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古村振兴 > 第105章 传统文化

第105章 传统文化

李家古村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村庄,几百年来,这里留下了极多的优秀传统文化。

李留城当然不会忽视就在眼前的文化,他要让李家村的村民继承发扬好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装上腾飞的翅膀。

毛主席曾经说过:古为今用!

家风家规家训、乡规民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积极向上的,包含着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

李留城把李学代几个有文化的老人邀请到一起,请他们把世代传承下来的良好家风家规家训等资源加以收集和整理,作为教育全体李家村村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李学代几个老人认真翻阅厚厚的几十本《李氏族谱》,从中找出那些有价值的东西整理出来。

《李氏族谱》这样记载李氏家风:“训为子、训兄弟、训夫妇、训交友”四训,脱胎于儒家的“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要求家族成员顺父母、敬祖宗,兄长要关爱庇佑弟弟,弟弟要尊重顺从兄长,这样一个大家庭才能和睦有序,同心同德。

李氏家规:

手持正义,肩挑道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与人为善,与邻为友,严己宽人,既往不咎。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勤学苦练,努力登攀。

举止稳重,言语文明,团结友爱,永夺先进。

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吃亏,勿使人吃亏。

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造福子民,服务社会。

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学在前。

尊老敬贤,扶危济困,严以待己,宽以待人。

不做亏心事,不赚昧心钱,心里有盏灯,肚里能撑船。

人胜我,勿生嫉妒,人弱我,勿生鄙吝。

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

李氏家训:

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子及孙,悉本义方,仰绎斯旨,更加推详。

曰诸裔孙,听我训章:读书为重,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

克勤克俭,毋怠毋荒;孝友睦姻,六行皆臧;礼义廉耻,四维毕张;

处于家也,可表可坊;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

倘背祖训,暴弃疏狂,轻违礼法,乖舛伦常,贻羞宗祖,得罪彼苍,

神则殃汝,汝必不昌。最可憎者,分类相戕,不念同忾,偏伦异乡,

手足干戈,我民忧伤。愿我族姓,怡怡雁行,通以血脉,泯厥界疆;

汝归和睦,神亦安康,引而亲之,岁岁登堂,同底于善,勉哉勿忘。

从李氏家风家规家训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与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文明、和谐等是相吻合的,是值得李家村村民学习的。

李学代几个老人还把李氏家族千年来的美德故事,与家风家规家训等内容一起编成一本教育读本,发给全体村民学习。

在发放资料仪式上,李留城感慨地说道:“乡亲们,我们的老祖宗很慷慨,也很睿智,他们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了这么丰厚的精神遗产,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让我们李家村人才辈出,兴旺发达,如今,我们要进一步传承发扬好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它们内化于心,为我们李家村的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

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学习这些家风家规家训和李氏家族千年来的美德故事,李家村村民的个人修养得到提升,也更加懂得珍惜眼下的幸福生活,决心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公民。

不仅如此,李留城还在全村深入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

那些在家风、家规、家训方面传承发扬得好的家庭,李留城对他们进行隆重表彰,让他们发挥典范带头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在对村民核心价值观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上,李留城也注重从优秀传统文化上吸取养分。

李留城在村里的宣传墙上,把《论语》、《孟子》、《道德经》、《易经》、《诗经》等经典句子摘抄下来,让村民路过接受教育。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除了这些,李留城还把古代爱国、励志、孝道等故事,简写在宣传墙上。

李家村,如今,种田的人越来越少,能种田的都是十几个集中连片种上百亩的种田能手。

大部分村民依托集体企业和古村旅游,逐步转变成产业工人、商人或者私营企业主等。

今后,新一代李家村的村民,干农活的几率越来越小,对农业会感到越来越陌生。

为了留住乡愁,也为了传承和发扬好农耕文化,李留城在村中成立了“李家村农耕文化博物馆”,这既可以作为一个景点,又可以把农耕文化展示给村民。

李留城借助诸多有形器物作为载体留存记忆、加以表达农耕文化,诸如传统农耕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娱乐器具、工匠用具、典籍资料及各种各样的器物、衣饰等。

无任是村民还是游客,每当看到这些农耕有关的物件,都会勾起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更加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此外,还有那些流传在李家村的四季农谚、生产歌曲、结婚涨彩词、上梁词等,李留城也专门收集起来,放在农耕文化博物馆展示。

当然,李家村一直人才辈出,那些官员、文人的大量墨宝被后代们保留着。

李留城认为,这些墨宝,很多是有关为人处世的书法佳作,可以放在博物馆展示。

那些书法,不仅内容传递正能量,字写得端庄大气,许多外国游客驻足观看,为中国书法魅力折服。

书法是国粹,为了继承发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李留城从外面聘请了书法家来辅导村民练习书法。

通过练书法,村民既提高了思想修养,又学到了文化知识。

传承和发扬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得靠举行各种文化活动来推动。

李家村有个采茶剧团,上个世纪,剧团曾经跑到全县各庙会、庆典会去表演。

当然,农闲时节,剧团自编自演节目,活跃村民的娱乐文化生活。

但是,几年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大批年轻人外出,老人家也力不从心,剧团几乎成了历史名词。

李学代,李家小学的老师,他是采茶剧团的核心人物,经常看着那几箱子快要霉烂的戏剧服装和道具,暗自伤心。

李世杰、李仁家也是剧团的主要演员,他们的心中,还是有一团火,虽然未点燃,空闲时间,这几个老人还会坐一起唱上一段。

李留城认为,采茶剧是传统文化,不能丢掉,只能继承发扬好。

李留城找到李学代老师,说道:“老师,你不仅教学好,还会唱采茶剧,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听过你唱,特别好听,虽然那时还听不懂,但是,我知道那是一种可以振奋精神,给人精神愉悦的一种剧目,而且,我在农闲时间也听你们唱过,当时,李家村的人几乎都出来听你们唱,现在,我们李家村古村旅游也需要这样的文化活动,还可以教育我们的村民,你说多好啊,你们几个老人家愿不愿意把采茶剧团重新组建起来。”

“留城,我何尝不想啊,那可是我们李家村的传家宝啊,多少人在我们的采茶剧中得到快乐,上个世纪,十里八乡有几个人不知道我们的采茶剧团,那叫一个自豪啊,我们每次被别的村邀请去唱戏,那要排队呢,可是,现在,能唱的就是我们几个老骨头了,再说,我们也缺资金,没钱买服装和道具。”李学代老师说出了心中的苦闷,他当然希望在自己手上把采茶剧团恢复起来,让中国优秀文化教育村民,也展示给来李家村旅游的外国游客看看。

一旁的李仁家也说:“我们李家村的采茶剧团,不是说吹牛,那真是有名气,我们1998年还获得过省里一等奖呢,当时得了奖金6000块钱,我们的事迹都上了电视和报纸,那真叫一个牛,我们那时豪气冲天,有使不完的劲,就想着把戏唱好,让观众高兴,可是,如今,我们几个怎么有能力恢复剧团啊,真没想到采茶剧团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毁掉,我们是罪人啊。”

李仁家安全没有信心,他知道光靠几个老人家是成不了气候的。

“你们不用担心,资金我会协调赞助的,至于人嘛,你们看这样行不行,你们几个老人家采取传帮带的方式,让村里有兴趣加入采茶剧团的年轻人跟着你们学,这样,我们的采茶剧团不过半年就能重新焕发活力。”李留城胸有成竹,他知道,这些问题定能迎刃而解。

第二天,李留城就陪着几个老人到省城采购采茶剧服装和道具。

然后,李留城发动村会会干部到各家各户做思想工作,让那些有文化,对采茶剧有兴趣的年轻人加入李家村的剧团。

一周以后,李学代他们几个老人开始带着0多个年轻人练习采茶剧的基本功。

一个月后,李学代带领大家第一次向全村人和游客奉献了一台完整的采茶剧。

外国游客拿起手机猛拍视频和照片,他们被这精彩的采茶剧迷住了。

年轻人一天天在成长,采茶剧团终于又频繁走上了舞台,优秀传统文化再次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外国游客。(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