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抗日风云记 > 第九十三章 游子赤心

第九十三章 游子赤心

争论在屋子里激烈的交锋,各不相让,连女孩子也争得面红耳赤,李如萍几次想插话打断这场意外的争吵,都无功而返,只好退出了屋子。

“刘震,你什么时候来的?”李如萍见刘震站在门外,似笑非笑的倾听着屋里的争论,便开口问道。

“来了有一会儿了。”刘震扬了扬手里的电报,“与八路军的谈判已经顺利结束,司令已经往回赶了。”

“打不起来就好。”李如萍点了点头,吁了口气说道:“都是中国人,可别让日本人看笑话。”

刘震呵呵一笑,指了指屋里,摇头道:“跟我们刚来的时候差不多,觉得自己懂得很多,现在回头想想,还真有点脸红。”

“是呀,懂得多的不写在脸上,懂得少的偏要吱吱喳喳,弄得我头都大了,可还得好好陪着。”李如萍无奈的说道。

“用不着这么费心,等司令回来好了。”刘震撇了撇嘴说道:“南洋华侨总会是有钱,可咱们能得到多少,我们勉为其难招待招待,对上面有个交待,也就是了。”

“话也不能这么说。”李如萍轻轻摇了摇头,感慨的说道:“华侨,那一颗爱国的心,将与祖国同在!他们付出了如此巨大的努力,我们略尽地主之谊也是应当的!”

叮咣,屋子里拍桌子砸凳子,越发闹得厉害起来。李如萍慌忙对刘震说道:“快叫卫兵,这里面又是枪,又是刀的,可别闹出人命来。”

刘震冲着远处的卫兵大喊了两声,又制止了李如萍要进屋劝架的动作,他匆忙冲了进去,原来两个老外也加入了争论,汉语说得不好,急得情不自禁挥舞着手里的家伙来增加说服力……

历史上,在抗战最艰难的日子,从精神和经济上支撑中国人民抗战大业的,除了国内的民众,还有一根顶梁柱——那就是八百多万华侨。

海外华侨以地区形成三大集团: 第一大集团,南洋华侨。居住南洋诸国,人数为六百七十多万,以陈嘉庚为首成立有南侨总会。第二大集团,美洲华侨。主要为美国华人十力余众,以司徒美堂为首,称为全美洲洪门华侨。第三大集团,欧洲华侨,主要是居住在英、法两国的华人,成立有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

这些侨居海外,接受了所谓海洋文化,受过西方文明熏陶的中国人,对国内的党派之争,多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以“嫁女”的心情,倾力关怀和支援“娘家”的抗战。

他们认为,由于中国历代封建专制统治,愚弄人民,造成了国民的愚昧和科学文化的落后,才导致了大国被小国欺侮,大国挨小国打的可耻现实。

他们幻想中国人的脑袋在外人飞机大炮的狠狠轰炸下能“开窍”——抛弃严重束缚民族手脚、智慧的封建专制,真正接受文明和科学。因此,这部分中国人勒紧裤带支持抗战,要比国内大后方人民倾囊支持抗战,要多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接受他们经济支援的国民政府,必须保证国内政治上的民主与自由。因此,一但国内政治集团间出现纠纷磨擦,华侨们总是感到痛心疾首,无情斥责,并以不给经济支援相要挟,国民党的几次****,很快息鼓偃旗,与华侨的反对态度有直接关系。

鉴于这种情况,抗战第一期,蒋介石不得不暂时放下了老子党、家天下的臭架子,宣布各党各派政治上一律平等,也曾一度造成国内民主政治假象,这对海外华侨是一个莫大的安慰,他们明确宣言,掏尽腰包,支持国民政府抗战,拥护蒋介石抗战到底。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成立战时公债劝募委员会,蒋介石任主任委员。第一期发行救国公债五亿元,海外华侨认购了大半,以后,凡国民政府发行救国公债,华侨都大力认购。1937年至1942年,国民政府先后发行了六次救国公债共三十亿元。华侨购买了十一亿元,占总数三分之一强。

由于蒋介石以孙中山忠实信徒自居,并打着民主共和旗帜,海外华侨基本上都买他的帐。 国民政府之下,专门设立侨务委员会。蒋介石经常通过这个委员会向华侨求援要钱。华侨突击性的捐款已解决了政府不少难题,但蒋介石苦于常年常月的战费开支,便直接打电报给各地华侨组织,请求他们搞常月捐。

常月捐,就是每月都有个固定的捐款数,就象老板给工人发工资一样,每月都有。海外侨胞竭尽全力,按月缴纳抗日捐款,如同按月给国民政府发工资。 南洋诸国华侨每月平均实际捐款为:七百三十四万元; 美国华侨每月平均实际捐款为:五十八万三千元: 八年抗战中,华侨捐款共计为:十三亿二千二百五十三万余元。

蒋介石尽管在整个抗战阶段中始终没有放弃过其**的一面,尽管从他那不可能改变的立场出发始终不会承认毛ZD的“战争之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的论断。然而,事实上正是民众——大后方的民众、敌后的民众、海外的侨胞、前线和敌后英勇抗敌的数百万军队,才能在这战争的重负之下,挺起民族的胸膛,担负起民族独立的重任,从而,挽救了国家、挽救了民族,也挽救了他那地处一隅的国民政府。

海外华侨不仅出钱,而且出人出力。1938年,滇缅公路完工,这条公路成为抗战时期祖国大陆进出口的生命线,是全国抗战的大动脉。然而,当时国内有经验的大卡车司机及汽车修理工来源奇缺,临时培训又来不及,设在昆明负责管理这两条运输线的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就积极向海外招募机工。直到1942年5月,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前,南洋机工们共抢运了四十五万吨以上的军事物资,极大地支持了祖国的抗战事业。其中仅1941年一年就运入机枪、炮弹、汽车、各种药品等达13万多吨。在3100多名机工中,因炸死、疾病、车祸等为国捐躯的就达1000多人,占全体回国南洋机工的1/3多。海外游子之心,在国难当头之际,表现得如此炽热,如此崇高伟大。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