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科技三国 > 战车

中国古代用于战斗的马车。一般为独辀(辕)、两轮、方形车舆(车箱),驾四匹马或两匹马。车上有甲士三人,中间一人负责驾车称为“御者”,左边一人负责远距离射击称为“射”或“多射”,右边一人负责近距离的短兵格斗称为“戎右”。

战车的主要武器有两类,格斗兵器和远射兵器。

车战的主要格斗兵器为戈,戈是一种长柄的勾状兵器,有锋利的双面刃和前锋,战车所配备的戈一般长三米左右,由“戎右”使用在战车交错时用于勾击或啄击。到了春秋时期戈大量的为戟所取代。车上的甲士一般配备有青铜剑用于防身,在战车毁坏或敌人跃上战车时作贴身战斗。

战车上的远射兵器主要为弓或弩,这些远射兵器由射手负责使用,主要在战车较远距离冲击时,进行射击。

战车上的人员防护主要靠皮制的甲胄和盾,(也有少量的铜制防具)战车的成员主要直立与车中战斗,所以甲士兵用的皮甲都有较长的甲身,并且根据人员分工的不同有不同侧重,如“戎右”需要挥动戈、戟等武器格斗所以他的“披膊”一般只到肩部,而“御者”则把“披膊”向下延伸到手手腕,并连有护手。战车上一般使用大型盾,多数为皮制,并在盾加缀青铜部件用于加固。

其种类很多,有轻车、冲车和戊车等。战车最早在夏王启指挥的甘之战中使用。以后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战车成为战争的主力和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到春秋时出现了“千乘之国”、“万乘之国”。到了汉代,随着骑兵的兴起,战车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

《古代主要战车列表》

流马:源自诸葛亮的运输车,根据推测绘制

洞屋车:用于攻城的战车,侯景曾经用它和它的改进型尖头木驴攻克健康,上面抗矢石,下面可以挖掘破城

偏箱车:戚继光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军队的战车,一侧的装甲可以作为初步的掩体

春秋战车:中国古代的正式战车,成员包括一个使用长兵器的武士,一名射手和一名御手

冲车:诸葛亮攻击陈仓的武器,也是历代进行攻城的时候使用的重要战车,在陈仓,被郝昭用链球式磨盘所破

巢车:古代的装甲侦察车,用于窥伺城中动静,带有可以升降的牛皮车厢,估计是唐代出现的

正箱车:三面带有装甲,可以用于推出去进攻了

塞门车:守城的武器,一旦城门被撞开,这就是活动的城门

云梯车:云梯可不是一般电影上那样一个简单的梯子,它带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多种专用攀城工具

塞门刀车:加以改进的塞门车,这样对方很难攀援,形成活动的壁垒

古代战车的配置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兵车行》,沉痛控诉了战争的残酷和给百姓带来的痛苦,称得上中国古代相当早的反战之作。“车辚辚,马萧萧”,描述的虽然已主要是唐代军中的辎重运输车辆,却也让人联想起我国商周时期战争的主力军——战车曾经的辉煌。

在中国古代战争中,何时开始用驾马的车子参战,至今还不十分清楚。有人从夏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前所作《甘誓》说,军中有“左、右、御”之名,认为是指车上位于左侧(车左)、右侧(车右)和居中驾车(车御)的武士,推测当时已使用战车。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记载,商汤灭夏,战于鸣条时,军中有七十辆战车。到了周代,车战日趋兴盛,周武王伐纣时,军队主力是“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而诸侯兵会于牧野时,有战车四千乘之多。战车速度快,冲击力强,特别是在开阔地带作战,具有步兵无法抗拒的优势。所以自商以后,尤其到两周时期,战车部队和车战战法得到长足的发展,战车兵逐渐成为军队的主力兵种,以一乘马驾的战车和附属的徒步士兵为一个基本作战单位。判断各诸侯国的军事实力,也常常以战车的数量来计算。总之,当时的战车兵就相当于今天的机械化部队,代表着一个国家最先进的军事武装。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