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血火明末 > 第一百五十三章 商业

第一百五十三章 商业

明王朝对于商业税收的征收不力,自然而然的造就了商品经济的泛滥。明王朝的灭亡,其实也是栽在了这个上面。很多人说明朝亡在了内患和满清入侵的双重压力之下,其实殊不知,这内患和满清入侵其实和商品经济的泛滥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第一是内患,自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之后,这是历朝历代不可避免的难题,普遍都是老百姓活不下去了,不得不揭竿造反,翻了压在他们头上的朝廷。但是从来没有过一个朝代像明朝这样,起义此起彼伏,杀不尽,剿不绝,尤其是崇祯时期,更是如此,十八王都出来了。为什么?这其实跟粮商们有巨大的关系。

粮商们贩卖粮食,自然是低买高卖了,而明王朝征收粮食却又是直接征收银两,不征收米麦等真正的粮食,如此,民众们本来需要缴纳一斗粮食就可以完成缴税,但在粮商们压低价格猛跌了一半之后,民众们就需要卖出两斗粮食才能换成原来卖出一斗粮食便能换回的银两,才能完成缴税。平白要多缴纳一斗的粮食。

但是朝廷不管,而且最后也只征收到了一斗的粮食,至于民众多卖出的一斗,自然是落入了粮商们得口袋。

如此可以想见,一个年成不好,老百姓们本来就缴税困难,自己累死累活一年下来也吃不饱,现在又要多缴纳一倍甚至于粮商更黑一点的话还要缴纳更多,那是吃都没得吃了。如此,你要我死,我就让你先死,一人吆喝之后众人自然揭竿而起!

第二个再看满清入侵,满清其实这个时候还是很小的,虽然占据了辽东一地,但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大部落而已,刨去其中汉人、蒙人等其余民族的人口,其实满清自己的人口也就十几来万。但偏偏就十几万人最后居然入关,窃取了人口数亿的明王朝,而且还整整统治了两百余年,这不得不说是个令人目瞪口呆的悲剧。

一个人口十几万,一个人口数亿,对比一下真是让人无语。这数亿人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十几万人给淹死啊,居然还被统治了。

其中原因众多,但归根结底,在满清还没有崛起,甚至在占据了辽东之后,他的战斗力哪里来的?要知道,中原王朝对于外族那都是实行的双重政策,一边开放几个贸易城,一边对重要物资进行管制,诸如粮食、盐、书籍等等,特别是兵器,更是管制得非常厉害,常常一片铁都不能出关。至于冶炼技术、火炮技术,那就更别提了!

满清数万骑兵,战马不说是他们独有的,但马蹄铁、骑兵的兵器、成千上万的箭支,这些哪里来的?铁料、冶炼技术,不要说是他们自己开挖的、发明的,这根本是扯淡。

其中的重要愿意,其实就是商人们搞得鬼。马克思说的好,为了百分之十的利润,资本就能保证被到处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他就活跃了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而当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时,它就能践踏一切人间法律;当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的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

明朝的商人们尤其的疯狂,这已经到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之时,无论是粮食还是精盐抑或是管制厉害的铁器、冶炼技术他们都敢于贩卖。满清要什么,他们就卖什么,可以说是这些商人的疯狂,导致了满清的步步崛起,由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野女真人逐步转变为一个强盛之极的大部落。

在其中,晋商起到了最主要的重要,一是看地理位置就可以判断得出,这里刚好是明王朝管制薄弱的地带,至于辽东,紧邻满清,自然戒备森严;二是从满清入关后,这些商人通通成为了皇商。不是一直有这关系,能成为皇商?

虽然来自后世,周世龙见证了商业发达的巨大好处,不仅经济发达,生活水平提高,国家也逐渐变得强大,但其实在心底里,周世龙是深深为这些警惕不已,现在主政福山千户所,他也不会大兴商业,相反他还要对商业活动进行管制,严格的管制。虽说不会像朱元璋那样进行严格的压制,但一定要掌控在自己手中。

只要商人们遵循他的法令,自然好说,但只要出了格,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丁点,那都是直接驱逐甚至于给予严厉的惩罚。至于向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之类的,那就更加要给予打压,甚至直接出动士兵镇压也在所不惜!

因为商品经济的泛滥不仅仅对这个时候的明王朝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力,即便是在后世二十一世纪,那也是破坏力十足,而且还是是表面上看不出来,是一片大好形势,但其实都是隐藏了起来的那种情况。

不说别的,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住房问题,这是绝大部分人都能切身体会到的危害。商人们为了利润,拼命的炒作,而且还是基本上都是官商勾结的炒作,只要是个明事理的人都知道,不用人说,这是心知肚明的。以至于房价越来越高,不仅让普通大众困恼愤慨不已,就是中央政府,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头痛的很。而且它还在普通大众和中央政府之间引发了一道难以调和的矛盾,甚至于让普通大众对于中央政府都是渐渐的失去了信心,产生了怨怼之心!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一个住房问题就弄得民怨沸腾,更别提其余的诸如食品安全、火车相撞等等商人们为了利益而肆意践踏民众生命安全的事件了,那是彻底的把普通大众的情绪都整成了一个火山口。政府如果处置不力,相信到时后患无穷。

其实早在七月份之时,随着周世龙他入住福山千户所,并且开始屯田和开发了精盐贸易这一块之后,就已经有一些商人找到了他,希望能让他们在卫所之内开设店铺。之后他拜访了一趟登莱商会会长丁云生之后,登莱商会旗下也有几家商号想在他卫所之内开设商铺。不为别的,因为福山千户所的军户们,特别是福山屯的军户们,最近因为精盐的事情,手头上都有了些闲钱。

有了消费群体,商人们哪里还有不来之理?他们的鼻子,就跟鲨鱼的鼻子一样灵敏,只要闻到了一丝的铜臭味,他们就会蜂拥而来。

之前,由于忙碌事物众多,周世龙答应了下来之后也没有一个具体的管理。现在诸事具备,自然要对他们进行管理,甚至管制了。为此,周世龙特意在千户官听召集了各官员,包括军中各个把总官,一起来商议。不过说是说商议,其实也只他一个人说,其余人看看有什么疑义,有的话说出来,他再考虑考虑,至于没有的话,那就先按照他说的办,至于以后?到时出了问题再说,毕竟福山千户说大也不大,就那么点地方,出事也影响不到哪去。

对商人们身怀戒心的周世龙,最后提出的条件自然是极为苛刻的。最后决定不仅新来的商人们不准在福山屯内开设商铺,就算是福山屯旧有的一些商铺也都需要搬迁,统一搬迁到福山屯之外去。周世龙将会在福山屯之外划出一块地域,成立一个市集,商人们统一规划在市集之内营业。

福山千户所人口日渐增加,对食盐、布匹、药品、等日常用品需求自然日渐增加,小小的几家商户远远不能满足供求关系。而建立市集,不仅可以招揽到更多的商户,更加还可以的是进行统一管理,方便他进行查验。

在这里,他考虑到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奸细,九边各镇许多商户都是后金满清的奸细,而且就算不是奸细,也经常向后金通风报信,提供情报。譬如万历末年铁岭、开源、抚顺、甚至现在后金的大本营沈阳等地,就是陷落在内贼的开门应和之上。如果不是这样,沈阳这么一座既有大炮固守又有大军云集的坚城怎么会轻易陷落?

虽然福山千户所隶属山东,和满清一边不搭界,一边隔海相望,满清不容易攻到这里来,周世龙只是未雨绸缪。但是孔有德明年就会叛变,而且貌似孔有德在攻陷登州的时候就是因为内应开门才成功的。

周世龙可不希望到时自己会有那么一天,被内应开了城门导致大败亏输!

除了在福山屯之外划分出一个市集之外,周世龙又决定了恢复明初之时的商人市籍制度,对商人进行审验。只有拿着他的准许命令向福山千户所申请了市籍开业保证书,并且登记注册,批准了之后才能取得在福山屯外居住的权利。另外,居住也是要交钱的,周世龙新增了一个房租税,就像后世交房租一样。只有两者齐备,商人们这才可以在福山屯外的市集之内建立商店,从事商业贩卖等经营业务。 商人市籍制度,明朝中后期已经名存实亡了,现在是崇祯朝,在其他地方早已经看不见了。

至于商业税,大明的商税非常低,明初就规定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万历十年又有规定,铺行下三免征税契,买价不及四十两及典价,一概免税。买价至四十两以上者,每两止税银壹分伍厘。可以说,在明朝当商人,是一份非常有前途的职业,征税太低了。

不过在这里,周世龙可不打算依照崇祯这时的税率来抽商业税,他实行的是明初的三十取一。改制容易惹出问题,但三十取一可是朱元璋钦定的,到时被人攻击也可以说是遵循太祖爷爷的谕令,别人自然无话可说。(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