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红色蒲公英 > 第三百五十七章 红军万岁

第三百五十七章 红军万岁

税天龙和老罗带领的运盐车队在贵州遵义已经驻留了好几天,焦急等待着苏区派来的接应小组;与此同时,欧亮和魏敏慧带领的另一支车队也从水路出发,途经武汉、宜昌,直奔江西而去,打算在赣浙交界处和接应小组会合,绕过敌人封锁线,直达瑞金。

陆路一线原本计划在遵义集结,再取道湖南,前往江西,却被突如其来的意外打乱部署,迫使税天龙等人仓促应战。事情原委是这样的:贵州省主席王家烈手下黔军,也即是民间俗称的“贵州王”的部队,在例行检查中发现这支运输队十分可疑,立即向上峰报告,引起王家烈高度重视。

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云贵川有三个“王”,分别管辖云南、贵州和四川,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龙云、王家烈和刘湘。以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而言,刘湘最强,龙云次之,王家烈最弱。

所辖地盘也是如此,四川(含重庆,不含西康之雅安、乐山、眉山、攀西、甘孜州等地)人口众多,税费充盈,位居西南各省之首;云南处于边陲地带,民族庞杂,资源有限;贵州除了些许矿产,别无所长,人口也较少,是西南三省的小兄弟。

经济实力决定军事力量,与此相对应的军队战斗力依次为四川、云南和贵州。川军尽管装备远不及中央军,但士气旺盛,这点在抗战期间可见一斑;滇军数量不多却精悍好斗,位于昆明的“云南讲武堂”(解放后变更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陆军学院)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流芳千古;黔军号称“双枪将”,一手拿长枪,一手拿烟枪,最不经打。

贵州偏僻且贫困,军阀王家烈靠武力抢夺天下,用苛捐杂税养活军队,其中包括“盐税”。所谓“盐税”就是以盐命名的税收,卖盐要缴税,买盐要缴税,吃盐还要缴税,凡粘上“盐”字的行为都逃不掉税收,老百姓苦不堪言。

税天龙等人哪知道黔军视盐如命,运输队才到遵义三天便被当地便衣警察发现并上报黔军,经过层层报告,最终落到王家烈手中。王家烈正愁没有军饷围剿川黔边境的游击队,听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立刻召集部下开会商议,如何把巨量食盐收入囊中。

王家烈此人打仗不行,对手下倒很仗义,慷慨大方,深得军心。每年所得税费抛去必要开支,全部用于军饷,还时常加拨伙食费,改善部队生活,所以尽管黔军武器落后,但军心稳定,一致拥护他的领导。

得知有运盐车队途经贵州,将领们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拿下。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增加贵州财政收入,还能够多发军饷,皆大欢喜。大家兴高采烈,唯独王家烈没有吭声,老大不开腔,其他人哪敢声张?一时间变得鸦雀无声。

“这批盐巴来的蹊跷,我担心处理不当会引火烧身啊!”王家烈缓缓说道,“大哥的意思:担心是刘湘或者龙云的私货?如果真是那样,干嘛要运到贵州来?这些可是白花花的大洋呀!”一名副师长问道,“那还不简单,想嫁祸给大哥嘛!”另一名团长插嘴道。

王家烈正是有这种担忧,刘湘和龙云都不是吃素的,“盐税”每个省都有,其中一部分要上缴中央财政。如果偷偷运到贵州,被当地军警截获,两人就可以栽赃嫁祸,让他遭受南京方面惩处,从而削弱黔军力量,打破西南三省军事平衡。

王家烈怎么能够眼看着一大块肥肉从嘴边溜走?商讨结果,司令部密令遵义当地军警联手,假扮湘西土匪,对运盐车队发动偷袭,事后把责任推给山匪。税天龙和老罗还在眼巴巴望着苏区来人,没想到一场噩运悄然降临。

游清明和队友赶到遵义接头地点时,战斗已经接近尾声。由于运输队驾乘人员都是手无寸铁的川商伙计,军警假扮的土匪不费吹灰之力便将他们悉数歼灭,只剩下税天龙和老罗还在苦苦支撑,而且都受了重伤。

见到游清明那一刻,老罗喜极而泣,拉着游清明的手臂,不停重复:“保护好盐袋,一定要保护好盐袋!”游清明频频点头,含着泪承诺:“罗大叔,您放心,我们就算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把食盐运回去!”老罗欣慰笑了,慢慢停止呼吸。

接应车队也受到重创,绝大部分牺牲,只有两个人和税天龙、游清明还在战斗。眼看快要弹尽粮绝,突然土匪一阵骚动,有人喊道:“兄弟们,游击队来了,快撤啊!”喊杀声震耳欲聋,游清明惊喜看到,一大群黑压压的游击队员发动冲锋,把假土匪打得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两支运盐车队先后抵达瑞金,彻底解决了苏区缺盐的问题,红军战斗力大增,税天龙和游清明等人功不可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不久,为了掩护红军主力撤离,游清明所在连队阻击敌军四天四夜,全部壮烈牺牲,被党中央追授为“红色英雄连”,彪炳史册,日月同辉。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