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大隋草头兵 > 第312章 谋定后动

第312章 谋定后动

杨戈身为辽东行军总管,自称为辽东总管,李靖则作为副总管,协助处置日常事务。如今辽东军占地面积颇广,军马众多,其中最为险要的地方自然就是辽东城、平壤城以及指挥枢纽新义州了。在这三处地方,杨戈也是布下了重兵。

辽东城,郡守由王猛担任,通守宋尔痴,同时任命李洛为辽东将军,率兵约五万,负责镇守辽东城一带区域;

平壤城,郡守由周文博担任,通守陈文泰,同时任命谢映登为平壤将军,率兵约五万,负责镇守平壤城一带区域;

新义州,郡守由左文龙担任,通守曹齐生。同时任命胡刀为新义州将军,率兵十万,负责拱卫大本营。

而最为重要的训练研究基地身弥岛,同样驻有重病,由杨戈的心腹大将徐庆担任身弥岛将军,统管岛上一切事务。

水军方面,王思晨成了水军大统领,乐进苏钊成为其副手,分别统帅一只船队驻扎在莱州湾与椒岛,而王思晨则亲率水军主力驻扎在身弥岛上,随时负责居中接应。

若是再加上北海郡的长孙无忌刘武周,以及高密郡的魏征郭方预,以及统帅重兵驻扎在下营港的王伯当,可谓是兵强马壮。

这些驻扎在各地的将领,各个都非等闲之辈,除了杨戈以外,彼此间更是多有不服。但在他们心目中,最让这些人敬畏的却不是杨戈本人,也不是副总管李靖,而是余老三麾下的特种大队。

说起来,这特种大队也是一脉相承,其中的中坚力量就脱胎于最早时候身弥岛上杨戈训练出来的那一批人,如今这些人早已今非昔比,作为特种大队的老兄弟,担当了各级军官,专门负责各项特殊训练项目。

据说这些人个个都有鬼神莫测的本领,神出鬼没,根本无从防备。只要是跟随杨戈时日比较久的,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若是让这么一群人盯上,恐怕再要吃饭睡觉,也不会觉得有丝毫安生的感觉了。

杨戈坐定之后,笑呵呵的冲着王猛打了个招呼。如今王猛虽然名义上成了自己的下属,但杨戈却不敢有丝毫不敬。

王猛被剥夺了军权之后,一度在身弥岛上钓鱼,后来经过杨戈劝说后,终于解开了心结,主动出任了辽东城郡守,在宋尔痴以及张方的协助下,负责辽东城一带的民生政务。

数十万移民,工作量之大,连王猛这样的猛人都叫苦不迭,最开始的时候忙的不可开交,但效果却并不是很好,时不时的会碰上一些麻烦事情,整日被搞的焦头烂额。不过,让他庆幸的是,这个难题很快被一个人解决掉了。

这个人的出现,却是颇有一些喜剧色彩。原因无它,源头正是萧炎等四个女人搞出来的女校。

女校成立后不久,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渐渐的蔓延到了中原区域,首当其冲的就是山东地面。这齐鲁之地,本就是诗书礼仪之乡。近年来虽然盗匪频频,但从骨子里却是并没有丢掉那些传承。当听闻到辽东新成立了女校,专门招收女子为学生,传授一些技艺之时,顿时引起了一番轩然大波。

当地世家族老纷纷出言呵斥,认为这是伤风败俗之举,甚至有个别人专程前往面见长孙无忌魏征等人,请求代为转告辽东总管杨戈,务必要取消这所谓女校,以还我朗朗乾坤。长孙无忌魏征自然一笑了之,哪里肯做这等无聊之事。

那些族老无奈下,兀自管不住嘴巴,却没想到的是,凭藉着他们之口,这女校的声名却是越来越响亮了。这其中,就吸引了不少女子的注意力,非要吵吵嚷嚷也要去女校,竟是不管不顾那属于原本苦寒之地的辽东。

如此一来,这山东诸郡县的世家豪门,争相将目光投到了辽东。一番关注下来,这些山东世家竟是隐隐感到吃惊非小。短短的时间,辽东已是旧貌换新颜,他们这些人都是经历过大场面的人,自然明白,若是这中原移民源源不断的迁移过去,恐怕这辽东就再不是往昔的苦寒之地了,而是摇身一变,成了他们再也不能等闲视之的庞然大物了。

既然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些世家自然明白,如今的辽东,也就是杨戈杨总管,已经成了一方诸侯。眼见得中原形势日渐凌乱,这些世家自然懂得乱世的生存之道,杨戈掌控的辽东,也不可避免的成了他们投机的对象。

基于此,这些世家一改初时的反对,反而对女校的建立大加赞赏,甚至主动将自己世家内的女子送到了辽东。此举自然是为借机与辽东搭上关系,说不定还能寻上一些好姻缘,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被送到辽东的女子当中,最为出色的恐怕就要数齐郡卢家的姑娘卢月儿了。

卢月儿从小就聪颖过人,琴棋书画无不精通,等稍微大一些了,身段更见苗条,也是远近闻名的美女才女。有此才情美貌,这上门提亲的自然是络绎不绝,但这卢家与旁人却是又有不同,这亲事嘛,竟然是由卢家小姐来做主的。

卢月儿自持才情,哪里肯看得上等闲之辈,一来二去下,这登门的媒人也渐渐少了起来。卢家父母心里忧虑,却又拗不过自家女儿,也只能听之任之,暗暗祈祷能早日寻得佳婿了。

说来也巧,那日卢月儿与家中丫鬟到城外寺庙上香,偶遇到一群书生在一旁纵论国事。她听着好笑,不免开口刺了两句,却引起了众书生的不满,几轮辩论下来,却是输给了卢月儿,被她辩驳的哑口无言。而这一幕,却被路过的一名年轻书生看到,心中仰慕其才华,上前拜见。

卢月儿误以为这书生也是那些不学无术的同伙,哪里能有什么好脸色,拂袖而走。那书生却不甘心,从旁人耳中听到了卢月儿的大名后,更是生出了爱慕之意。第二天就登门拜访,卢月儿的父亲卢明柱出来招待,颇感诧异,不知这书生因何而来。寒暄过后,才知道他乃是齐郡薄有才名的房玄龄房公子。

说起来这房玄龄,在齐郡也是小有名气。房玄龄少年时代随父亲去京师,当时隋文帝当国,天下宁晏,一片大好太平景象,但弱冠之年的房玄龄已经对世事有精到的分析,私下对父亲讲:“隋帝本无功德,只知诳惑百姓。而且他不为 国家长久之计,诸子嫡庶不分,竟相淫侈,最终会互相诛夷倾轧。现在国家康平,但灭亡之日翘足可待。”

十八岁时,本州举进士,获封羽骑尉。由于父亲常年卧榻重病,房玄龄一直伺奉左右,为人极其孝顺。待老夫身亡后还守庐三年,因此错过了不少好机会。正因为如此,房玄龄蹉跎至今,还未曾婚配,功名上也毫无寸进。

房玄龄虽然也是官宦人家出身,但与卢家相比,却是差了不少。卢明柱哪里肯将自家女儿许配与他,敷衍几句后将房玄龄打发了回去。没想到的是,那卢月儿却是在后面偷听,感觉到这书生满腹才华,言谈举止之间,竟是颇有知己的感觉,已是隐隐动了一些心思。

等房玄龄面色沮丧的走出去后,刚转过一处拐角,身后却有一名丫鬟追了上来,塞给了他一张字条后,匆匆离去。房玄龄看过字条后,惊疑不定,几乎疑为做梦,字条上却是那卢月儿约自己改日相见。

两人再次见面时,言谈间甚是融洽,都对彼此的才华深深佩服。两人如此这般会面了多次,卢家父母却是被蒙在了鼓里。直到这次听说女校设立,卢明柱竟是也存了一番思量,与自家女儿商议辽东一行。卢月儿本就是个女才子,听闻此事哪还有不想去的道理,遂欣欣然答应下来,更是暗中叮嘱房玄龄,告知了此事。其用意自然不必明说,房玄龄心中明白,也就跟着一同来到了辽东。

房玄龄是何等样人,自然明白想要顺利迎娶卢月儿,自己肯定要出人头地,方才对得起卢家小姐的知遇之情。到了辽东不久,随即投书辽东总管府,要自荐为官。

谁也没想到的是,房玄龄不知是走了什么狗屎运,这份自荐信投了上去,竟然得到了大总管杨戈的青睐,当即传令下去,要面见房玄龄。两人交谈了片刻功夫后,杨戈已是当场宣布,任命房玄龄为辽东城移民转运使,成了王猛的副手,专门负责辽东移民事项。

房玄龄从总管府内出来之际,头脑兀自有些发昏,就这么瞬间功夫,自己鱼跃龙门,竟是摇身一变成了辽东军的高官,而且即将负责的竟是数十万中原移民。如此重用,让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看着杨戈满脸的信任,房玄龄也只有暗自为自己加油鼓劲。

等到了辽东城,见到王猛宋尔痴以及张方李洛等人后,众人对杨戈的这项任命深感怀疑。如此一个声名不著的书生,能成事么?

对众人的猜疑,房玄龄也心知肚明。要想打消旁人的疑虑,只有拿出响当当的成绩出来,这是唯一的路子。连续一个月时间,房玄龄带着手下一干人等,深入到了中原移民的家中,取得了第一手翔实的资料,又花了几天时间,已是拿出了洋洋洒洒一大篇关于移民的方针策略。

这篇文章拿将出来,顿时将所有人当场镇住。直到这时候,他们才对杨戈的眼光大感佩服,不得不服啊,随便派了一个书生过来,一个多月的时间,已是彻底解决了诸般杂事。从此以后,这移民方面的事情,就再不是王猛的老大难问题了。对于王猛而言,只需要每次海船运输移民过来后,作为辽东城郡守露个面,也已经足够了。剩下的事情,房玄龄与张方两人熟门熟路,配合上更是相得益彰,很是默契。

不过这次议事,房玄龄却是未能参加。一方面辽东城移民方面还有诸般杂事,另外一方面自然是因为他来的时日尚短,还不够级别的缘故。但王猛张方等人谈论起来,对房玄龄都是赞不绝口。

对他们的赞叹之词,杨戈心中暗笑,开什么玩笑,若是房玄龄还解决不了的话,当今世上还能有谁有如此本事?房谋杜断,这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两个猛男,可不是徒有虚名的。

不过,房玄龄既然已经来了辽东,不知那位杜如晦现在什么地方,若是也能一并勾引到了辽东,哈哈,李二啊李二,倒是要看看将来你们老李家起事的时候,还有没有那么多文臣武将了。

杨戈与众人闲聊了两句,言归正传,开始了这次会议的正式话题。

“诸位,如今辽东在我等手上已是将近两年有余,随着中原移民的陆续迁移,这辽东已是彻底成了我汉家江山。我辽东军数十万兵马,战船无数,可谓兵强马壮。如今休养生息了这么久,不少人可是有些手痒了。今日将大家召集在一起,正是想征询大伙的意思。”

席中将领,都是辽东军的高层,自然明白杨戈话中的意思,不禁隐隐有些冲动起来,一双双眸子透出了久违的杀气,一股凛冽之气瞬间笼罩了整间议事大厅。

“总管大人,这还用说么,当然是开打了。先没了百济,再打新罗。嘿嘿,这两个弹丸小国,哪里经得住我们大军。还不是望风而逃?”

率先说话的当然就是胡刀了。这家伙早就有了动手的意思,此时听到杨戈终于开口,哪里还按耐得住,抢先开口。

王思晨皱皱眉头,缓缓开口道:“胡子,要真如此简单,大人何必大张旗鼓的召集大家?依我看,此事还是稳妥一些的好。如今我辽东军将高句丽连根拔起,取而代之。难道百济与新罗就没有同仇敌忾的心思么,恐怕我大军一动,这两个国家也会随之而动,若是硬碰硬的话,我辽东军虽然不怕,但损失大了,我们却是有些伤不起的。”

“有什么好怕的,难道我大隋将士还怕受伤么?王大统领恐怕是过虑了吧?”

李洛笑嘻嘻的回应了一句,但谁都听得出来,他这话是针对王思晨去的。两人彼此之间有些不对付,这也是老黄历了。对于这一点,大家都心中有数,也就不去管他。

王思晨却是冷笑了一声,冲着李洛丝毫不客气的说道:“李将军,别忘了,在我们的身后,还有偌大的中原地区呢。现在中原战乱频频,大隋江山还能保得住多久?若是在这两个弹丸小国损了兵将,可是得不偿失的。还请总管大人明鉴!”

话说到这里,李洛也是心中一惊,果然正如王思晨所说,眼下可不是大动刀兵的好时机啊。但是总管大人的意思,的的确确是想对百济新罗下手的啊。这,这,李洛的脑子一时有些糊涂了。

杨戈微笑两声,将头转向了王猛,亲切的问道:“王大哥,你的意下如何?”

王猛呵呵笑了两声,不假思索的说道:“打是肯定要打的,但是怎么打,却是个问题。务必要一战功成,否则拖下去的话,却是对我辽东军有所不利的。”

杨戈点点头,又征询周文博的意思。周文博将百济新罗的水军实力分析了一遍,也是认为眼下的确是下手的好机会,但如何打法,却和王猛一般,暂时还没什么好的思路。

众将七嘴八舌,说的无非也就是个水陆并进,强攻硬打,并没什么新鲜的思路。到了后来,突然有人叹道:“若是百济也能像当日的平壤城内乱就好了,可惜的是百济扶余氏实力雄厚,并不像高句丽一般权臣当道有机可乘,这倒是难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杨戈却是突然想起了一个人,正是当日他带着人虏获过的北汉山城少城主扶余元,当时从他口中,似乎与那百济王世子有些过节。若是能从他这边找到突破口,倒是一项不错的主意。

不过此等事情并不适合大庭广众下商量,杨戈不动声色,并没有将这扶余元的事情说出来。又商量了片刻后,杨戈吩咐众将,马上开始动员各自军队,将大战的各项准备工作逐项吩咐下去。众将欣然领命,喜形于色的各自出门准备不提。

等会议结束后,杨戈将李靖胡刀余老三留了下来,说起了当日那扶余元的事情。胡刀余老三也是当事人,自然还有印象,此时听杨戈提起,顿时心领神会,知道总管大人想的又是特种作战那一套招数了。

李靖听三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讲说清楚后,沉思了片刻后,向杨戈提议道:“既然北汉山城的扶余元是大人故交,不妨先走动走动,探听一下虚实。同时也可采取一石二鸟之策,派人到百济都城放出风声,就说北汉山城城主扶余琪欲投靠大隋等等。另外可派人往新罗一行,与之交好,将其稳住,最好能让其采取中立。”

杨戈不禁大喜,没想到自己只不过这么一说,李靖已是说出了整盘计划。若是此计能成,嘿嘿,恐怕百济危在旦夕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