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光绪之中华再起 > 第二章 召开会议

第二章 召开会议

“这一次旅顺订约中堂辛苦了,但不知这八千万两银子朝廷能够分得多少?”紫禁城中慈禧不阴不阳地道,对面站着的就是李鸿章,慈禧已经知道了条约的内容,也知道了皇帝并没有把银子分给朝廷的意思,她认为这是李鸿章的错。

“回太后,臣无能,皇上辽东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因为八千万两银子全部留作建设费用,臣实不敢与皇上争呀!”李鸿章有理有据地道。这事与他无关,在鞍山的时候李鸿章不是没有与吴鹏交涉过。以吴鹏的强势地位李鸿章就是想争也争不过,而且还有皇帝名头压着,他也没有办法。

“听中堂订约结束之后还去了趟鞍山,看来与皇帝相谈甚欢呀!”慈禧对于李鸿章的行为很不满意。

“臣去鞍山正是想看看皇上在鞍山的发展,以解心中之惑!”

“你看到什么了!”慈禧又问道。

“回太后,臣在鞍山大开眼界,鞍山钢铁厂比之汉阳铁厂强于数倍,并集中的大清国七成的棉布产量……”李鸿章一五一十地把在鞍山的所见所闻讲给慈禧听,开始慈禧听的还不耐烦,不过后来听的也就上心了。

“你是在鞍山官员们出门都不坐轿子,连那种轿车也没人坐!”慈禧疑惑地道。

“是的,鞍山城并不大,官员们都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而且鞍山城中路面极好,都是水泥路面……就是如地板一样的路面,下雨也不会出现泥泞,在鞍山全城都有电力供应,晚上主要马路的路灯都会亮到子时(晚上十一到凌晨一),鞍山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电灯……”

李鸿章了好一会儿才完,此时慈禧的态度也略有改观,“德子,瞧你这没眼劲的,还不给中堂看坐!”

李莲英死后,接任他的便是眼前这个三十岁左右长的白白净净的太监德张。

德张赶紧给了李鸿章一把椅子,李鸿章已经近二十年没有单独站着与慈禧了这么长时间的话了,一路下来颇有几分不自在。

“依中堂所言,皇上在北创办实业发展非常之好,清日战争之后,皇帝可有别的想法!”此时慈禧听得李鸿章的吴鹏的军队多强多强,心中也不免忐忑,万一挥兵南下,借以皇帝之名,她拿什么抵挡。

“太后,臣回京之时皇上言,如今东北地广人稀,很多地方都未曾开发,皇上想引关内民众往东北开垦,而且皇上还要朝廷另派大臣入朝以稳定朝鲜局势。”李鸿章又道,这也表明了吴鹏暂时不会率兵南下,而且连朝鲜也不准备染指,慈禧已经准备把朝鲜扔给吴鹏了,没想到皇帝又推给了朝廷。

“中堂以为派谁入朝为好!”慈禧又问道。

“袁世凯总理朝鲜十几年,深谙朝鲜形势,派此人去必可令朝鲜上下威服!”李鸿章想了想还是推荐了袁世凯。

“准!”

本来李鸿章还想慈禧关于废帝的谣言,他在京城也是有耳目的,近些天谣传慈禧会另立醇亲王载沣也就是光绪同父异母的弟弟,新任椁亲王为帝,不过想了想李鸿章还是没有出来,自己刚才对于慈禧讲的一番话想必也会让她多考虑考虑,应该不会再兴起另立新帝的念头了。

此时吴鹏也在鞍山开会,参加会议的是几个部长。

“皇上,战争虽然战果辉煌,但对我们的影响也很大,全区除了教育与科学院那边的投入没有受影响外,其它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工业发展这一块,这一年基本上处于微扩张的时候,工业产出基本上用来发展军队了,不过私人投资却是增长不少,由于改革区政策开放,不少的富人都在改革区开设工厂,最好的一个竟然开设了一个缝纫机厂,而此类工厂是经贸部拟开设的……”李恩富作着总体发言。

“这一要注意,私人开设工厂是值得鼓励的,但是立法上要加强,要制定一个最低工资标准,而且设立办公室,专门办理有关拖欠工人工资问题的工厂,对于这种事情一定要严厉打击。”吴鹏根据后世的经验在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之前先预防一下。而且在他看来这种情况是一定能出现的,到时候不要手忙脚乱才好。

“皇上还是那么高瞻远瞩!”李恩富笑道,吴鹏很少处理具体事务了,但在大体框架的指导上却往往一针见血。

“现在以及今后几年的时间里,改革区将会把经济发展作为头等大事,而且即使有战事也不会出现如今年这般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状况了,今后几年间要重发展以下几个项目,其一就是辽河油田的开发,这个我也很久没有关注了,不知道进行的怎么样了!”

随着吴鹏的问话,郑立站了起来,“皇上,设备已经运到,也已经开始打井,但还缺少工人,美孚石油公司在购设备之时曾有一起开发的意愿,但被我拒绝了,还有……皇上,这个地方真的会有石油?”郑立不好意思地问道,吴鹏给他的划出的地方就是今天辽河油田的位置,具体位置吴鹏也不太清楚,只知道在这附近有个辽河油田,应该在鞍山西部的一块地方,但具体在哪里就不清楚了,只给郑立划出了一块地方让他们自己找找看!

“这个……石油是一定有的,你们多试试看!”吴鹏了给不出具体的方案来。

“第二个就是远洋船运公司,组建船运公司已经迫在眉捷了,现在我们鞍山出产的产品都是通过外国商船运到各地,这笔财富不能便宜了外国人,与之相关的大连造船厂与港口也要加快建设速度,这个可以与外国人合作,另外我会知会李鸿章等人,让他们派江南船厂的一些有经验的工人来,听江南船厂已经能够制造四千吨的船了,这很了不起,我希望旅顺船厂也能在短时间内有生产能力……”吴鹏往往一起来就会联想屋很多。

“皇上,那铁路的事……”趁着吴鹏刚一停歇的时间,郑立道。

“铁路……噢,对了,钢厂要加大速度生产钢轨,铁路是一定要铺的,而且速度要快,告诉钢厂,除了扩大规模之外还要加快科研速度,钢的强度还要加强,这关系到火炮与舰船的建造!”这么一起来事情还真不少,与俄国与英国人谈铁路,还要与英国与德国人谈船厂的建设,另外詹天佑去哪儿了,铺铁路少不了此人。不知道是有没有被刘家照提前招进来。

“皇上,目前有些人想乘着此大胜之机进军京城,犹以军中为盛,不知道皇上……”会议开完之后李恩富留了下来对吴鹏道,一般吴鹏的想法都会对他先透个底。

“你觉得我们现在适合进京吗?”吴鹏笑着反问道。

李恩富摇摇头,“不太适合,虽然看起来以皇帝之名进京再加上我们的军队统一中国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但目前军队太少了,难以控制局面,而且若是在全国推行我们在改革区的政策势必会发生动乱,最为关键的是列强的态度,中国一旦动乱,俄国从北、法国从南面,而且长江还有一个英国,凭我们这些兵力几乎没有办法控制。”

吴鹏笑着头道:“你的极是,现在我们不能冒险,更不能拿中国的前途来冒险,而且我突然还有一个想法,是不是该换一个称呼了……”

“换称呼!”李恩富一下子愣住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自从来到鞍山皇帝就一直削弱着皇权,现在换称呼岂不是不做皇帝了……

“皇上不可!”李恩富急道,“皇上的心思属下能明白一二,但帝位是绝不可让的,若是皇上称呼一变,不鞍山,就是朝廷也会引起很大的争论,目前京城内换皇帝的法在民间大肆流行,几个有野心的王公大臣也有换帝的想法,太后也在矛盾中,若是现在皇上这边出现风吹草动难免会让他人的野心更加鼓胀,而且对于以后皇上统一全国犹为不利……”

“嗯!”吴鹏头,“的有道理……”

吴鹏虽然以前想过,但也没有准备一定要做,只不过现在突然想起来了。

“皇上,我认为您大可不必一定要削弱皇权来强国富民,可仿效欧洲列强如英、德两国。”李恩富劝道,这类话题之前他一直不敢与吴鹏讲,而且他也没有弄明白吴鹏为何比别人还热心于削弱皇权。

吴鹏苦笑,“恩富,你的虽然有道理,但中国形势毕竟不同,很少有人有勇气放弃皇帝宝座,我也不例外。之所以削弱皇权是因为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且以汉族为主体,现在或者可以预见的十几二十年内,人民可能是接受皇帝或者接受一个满族皇帝,”

“但之后呢!随着人民生活的富足,人们不再每天为了生计而奔波忙碌的时候他们会想的更多,这些人会想,为什么皇帝会由一个满族人来当,为什么其它民族不能出一个皇帝,为什么几百万的满人能够统治几亿的中国人……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叛乱以及分裂主义的抬头……”

所有的这些都是吴鹏根据后世的经验得来的,而且中国人从古到今都没有真正的畏惧过皇权,想想后世吧!别是一个满族皇帝,就是汉族皇帝估计也依然会被革命掉。而且削弱的是皇权,并不意味着他自己的势力会被削弱,而且随着人民思想的开化以及即将出现的革命思想的传播,“驱除鞑虏”的思想可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皇帝招牌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差了,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如改革区这样宣传“中国民族”这种大民族的概念。

“皇上,我似乎有些明白了!”李恩富思考片刻道。

日本广岛。

由于战争结束了,日本大本营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一天日本天皇宣布大本营解散,这场战争是日本国运相赌的一场战争,战争不仅输了,而且最重要的两个兵工厂也被炸成一片焦土,如今四艘大清皇帝的远洋舰队不停地在日本近海游弋着,让日本天皇有些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了。

迫于形势,日本天皇并没有回东京,而是去了京都,京都离海岸线还远一些,虽然中**队登陆的可能性不大,但防患于未然还是应该的,同时伊藤也辞职了,战争的失败总要有人承担责任,虽然这个责任是应该全民承担的。

此时天皇的心情异常沉重,他感叹上天为何如此不公,他励精图治一心想把日本带到强国之列,现在刚刚有了这么一个机会,却被中国皇帝击败了,他相信若是没有中国皇帝的那几万兵马,主场战争他一定会打赢的。

中国太富足了,皇帝以不到一省之地就能够训练出几万雄兵,这让他有深深的挫败感。

其实他也不想一想,中国的富足不是一代人积累起来的,这些银子中国人民已经积累了上千年了,衰落也仅仅是这几十年的事情,而且明治维新真正的改革也就是这十几年的事情,在实力没有绝对的优势之时远渡重洋去战斗,对方以逸侍劳,再加上战术合理、武器先进不输才怪。

*****************************************************

(之前“軍師一九**”提出改变称呼;“西西√哈哈”的削弱皇权;“追梦的疯子”进京城。经过吴鹏与李恩富的讨论,看来称呼暂时不能改,京城暂时不能进,皇权还是要削弱的,唉!没办法,形势比人强呀!)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