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书生游 > 第四十七章 话里话外(下)

第四十七章 话里话外(下)

张文龙眼见两位大儒已经确定此事,摇摇头,确认道:“那好吧!。”

话头一转接着道:“现在俺家丫鬟仆从、账房文书都已经安顿好了,店铺也有人管理了,就是田产太少,明天学生要去买些好田。老李帐房帮着张罗了一些明年要往外出售的地皮,俺明后两天就专门跑一跑这买地的事,要和好几家签署买卖合同呢!可能明后两天就没时间来见过老师了。”

闻听老友这个弟子要想在京城买些好田来种,难道他想种地致富?不由面色一沉,不乐的道:“咱们读书人,多不耕作,只读圣贤书,你买地来做什么?”

看张大昌老先生好象不高兴,面色都严肃了起来。张文龙赶紧急声解释道:“弟子买田,主要是怕以后哪年闹饥荒。俺是怕了儿时那饿肚子的日子了,现在有点闲钱就想多置办点好田,好叫家里有点粮食储存,就是自己用不了,也可以送人呢!就是送老师家也可,用以略表孝心。”

听闻张文龙有这心思,不是要买地致富,而是想叫大家不再挨饿。张大昌听到产粮要送他老师家,却没提到自己,不由逗趣道:“你这就送你那老师家,不给我这送点吗?”他家也不差这点粮,他就是想看老友的这个弟子能不能想着给他送点东西,虽说粮食现在不值钱,但这也是一份心意啊!

张文龙听到张大昌此言,开口确认道::“送啊!怎么不送,只要产下粮,俺就吩咐家中那老帐房年年都给你们这几家送,不管过多久,从不会叫它间断。”

不管到时送不送,可是话到了。张大昌听闻此言很是对心,心中一喜,“恩”了一声,对着张文龙问询道:“那你想买多少好田?二百亩?”比出两根手指。

眼见张大昌才比出两根手指,张文龙心道这也太少了,摇了摇头,确定道:“不是,学生想,最少要买三千亩地,少了的话,就不够吃用的了。”伸手比出三根手指。

张大昌听到要买三千亩好田,心想这会不会多了点?不确定的道:“你这地是不是买的太多了啊!好象个人要种上千亩地的话都会被官府记录的,收取的公粮也会增多。”

这千亩以上收公粮会增多,要是这样可就麻烦了。张文龙心中一惊,疑惑的问道:“不知官府收公粮要增多多少?要是荒年那怎么收取?荒年要是也这么多,那买这么多地的就不会很多了吧!”

吕珍龄大儒听到弟子问起这事,插口介绍道:“这事我听以前的一个同人说过,好象是千亩以上田地要多交两层公粮,荒年吗?要减半,就是也要多交一层,好象是为了防止大地主过多囤积粮食。在荒年的话就是多交一层也会交很多的,很多大地主都怕连这一层的粮食都收不上来,都不敢多买田地呢!”

听见老师这话,张文龙心中不由一沉,想想,可惜的道:“这多出的一层赶上荒年,怕都收不上来,要是交不上那可是要问罪的,看来俺也不能买上千亩的好田了,可惜了啊!”

看到张文龙可惜不已的样子,张大昌对他很是赞赏,做事能思前想后,不错啊!点点头,夸道:“对,做事要先想想后果,不能在法典教条上叫人找到自己的毛病,恩,你这弟子不错,知分寸。”

话头一转,交待道:“但是你却是可以在这教条上找到解决的办法。比如说,法典规定上千亩要记录下来,并要按平常年份收取二层公粮,荒年一层。但是你不会就买九百九十九亩地吗?这不是没过千亩规定吗?”

听老友这么说,吕珍龄心想你这也太接近律法规定了,想的不周啊!摇摇头,接口道:“九百九十九亩就不算一千亩吗?要想不叫人家找到毛病,你非得买九百九十四亩地不可,难道你不知道咱们这中土的文化,古时都是四舍五入的吗?国情最大啊!”说完还感叹的摇了摇头。

还真是太接近教条了,没想到这个国情,五入了不就是整算一千亩了吗?看来自己也得多研究研究这国情了,张大昌点点头,认同道:“你老师说的很对,你自己买地时一定切记,不要超过九百九十四亩,要不然可能真会有麻烦。

另外,你若想买三千亩以上也可以,比如说你可以给你那老李帐房家买个九百九十四亩,还可再给你家那金算盘家再买九百九十四亩,把地契一收你手里面就可以了,这样不就差十八亩就三千亩整了吗?”

吕珍龄大儒一听这办法成!对着老友比了比大拇指肯定的道:“好,就是这样。”

坐在椅子上就听这俩大儒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话,张文龙暗道,真是姜越老越辣啊!自己就想不出这个法子,这办法确实不错啊!心中一乐,插口言道:“那好,正好俺家那鬼怪给了俺一万两黄金的金票,这次正好就可以用上了。”(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