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抗日风云记 > 第六十四章 反扫荡

第六十四章 反扫荡

某种战术的成熟运用,并不是指挥官拍拍脑袋便能制定完善,而是在不断实践中,用血肉的教训和经验累积起来的。就如此次丹阳镇阻击战,尽管部队战前进行了各种攻防演练,并有指挥部参谋设想的各种巷战战法,但必须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考验,才能逐渐定形,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理论。

血红的夕阳抖擞它的余威,把光焰撒向大地,给大地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彩,天空中的云霞仿佛都要燃烧起来。

一场激战后,丹阳镇终于平静下来,岛田举着望远镜的手久久没有放下。沉寂代表着冲进镇内的部队已经被彻底解决,而从镇子东、西两面进行的攻击也受到了挫折,损失很大。据此也判断出敌人防守的兵力不在少数,己方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而且外围也有敌人小部队存在。于是他停止了进攻,将部队收拢,等待大队的到来。清点伤亡下来,岛田不由得倒吸了口冷气,伤亡了近一个小队的日军,伪军中队更惨,只剩下了一个小队的完好士兵,别说再攻打下去,就是自身也有受到镇内敌人反噬的危险。

“巷战,避开我军重火力之杀伤,依仗地形街道的熟悉,充分发挥轻武器的效能,确实不失为一个好的战术。”石桥隆盛仔细看着地图,“丹阳镇,并不是敌人地盘的核心区,为何要下如此力气?”

“既然敌人摆出了死守的架势,那就调兵扑过去包围他们,将二路军主力吸引过来,与之决战。”一个参谋建议道。

石桥隆盛沉思了一会儿,摇头道:“据岛田判断,镇子里的敌人不到三百,凭这三百人如何能守得住?我们已经吃过一回亏了,这次不能再上当,二路军使用的是调虎离山之计,一旦兵力部署出现变动,整个防线就有可能松开一道口子,他们的主力就要溜出去了。所以,我们缓缓推进的既定布署不能改变,起码在寻找到二路军的主力之前不宜轻动。”

“命令。”石桥隆盛下定了决心,大声说道:“岛田所部暂停进攻,等待我军整体推进,并严密监视丹阳镇敌军动态和周边情况。”

………………

一派紧张肃杀的气氛笼罩着设在陈村的前线指挥部,人们匆忙的进进出出,报告情况和传达命令,参谋们从电话里大声询问着敌情和战况。

余飚、林存忠和吴新民正在商讨着对策。

“予敌迎头痛击的目的基本达到,我看可以让他们撤出来了。”副司令吴新民看着丹阳镇发来的电报,抬头建议道。

“如果坚守下去,会不会调动敌人,给一营向外跳出制造有利时机?”余飚不太确定的说道。

“我看不必太着急。”林存忠分析道:“丹阳镇的工事并不是太坚固,死守下去会造成很大的伤亡,而且敌人刚刚开始进击,一营跳出去,很可能遭到他们的夹击。不如让敌人再深入一些,这样后方就显得更空虚。”

余飚见吴新民和林存忠都同意这个看法,也就从善如流的点了点头。

“命令固守部队,趁着敌人合围态势尚未形成,利用黑夜掩护,撤出丹阳镇。”参谋长林存忠下达着命令,“告诉他们,不要使用和暴露通往镇外的地道,以后会用得上。”

“敌人大举进犯,显示了他们的决心,想凭借军事上的胜利,占领根据地,实现他们所谓‘巩固的占领’。”参谋郭亮试探着说道:“此次敌情比我们参谋部之前预想的要严重,我们制定的几个方案是否要做相应的调整?”

要说余飚和当时人们最大的区别,那就是心态上的不同,思维上的差异。首先对于日本鬼子他既不畏敌如虎,也不狂妄自大。即便是此次来势汹汹的大扫荡,他也并不是非常紧张,这便是心里有底的表现。

“鬼子是不可能将这么多兵力长驻一地的,这也就决定了扫荡不过是一阵风似的行动。咱不怕鬼子来扫荡,就怕他来了不走,当然,这对于鬼子是相当困难的。坚壁清野对鬼子后勤构成的巨大压力,决定了他们扫荡的时间一般不会持久。”余飚面色轻松的解释道:“虽然这次来的人数比我们预想的要多,但每天消耗的物资也相应增加,我们就算一直后退不应战,日本人每占据一地总要派兵驻守吧,总要修路平沟吧,他们的兵力是越来越少,补给线是越拉越长,弱点暴露的越来越多。所以,只要他扫荡的本质不变,我们就有办法对付他。”

“本质?这个怎么讲啊?司令。”一个参谋不解的问道。

“让参谋长给你们讲讲。”余飚笑着拉过林存忠来作挡箭牌。

“呵呵,说到这个本质,就是日军扫荡的目的,这可以从其动员和准备程度上来判断。”林存忠无奈的笑了两声,对着大家说道:“比如说这次扫荡,敌人准备的粮草物资并不很多,而且并没有征集人口彻底填平根据地的设想和计划,试想,在空无一人的根据地,得不到一粒粮食,甚至连喝水都困难的环境下,日本鬼子的扫荡是不能持久的。这便是本质,一阵风似的快速扫荡我们不怕,要是……嘿嘿,相反,那就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了。”

怕久不怕快,不怕急攻怕蚕食,余飚和几个高层曾经深入的探讨过这个问题,而且也取得了共识。根据地的动员能力,以及完备的地道,充足的地雷,足以使日军的扫荡付出沉重的代价。对于日军的蚕食,那就将是非常艰苦的拉锯战了。而从此次日军的动向来看,这种担心可以免除了,虽然翻边战术暂时还没有实施的有利时机,但就算在根据地内坚持也足以让日军吃尽苦头。现在可不比以前了,在根据地的核心区,村村有地道,都已经具备了实战能力。老弱妇孺的村民都被疏散后,空空如也的村子里更是三步一小雷,五步一大雷。各村的自卫队在少量正规军的率领下正严阵以待,准备给侵略者以血的教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