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监官 > 第140章 灿烂的笑容

第140章 灿烂的笑容

听到杨素领兵,杨谅当时一阵眩晕。顶点 23S.更新最快听到杨谅决定撤军,他身边的两位诸葛亮式的人物,萧摩诃和王頍,也是一阵眩晕。

他俩怕因眩晕而从马上摔下,便立即跳下马来跪倒在地。

“汉王,胜利在望,我们撤兵,就会功亏一篑呀!”

“汉王,我军进军神速,杨广的大军离蒲津关甚远,我们拿下蒲津关,掌握这个要塞,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下一步,我们可以直取关中。胜利,只离我们有一步之遥了呀!汉王,我们不能撤兵呀!”

萧摩诃和王頍,一直以来,过着“郁郁涧底松”的生活,好不容易成为“离离山上苗”,他俩怎么能接受这个撤兵的现实啊!于是,两人先后劝谏道。

“那个杨素,用兵神出鬼没,我们如果进攻,有可能会全军覆没。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退回来,就有可能坐稳第二个北齐。杨素今年六十一岁了,他还有几年好活?等他死了,我们再攻打关中,进而解放全国……”

萧摩诃听了,伤心的抹起眼泪:“汉王,杨素六十一,我七十三了,论年龄,我肯定死在他的前面……汉王,我们进军吧……”

“你死后,到我大军解放全国之日,我一定把这个胜利的消息告诉你,让你含笑九泉!”

“汉王……”王頍此时是泪如泉涌,因为他想得比他们更悲观。一旦撤军,那就意味着死路一条!

杨谅也熟知兵法,当断不断必有后患,大战在即,哪能这样犹豫不决?于是,他果断的说道:“撤!”

……

薛峰在一边,一直观察着杨素的表情。杨素的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这和他在家的时候判若两人。

“老仆射,这一次,你为何不让麻总管和你一起来?”薛峰想起了麻叔谋,认为有他做杨素的助手,把握更大。

“呵呵!杀鸡焉用牛刀,对付小杨谅,还用得着费那心思?哈哈!”

夕阳快要落山了,黄河的涛声已经清晰可闻。

探马惊慌的从前面跑来,还没有跳下马,就高声喊道:“主帅,大事不好了,敌人烧掉了黄河上的浮桥!”

薛峰心想,老杨素,我看你还能不能笑,如果你再笑的话,我算你有本事……

“哈哈……知道了!呵呵!”

听到杨素的笑答声,薛峰心想:这老家伙看来是脑子出了问题,或者是吃了什么容易笑的药。要不的话,就不好理解了。没了桥,怎么渡河,没法渡河,还怎么打仗?

到了黄河边,所有人的神情都凝重起来,只有杨素依旧面带笑容。

太阳还没有落山,杨素命令后勤兵,抓紧做饭,把最好的饭菜做给士兵吃。他是官,有喝酒的特权,于是,他在帐篷内,开始喝酒。薛峰即是侍卫又是高参。也沾光同喝。

以前,杨素总会问薛峰这样薛峰那样,可是,至行军以来,他没有问薛峰一句。因为他自己就是神——战神。

为了赶路,杨素只带五千精锐骑兵。

按理,杨谅如果不是胆怯,消灭杨素的五千兵应该不成问题。不知杨素是不是未卜先知,要不的话,他怎么敢带五千人与杨谅的几十万大军玩呢!

下级官员围绕着统帅的帐篷转了一圈,私下里议论着:今夜,无疑是要在这驻扎了。要驻扎,那大家都得把帐篷搭起才是。…,

于是,几个下级官员来杨素这里询问搭帐篷之事,杨素的回答是:可以沿河搭一些,给河对岸的人看一看,做做样子,但,今天决不在这里过夜。

那些下级军官被杨素留了下来,一同喝酒,一个帐篷,挤得满满的。

别人盼望光明,而杨素盼望黑暗。天刚黑,杨素红着眼道:“快!把附近的商船、渔船通通偷来……”

“我们巡视过了,那些船上都住着人,没法偷呀!”一个下级官员答道。

“好偷就偷,没法偷就抢!把船弄来之后,船舱里全面铺上草,把马和人快速渡过黄河。”杨素站起来身来,做着偷与抢的姿势道。

官兵与强盗,其区别在于:一个是公的,一个是私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会偷与抢!

官兵与强盗,还有一个区别:强盗抢劫的财物,一般会据为己有;而此时的官兵,抢这些船来,只是暂用一下而已。完了,当然也不用还给谁,总之,这些官兵是不需要它们了。

就这样,杨素带领五千精兵悄悄的进军,打枪的不要,顺利的渡过黄河。明朝诗人沈明臣有一首《凯歌》诗,不知讲的是不是杨素,但,情景有点儿相像:“衔枚夜度五千兵,密领军符号令明。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

这首诗描述一场夜袭战斗,其特点就是奇快、主动、迅速、勇敢,在敌人没有作出充分反应的时候,就被歼灭。

……

杨素五千精兵渡过黄河之后,人不知鬼不觉的向蒲州进发。

蒲州守军无法相像,说今天夜里会有杨素的平叛大军会到达蒲州。因为在黄河边上,蒲州守军将领纥单贵和王聃布置了上千军士监视黄河对岸;黄河上浮桥也被烧毁,杨素无论怎样神,他毕竟不能从黄河上飞过来。

因而,纥单贵和王聃这两位新任蒲州将领,决定绝不辜负美好时光,一定要与民同乐,邀请蒲州城最美的美女共渡良霄。

两位守军将领的做法,是有充分理论依据的,并不是他们心血来潮,也不是他们对女人情有独钟。古诗十九首其中一首说得非常清楚:“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这首古诗对及时行乐者作了高度赞扬,对不知乐趣的人进行了讽刺,特别是那些不知女人之乐为乐的人,更为他们所不齿。

纥单贵和王聃行乐之后,进入梦乡不久,杨素渡过黄河。他们消灭驻扎在黄河周边的叛军之后,又悄悄的逼进蒲州城。

静谧的蒲州城,来了杨素这一支不速之兵。这五千精兵把几万守军打得落花流水。

纥单贵是精通兵法“走为上策”的军事家,他早就模拟过“走”的线路,因此,当杨素精兵到来之际,他及时的一走了之。

王聃对兵法学得差些,不会“走”,被杨素捉了个正着,他及时的做了个识时务的俊杰——向杨素无条件的投降。

薛峰望着杨素那一张脸,就好像是度蜜月的新郎。

接下来的是,杨素与后面增援来的大军会合,向杨谅的老巢晋阳出发。

……

杨谅回军到晋阳,听说蒲州失守,他匆忙把晋阳交给豆卢毓,亲率叛军到介州迎敌。…,

尚未到介州,遇到了一件不顺心的事。听说豆卢毓把还没有来得及清除的、关在大牢里皇甫诞给放出来了,还任命他为指挥官。

杨谅心想:你豆卢毓是什么意思?凡是我拥护的,你要反对,凡是我反对的,你要拥护,你啥意思?我要回去问一问你!

到了东城门,杨谅勒着嗓子高喊道:“我是汉王,你们赶快开门!”

豆卢毓在城门之上,告诉守城士兵:“你们不要让他骗了,他哪是什么汉王,不过山贼罢了。”守城士兵没有一个认识杨谅的,豆卢毓又说他是山贼,那他肯定是山贼无疑,于是,飞箭纷纷向他射去。

杨谅并没气馁,急忙飞马向南门跑去。他又喊出了在东门同样的话,南门守兵有认识杨谅的,于是,杨谅顺利的进了城。

这座晋阳城,是杨谅经营多年的城,杨广中央军的奸细豆卢毓,远不是杨谅的对手,因此,杨谅一进城,这晋阳城马上又属杨谅了。

豆卢毓和皇甫诞的下场是:头与身体分离。让他们分离的利器,是杨谅手中的大刀。

重新夺回晋阳,杨谅焦躁不安,像这样玩下去,全国解放不了,割据割不成,弄不好的话,小命也玩完了。不行!要拼命,不然的话,自己即将要走大哥与四哥的路——这是一条痛苦、屈辱之路,自己绝不能再走。

于是,他决心主动出击,派大将赵子开十几万大军迎敌于霍邑,自已在后方坐阵指挥。

赵子开十几万大军把住霍邑各个要冲,如果杨素军队胆敢来犯,一定叫他有来无回。

杨素的军队人数,约四万人,而赵子开的叛军近二十万。叛军熟悉这一带的地形,以前练兵就在这一带。

薛峰没有打过仗,但从力量的对比上,知道这个仗不好打。赵子开的叛军有许多有利因素:人多,熟悉地形,以逸待劳。而杨素平叛大军人生地不熟,又远途奔波,力量悬殊,这仗怎么打?

想到这里,薛峰不禁向杨素的脸上望去,在没望之前,他估计,杨素不应该再笑了吧?

再一看,杨素依旧笑咪咪的。薛峰经过初步判断,杨素肯定是得了脸部麻痹症,那脸并不是在笑,而是一种麻痹的病症。

“薛峰,你跟我走,我打个漂亮仗让你看一看,让你知道,什么叫会打仗!”

薛峰从杨素此时灿烂的笑容中,方才感觉到,自己刚才的判断错了:杨素并不是得什么脸部麻痹症,因为脸部麻痹病症与这灿烂的笑容无法混为一谈。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