急于走,我要重新疏理一下你的全部武功,让它们适合你自身条件,然后自成一派。”严復说:“先慰问一下你的肚子,咱爷俩好好喝几碗酒。”

在接下来的十五天里,剑、掌、腿三门绝技诞生了。

严復将它们分别起名为:《半仙剑》、《天成掌》、《闪电腿》。

古天赐磕了三个响头:“谢大师伯栽培之恩。”

“起来,起来。”老头慈样地说:“这三门技艺加上《玄武筋经》,就是你的独门绝技了。记住:不可持技凌人,不可轻易示人,不得随便传人。”

听到师伯这么说,他神采飞扬地走出山洞。

严復见状叹气道:“你还得继续努力,你身上仍然散发出逼人的剑气和傲气,你这收敛功没有完全练成功呀。”

老头子苦口婆心地说:“所谓‘收敛’,放‘拙’、化‘虚’于外表,用愚和拙来掩饰你的实力,让你没有了逼人的霸气,给人一个普通人的外貌,谦悲示人,保护自己,迷惑世人。你小子必须更加刻苦地修炼。”

古天赐又在山洞里重新修炼了六天,这一次出关,老头儿仍然不满地说:“重新修炼!”

又过了十天,古天赐又出关了。老头儿上下打量了一番,突然眼睛一亮。

因为,这孩子外表文弱多了,活脱脱的一介手不提篮,肩不担担的文弱书生。

滁河是长江和淮江的支河,它北连淮河,南下长江。

在滁河南岸一遍芦苇弯的地方有一个村子,这村子名叫杏苇村。

这村子三面环水,一面是陆地。属滁河漫滩,村里几乎家家以捕色为生。

杏苇村有一位大财主,名叫韦仁义,此人是方圆十里著名的为富不仁,对乡亲又狠又尖刻之辈。人们都管他叫“伪仁义”。

由于这个村子四周是圩区,沟河交错,唯一连着陆地的道路就绕道上滁河大堤,然后还要绕道六七里。

祖祖辈辈望着圩对面的官道,只能是心酸和叹气。

一年,和州知府来到韦仁义家作客,见此情景,便和韦仁义商量,府衙出一半,韦财主出一半,修逮两座桥,把路连起来。

韦财主听了激动地说:“这么一来,我们出村的路至少近了十里。”

知府说:“这也是功德呀。”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