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大隋草头兵 > 第286章 辽东城下

第286章 辽东城下

大业九年,四月,各地军马齐集于涿郡。杨广亲率大军,拉开了第二次征伐高句丽的战幕。

辽东地面的天气依然寒冷,根本没有丝毫转暖的迹象,地面上的积雪依稀可见。一眼望不到头的大隋军队缓慢的往前挪动着脚步,来回报信的斥候不时奔驰而来,又奔驰而去。马蹄声声,卷起地面上被踩的稀松的泥土。夹着雪水的泥土四处飞溅,不少隋军军士的衣服上被溅到,惹起了一些咒骂的声音。

那从远处飞驰而来的斥候满脸的紧张,根本不管路边军士的呵斥,径自往前赶去。片刻功夫后已是到了最后面的一队骑兵后面,还没下马已是高声喝叫起来:“将军大人,宇文大将军急报!”

随着他的喝叫声,从骑兵队伍中冲出几人,与那斥候耳语两声,已是将他带到了杨戈身前。

“将军,宇文大将军有急信送到,请将军过目!”

杨戈将那书信接了过来,快速扫视两眼,淡淡的说道:“好了,你回去禀报大将军,我骁果军即刻启程,定不会耽搁日程。”

那斥候领命离开。杨戈传令下去,全队驻马不前,停在原地等候下一步的命令。随即拨马离开了大队,站立在道旁,不一会功夫,李靖与胡刀匆匆赶了过来,与杨戈在道旁窃窃私语。

距离三人不足百米的地方,少年人萧厉骑在一匹黑马上,显得更加瘦小,不时拽一拽自己的衣衫,似乎这样就能挡住刺骨的寒风。

旁边的一名壮汉笑呵呵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阿厉,感觉如何,还能受得住么?”

萧厉梗着脖子叫道:“这算什么,与去年我们出塞外打胡人比较,已经好很多了。”稍顿了一下,有些疑惑的问那壮汉:“对了,不丹哥,你说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跟着去辽东呢,听说水军大总管来护儿就是走的海路,要是我们也跟着走海路多好。”

那壮汉正是周不丹,他们本来是马邑的兵丁,后来跟着李靖到了塞外,也立下了不少战功,现在已经是一名队正了。此时听到萧厉的问话,叹了口气道:“谁知道呢,不管是走海路还是走陆路,那都不是我们这些小人物所能关心的。这些事情,自有杨将军为我们做主。”

萧厉点点头,与周不丹齐齐将目光投向了杨戈那边,不知道方才匆匆离去的斥候带过来的是什么消息,他们骁果军的路线又会有什么变化。

自从离开北海郡后,杨戈亲率骁果军,一路北上赶到了涿郡。此时的涿郡,早已是大军云集,从全国各地调遣而来的军队整装待发,目标直指辽东郡。

杨戈所率领的骁果军,初到北海郡时,还不到三千人。但经过北海郡这段时日的休整训练,又从当地征召了不少壮丁,编入了骁果军,如果将两郡的郡丁加上,总数已是达到了近万人。

等到离开之时,光是留在北海高密两郡的郡丁,其数量已经有五六千人,其中不少中高级将领都是出自骁果军。可以说,北海郡高密郡这两处地方,已经牢牢的控制在骁果军中。如果再算上巨盗郭方预的近万贼兵,这股力量足以护卫两郡有余。

而此次出征高句丽,杨戈也是有不少自己的打算,自然要有着足够的实力才能说得上话。他这支骁果军虽然仅仅带了三千人,但却都是骑兵,机动能力在全军范围内,也是首屈一指。

等到了涿郡之后,首先拜见了当今圣上杨广。

杨广对杨戈所率领的这支骁果军甚是满意,原本想将这支队伍留在他的身边充作亲卫,不过经过宇文述提了建议后,考虑半天后却改变了主意,居然听从了宇文述的主张,让杨戈这支富有战斗力的骑兵军团担当了护粮军,整日龟缩在大军后面。

这让杨戈甚是诧异,原本想着会充当全军的先锋,但到了地方却被指派了这么一个重任,让他以及手下的诸多将领哭笑不得。更有不少人当场就骂骂咧咧的,认定是宇文述诚心不想让骁果军立功,是以才委派了这么个鸡肋一般的角色。

杨戈起初也有些愤愤不平,但随即想起接下来的战役,却又有些释怀了。若是历史并没有太多偏差,恐怕这辽东城也不是那么好打的,这功劳难道真的就那么唾手可得么?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不过当护粮军倒是有不少的好处,至少这一路走来,竟是出乎意料的没有遭到任何高句丽人的抵抗,前面不远处就是辽河了。而渡过辽水之后,就是高句丽的第一座坚城:辽东城。

想起去年时候,第一次征伐高句丽时,就在这辽河,隋军遭到了重大的伤亡,老将军麦铁杖就丧身于此。而此后的辽东城,也随即成了隋军心中的梦魇。历时数月,始终无法攻破辽东城,隋军更是死伤无数。最后迫不得已下,杨广才下令分兵两处,由宇文述等九路大军绕过辽东城,直接进攻平壤。可惜的是,大军竟是因为缺粮导致兵败,这血淋淋的场景至今还不时在杨戈脑海中回荡。

而现在大隋军队,再次在杨广亲自率领下,已是将辽东城围困的水泄不通。不过根据前方传来的战报得知,虽然大军围攻辽东城数日之久,但高句丽人却是仿照第一次被围困的法子,当起了缩头乌龟,根本不敢出来与隋军作战。

就在辽东城西北处二十里,就是隋军大营,总数多达数十万的军队驻扎在此地,再加上那几十万的辅军民夫,这里俨然已经成了一处极其热闹的场所。整个大营连绵盘踞数十里地,成千上万顶帐篷矗立在大营之中,宛若一座没有城墙的城堡一般。

在这大营最中心位置,就是当今天子杨广的亲军营地了。一座临时赶制出来的木制宫城精美绝伦,杨广自然就是在此处歇息了。在宫城外围,乃是随军而来的诸位大臣的帐篷,再往外延伸出去,才是各军的营地,将里面团团围住,力保万无一失。

随着夜色降临,隋军再一次无功而返。一天的攻城结束了,辽东城依然属于高句丽人。一队队隋军垂头丧气的返回到自家大营之中,时不时的能听到凄惨的哭叫声,那是一些隋军的亲人恐怕将性命丢在了城池之下,但更多的隋军则是满脸的落寞,对这等生离死别,他们已是司空见惯,再也引不起他们任何心情上的波动。

一个晚上很快过去,等到天色再次发亮,城头上的高句丽人诧异的发觉,今日似乎并没有隋军前来攻城。正在这时,远远的传来了一阵阵鼓声。

“咚,咚,咚,”随着一阵阵的鼓声响起,隋军中诸多乐器齐齐奏响,锣鼓喧天中,夹杂着震耳欲聋的吼叫声:”万岁,万岁,万岁!”。

城头上的高句丽人面面相觑,不知道隋军在搞什么鬼。就在他们惊惶不定时,又是一阵阵山呼声犹如海涛汹涌般传了过来,刹那间辽东城中报警的号角声此起彼伏,响个不停。犹自困倦疲乏的高句丽士兵打着哈欠,满脸睡衣的纷纷跑上了城头,各就各位,准备迎接隋军的攻击。

不过这些高句丽士兵都是些老兵了,去年就曾经在这里坚守辽东城,并且最后取得了胜利。那场胜利直接助长了他们的信念,这信念的强烈,甚至影响到了这一次的攻防战。尽管每一次似乎都是岌岌可危,但这些高句丽士兵都坚信,辽东城绝不会被攻破。

辽东城是高句丽的坚城,能够驻守在这里的自然也是高句丽最精锐的士兵。但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严阵以待了好半天,居然也没看到隋军半点进攻的人影,心里面顿时七上八下,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乙支文德满脸郁色的盯着城外,好半天那双眸子也没有任何变化。又过了片刻,乙支文德一挥手,下令让全军轮换原地歇息,但绝对不能擅自离开战场。

此时,在隋军大营内,杨广正高高的站立在高台之上,看着底下山呼万岁的诸多军队,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有如此军队,何愁高句丽弹丸小国不灭?

杨广要做的是超越秦皇汉武的伟大君王,他要开创一个无与伦比的大业。只要将这小小的高句丽征服,载着无尚的荣誉,他将亲自主持这一年的科举考试,他要建立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国家。什么世家门阀,再不会对他造成丝毫的阻挠。

“高句丽高句丽撮尔小国,不服王化,窃据我华夏之地,如今朕再次挥师百万,亲征高句丽,虽偶有小挫,但终不能阻挡我百万雄师。诸将军听命,但凡有攻破辽东城者,必有重赏。第一个登上城墙者,黄金百两,连胜五级。朕决不食言!当为众将士擂鼓助威!”

杨广在台上侃侃而言,台下众将士无不雀跃欢喜,要争做第一个登上城头,第一个破城的勇士。

随着杨广亲自在台上擂鼓助威,隋军将士鱼贯而出,喊杀声瞬间响起,往辽东城杀了过去。一队队隋军汇聚了一个个方阵,通通通脚步声,跺在地面上,顿时让所有人心跳同时加快,这脸上的血色更加浓郁。

这时候,天色已经大亮。初升的太阳带着一缕缕暖意,照射在辽东城下犹如蚁群般的隋军队伍内,明晃晃的明光铠甲上顿时发射出一股股耀眼的光芒,只是刹那间,辽东城头上已是一片耀眼夺目的白色光芒。

乙支文德望着缓缓走来的隋军,不由得心跳加快,不停的大声吼叫道:“隋军来了,准备迎敌!”

一面面隋军军旗迎风摆动,直直的往辽东城方向撞了过来。乙支文德默默的凝视着城下的隋军,盘算着距离,突然高声喝叫道:“放箭!”

刹那间,成千上万支羽箭飞了出去,宛若下了一层黑雨相仿,铺头盖脸的洒落在了隋军头上。还好隋军早就有所防范,盾牌兵将手中盾牌齐齐举了起来,形成了一面盾牌组成的平面,将那密密麻麻的箭矢挡在了外面。但即便这样,依然免不了不少士兵被箭矢射中,惨叫声中倒地身亡。

但随着隋军缓缓推进,不一会功夫已是冒着箭雨冲到了护城河外。

自从上次坚守辽东城后,高句丽人就知道,恐怕下一场战争是在所难免的,所以也研究出了不少对付隋军攻城的装备。

在隋军这次进攻之前,高句丽人早就在原先的护城河上重新开挖,竟然挖成了一条极深的壕沟,这壕沟之大之深,完全比得上任何一家道观来的重要。

而在护城河之外,高句丽人又挖了数道壕沟,并且在城墙前的五百步内的空地上,全部都栽上了鹿角。所谓鹿角,分防步骑两种,第一种是将许多尖锐而坚固的树枝或树干捆绑在一起而成,因形状像鹿角而得名,亦称拒鹿角。第二种就是把圆木削尖,并交叉固定在一起以阻止骑兵进攻,可以活动,也称拒马。

但是辽东城下的鹿角却比这两种更加厉害,乃是将手臂粗的木桩两头削尖,一头打入地中四五十厘米,另外一头也削尖露出地面四十厘米左右,这些尖桩埋在城墙下的所有空地之上,密密麻麻,错乱有致,不但能对步兵攻城进行有效的遏制,对骑兵的冲击能有更大的限制。

隋军要想接近城墙,只能一点点的清除这些鹿角,而高句丽守军则能依靠着城墙使用弓箭、守城弩等大量杀伤隋军。在辽东城下的这段时间,虽然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但好歹是将这城墙之下的所有鹿角都已经清理干净了。不过,付出的代价却是极大的,不少隋军将士的性命都死在了这里。

不但鹿角,就连那条花费了高句丽无数民力的人工河,也被隋军一批批的士兵在这段时间中,不断的驱赶民工背着土袋子兜土而填,从最初的在护城河中填出几条进攻通道,到如今基本上这护城河已经成为了平地了。

看着眼前的地上还残留着的一些矮桩,那护城河中的一些尸骨,甚至那破损的城墙,就连脚下的土地中也都还渗着红黑色,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流满了中原将士们的鲜血,这座城池就如一个无底洞,不断的将大隋的鲜血抽走,让一个无比兴盛的大隋,损失了太多的元气。

这时候,已经有几个方阵停了下来。用盾牌挡着对面城头上的冷箭。旋即随着各自方阵的将领发布命令,队伍中所有的弓箭手张弓搭箭,方向指向了辽东城头。

随着一阵阵弓弦声响,数十个声音同时高声喊叫:“放箭”

一阵阵破空的声音传来,数万支羽箭组成了一片黑压压的乌云,呼啸着往辽东城头上覆盖了过去。刹那间乌云蔽日,整个天空也变得暗淡下来。

高句丽人对此种箭雨倒是习惯了,纷纷取出盾牌躲避,但绝对没有人敢于在外面晃悠。两轮弓箭完后,等候多时的步兵嘴巴里吼叫连连,已是以队为单位,往城墙处扑了上去。

此前每日隋军都强攻无数次,但最后都是死伤无数却无功而返。这一次,杨广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再也不随便干涉下面将领的指挥,甚至大开封赏,征求各种攻击手段。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不少人开始苦心研究这破城良方。

有将领建造了一种可以高空作战的飞楼,可以平地拔起数丈高度,从高处对高句丽士兵进行对攻,从而抵消了高句丽人从上至下的弓箭优势。还有人采用撞车,用来撞击城堡。甚至有些将领开始从地底下打上了主意,挖了地道要深入城中。如此种种,数不胜数。

此时,各种各样的攻城器具让高句丽人尝尽了苦头,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高句丽人历经几次攻防大战后的一些经验之谈。双方你争我夺,陷入了白热化。

而就在这时候,杨戈却是接到了来自宇文述的书信,信中对杨戈的骁果军赞叹不已,但同时却提到了一点。那就是当今圣上杨广已经颁布下命令,大军一分为二,他将亲率一路围攻辽东城,而另外派遣了宇文述与杨义臣两人,绕开辽东城,率军直接攻击平壤。而杨戈所率领的骁果军,也被划分给了宇文述统管。

其实这兵分两路的策略,上次征讨高句丽时就是采用的这个计策,可惜的是,就在胜利曙光乍现时候,先是水军来护儿轻敌冒进,导致大败。然后又因为没有军粮的缘故,落得悲惨下场。但这绝非是战略上的失误。是故这一次,依然采取了兵分两路的做法。

宇文述下令,杨戈的骁果军不必再担当护粮的重任,而是充当了全军先锋,从辽河下游绕过辽东城,从乌骨城一带进击平壤。

其实要说起来,宇文述这做法自然也有他的道理。杨戈这支队伍,其战斗力自不用说,早就被认定是强军无疑。此外与其他队伍相比,骁果军全部都是骑兵,机动性自然无与伦比,担当前锋自然是再好不过。

不过对于宇文述的好意,杨戈等人却是有些许的不安。(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