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超时空突击队之二战风云 > 3-14 大战暂停

3-14 大战暂停

日本就是这样一个奇葩的民族,之前西南空军空袭长崎,用VX战剂毒杀数万人,政府没有怎么放在心上,佐世保军港内的几十万吨燃油被毁却让他们从“老子亚洲第一”的美梦中有所觉醒。

倒也是,日本的燃油全靠进口,为了实现丰臣秀吉提出过的“亚洲战略”,日本人从明治维新就开始准备侵略战争,佐世保军港那几十万吨燃油虽说重油占多数,可也是日本小半年的石油进口量,辛辛苦苦积攒了那么久,却在中国人的“火箭”之下毁于一旦,这怎能不让他们心痛?而经过这一战,东方云明对于“在日本人心中,石油储备到底占多重的分量”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裕仁天皇敢拿全日本一亿人口做赌注,但却不敢拿任何一点原油储备来赌胜利。

原本英国和法国还想着坐山观虎斗,让日本人用化学武器给西南军造成重大损失之后,它们再以国联的名义坐收渔利,不仅可以收回西南军占去的缅甸、东印度和印度支那半岛西部地区,还可以凭“违反国际公约和人道主义”的名义让日本人白给他们“干活”。

不过,局势的发展与这两国的期盼背道而驰,西南军也有化学武器,两支军队在东南亚竟然直接开打化学战,日本人甚至动用了细菌!更令他们吃惊的是西南军对细菌武器的报复,以上海虹桥机场为基地,直接轰炸了日本本土,虽然西南军一致说从未对日本本土的平民目标使用毒气弹,可明眼人都知道,西南军绝不会承认对平民使用毒气弹。中日两国你来我去,丝毫没有停火的意思,这个时候在孟加拉地区的英法联军支撑不住了。

陆军总司令高文峰虽然抽走了英法联军当面的第1集团军,但是东方云明却往这里增加了1个大队的白虎-1强击机,在BH-1的两门德制0毫米MK-101F机炮和斯图卡大角度俯冲投下的炸弹面前,一切的野战工事都像纸糊的一样,费力不讨好。在这样的空中打击下,西南陆军第集团军一个不满编的普通步兵师加上临时召集的两万多民兵就将英法10万人的部队阻截在恒河口西岸动弹不得。

有西南军在正面掌控着局势,钱德勒?博斯率领着一支名字叫“印度自由革命军”的游击队开到东印度地区,凭借东印度的复杂地形与英法军队进行游击战。西南军军委会除了之前向“印度自由军”提供的7000多支9mm版本的“虎翼”冲锋枪和6000多支毛瑟98Z步枪之外,还将战场上缴获的两万多支李?恩菲尔德步枪、近千支布伦MK.1机枪、144门60-100毫米口径迫击炮、40门山炮和400万发7.7×56mm子弹、6000余发各型炮弹全数送给了他们,这样一来,加上印度自由军从英印军的军火库里抢到的1万多支恩菲尔德步枪及刘易斯轻机枪,钱德勒?博斯手里的武器装备可谓精良。所以短短一个多月,印度自由军就像细菌繁殖一样迅速发展壮大到10万人左右,这支军队很“默契”地配合中国西南军切断了英法联军的后勤补给线,不用西南军进攻,英法联军几乎是成建制地向印度自由军和西南陆军投降,就为了吃上一口饱饭。

尴尬的不仅仅是陆军,英国皇家海军远征东南亚的D舰队也一直被动挨打。纳尔逊级罗德尼号战列舰自从来了印度洋,big seven的威风在一场空袭中彻底扫地,之后罗德尼号一直在加尔各答港口内进行维修,军港外围也有很多的陆基大口径岸防炮。但是西南海军的艘定远级战巡带着两艘伦敦级重巡洋舰轮流趁夜色掩护、在陆军侦察兵的校正下对军港进行远程炮击,只需要十来分钟的急速射就能将英国人白天干的活全部“返工”,皇家海军不胜其烦,却毫无办法。

东线的法属印度支那同样不容乐观,印度的钱德勒?博斯更像是一个政治投机者,如果给足他甜头或许有用,但是印度支那半岛(即东南半岛)活跃着的胡志明却是个坚决的红色党人,早在190年,他就在苏联的援助和制导下组织起了“印度支那红党”。

5月底的时候,法属印度支那的殖民军主力被尽数调往泰国边境地区应对西南陆军第5集团军,胡志明趁这个机会在越南南部的西贡市发起武装起义,成立了“大印度支那人民共和国”,改“西贡市”为“胡志明市”,印支红党是唯一的执政党,该党领导的印支游击队也成为了“印支红军”,这支军队的武器装备情况比“印度自由军”还要好,除了西南军低价售卖的中式武器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苏式武器,若不是法军有航空力量在压制,恐怕整个法属印支半岛已经落入胡志明彀中。

尽管西南军也是越来越困难,各方休战是当务之急,但是无论宋庆龄、李济深还是东方云明,面对英法两国特使焦急的心情都摆出了一副不着急的态度,个人各有各的招:军委主席东方云明总是以战事紧急和前线视察的理由避而不见,特区政府主席李济深以公务繁忙的理由故意拖延,政协主席兼外务厅长的宋庆龄倒是每次都热情招待两国的特使,还吩咐底下人端上咖啡,却一直闭口不谈边境勘定和罢兵休战的事,把特使们急得,又不好在宋庆龄这样一位女士面前太过词锋锐利。

然而英法两国必须马上解决亚洲的事,阿道夫?希特勒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国联查实德国军备情况,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已经下水海试,分别被命名为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400多架新锐的Bf109战斗机也部署于德法边境和北海沿岸,法国尝试过,这种战斗机比他们先进的不是一点半点。

最终,英国为了尽快从泥潭里抽身,只能请求美国出面,以国联的名义直接和南京国民政府调停,这个时候,正好东京也遭到空袭,中国空军用空中加油的方式让轰炸机的航程够得到东京,日本人也害怕了。

英美两国首先在6月份达成和议,英国以让出加拿大、彻底放弃北美为代价,换取美国以制止化学战的理由介入亚洲的战争,毕竟化学战越打越大对谁都没有好处。

从月0号开始,到7月8日各国和地方代表在上海公共租界签订停战协议,中国西南军和英、法、日三国前前后后打了一百多天,史称“东南亚百日战争”。

和谈的分成两拨,英法日三国为战败方,尽管日本一直不承认失败,美国作为第三方担任公证人的角色,中华民国为战胜方,因为关东军在长城沿线与宋哲元和傅作义的部队发生了交火,国军伤亡很大,南京方面实际上也被卷入了纠纷,好在最后没输,这个时候国民政府当然不能放过这样一个难得的获取利益的机会。

中国的谈判主代表是外交部长汪兆铭,副代表是西南特区外务厅的宋庆龄和叶恭剑,谈判团队中,西南军的海陆空军军官占了人数的一半,包括陆军总司令高文峰、海军副总司令陈季良。

谈判不是一次就能谈好的,东方云明没精力参与,一仗打完,周边势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身为西南军的最高长官,现在要做的是调整防务,执行下一阶段的建军计划。两国谈判就像赌博,中国现在是一挑三地在玩“斗地主”,谈判桌上的口水仗都是形式和弱势方的困兽之斗,最终结果还是要看谁的底牌大。对手三国从一开始就对西南军的战略目的判断失误,导致战场上处处被动,西南军的战俘营里现有英军4万余人,法军两万余人,加尔各答港内围困着英军艘重伤的主力舰,军港的防御工事在持续大半个月的炮击中残缺不全,陈绍宽随时都可以直接进攻加尔各答,将这艘主力战舰彻底毁掉,撤往斯里兰卡的D舰队剩余舰艇没敢在印度洋停留,绕道撤往了马来亚地区,反观中国西南特区,有艘定远级在印度洋巡逻,商船可以随意进出仰光的港口,战争中期短缺的各种物资没多长时间就补齐了。

只有日本在战场上取得了一点优势,就是关东军与中国9军的交战,战线从长城沿线被推进到了平津一线,两军已经隔着卢沟桥对峙了,89式150重型加农炮对北平的炮击造成了数百人的伤亡。不过日本陆军的第、16和19师团十分危险,雷战的第1集团军调到清迈之后,依照陆总的要求对这个残缺的师团发起了猛攻,一贯武器装备和战斗力占优势的日军野战师团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炮火覆盖,阵地被第1集团军炮兵师下属一个155mm加榴炮团的集火射击,炮击整整持续了一个半小时,这个山头就看不出半点阵地的样子了,原本一米深的战壕全都变成了松土一堆,阵地上的士兵存活率不到10%,个师团剩余的不到万人几乎是连滚带爬地撤退,要不是山本五十六的第1航空战队以损失全部4架九六舰战为代价,顶着西南空军的空中火力,强行进入曼谷的港口将陆军撤出,这两万多人真的就鸡犬不留了。也正是因为有这个功劳,山本率第1航空战队返回日本之后没有因为安达曼海空战的惨败而受罚。

中、日、英、法4个国家的谈判持续了一个多星期最终达成了停战协议,大致的内容如下:

第一,英国放弃缅甸,承认缅甸并入中华民国?西南特别行政区,是为中国缅甸省,中印边界线按照原印缅区界线执行。中英双方军队各自退守各自的国境线,不得越界;

第二,恒河口所对应的90°E经线以东、中印边境以西地区为两国缓冲区,由钱德勒?博斯领导的“印度自由军”驻扎,英印政府军不得继续进攻该区域内的自由军,西南军也不得继续为自由军提供军事援助;

第三,缅甸地区的东线边境以清迈-耶城一线为界,原属泰国的清迈被划归中国西南特区,法军下属所有武装力量不得越界;(泰国被当做了炮灰)

第四,由西南海军占据的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交予中国,双方以格雷特海峡中线为海上边界线,遵循相关国际公约的领海划分法则,公海海域,英国、日本、法国海军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拦中国商船的自由航行,中国军舰可以在规定航道内自由通过马六甲海峡;

第五,中国应遵循《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无条件遣返英法两军战俘共计约7万人,并交还所有收纳的英法两军阵亡士兵的遗体,允许英法海军战列舰以下的军舰进入孟加拉地区撤回两国军队;

第六,永久废除1840年的中英《南京条约》,英国占据的香港、九龙地区交还于中国,由南京国民政府派人接防;

第七,日本军舰不得擅自进入上海的港口,国民政府继续承认天津、青岛和上海日租界的有效性,日军停止进攻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驻军,以现下的战线为界重新勘定伪满和国民政府警戒线,日本方面放弃华北和满蒙自治政策,不得以任何方式支持上述地区的独立和分裂;

第八,交战各国自7月15日起停止一切交战行为,相互之间不作任何经济赔偿。

凡是涉及到西南特区的利益,基本山达到了战前他们想要的,对西南特区来说,此战是一场胜利,对于英法来说,西南军原本占据的它们的殖民地退回来了一部分,谈判人员总算不是无功而返,条件也都可以接受了,欧洲的这些道貌岸然,一天到晚地谈论着公道、公理,实际上最服的还是实力,直到1世纪的他们都还是海盗的逻辑:我的殖民地是我付出了鲜血和汗水打下来的,你要想拿去,就必须要用同样的方式、付出同样的代价从我手里抢过去,抢得过去我就承认你是对的,没那个实力一切免谈——真理只存在于大炮的射程内。

从停战协定上来看,英法表现得比较软弱,日本一如既往地强硬,国民政府又一次丢城失地,东方云明在长城战役中所做的努力最终还是白费了,日军还是在宛平城下与国军隔着卢沟桥对峙,卢沟桥事变的地理条件又满足了。本来宋庆龄都要求关东军按《塘沽协定》退回到长城以北,可是汪精卫这个船上人不使力,宋庆龄这个岸上人也没办法,蒋介石关注的重点还是在西安行营区域的内战上,而上海的白色恐怖也已经达到了顶峰。日本人没提出其它的要求,这个汪兆铭也就没有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利益。

英、法这两个老牌殖民主义者在亚洲搞得如此狼狈,外强中干的本质为日本所获悉,后来的史料认为,日本之所以敢进攻东南亚,与英法两国在此战中的表现不无关系。

各方正式停战之后,西南军军事委员会立刻发布命令,进行防务调整,成立缅甸军区,由陆军第集团军司令、原属滇军杰出将领的杨杰中将任军区司令,第集团军长驻缅甸,配合缅甸省的武装警察部队和预备役负责整个缅甸的陆地防务。陆军第1集团军和第5集团军返回成都休整,孙立人的51师驻防缅甸,他本人也从51师师长的职务上卸任,调任刚由旅改师的74装甲师师长,整个74师全数经由海路到天津,再通过铁路抵达包头,编入耿继辉的第8集团军,这个集团军就是之前的抗日先遣纵队,他们一直驻扎在白云鄂博,并且在那里修建了一个大型的常备军用机场,内蒙古的地形一马平川,最适合装甲部队的作战。

空军所有部队从南京政府控制区域撤回,4航空师驻守缅甸,暂时撤销空1军的编制,任命高志航为空军参谋长,并且兼任新成立的空军参谋学院院长,这个学院从空军部队中招生,专门培养中高级的空军军官。(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