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医院送餐员的所见所闻 > 第一百零二章 一个关键的人

第一百零二章 一个关键的人

在医院,每一层楼的每一个病区,都有一间医生办公室。

细长的办公室被分成两个部分:办公室和谈话室。

办公室正中是三张大桌子拼在一起的,桌上是几台电脑;靠墙的地方摆放着几个文件柜。柜子里面是住院病人的临床病历,是按照病房和病床号码放的。

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病人及其家属赠送的锦旗。

谈话室只有四平米左右大。从医生办公室有一个门可以进去。从病区的走廊里也有一个门可以进去。谈话室内的摆设很简单,一张办公桌,桌子上一台电脑,仅此而已。

护工办的老胡是非常出名的:

老胡是一名外送员。专门负责送医院北区的住院病人的营养餐,和标本的收取。

北京东南医院很大。西院区是本部;南院区和北院区是分部;另外,还有一个高档病区——马克医院。

马克医院启用时,被定位为高档病区。内部装潢像四星级宾馆。

当然,价格也是令普通的老百姓望而却步。

医院刚刚开始运转的时候,偌大的一家医药只有八个至十多位住院病人。但是,各种人员的配置却是一应俱全。

那医生、护士那班儿上的,那叫一个滋润!聊天、吃零食、玩儿手机、看影视剧,那叫一个爽!都让人呆得感觉心烦!

这种状况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后来,马克医院挂出了医保定点医院的招牌,医院面对老百姓和全社会开房,这才算是真正走入了正规。医院各个科室、所有的医生和护士们才开始忙碌起来。

营养餐,是医院营养餐办公室专门为急重、危重病人专门配置的餐食。是由持有营养师资格证的营养师,根据病人的医嘱和实际身体状况、病情而制作的。营养餐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流食。

营养餐里面有营养液、蔬菜汁等材料。营养餐通过鼻饲,就是用专用的塑料管儿,从病人的鼻孔扎入,通过食道、胃管儿,将营养餐或流食用很粗很粗的注射器直接推进胃里。

胡师傅个子不高,娃娃脸儿,圆圆的小眼睛,鼻子、耳朵、嘴都比别人小一号儿。皮肤比较黑。笑起来比较憨厚。

胡师傅说话很少有人能听得懂。说的快、家乡话浓重,而且,嘴里永远像含着一块儿热豆腐。

幸好,胡师傅不大爱和其他人聊天。

也许胡师傅知道,自己说的话别人听不懂。

胡师傅的生活过得很节约。一年65天,除了棉衣、拖鞋、布鞋是自己的,其余的都是工服。

春、夏两季,胡师傅脚上永远都是趿拉着拖鞋。

经过护工办领导的再三提醒:“胡师傅,上班时间不允许穿拖鞋。注意一下形象!”

胡师傅嘴上答应的非常干脆利索,可就是不换鞋。

最后,护工办领导只好使出“杀手锏”:“胡师傅,你要是再穿拖鞋上班,那就别在这里干了!”

“嗯!”胡师傅坚定地回答。

果然,第二天,胡师傅脚上的拖鞋换成了布鞋。

是啊!他已经是五十好几的人了,早已经过了容易找工作的年龄了。

胡师傅的一日三餐也是格外简朴:早餐是粥和饼子;中午去医院附近的超市去抢五元钱的盒饭。如果抢不到,就是饼子和咸菜。咸菜也是去批发市场买的撮墩儿菜,回来后自己加工、腌制;晚饭是馒头或花卷儿,喝粥加咸菜。

有的时候,同事吃剩的饭菜会给他。胡师傅都是“很高兴地笑纳了”。

谁也不会想到,胡师傅的老婆却是一位“美人儿”:白白的皮肤;大眼睛、双眼皮儿;脸上的皱纹很少,根本不像五十岁的女人。而且,穿着比较像京都人。毕竟,她已经来京都打工十年了,一直在做保姆。风吹不着,雨打不着。自然比整日里风吹日晒的胡师傅显得年轻了许多。

胡师傅工作起来。也就是说,挣起钱来,有股“拼命三郎”的意思。

只要是别人不上的夜班,胡师傅“通吃”!

别看胡师傅脑袋小,可是脑容量却不比任何人的小。私底下,胡师傅把上夜班的种种不好,向同事们说得头头是道:

“夜里的标本一个接一个。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刚想打个瞌睡,下一个标本就又要去取。”

“现在的夜班可不像以前了。以前还能睡上几个小时,现在,连想都不要想!”

“冬天是最难熬的。屋里暖暖呼呼的,大半夜的把你从被窝里揪出来,那个难受劲儿呀!”

胡师傅把别人都吓跑了,劝退了。而他自己,却稳稳当当的每个月多挣一千多元。

胡师傅有手机,是一台普普通通的智能机。然而,他却没有使用微信。

外送员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每个病区的护士采血、采便、采尿液完成后,就给护工办打电话;护工办专门接电话的人叫调度;调度通过微信里的“外送队”群聊发出哪个病区、哪个楼层有标本;外送员每个人、每一周都有专门负责的楼层和病区;收到调度的信息后,相应的外送员就会去取标本,然后送到医院一楼的检验科进行检验。

胡师傅没有微信、没有流量,就像是没有剪子、没有推子的剃头匠。

可是,胡师傅有胡师傅的办法。胡师傅上夜班取标本的方法是最笨的,却是最省钱的:

他就在调度室的外面等着,调度接完电话,就冲门外一喊:“胡师傅,心内一!”

取完这个标本,送到检验科以后,胡师傅继续回到护工办的调度室门外“侯旨”:“胡师傅,骨三科!”

就这种办法省钱是省钱了,可是,这种方法,要比其他外送员要走的路远上一倍,而且,整晚上不得休息。

其他外送员上夜班,有微信,可以在病区的走廊的椅子上休息片刻,或是打个盹儿,手机一响、一震动,就可以继续去工作。

可是,胡师傅宁肯多辛苦一些,能够多省下每个月十几元的花费,他也是心甘情愿的。

更何况,胡师傅所“占得便宜”并不止这些。他上夜班的时候在护工办调度室外面的走廊里,是可以支起行军床休息的。老婆在别人家做保姆;他在护工办的走廊里睡在行军床上。每个月至少能够剩下一千多元的房租费。

胡师傅缺钱,胡师傅挣钱的欲望非常的强。

可是,胡师傅这样夜班接白班的连轴转,他又能坚持多久呢?(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