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抗日风云记 > 第一章 大势

第一章 大势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了第三个年头,中国军队尸山血海、忠勇无畏,使日军太阳旗失去了炫日的光芒,雪亮的战刀钝锉于青山碧水之间。三个月灭亡中国成了遗笑大方的话柄。

三年里国内国际局势也发生了不少变化,1938年年底蒋介石在南岳衡山主持召开军事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除军委会各部和全国的高级将领外,第三、第五战区师长以上军官百余人,也被通知列席大会。周EL和第18集团军参谋长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中蒋介石说道:“……抗日战争划分为两个时期,从芦沟桥事变到武汉失守为第一期,此后到中日战争结束为第二期。在第一时期,我们虽然失掉了许多土地,就一时的进退而言,表面上我们败了,但从整个长期的战局上讲,我们不但没有败,而且是完全成功的。因为,我们在祖国辽阔的疆土上与敌周旋,使敌人多次欲与我决战,消灭我军主力,以求速战速决,彻底打败中国的企图,彻底落空和失败。

………在第一期作战中,我们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但是我们也使日军付出了史无前例的惨重代价,据统计,在这期间日军共伤亡四十四万七千多人。在第一期作战中,我国军队广大官兵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出现了像佟麟阁、王铭章、郝梦龄等以身殉国的动人事迹。使一贯轻视中华民族和中国军队的日本侵略军,不得不为我国军人的牺牲精神慑服惊讶。也使世界友邦和世界人民对中国军人的牺牲精神发出赞叹………

日军占顷武汉以后,因兵力不足,补充困难,已无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但是,敌陆海空军种和兵种齐备,训练有素,兵器配备较充足,人力强大,战斗力仍很强。

鉴于以上情况,第二期作战,将是敌我相持时期,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日军不可能再深入到国民政府的后方;中国军队也不可能一下打败日本人,将其赶出中国去。”

蒋介石基于以上对形势的判断和综合全体到会将领们的意见,提出了中国军队第二期作战的指导方针和谋略:连续发动有限度之攻势与反击,以牵制消耗敌人;策应敌后之游击部队,加强敌后之控制与扰袭,化敌人后方为前方,迫敌局促于点线,阻止其全面统治与物资掠夺,粉碎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之企图;同时,抽出部队轮流整训,强化战力。准备总反攻。

在这里,蒋介石已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高度加以重视,这恐怕或多或少取决于在前十年内战中,他的正规军同红军游击队作战吃亏受挫而总结出的经验教训。

为扶持和培养敌后游击力量的发展壮大,蒋介石在这次军事会议上决定,正面第一线战场上,要不断地主动地出击日军,将日军主力和注意力都吸引到前线来,以此减轻敌后游击部队的压力。

为了适应这扯大了的战争摊子,便于指挥作战。蒋介石对军队体制进行了改革,废除了兵团、军团两个层次,以军为作战的基本单位;取消西安、广西、重庆等行营,另设天水、桂林两个行营。以程潜、白崇禧分任行营主任。在最高统帅部之下,由程、白二将军分别负责指挥南北两大战场。

重新划分战区和编组部队后,全国兵力总计:250个步兵师,29个独立步兵旅;13个骑兵师,10个独立骑兵旅;其他特种部队和游击部队若干。如果仅从步兵师来看,经过两年多的抗战,中国军队不但没被日军消灭,反比1938年1月的210个步兵师,多出40个师。

而就在蒋介石在南岳召开军事会议的同一时间,在东京,日本天皇也正在召开大本营军事会议。中心议题是分析中国在武汉、广州失守以后的形势,制定日军对中国作战的方针策略。

会议对形势的判断如下:帝国于1938年秋季,以获取结束战局的时机为目的,实施攻占广州及武汉的积极作战,并取得了显赫战果。但判断蒋政权依然迷梦未醒,残存于西边数省,力图恢复其战力,建设新的补给路线,且在法属印度支那寻求补给港口,继续坚持抗战以挽回颓势。然而,在已丧失中原逃往内地,以及失去主要水陆交通线、丰富资源和大半人口的情况下,我方如采取适当的施策,即使不能加深其内部崩溃,但至少也可使之沦为地方政权。因此,从战略角度可以认为帝国已经粉碎了抗日的中国政权,今后已进入实施政略进攻、取得美满结果的阶段。因此,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中央政权创造良好条件,支援其成长,是我军为达到战争目的的重要作业。对华战争的本质属于持久战,对沦为地方政权的蒋政权,与其一味以武力深入穷追,莫如保持必要的战力,向建设新中国迈进……

日本天皇和大本营对形势的估计确实太乐观了些,在他们看来,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已经降格为地方小政权。同时,他们尚有力量一直进攻下去,只是觉得一味深入穷追没意思,才停下来不追不打,而专心建设“新中国”。

而实际上,当时日本陆军在国内的兵力,仅有一个近卫师团,完全唱着空诚计。而在中国已经配置了24个师团,完全丧失了继续进攻的能力。日本某些战略家也不得不承认:对华作战未能歼灭中国军队之主力即已达到攻击的极限。

此次会议后,根据天皇和大本营对形势的判断,日本陆军省起草了攻占武汉以后,中日战争的战略指导方针。其核心之点为:第一、日军从战略进攻阶段转变为长期持久战阶段;第二、日军应采取局部作战,以确保占领区。今后的主要任务是“自主指导新中国建设”,达到以华制华,以战养战之目的。

日本人要在中国重新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中央政权,必然要物色一个合适的人选。这时,汪精卫这个大汉奸粉墨登场了。

“唉,国家民族最危难的时候,总是会有这样的大汉奸。”余飚在收听到收音机广播时,已经是国民政府正式对外宣布汪精卫叛国投敌,并将汪精卫永远开除出党,并撤除一切职务。

“大浪淘沙,最是考验人的本性。”刘震摇头叹息道:“当年‘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慷慨激昂,现在却变成了奴颜婢膝的奴才嘴脸。”

“别说别人了,先管咱自己吧,日本人开始陆续抽调兵力,征集物资,估计快要报复了。”参谋长林存忠拍了拍桌上的情报。

随着县境内土匪武装散的散,降的降,各保安队、保安团也逐渐成形,日本人终于能将部队抽调出来,陆续向县城集结,准备向神飚队展开膺惩行动了。

“咱们这些日子也没闲着吗,日本鬼子要来,咱就陪着,小打小陪,大打大陪,根据情报,好象能有两个中队的鬼子,还有些新组建的伪军要参战是吧?”余飚翻看着文件,头也不抬的说道。

“是的,本县能抽调出来的大概是一个中队,邻县调来一个中队,保定又支援了一个中队,再加一些工兵。”刘震介绍道:“至于参战的伪军,则是您前些日子交待要查清的那个许亮华。这小子认为自己功劳大,正和别人争县保安团团长的位置,这次主动请缨出战,大概是想在日本人面前再露把脸吧!”

“日本人很狡猾,悬着那个位置,好让几条疯狗去抢。”余飚冷笑道:“不过,这次来了,他这团长的美梦也该做到头了。”

“这是参谋部按照司令的想法所做出的作战计划。”林存忠将文件递给余飚,“日本鬼子此次的军事计划是稳扎稳打,先以大军占据独水镇,修筑碉堡、炮楼,然后向两个山口推进,再用堡垒封锁,一步步压缩我们的活动空间。”

余飚仔细看着作战计划,敌进我进,神飚队将分为两部,一部以狙击队和两个步兵连为主,在独水镇附近与敌周旋;另一部则以骑兵队和三个连为主力,避开敌军,趁敌后方兵力不足,跳出包围圈,直插敌腹心,搅他个天翻地覆;其余的部队则退过山梁,防备日军深入,这里面就有关东盟的人马。

经过一冬的休整和发展,目前神飚队已经恢复了元气,并且比以前有了很大增长。这主要是成批的接纳了一些武装,其中包括从平、津附近被军统动员而陆续赶来会合的不少人马。

自从北平失陷后,在这座古城附近,便一直有多支游击队在活动。这些游击队伍的组成,是很复杂的,一部分是二十九军残留的士兵,一部分是通州反正的“冀东”保安队,一部分是冀察游击司令孙某某的便衣队,再一部分是北平一些爱国学生的武装组织。后来,北平便衣队反正以后,抗日的游击队中,又增加了一支强悍的生力军。

这些游击队因为成分不同,所以纪律很不一致,因此反映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也就不同,据一般农民的看法,最好的游击队要算是爱国学生的队伍。他们抗日,到老百姓家里只要点凉水喝。其次是二十九军所组成的队伍:抗日,喝开水。再次是保安队等等,他们是:抗日,喝开水,要钱。最坏莫过于流氓地痞土匪的组织,他除了抗日,喝开水,要钱之外,还加上绑票。学生的队伍遇到最后一种,便尽力劝告,不许糟害老百姓。二十九军遇到了便老实不客气地打起他们来。

北平游击队的活动,虽然给予敌军的运动以莫大的危胁和损害。但他们的本身,有的固然很好,能取得人民的信仰崇敬。有的却是不大高明,甚至会惹起人民的误会,以致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就组织方面说,更是零乱。各自为战,很少互相联系,协同作战,使袭击敌人的范围缩小。归结起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因为缺乏政治领导所致。

北平的游击军,大半是一般士兵民众自发的运动,未经过任何的组织,只是良心冲动的一味蛮干。仅有学生的那一支队,他们的一切比别的队伍都来得好。但是这个学生救亡团体,显见得力量是薄弱的,影响是不会广大的。因此别的游击队,暂时还都保留着原来的色彩和工作方式。

等到余飚的人马正式归入华北忠义救国军后,加上保定副站长王天竹的吹嘘和赞誉,也为了特训班的工作顺利,军统方面对这一支战斗在平、津、保地区的武装便开始大力扶持。特别是派人去说服、拉拢小股的抗日武装向神飚队靠拢会合,成效还是很大的。

先后翻山越岭、顶风冒雪前来加入神飚队的有东北大学学生赵敬华率领的百多学生军,冀东保安团的一部残兵,原北平便衣队的一部。对他们来说,加入神飚队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有军饷,有根据地,有吃有穿,还能打鬼子,比他们原来要好很多了。

满打满算,神飚队现在已经有近一千的人马,但此次真正参战的不过五、六百人,那些新加入的和新招募的都在根据地内部进行整训,只有不多的精干人员被编入了一线部队。这也是余飚一直倡导的低调原则,他可不要象现在大多数武装那样强征强拉,很短时间便号称几千人枪,打起仗来却稀里哗啦,惨不忍睹。

但他想低调,日本人可是真拿他当盘菜了。前前后后栽在他手里的日本鬼子太多了,虽然他采取的手段不够光明正大,很少与日本鬼子硬拼硬打,但日本人不知道呀,还以为他的部队战力强悍呢!

“好,很切合实际,是粉碎鬼子扫荡,而不与敌人硬扛。”余飚点头赞扬道:“现在的问题就是咱俩的分工了。”

“司令坐镇指挥,我率队出击。”林存忠笑道:“正好参谋部里添了很多新人,让他们体会一下翻边战术的精妙。”

“那我就偷个懒,留在家门口吧!”余飚笑道:“你们不光要打仗,还要宣传,争取出去的少,回来的多,你要是能带个万八千的回来,那才叫厉害呢!”

“万八千的?那还不把咱们吃得都光屁股。”刘震翻着白眼,很痛苦。

………………………

上架了,四千一章奉上,请大家多多支持指教。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