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红色蒲公英 > 第六十四章 临阵磨枪

第六十四章 临阵磨枪

检验苏炳瑞基本功的机会终于到来——敌人派出一支先遣部队,企图从福建省长汀县插入,直逼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县叶坪乡。特务连和二连奉命前往牵制袭扰,为红四军主力围歼这股敌军做准备。

敌人先头部队人数有限,仅有两个营兵力,双方实力仍然比较悬殊,只能智取不可豪夺。好在红军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以逸待劳,有信心打赢这场战役。

特务连连长曾国春、指导员袁立秋以及二连连长魏士林、指导员伍元洪提前到长汀县黄竹岭乡与叶坪乡连接处勘查地形,制订详细作战计划。

这是一处无险可守的低矮山林,不是设伏的好地方,假如敌军用重炮开路,阵地将夷为平地。魏士林忧心忡忡说道:“老曾,你们都看到了,这里连个人都藏不住,怎么设伏?如果挖战壕修堡垒,岂不是搞成阵地战?敌强我弱,吃亏的还不是我们?”

曾国春端着望远镜东张西望,没有吱声。魏士林接着说下去:“敌人之所以选择从长汀入手,就是看清楚我军薄弱之处,瑞金固若金汤,甚至整个赣南都无缝可钻。但闽西情况不同,我军兵力分散,到处是漏洞,就像这长汀,一旦敌人击中优势兵力发起猛攻,危险随时可能出现。”

袁立秋当即表示反对,说道:“我不同意魏连长的看法!从武器装备和兵力来讲,我们肯定不如敌人,这一点从前四次反‘围剿’就不难看出。为什么胜利一直属于我们呢?我认为,瑞金坚固,不是因为我军有多么强大,而是有数万民众有力支持。闽西群众基础相对薄弱,所以显得兵力空虚。”

伍元洪对袁立秋的话也表示赞同,这时曾国春放下望远镜,转过身,对他们说:“无险可守并不代表败局已定,我刚才仔细观察了地形,敌人从长汀进来,表面上看,敌强我弱,实际上是瓮中捉鳖关门打狗。只要我们部署得当,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完全有决胜把握。”

四个人走出山林,又走访了当地几家农户,制订了袭扰与佯攻并举的战略措施。这个计划需要营造主力部队围歼敌军的假象,因此组织当地民兵武装临时组建后援队伍至关重要。伍元洪和袁立秋是做政治思想工作的行家里手,这个任务由他俩完成。

红四军进驻赣南、闽西后,打土豪分田地,群众运动搞得如火如荼,农会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现,成为红军强有力的后备力量。每个地方农会都有自己的民兵组织,尽管武器弹药极度匮乏,绝大多数人只有大刀和红缨枪,但革命热情高涨,是运送军需物资和伤病员的主力军。

黄竹岭乡农会负责人姓林名长贵,乡亲们都管他叫阿贵叔,手下有三十多名青壮年民兵,归长汀县县委领导。特务连经常在这一带活动,所以袁立秋与林长贵熟识,还曾给黄竹岭乡民兵连上过文化课。

林长贵见到袁立秋和伍元洪,高兴得咧开大嘴呵呵直笑,连声说:“什么风把两位指导员吹到咱黄竹岭乡来了?稀客,真是稀客啊!”“怎么,不欢迎?那我们走咯?”袁立秋也开起玩笑,“哪敢呀?!我们请还请不来呐,快请进!”林长贵忙把他俩引进屋里。

闽西气温偏高,有酷暑而无严寒,屋里反倒不如外面凉爽,因此客家人串门大多喜欢坐在屋外,聊天拉家常,只有贵客才进屋,上座吃茶。袁立秋和伍元洪都知道这个风俗,怕和群众感情疏远,赶紧推辞,各自拾起一块小板凳坐在院坝上。

“坐外面也好,凉快些!来,给你们二位蒲扇,乡下蚊虫多,咬人厉害得很!我们皮糙肉厚,不怕,你们城里人要防着点,这些虫子防不胜防,叮住就不松口!”林长贵边说边递过去两把大蒲扇。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