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繁华调 > 第一卷:繁华荣慕 第二十三章 富贵逼人

第一卷:繁华荣慕 第二十三章 富贵逼人

再说曲江会上,李延青跟随宦者入宫之后,诸人纷纷猜测缘由,也都没了宴饮兴致,各自回府。慕容则与张拯、源弼数次打探,都道李延青入宫之后就不曾出来,直至宵禁也未见人。

慕容则心中奇怪,莫非皇帝竟留他在宫中歇宿么?那又是甚么缘故?一夜提心吊胆,睡不安稳,次日一早五更起身,这厢正向父母请安,家人通报宫中内官前来传敕旨,慕容钦慌忙率阖府上下跪接。

慕容则原以为是父亲之故,不料圣意却是称赞他少年有为,德才兼备,赐封正六品下千牛备身,为天子侍从,另有官服御马,绫罗珍宝为厚赐云云。

慕容钦大喜过望,正六品下已是不低的官职,京中有此品阶者多已满头华发,慕容则年纪轻轻就已与之并列,实是显耀已极。况且千牛备身乃是天子贴身近卫,一共只有十二人,皆是家世显赫的门荫子弟,如汝阳郡王李琎那等身份才得为之,不知慕容则如何能得圣上青眼,获此殊荣?

宦者宣读旨意之后,笑请公子接旨谢恩,岂料慕容则伏地不动,竟似没有听见。

慕容钦慌忙扯了儿子一把,慕容则这才恍惚道:“臣……领旨谢恩!”接过敕旨,浑身一软,几乎瘫倒在地。

慕容钦慌忙对宦者道:“小儿惊喜无状,中官见笑!”说着命人送上一封谢礼。

宦者接过,一掂分量,不禁眉开眼笑道:“慕容侍郎何须客气!公子年少有为,京中无人不知,还请早带公子进宫谢恩,以免圣上久等!”

慕容钦道:“那是自然!”亲自送宦者出门,这才回到正堂,却见慕容则一脸惨然之色,瘫坐椅上,双眼失神,全无半分欣喜。

慕容钦冷哼一声:“怎么?得了官职还如此模样,成何体统?!旁人中举之后,苦等三年,尚不能有一官半职,你能得圣上直接授官,还不满足?”

慕容则木然道:“大人难道不觉奇怪,这封旨意是因何而来?”

慕容钦一怔,从他手中拿过敕旨,再三细看,问道:“你当真不知缘由?”

慕容则道:“我若知道,早已离京,又岂会在这里……”眼见父亲闻言色变,慌忙噤声,起身就要向外走。

慕容钦喝道:“站下!跟我去家庙拜过祖宗,这就进宫谢恩,若敢私自外逃,这顿家法你可仔细!”说着抬手一摆,四个小厮便已堵在慕容则面前。

慕容则欲哭无泪,只得依言跟在后头,却未留意身后慕容平目光如刀,几乎便要将他戳死。父子将敕旨供奉在祖宗灵前,祭拜之后沐浴更衣,预备进宫谢恩。

慕容则浑浑噩噩,晕晕乎乎跟着父亲进了大明宫,一路上如何下车,如何行走,周边何人何物,他竟无一在目,脑中只想:李延青昨日进宫未归,自己今晨也被宣召,定是和那小子有关!这般稀里糊涂就被敕旨封官,如何甘心?出宫之后,再好好问个究竟!

回神之际,到了中朝宣政殿外,慕容钦嘱咐他几句,先行进殿。

宦者引慕容则进了偏殿等候,才见张拯、源弼、张均竟都在内,三人也穿着千牛卫服色。

张拯慌忙迎上,低声道:“怎么回事?今晨敕旨到府,忽然就拔擢我等做了千牛卫?”

源弼道:“中了进士也不当入千牛卫罢?泽川还是千牛备

身,享有品阶。”

张均道:“若以门荫父职,倒也可行,只是鸿飞怎么不见?”

慕容则无奈道:“此事怕还要问他!”

话音刚落,就听宦者道:“几位公子禁言,快与李将军预备进殿罢!”

四人慌忙噤声,整装行至门后,忽见李延青站在当地,一身戎装,俨然是千牛卫将军的服色,不由得各吃一惊。言语已禁,李延青只好与四人举目示意,转过身去。

五人耳听殿内敕旨正宣,说道泽王李义珣并非先王李上金之子,其罪妄加冒认,以图袭爵,流配岭南,以许王李素节次子李璆为嗣泽王,继泽王李上金之后。

李延青暗想此事蹊跷。则天太后当政之时,许王李素节与泽王李上金被酷吏陷害致死,二王诸子也都被害。中宗复唐之后,以李素节之子李琳为嗣越王,李瓘为嗣许王,李上金共有七子,仅存李义珣一人,为嗣泽王。不料竟有人密告李义珣并非李上金之子,明皇复发敕旨,不知是否详查?

念头方转,殿内读旨已毕,又宣五人进殿。李延青当先入内,慕容则四人紧随其后,跪地叩拜。诸位大臣不知这为首少年是谁,只是暗暗奇怪,看他并非京中贵胄,如何在此受封?

唯有张说等曾仕武周的老臣,无不大为震惊。这少年戎装在身,俊逸英武,缓步而来,宛然便是年轻时的李元芳!

明皇端坐案后,龙目轻扫一周,见众臣脸色各异,唇边一丝隐约笑意一闪即没。

待到内侍宣旨,赐李延青进士出身,加封千牛卫中郎将,正四品下;慕容则千牛备身,正六品下;张拯、源弼、张均为千牛卫,入职宫中,群臣更是相顾惊异。慕容则几人少有才名,家世显赫,这李延青是何人,怎地横空出世,成了皇帝亲军大将?①

于时宋璟罢相之后已不上朝,张说在武周末年即为宰辅,此时仍居相位,列于群臣之首,细观李延青形容气度,几乎便是李元芳重归朝堂,再看明皇,显然对他十分看重。

张说心中暗暗打算:明皇少年之时钦佩先梁国公狄仁杰,又敬大将军李元芳,久而久之,便以二人为将相表率。狄仁杰谢世已久,李元芳又归隐江湖,惹得明皇愈是求之不得,却更要得之而甘心。

这少年只怕是李元芳之子,被明皇寻回,重委其父昔年之任,聊解心中遗憾。但李元芳不过一介武夫,尚可替代,狄仁杰那等不世之材,又往何方去寻?想到此处,如有泰山压顶。

张说微微苦笑,自己这个宰相,还得尽快研习狄公为官治国之道,若能学的七分,也可迎合明皇圣心,保紫袍不改了。

源乾曜不似张说那般多思,只想明皇特许李延青制举入仕,此人必有不凡本领。早前听源弼说起,还道是个饱读诗书的农家士子,今看此人,慕容则那般出众,较之竟也无过其上,以明皇如此荣宠,必是朝中后起新贵,还得令子侄好好结交。

张九龄心中颇喜,非为张拯入选千牛卫,乃因明皇敕旨拔才,选贤任能,实是臻明之举。只是近年诏录武职堪用,却无治国大才入选中枢,自姚崇宋璟先后去职,文臣后进者大不如前。张九龄素喜进贤举士,奈何遍寻无人,已郁郁数年,而今此情更切,不由得细细回想,本科进士中是否有可用之才?

阶上读旨

未毕,文武两班已自猜度议论。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侍立明皇身畔,不着声色地看向李延青,心说小子前途无量,却也吉凶莫测,只不知明皇刚刚处置了嗣泽王李义珣,会否对宁王父子发难?此事一旦差错,恐怕旁人无尤,当晚永嘉别苑知情众人,全都难逃干系。

待到几人谢恩,明皇离坐之后,群臣依次退朝,张拯三人各自随父出宫。慕容则跟在李延青身侧,一道往崇明门去,好容易挨到出宫半途,两人停在御桥之上。

看看四下无人,慕容则低声急道:“怎地突然做了千牛卫?!”

李延青无奈:“势成骑虎,我也无法可想。”

慕容则见他神色凝重,不似有假,迟疑道:“究竟……所为何事?”

李延青沉吟片刻,低声道:“为救宁王!”

慕容则大骇,瞠目惊道:“宁王?宁王有何要救?”

李延青道:“乃为永嘉别苑之事!”

慕容则奇怪道:“永嘉别苑与主上有何……”说着猛地醒悟,怔了一瞬,附耳结舌道:“平王……平先生……莫非……?”

李延青颔首默认,又道:“我在上元夜搭救的女孩子,竟是咸宜公主。”

慕容则额头冷汗立下,无措道:“这……这……万一……那……那如何……”

李延青一拍他肩头,正色道:“此事干系重大,除了主上父女,汝阳王兄妹,还有那日随驾的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便只你我知情。若是泄露半字,你我干系事小,宁王一家恐遭破家灭门之祸。”

慕容则长出一口大气,稳住心神,连连点头道:“我明白!我明白!”

两人正说话间,北面一个锦衣宦者匆匆赶上,对李延青拱手一礼,道:“幸好将军未去!主上吩咐,咱家带将军往新赐府邸居住,日后传旨传召,便有去处!”

李延青只得道:“有劳中官!”

慕容则眉梢一挑,眼见宦者头前带路,当即与李延青随后跟上,低声道:“将军大喜!可容职下随行一观?这日后登门,怕还要先呈拜帖了!”

李延青瞥他一眼,幽幽道:“你也品阶在身,同喜!同喜!”

慕容则哼了一声,愤愤道:“我本无心富贵,奈何富贵逼人!”

李延青轻声叹道:“我可是受你拖累。”

慕容则蹙眉道:“干我何事?!”待见李延青满含深意地笑了一笑,忽而想到宁王府中那一袭飒爽英姿,两颊一红,讷讷不语。

两人跟随宦者出丹凤门,上了一架宫中马车,往广化坊去。

①唐代皇帝每有御令敕旨,必先传与三省(中书、门下、尚书)传看,中书省拟旨,门下省审查,再交皇帝阅看,觉得旨意可行,再发回中书省复查,中书省抄写副本,发到门下省重审,门下省审核后重交皇帝,皇帝觉得可以了,“画可”,再发回门下省,门下省照抄之后把原件留存,副本上标明“制可”(皇帝已经同意),然后发到尚书省的六部部分具体执行。

也就是说,皇帝的旨意要经过三省阅看,各省长官都同意了可以执行,否则就得发回重改,皇帝的权利还是一定程度上受限三省六部的,而非旨意一下官员就得照办。稗官小说不循史实,读者见谅。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