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渭北春雷 > 86回有分歧自家开会议 无原则出村代律师

86回有分歧自家开会议 无原则出村代律师

个人认可能怎么?民主集中定决策。

手里无钱没地权,想多先要搞建设。

世袭爵位过去有,子承父业今不缺。

借问周天各界神,谁知是对还是错?

拼命盖空窝,只为赔钱多。可惜青春命,过早见阎罗。

无能有工作,钱多老婆阔。父老儿孙替,你错我也错。

将错就错不为错,书接上回继续说。上文说道:常大伯家给孩子过满月,全家人好不容易统一了口经,决定一切从简,没想到过起来却由不了人。前来祝贺的客人大出所料之外,把他们两家挤得没有地方站脚。

祥合到底年轻有为,脚快腿勤,立即当机立断,去开发路联系了两家食堂。这才减轻了家里的压力,一切程序得以顺利进行。

他们按照当地习俗,过满月这天要把孩子抱出去认干爸,谁也没有料到认了两家城里干部,就是曾在医院闹得势不两立的城管和交警。两家人自从听了常大伯的调解之后,化干戈为玉帛,结成秦晋之好。双方为了感谢常大伯的大恩大德,特地前来给娃做满月,正好碰上了这回事。

当抱着孩子撞干爸的一干人群把他们簇拥进门,说明情况之后,他们两家欣然同意,每人当场给了孩子一万元的见面礼,四个人就是四整沓红彤彤,硬铮铮地大票子。直惊得所有的人张嘴瞪眼,连呼带喊,说的说,叹的叹,啥事不干只管看。当时各种言语,各种表情都有。

大家惊叹未毕,来人又给了玉顺两张银行卡投资入股,交警干部给的那张说清是一百万。城管干部给的那张害怕露才扬己,太过招摇而没有说出数目,谁也不知道是多少钱。满村的乡党高兴得鼓起掌来。

玉顺也觉得这笔资金非常可贵,来得相当及时,真能解决大问题。自己再不用寻人看脸,求爷爷告奶奶地跑着贷款,对来人感激的心情溢于言表,嘴里连声招呼着坐席,吃好,喝好,一醉方休。

常大伯等大家吃得差不多的时候,才小声给玉顺说了许多道理,想叫他找借口把钱给人家退回去。当时旁边有几个助学会的同志听到这话,给常大伯说不用担心,这种情况在现阶段司空见惯,人人如此,并举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实地例子,劝他开放思想,放心大胆地把钱收了。

常大伯则坚持着说:“不管人家怎么办,咱自己必须坚持原则,不能把国家的法令不当回事,丢了我一辈子的清名就划不来了。”

玉顺耐心地劝着说:“哥呀,你说的这叫照本宣科,死板硬套,有那么严重吗?咱们是办企业的,谁来投资是他们自己的事,即便违法乱纪,与咱有啥关系哩?你怎么能说到丧失清名上边去?咱就应权通变,因地制宜,尽管放心大胆地用吧,保证没有一个钱的事。”

常大伯还是坚定地说:“话虽如此,咱们也不能让他们犯错误啊!你还是给人家好话多说,想办法把钱退了吧,咱不能对这种行为大开绿灯。”

玉顺感到十分为难,嘴里一个劲地说:“这,这不太好吧。人家相信咱,放心咱,兴兴地把钱拿来投资,咱们怎么能这样胆小甚微,裹足不前,拒人于千里之外呢?这样的话我不好意思给人家说。”

那个助学会的同志又说:“是呀,要闹事就得适应环境,紧跟形势,放开脚步往前走,不能前怕老虎后怕狼,那样会道尽穷途,一事无成。”

常大伯固执地说:“像这样的私相授受,不合法度。咱虽然需要这笔钱,但也得切切牢记原则,不该做的事不能做,不该要的钱不能要。”

玉顺生气地说:“你怎么这般顽固不化,要退你自己去说吧。”

常大伯也生气地说:“我去我就去,不要他们的钱,也是为了好吗。”

常大伯刚站起身,只听身后有人说道:“爸,坐下吃你的饭。我是企业的法人代表,不接受了还是我去说吧。这事交给我,你就别管了。”

常大伯不用看就知道是祥合回来了,但他并没有坐下再吃,而是离开座位注视祥合。祥合是接到了杏花的电话,便叫祥俊、桃花和那几个女婿先在食堂招呼着,自己骑电摩回到家里,听了一会才说话的。

祥合走到那几个人坐的桌子跟前,先作了自我介绍,热情地打过招呼之后又一起喝了会酒,然后才说:“我是渭北果业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承蒙二位前来投资入股,不胜感激,并表示热烈欢迎。说实话,我们虽然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但要完全依靠贷款,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你们这些钱对我们来说,可算得上是及时雨,我代表公司由衷地感谢你们。”

那个青年干部说:“快坐下喝你的酒,都成了亲家啦,还客啥气哩,用得着说那些多余的话吗?我们为了感谢你爸的大恩大德,才特地赶来帮忙的。这点钱算啥哩,以后就是一家人,有用得着的地方尽管开口,你亲家别的本事没有,如果需要在县里办啥手续,找店面、摊位什么的,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交通方面的事,只要给我丈人打个电话就罚不了款。”

祥合高兴地说:“是吗,那就多谢了。我们就是想在县里找寻销售渠道,也想买几辆车哩,以后麻烦亲家的地方不会少。”

那个中年干部说:“不用客气,有啥难事尽管说。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有关交通方面的事,对我来说不过举手之劳,有如吹糠见米那么简单。要是没有一点关系的人就不同了,多少有点事都得罚款。”

他们谈起来津津乐道,非常投机,一桌子人热气腾腾,显得无比亲切。把站在近处看着的常大伯气得摇头跺足,口颤心跳。这祥合怎么没有退款的意思哩?看样子,他是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这笔投资。好小子,竟敢对我阳奉阴违,两头白面。这,这还了得,我必须亲自出马。

常大伯正要上前说话,又听祥合说道:“二位的好意的确难得可贵,仔细想来,这里边好像还有欠妥之处,你们都是国家的公职人员呀!我爸知道国家有明文规定,公职人员不准投资企业,不能有第二产业。他害怕你们犯错误,弄个事与愿违,心里惶恐不安,一再要求把钱退还给你们。我二爸觉得难以启齿,只好由我这个法人代表出面商量,你们看------?”

那个中年妇人嫣然一笑,轻启朱唇,一串银铃似的话语就出来了。“哎哟哟,咱这亲家真会为亲戚考虑呀!告诉他大可不必担心,这个问题简单极了,一家子他是公职人员,还有不是的,用我的名字不就合法啦。”

祥合又说:“这种办法只能敷衍一时,时间一长就不灵了。咱县里谁不知道你们是夫妻关系,没事的时候无人道破,一旦有事,必然大白于世。我爸那人一辈子刚正不阿,遵纪守法,国家不允许的事不做,违反纪律的事不干。他绝对不会让自己的亲戚以身试法,你们还是把卡收回去吧。”

常大伯听到这里不生气了,觉得儿子的确比自己强。说话圆满自然,让人容易接受,就让年轻人办去吧,自己当真应该靠边站了。

常大伯正想转身离开,又听那个中年男子说:“这件小事就不说了,怎么都行,你们既然经济不充足,作为亲家的我们理当帮忙。那点钱当时没有什么用处,就算借给你们了。其实,我们是真心报恩,特意帮忙来的,没想在你们这样的小企业里边赚钱。刚才说是投资入股,那不过是怕你们不接受帮忙而已。亲戚之间互相侧借是正常的,合法的,犯不了原则。”

那个青年干部也说:“是呀,那点钱随便用去。你们的经济紧张,我们的钱多得用不完,借给你们解决困难有何不可?那条法律也不会干涉。你们就放心地随便用去,以后赚了钱再还给我们就是。”

祥合笑着说:“你们说得好轻松呀!我们要是赔了拿啥给你还呀?”

那个青年干部也笑着说:“赔了就不要啦,那点钱对我们来说,有它不多,没它也不少,反正我们又没指望它过日子。亲家,区区小事,别往心里去,男子汉大丈夫,就要有包藏宇宙之胸襟哩。快喝酒吧。”

常大伯能说啥呀?人家自愿把钱借给亲戚帮忙,那条法律能不允许哩?他实在想不出再说的理由,只好招呼一下,然后默默离开。

岁月如流,光阴似箭,天天有工作,连连永不断。孩子的满月过后,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收麦季节。不过,现在的夏收工作如同白驹过隙,一闪即过,连收带种,三四天就全面结束啦,农民再不用在哪铄石流金的太阳底下操刀抡镰、挥汗如雨地去收割,当牛做马地去耕种、拉运、碾打啦。

今年的麦子收到家里,免不了有人高兴,有人心痛,有人仓满囤流,有人成本不够。有钱难买后悔药,叫咱浇地咱不浇,一料庄稼打水漂。

常大伯则抓紧时间,用自己的好地换了小坟岗东门前边的五亩多坡地,很快破土动工,圈了围墙,盖了平房,再添置了几件简单家具。自从上次的投资事件过去以后,他就不再参与果品厂里的事啦,一切决策皆由法人代表召开董事会研究决定,自己有时知道了提点建议。

桃花收麦以后就回来接替了果品厂里的财务工作,帮公公玉顺清理了以前的账目,建立了正规系统的经济体系。玉顺当时轻松了许多,专心出去跑跑外交,同时办着助学会和养生协会里的有关事项。

柳枝和杏花主要看管两个孩子,管理家务,洗衣做饭。桃花和玉柔有时间就过来帮着照看孩子,两家人都不显得紧张劳累。

小坟岗上的建设工程结束以后,祥合又想一鼓作气,把老屋的地方清理一下,另盖两层小楼。父子间为此又发生了分歧,怎么也说不到一块。

于是,祥合决定召开家庭扩大会议,发扬民主,来个大家意见为意见。省得父子间政见不同,弄得争来吵去,别别扭扭地不大好看。

开会的时间定在晚上,地点放在玉顺那边的客厅里,除了两家的拿事人物而外,还聘请了老关和老蝴蝶列席参加。

常大伯在会上还是老生常谈,觉得家里的房子不紧,当时盖楼房没有多大用途,有钱不置半年闲,家里就这么几口人,能住开就行了。盖那么多房没人住,闲着太可惜,有钱就要用在该用的地方哩。”

祥合则说:“我要盖房怎么是乱花钱哩?怎么是不需要哩?咱家老少三代,都七口人啦,在咱村里也算是人口最多的大户,就住了那么点房子。家里乱七八糟,像啥样子吗?收点粮食往前厅一倒,人都进不来啦。

这么多人没有洗澡间,洗澡还得到隔壁来洗。冷天无所谓,一月四十一半次,你们冷天半年都不洗澡,这样长期下去,身体咋会好哩?天热了就要经常洗澡,你老两口弄盆水,在房子里大概洗洗能行,我们咋洗哩?小小一个房子,几个孩子在里边能方便吗?

小凡渐渐年龄大了,就不能经常和小平住在一起呀!两个小的几年以后就成了姑娘娃,还能和父母住一个房子吗?咱家里没有客厅,每次来人都得打扰这边,难道就不影响人家的休息吗?

咱现在有人有钱有事业,为啥要这么受紧哩?果品厂里来个外地客户,家里来个客人都没地方住。往后的事业越来越大,经常来往的人多啦,指望这边一间客房能住几个?我觉得这种状况急需改变,咱家的房子不盖实在是不行啦。这么多的现实问题,你怎么就看不见呢?”

玉顺表态说:“祥合考虑的都是事实,那边的房子早就该盖了。以前没有啥事,你说能搞就尽管搞着,现在不同啦,事弄成了,人出名了,家里那个样子的确不行了。经常人来人往,有时还有记者采访,自己家里不好,对各方面都有影响。我同意祥合的意见,马上动工盖房。”

柳枝也发表意见说:“是呀,咱现在人多了,事稠了,没有房子不成了。以前咱们是老农民,只种了点地,没钱没势,瞎好有个窝窝,能躜就行了。你现在可是董事长,我都是很懂事的夫人啦,要是再不改变改变,人家还当是个不懂事的死老婆子。我看只要有钱就盖,咱不能让钱闲着,人受窝囊。咱们今年要是把房一盖,我四宝来了就不用急着走啦。”

老蝴蝶表态说:“这是你们家的私事,最好自己决定,我既然来了就说两句。从你家的状况来看,房子该盖;从目前的形势来说,也该盖。

我听过上次来的领导干部私下议论,说咱这里也在开发搬迁的范围以内。有家叫什么‘大千世界’的合资企业,经营规模不知凡几,无所不有,特别宏大,董事长坐飞机考察了好多国家,条件都没有新加坡和中国优越。

公司内部有的主张在新加坡开发,有的主张在中国投资,董事长没有拍板定案,先让两股势力都存在着,就等那个国家能够在再灵活一点。如果中国占了上风,他们所看重的就是咱们这里的大滩地,一两千亩平平整整,只有一块埋死人的小坟岗,周边几个村子也没有多少人。

听和领导一同来的人士说,县上准备把咱这里和开发路连在一起,形成渭北经济带。所有的农民都要集中起来,统一住进高层社区,既好管理,又整体好看。到那时,咱这一带的农民住在高层里,就彻底脱农啦。”

老关着急地问:“把那么多农民集中到一块,不种地干啥呀?是不是安排到厂里当工人?要是那样的话,农民就算变成工人阶级啦。”

老蝴蝶又说:“不可能,听跟领导来的随从说,人家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专业技术人才,咱这里的农民用不上,只能少量地用几个年轻力壮的青年干点杂活。咱这里的农民只能彻底变成居民,居民,顾名思义,引而伸之,居者,就是居住的意思,居民,当然是居住之民了。”

老关又问:“听你说这话的意思,居民就是什么也不用干,只要居住着就行。那他们闲住着没有收入,靠啥生活哩?国家给发工资吗?”

老蝴蝶说:“谁会给闲住的人发工资呀!他们不是有地钱吗。地钱一个人几万元,房子赔付一家就是几十万,怎么也够吃啦。”

柳枝插话说:“那就得把男人全骟了,女人全劁了,不要再生孩子啦。这一代人把地钱吃完就到头啦,有了孩子靠啥养活呀?”

老蝴蝶又说:“嗨,你咋那么死的,钱也可以生钱吗。几十万元哩,不是一下子就能吃完,存到银行里也有利息,比种地轻松多啦。”

祥合说:“指望银行里有多少利息,一个人的地钱只有三两万元,利息不够几天吃。房子赔付有的多,有的少,有钱人盖得多就能多赔,没钱人盖不起房就赔不了多少钱,靠吃利息根本养活不住人。”

老关忙说:“没了别人咋冷盖闲房哩,就是为了多赔钱吗。房多了赔的钱多,存起来光吃利息都够了,吃到底本钱还在哩。”

常大伯这时又说:“他们这种赔付政策太不合理,有钱人为了多赔钱就无休止地盖房,自己的庄基地盖完不算,连承包地都盖成房啦。政府组织了那么多执法队,面包车开上到处跑,天天挡也挡不住。他们白天挡,人家晚上盖。这些年在这上面费了多少劲,花了多少冤枉钱,有多少建筑材料没起任何作用就成了垃圾,难道政府都不觉得可惜。

他们要是把政策定硬,多盖的房不但不赔钱还要罚款,庄基地以外盖的房更要多罚、重罚。这样一来,叫他们盖都没人盖啦。还用得着叫那么多人、花那么多钱、费那么大的劲挡人家盖房吗?”

老关又说:“政策是人家定的,你觉得不合理也改变不了。群众听政策,就跟军人听命令一样,正确不正确都得服从。别人都盖房哩,多盖就是能多赔钱吗,你不盖就吃了大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有钱。

叫我说,只要有能力就要抓紧盖房。不但家里要盖,厂里也要盖,把能盖的地方全部盖完,再安装一套生产线。还有库房、食堂、接待室,工人宿舍,停车场地,都要像回事哩,哪怕是欠账贷款也要尽量多盖。

如果不盖房,继续这样将就着,开发来了你将一无所有,想搬迁都没有能力。你想,现有的房子、地方,都是承包村上的,

所有权还在集齐手里。你一点建设都没有,人家给你赔啥呀?只有机器是自己的,你搬走就是,国家不会给你赔机器钱,劲大算点搬迁安装费,你不是一无所有是什么?为今之计,就是要刻不容缓地盖房哩,生产只要能转开就行。”

祥合郑重其事地问:“老花叔,你说这消息可靠吗?”

老蝴蝶说:“可靠不可靠不敢保险,就是上次县上领导来视察的时候说的。他们从里面出来,没看见坐在轮椅上的我,就在门房外面说这方面的事。我后来还问过和领导一起来的随从,消息基本可靠,随从还说:‘他们新加坡怎么能争过中国?劲大三年,你们这里的农民就要脱胎换骨,永远不用种地啦。你想,他们的话可不是空穴来风。”

常大伯惊慌地说:“啊!这消息要是真的就不得了,咱们的果树,三年之后才开始结果赚钱,要是把地征了,咱们的心血全白费啦!”

老关忙说:“老同学,害怕啥哩,人家那么大的事还能亏你吗。按我们那里的经验来说,果树的赔偿都有条条框框哩。小树是小树的价,老树是老树的钱,刚开始挂果的青年树赔钱最多,你可能就成了大富翁啦。”

祥合忧心忡忡地说:“果树当然赔不了本,怎么都能把花出去的成本要回来。果品厂要是一无所有那就惨啦,搬迁另建不容易,咱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实力。要是干不成了,机器咋办呀?工人咋办呀?”

玉顺坚定地说:“怎么都得干下去,如果半途而废,那还不叫人耻笑死啦。把车拽到半山里啦,必须一鼓作气拽上去,要是退下来,势必车毁人亡。咱现在先尽力盖房,能盖多少盖多少,到时候赔的钱可以用来建厂,就是不够也能解决主要问题。次要问题咱再想办法解决,你咋能说泄气话哩?不是还有两家新亲吗,让他们出面帮忙,再难的事也没有多难了。”

祥合觉得叔父说得在理,自己怎么能说泄气话哩?当时决定盖房、建厂。常大伯还是顽固不化,一再坚持己见,最后只好举手表决。

桃花在厂里走账没有回来,玉柔觉得开的是领导会,自己在书房里经管两个学生做作业没有出来,柳枝看到只有自己一个女人,说了几句就回家和杏花照管孩子。开会的只有五个人,四个人都同意祥合的意见,常大伯势单力薄,只有保留意见,少数服从多数。

会议结束以后,常大伯在家里住了一晚,第二天便带上自己的被褥上了小坟岗,每天就是回家吃两顿饭,看看小孙女,倒也落得清闲。

小坟岗上的草莓过时了,二蛋把肉鸡苗正好育成。这时候的温度适宜放养,他们在里边隔了一百多个栅栏,每个栅栏里都有雨棚、料桶、水槽,把一万三千多同龄青年鸡全部拉来,分别放进园内一百多个栅栏里,一万多只鸡只占了一半地方。

常大伯自己安排人继续做栅栏,搭雨棚,让二蛋连续不断地进鸡苗,育雏鸡,争取赶天凉多养出几批。计划天凉以后,全部换成白乌鸡、红公鸡,三黄、珍珠、土鸡之类的耐寒品种。

半个月过去,小坟岗上的面貌又变了,怎见得:

小坟岗上面貌变,荒僻景象全不见。果树绿叶遮坟头,钢网围墙圈四面。有门有路到处通,孝男孝女好祭奠。黄土垄中埋先祖,绿树影下人不断。草莓娇柔刚过时,肉鸡憨厚来作伴。地下亡灵得安息,地上出产把钱赚。常年四季风景幽,两全其美好经验。三年之后你再来,景色迷人更好看。春天到处花似锦,夏季早果最鲜艳;秋天果实累累挂,冬季叶落鸡产蛋。

常大伯一个人走着转着,想着看着。肥肥胖胖的肉鸡摇摇摆摆,白白净净的羽毛泛着光彩。整个小坟岗上,上层绿,下层白,相互映衬,显得绿的更绿,白的更白。他看这些肉鸡行动缓慢,憨态可掬,不知是怎么培育出来的?的确长得很快。刚刚一月零五天,大部分都有三斤多了。

听二蛋说是什么快大型品种,一半是罗斯三零八,一半是爱维因。爱维因的个子低,腿子短,活动量不大;罗斯三零八个子能高一点,比爱维因灵活多了,好像也能快点,都是目前最好的品种。

常大伯又朝上看看,果树绿叶如翠,生气盎然,长势煞是可爱。他正看着忽然想起三年之后之说,不由得心情大变,无限惆怅。感叹这些果树来到世上,刚开始结果就面临着毁灭的危险,它们会甘心吗?

自己多年来的理想,眼看着即将成为现实,却要被突如其来的风暴断送生命。就算自己的心血可以得到补偿,可惜这么多的生命,正要为人类作贡献的时候,却要被人白白地断送掉,岂不冤屈冤枉,玉损香消。

常大伯看着满坟的果树,心里好像在看革命先烈赴刑场那么难受。可是,凭自己一个小民百姓,怎么能够补天沐日,力挽狂澜呢?正所谓:

承包荒坟为大家,没想自己把财发,

艰苦奋斗面貌变,看到成绩乐开花。

谁料平地风雷起,正直青春被屠杀。

种植如同育儿女,难免心像钢刀扎。

纵使付出有赔偿,到手财富变尘沙。

常大伯觉得自己太渺小了,再难受也无能为力。一介草民要想阻止开发大潮,无异螳臂当车,蚍蜉撼树,根本是不可能的。自己多年筹谋,餐风宿露,披星戴月地大干,经历了千辛万苦,为此事殚精毕力,好不容易才弄出今天这样的局面。眼看着就要果实累累,丰收在望,树下长肉多赚钱,树上结果年年收,肉蛋充足到处有,果脯远销七大洲。如此大好前景,却要被扼杀在摇篮之中,这不是如到宝山空手归吗。

不,他不甘心这样的结局,非坚持不可,他们赔钱多少也不能同意。他想,实在不行了就把这块地买下来。别人能买去开发,自己为啥不能买哩?近水楼台先得月吗。土地权是国有的,农民只有经营使用权,政府要卖地,咱无权干涉也应该有权买呀!外国人能买,本国人当然也能卖啦。

要买地,就得有充足的资金,大量的资金从何而来哩?看来,祥合要盖房是对的,房盖得多了,赔偿款不是也多了吗。这几年就是得想办法多挣钱,没有钱,想买地就是空想。于是,他快步回到自己住所。

常大伯的住所今非昔比,再不是原先那种茅草窝棚啦。一间宽敞明亮的平房里边隔了里外两间,里间住人,外间办公,桌凳沙发都有,还有烧水的电热壶,热饭炒菜的几种电器灶具,办公桌上还装着座机电话。

他先给二蛋打了电话,了解一下小鸡的生长情况,并让二蛋提前联系肉鸡销路。打完电话烧了壶水,给自己倒了一杯正准备喝,从窗口看见七寸蛇提了桶鸡饲料从库房出来,显得挺吃力,连忙招呼她进来喝水。

七寸蛇走到窗前说:“你喝你的,我们再有这一桶就喂完了。”

常大伯说:“我看你用桶提料挺吃力的,得弄个小车推着就轻松了。”

七寸蛇说:“是呀,金蛋媳妇年轻有劲,提一桶料像不显气。咱这人老了,身体又不行,确实不如人家年轻人,有辆小车当然好了。”

常大伯又说:“小车我来弄,你老汉最近怎样?有没有再欺负你?”

七寸蛇忙说:“没有,没有,我不欺负他都是好的,他现在还得巴结我,稍微对我不好,我就住在看护房不回去了,他在家连饭都吃不上。我看得出,他对你还是恨得牙根痒痒,但他再恨也没有办法。自己年纪大了,白天不敢出来害人,晚上黑灯瞎火,他想砍树刮皮,有围墙隔着,根本就进不去。知道你养着肉鸡还想害哩,就是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常大伯说:“他现在是单丝不成线,黔驴技穷了,还能怎么害呀?你在家里对他好一点,毕竟是多年的夫妻啦,孤家寡人也怪可怜的。”

七寸蛇又说:“你还可怜他哩,他可不可怜你。我发现他买了两瓶敌敌畏就警惕啦,家里就是有用也要不了两瓶呀?我怕他拌成毒麦从围墙外面往进撒,就给他把一瓶倒啦。他问我为啥要倒哩?我就说怕他再用药害人。他还强辩着说:‘我多买点是想往出卖,你怎么想到害人上去了。’

我又说:‘我看你是存心不良,商店里根本不允许卖农药。你要是再敢弄那种害人的事,我就把药放进饭里,咱两个同归于尽。’他看我态度坚决,只好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再不敢起害人的坏念头啦。”

常大伯感激地说:“多谢,多谢,真是难为你啦。”正说着,就听金蛋媳妇在里面喊:“婶子,婶子,咋还没来哩?提不动了我来提。”

七寸蛇连忙大声说:“我能提动,马上就来啦。”她的话音未落,金蛋媳妇就进来了。常大伯看见她说:“用桶提料有点重,我得买个小车。”

金蛋媳妇忙说:“不用买,我家里有一个。我过来的时候就在闲房子放着,听说是生产队电磨子上用的,饲养员推料放在饲养室,金蛋那时还小,在饲养室玩着玩着就推回家啦。他爸对饲养员说:‘娃爱就叫推着耍去,你们用架子车拉料也能行。’从那时放到现在,几十年也没人用。低低的,窄窄的,放在这里推一袋料,最合适不过啦,到处都能过去。”

常大伯高兴地说:“那好,你来时捎上,我可以给你开点钱。”

金蛋媳妇大声说:“开啥钱哩,推来用着就是了。放在我家没有用处,还得白白占地方。再说,那东西也是集齐的,我家又没出钱买,明天就给你捎来。你弄这事也是为了大家,金蛋进厂当了工人,再不用山南海北跑着打工啦。我也能经常有活干,家里一下松泛多了。

照这样下去,很快就能把账还完,我家也成了有钱人啦。那辆小车放在这里聊咋啦,集齐的东西集齐用,保证全村人都没有意见。”

金蛋媳妇说完就跟七寸蛇进园喂鸡去了,常大伯端起杯子,慢慢喝着从窗口朝外望去,又见玉顺一个人低着头,慢悠悠地朝这里走来,好像在想着什么。他就另取了个杯子把茶泡上,等待玉顺进门。

玉顺刚走进门,常大伯就招呼着说:“玉顺来了,快坐下喝茶。桃花这一回来,与你轻松多了,有时间把助学会的事情抓紧,还想啥哩?”

玉顺接住兄长递给他的茶杯,往椅子上一坐说:“桃花回来管理财务,我当然轻松了。助学会,养生协会,还有厂里的外交也够我忙的。最近,又出了一项分门别类之事,为弟力所难及,特地前来请教兄长。”

常大伯看着他说:“哦,啥事就这么难的?你比我知识渊博,你都无能为力,我更是操刀伤锦了。到底是什么绠短汲深的事吗?”

玉顺叹口气说:“唉,就是东村里那个老师,最近身体欠佳,害怕他两个儿子为争遗产大动干戈,就想防微杜渐,未雨绸缪,让我帮他写张遗嘱,协商解决,务必达到尽善尽美,三方面的人都没有意见。”

常大伯生气地说:“你就是为了这事,自寻烦恼。管他干啥呀?他有啥遗产哩?还趁得着煞费苦心地立遗嘱,真是小题大做,太不值得,闲得没事干啦。快去弄你的事,我没时间,也没兴趣听那些不经之谈。即便该立遗嘱,那也应该去找律师,你操哪门子心呀?简直可笑之极。”

玉顺耐心地说:“哥呀,他对咱虽然不是耳提面命的老师,总有点师生之宜吧?自古就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咱对他用不着程门立雪,毕恭毕敬,看在同校师生,邻村乡党的份上,也应该以礼相待,不至于白眼相加吧。哥呀,你不是最爱帮别人分忧解难吗?还是去一趟吧。”

常大伯坚持着说:“你就是说得口吐莲花,我也不会参合这种事情。你爱管就自己管去,不要把我往进拉。我对那样的人非常厌恶,看都不愿多看一眼。啥都不要说啦,你快回去,我还有事哩。”

玉顺继续耐心地说:“好哥哩,我要是能行,就不会来搬你这和事佬了。在平息事端方面,我比你真是望尘莫及呀!还有,还有,我到哪里去不太方便,有许多难言之隐,所以才来请你出面。”

常大伯惊奇地问:“怎么,你不是常来常往吗?别找借口啦。”

玉顺认真地说:“我不是找借口,他老叫我去弄续命因子。还有,还有那个夫人,总是在我面前卖弄风骚,弄得我常常不好意思。实在没有办法,我就在老师跟前把你抬出来了。并且大吹大擂地说:‘我哥在这方面最拿手了,前些日子到医院去了一次,县上领导都解决不了的事情,被他三言两语,轻描淡写地一说,竟把那么大的事端平息了。咱这一带谁不佩服他,他来了保证叫你夫人和你两个儿子都高高兴兴,没有一点意见。’

他当时也说:‘我知道,你哥的名声不是吹出来的。这些年在咱这一带,经他调解的纠纷、处理的难事的确不少。这事就拜托你了。’我当时给他打了保票,你要是硬不去,叫我这张脸往哪里搁呀?”

常大伯冷冰冰地说:“你爱往那里搁就往那里搁,与我有啥关系?”

玉顺死磨硬缠着说:“好哥哩,你就不能看在我的面子上去一趟吗?咱这里不管谁家的难事你都管哩,县里的事你也跑着管去啦,唯独他家的事你不管,到底为了啥吗?他就算没有本事,混了国家的钱,那也是国家政策问题,和你并没有深仇大恨呀!你的心胸那么宽敞,连烧了你房子的七寸蛇都能容忍,对他为啥不能哩?他这人也有可贵之处啊,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总算加入了助学会。何况,对你也不是没有好处,-------。”

常大伯知道玉顺又要说过去那回事,急忙打断他的话说:“行了,行了,我去还不行吗。不过,我觉得这样的事该由律师去办,人家写的遗嘱才有法律作用。咱不过是个老农民,写得再好能顶啥吗?”

玉顺忙说:“你不知道,他家的事不太合乎法度,拿不到桌面上去,只要自� �认可就行了。你去了把遗产合理安排下去,让他两个儿子和夫人都没有意见。至于其他方面的事,咱就不用管了,仍旧按以前的路数来,达到安定团结,各得其所,和平共处的原则就行了。”

常大伯不明就里,只得又问:“怎么不太合乎法度?我不知道咋处理呢?他家能有多少遗产吗?人死了工资就没有啦,以前的可能也享受得没有多少,不就是那点房子吗。按理应该留给合法妻子,他儿子争不去。”

玉顺介绍着说:“他以前的工资可能也没有啥啦。你想,自己家里都是高消费,经常用些保健品,保健药,还有保姆的工资,丈人家的拖累。工资再高也没有剩余的。由于收不付出,最近把保姆都辞了。要说有钱,那就是死了以后还有二十个月的工资吧。至于房子的事倒好处理,他儿子都有自己的房子,由妻子继承可能没有意见。

最难办的就是那个夫人,他儿子说她也是他爸的遗产,应该由他们共同继承。这话虽然荒诞不经,但他的夫人却很认可。”

常大伯讥笑着说:“这事倒很新奇,他这两个儿子太有首创精神啦,竟能创造出这样古今罕见的旷世奇谈。但不知由那个儿子继承呀?”

玉顺也笑着说:“难就难在这里啦。不过他们已经有了初步框架,而且早在实施之中,也就是他们接班的经验,一人一个月轮换继承。我说他们是无稽之谈,人又不是财产,怎么能继承哩?他们竟说:‘不是继承,是接班,我们能接我父亲的工作班,就能接他的家庭班。我们的父亲年老身衰,力不从心,做儿子的理当接班顶替,做做他无法完成的工作。’

我说他们是满嘴胡道,你爸的夫人就是你们的继母,是长辈,你们这样做成何体统?国家前多年有过接班政策,从来没有接人政策。”

常大伯忙问:“怎么,他们没有文化,怎么能接班当老师?三快婆前些日子说过他儿子接班的事,我那天没顾得问,到底怎么回事吗?”

玉顺接着说:“以前就是有接班政策吗,雷鸟先生退休的时候,他两个儿子都不具备当教师的条件。政府害怕又像他爸那样误人子弟,不准备让他们接班。他们跑到政府软硬兼施,闹伙得不

行,说不让接班就是违抗国家政策。政府没办法,只好让一个接他爸的班,安排在学校看大门。

上边疏通好了,他家又闹得不可开交,弟兄两个都要接班,大有同室操戈之势。这可难坏了这位老师,想了好多办法都解决不了。我看这弟兄两个模样相似,年龄也差不多,一个叫大有,一个叫二有,就给他们出了个轮换接班的主意。雷鸟先生非常高兴,表扬我给他把难题解决了。

从此以后,这弟兄两个一人一个月,轮换着在学校看大门,待遇和教师一样。他们两个人把一个人的工作一直干着,一人上一个月班,领一个月工资。他们就靠这一份工作,也娶了媳妇成了家,手里经常有钱花。”

常大伯诧异地说:“啊,有这等事我都不知道。只见这弟兄两个在家里闲着,前几年对他爸关怀备至,特别孝顺,不知道他们还有工资。”

玉顺又说:“他们以前对他爸好也是为了钱,以后嫌他用钱尽办了老婆就不好了。在学校看门的时间也不太长,由于手脚不牢,爱偷东西,学校为了安全期间,只好让他们提前退休,工资还是按月发放。”

常大伯感叹着说:“唉,国家的钱花得太冤枉了!多年来不劳而获,白领工资,难道就没人管,没人提意见吗?他父子们白领工资也不知道羞愧,在家里还弄那些猪狗不如的丑事。”

玉顺说:“谁管哩,人家合乎政策,领的是国家的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谁会不为自己的利益去得罪人。家里的事他们不嫌丑咱管他哩,人家满足继母的需要,与谁都没有坏处。你去了闲话少说,将错就错地敷衍了事,只要他们三方面言明叫响,不吵不嚷就行了。”

常大伯这个原则性一直很强的人也不再坚持原则了,盖房少数服从多数,自己的意见被负决了,这事自己要是不答应,玉顺不会离开。他只能点点头说:“那我去试试吧,至于能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我可不敢保证。”

玉顺如释重负,马上高兴地说:“没问题,没问题,只要你肯出马,再难的问题就不难了,一定能够迎刃而解。”

玉顺高高兴兴地回去了,常大伯走出屋子,又进园里转着看着,想着东村里的事,感叹社会上的人,真是无奇不有,自己心里无限感慨。正是:

新陈代谢继香烟,顺天应人很自然。

父亲职务儿子顶,师长衣钵徒弟端。

夫老妻嫩儿孙替,乡村又出武则天。

唯有耕牛思想好,力尽再把皮肉捐。

黄昏时分,常大伯让金蛋媳妇和七寸蛇多照看几个钟头,自己骑电摩回家,换了身干净衣裳就要出门。柳枝看他要走就说:“怎么,刚回来就急着走呀!坟上不是有人吗?你就不能把你孙女抱一会。”

常大伯说:“不行呀,玉顺让我到东村里去说点事,我只好让喂鸡的在那里多看一会。事多时间紧,想抱抱孩子也没有那个福气。”

柳枝嘟囔着说:“自己的事都管不过来,还要出村管别人的事。”

桃花走进来说:“大妈,孩子我来抱。叫我大伯在家抱孩子,那就是大材小用,划不来。你就让他去吧,说不定于咱还有好处哩。”

杏花接着说:“是呀,要不是我爸上县帮人家说话,咱们不知几时才能出院回家,怎么会有那两家干部亲戚?看孩子咱们就行,不用打搅我爸。”

柳枝朝老伴努努嘴说:“快去,快去,他们都支持你,我不拉后腿。”

时令又到了沉李浮瓜的季节,村口的皂角树下早就坐满了干活归来的乡亲们。有地摇扇,有地喝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热火朝天。

有人说:“咱村里有了这个企业,大家的日子好过多了。企业刚开始,还不知道赚钱不赚钱,反正没短过乡亲们的工资。”

有接着说:“弄啥都不容易,投资高,成本大,有收入没收入都得给干活的人开钱。大家把钱挣了,他们要是赔了本就干下去啦!”

又有人说:“放心,放心,只好不得瞎。第一次种草莓就赚了几十万,果品厂里的产品供不应求,坟上的肉鸡长势良好。第一批快要出栏,马上又是一大紇繨子钱,第二批都两个星期啦。照这样下去,赶果树挂果就把成本赚得差不多了。果树结了果子就是纯利润,咋会赔本哩?”

常大伯刚到这里就被大家围住了,这个让座,那个递茶,还有的看他走得有点冒汗,摇动扇子就给他搧了起来,简直亲热的不得了。

常大伯看大家这般热情,心里十分感动,连忙推辞着说:“多谢,多谢,大家都歇着,我到东村里有点事,还望乡亲们能够谅解。”

老蝴蝶接着说:“大家把路让开,叫老常快走。他是个忙人,时间宝贵,到东村里去一定有事,没时间坐在这里陪大家聊天。”

众人这才让开了路,常大伯向乡亲们挥着手朝东村里走去。

东村和他们村只隔着一条东渠,路程没有本村的大滩地远。雷鸟先生那座金碧辉煌的大门,常大伯还是第一次走到跟前。

门口没有一个人,他就直接走了进去。前边客厅里开着灯,雷鸟先生单独半坐半躺着靠在沙发上,他那寸步不离的夫人不知哪里去了。

常大伯看见他不由得吃了一惊,啊!半年多没见,他怎么变成这样子啦?以前那种风度翩翩的绅士派头,荡然无存;满头光洁明亮的黑发,一半变白;脸上没有光泽,额头爬着皱纹,面色发黄,鼻涕有痕;稀稀疏疏的黄牙,多一半露出嘴唇。两鬓旁薄耳上耸,下巴底乱须下垂;双手交叉胸前放,两眼微闭不看人。好一个大富大贵逍遥神,养生协会创始人,天天保养想长寿,养生知识常咨询。为什么,收效微?好像要进阴司门。

常大伯心里不由得一阵酸楚,人怎么变化这么快的?说老就老得不像样子。真是人生如寄,就像天上的浮云,早晨的朝露,纵有好景也不常呀!他走过去轻声招呼:“张老师,你好,半年多没见,你怎么一下子变老啦?”

雷鸟先生慢慢睁开眼睛,看了半会才说:“嗷——你是------?”

常大伯忙说:“我是西村里的李玉常,玉顺叫我来的。你老最近怎么啦?身体要是有啥问题,就要住院治疗哩,不能在家里硬拖。”

雷鸟先生又说:“啊!是玉常呀,玉顺终于把你叫来了。我老啦,可能要见阎王哩,熊猫血都不起作用,住院能顶啥吗?我给玉顺下了死命令,叫他无论如何要给我把续命因子买回来,有了它还能回到年轻时代。”

常大伯说:“怎么,你买过熊猫血?在那里,多少钱买的?”

雷鸟先生说:“是呀,玉顺答应帮我卖哩,老是买不回来。我就给了儿子两万元,他们总算买到了。谁知喝了不顶啥,越来越不行了。就想趁灵醒时候把后事安排一下,免得以后闹仗,你来了我就放心啦。”

常大伯又说:“那些东西不能喝啦,都是骗人的。快到医院里检查检查,你的身体可能就是那所谓的熊猫血喝坏了,抓紧治疗还来得及。”

雷鸟先生说:“对,你说得对,我明天就去住医院。红红,大有,你两个出来一下,你老常叔来啦。那种事能用多长时间,进去就不出来啦。”

常大伯等了好大一会,他那个叫大有的儿子和夫人手牵着手,从里屋走了出来。沙要红噘着嘴说:“啊呀,玉顺咋不来哩?叫他来干啥呀?”

雷鸟先生说:“大有,今天是你值班,去把二有叫过来。咱们来个三方会谈,今晚就叫你老常叔给咱把以后的事安排清楚,白纸黑字写明白,免得你们以后吵来吵去地被人耻笑。”

大有往出走着说:“是,订个规矩好,我们都会遵守规矩,绝对不干被人耻笑的事。这些年一直都是一人一个月,谁也没有多说一句话。”

大有出去了,雷鸟先生又说:“红红,玉常不喝饮料,给他泡杯茶吧。趁他们还没来,你先把你的想法给玉常说说。”

夫人沙要红说:“哎呀,你不是多此一举吗。这事有说的啥哩,我是你的合法妻子,你的财产不用说也是我的,他们谁也无权继承。”

雷鸟先生又说:“你也别说,快去泡茶吧。你是合法妻子,他们也是合法儿子,都有继承权。你一个能争过他两个,小心把你轰出去了。”

夫人泡着茶说:“放心,他们巴结都来不及,谁会把我往出轰。”

雷鸟先生说:“别再傻了,你现在掌握着我的工资,他们自然巴结你,我死了就没工资啦,他们还会巴结你吗?还是提前安排妥当好。”

夫人又说:“放心,你没工资了他们有哩。凭我这资本,他们舍不得往出轰。往后,他们的工资也要归我掌握哩。不信了你就看着,我们不会让你死,想尽千方百计也得把你养着,多养两年就是十几万,多养二十年就是一二百万,比养猪养羊,养牛养狗强得多。”

雷鸟先生说:“我现在想开了,你不管怎么骂,不管怎么做,我都不生气啦。自己不行了不能亏你,他们要顶替,那也没有啥。可是,他们的年龄比你爸都大,很快就不行了,而且都有老婆孩子,怎么能和你长期厮守哩?红红,你跟我学的知识也不少啦,还是早点打自己的主意吧。”

沙要红说:“你只要给咱好好活着就行,其他的闲心不要操。你儿子要是和你一样了,他们不是也有儿子吗?年龄和我差不多,血气方刚,年轻有为,那才相得益彰,我沙要红才能大显身手,真正地红起来。”

雷鸟先生被她的话气得浑身颤抖,抬手指着夫人奋力叫道:“你,你怎么这般无耻,和我儿子暧昧也就罢了,谁叫自己尽不到丈夫的责任哩。你,你怎么能得陇望蜀,打开我孙子的注意啦,简直太不像话了。”

那妇人厚着脸皮说:“嗳,那有啥哩?你怎么还是那样僵化,那样保守。你都申报教授哩,怎么不明白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我要是嫁----。”

这时候,大有,二有一同进来听到这话,大有先说:“是呀,是呀,夫人这等花容月貌,怎么能嫁给外人哩?咱们内部有的是男子汉大丈夫。”

二有接着说:“对呀,我哥说得太对了。咱们就是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老子不行了有儿子,儿子不行了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

我弟兄两个赶上了好政策,总算接了你的班,两个月能够领一次工资。媳妇娶了,孩子生了,能为咱家传宗接代,继承香烟啦。可是,往后没有了接班政策,你孙子没接上班,媳妇不好问呀!

你知道现在的姑娘行情吗,贵得吓死人,光彩礼就要十几万元。我们一年只领六个月的工资,维持生计基本可以,要给你孙子问媳妇,难度太大啦。咱们幸亏有你这个遗产,如果合理分配下去那就千了百当啦。”

大有又说:“是呀,好爸哩,你办这一个夫人真是划算极了,把咱几代人的问题都解决了。你孙子和他年龄相仿,生儿育女不成问题。”

雷鸟先生大瞪两眼,抖着胡子说:“你们,你们,真是岂有此理,一派胡言,也不怕你老常叔耻笑。唉,我咋生下你两个宝气货哩!”

夫人接住他的话说:“不是宝气,是宝贝。你两个宝贝不要高兴得太早,我刚才被你们的话提灵醒啦。你们有半个人的工资还可以凑合,你儿子没接上班就没有工资,我沙要红嫁人的基本条件,你们不是不知道。”

大有、二有睁大眼睛,大有惊慌地说:“怎么,你可不能变卦,我们为你把娃他妈都得罪了,你怎么能说变就变哩?我们不让你走。”

夫人又说:“不是我想变卦,当时没有考虑全面,也没写什么协议。你们也不想想,他们没接上班啥都没有,你们死了叫我怎么活呀?”

二有忙说:“不咋,不咋,我们一定想办法给咱爸把续命因子搞到手,他就可以返老还童,永远不得死。他的工资就跟长江黄河似的,源远流长,咱们子子孙孙都能永远用下去,你就尽情地享受幸福吧。”

那妇人笑嘻嘻地说:“要是那样我就不担心啦,咱就算来的福算享着。往后,要是不能如愿,我可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哩。”

大有又说:“就是害怕变化才请人写协议,有了协议就不能变啦。”

常大伯早就气得七窍生烟,几次都想拂袖而去,又觉得回去没办法给玉顺说,只好硬忍着往下听着想:这样龌龊的事,协议怎么写呀?即便是将错就错,原木原坐,抱残守缺地写一张,对这些厚颜无耻的人又能起到啥作用哩?他们还不是想变就变,谁能咋办?一点事也不顶。

正想着就听雷鸟先生说:“玉常,你忙了就回去吧。不写了,我死了眼睛一闭,啥都看不见,他们爱怎么成就怎么成去。”

夫人马上说:“我就说你是多此一举吗,谁的猪谁不会宰。他又不是律师,写张破字能弄啥,擦勾子都用不上。快回去弄自己的事吧。”

常大伯也觉得没有必要写什么东西,既然来了,总得说几句吧。于是,他接住那夫人的话说:“那好,人以群居,物以类聚,你们也算是人和鼻气马和套。自己的猪,想怎么杀就怎么杀,剁头捅勾子,一切随便。不过,我还得提醒你一句,你有父母亲哩。他们为了女儿的幸福,那可是刮骨榨髓,竭尽全力,把家里弄得一无所有,债务累累。你可是他们唯一的女儿,难道就只为自己过不劳而食的生活,对他们不管不顾吗?”

那妇人又说:“哟,他两个恩恩爱爱,幸福着哩。虽然住得没有人家的狗窝好,吃得没有人家的猪食优,有我们退下去的衣裳穿着,挺排场的。成天也是身上不冷,肚子不饿,一年四季乐呵呵。天仙配里有句唱词说得好:‘寒窑虽破能遮风雨,夫妻恩爱苦也是甜’吗。

他两个自从有了教授女婿,眼界开阔多了,心情也开朗啦,再苦再累都是高兴的。我妈天天都跟着村里的娘们学跳舞,我爸还跟村上办的文艺团体练习唱戏哩。两人过着二人生活,无牵无挂,真是幸福极了。”

常大伯又说:“那就好,你爸说他们为了给你整容,借了不少外债,还有高利贷哩!现在都还清了吧?不然,怎么会高兴得唱戏跳舞哩?”

那妇人又说:“还账,拿啥还哩?我们给他供点种地的成本,日常买盐打醋钱就很不错了。我老公自从上了老蝴蝶的当,加入你兄弟办的那个‘雌怂会’以后,把给我父母的零花钱都取消了,那里有钱帮他还账。不过,也不要紧,我父母不在乎啦。虱多了不咬,账多了不愁,年年地里产点粮食,让他们慢慢扣去。账户为了自己的钱,也不敢把人逼死了。”

常大伯气愤地说:“那他们种不动地了咋办哩?你不管能行吗?”

那妇人却轻描淡写地说:“能行,能行,他们是独生子女户,一个女儿出了门就没有啦,是标准的五保户,这么大的国家能不管吗?我看那些贫寒户、五保户,国家都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有好多财东人,年年都领低保金哩。你就不要杞人忧天啦,鸡不尿尿有去路哩。”

常大伯生气地说:“你们这些人够不要脸啦,年轻轻地不劳动,老了靠国家养活,你们的手叫驴踢啦?就不能找点事干,自己挣钱过日子吗?都是同样披着人皮,为啥要经常过寄生虫的生活哩?社会上的人多啦,别人都能靠劳动把日子过好,你们这样混下去不嫌羞耻吗?”

那个叫大有的说:“老常叔,你别生气,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吗。你说得不错,我们就是应该找点事干。我爸的工资要给他买续命因子,没有多余的啦。我们两个人只能领一个人的工资,太少啦。物价不断上涨,花销不断增加,越来越不够用,再不想办法挣点钱就不行啦。”

常大伯正要再说,忽然有人从门外进来往地上一坐,放声大哭,如同鬼哭狼嚎一般。常大伯扭头一看,不由随之一惊,啊!怎么是他呀!正是:家主健在没死人,是谁哭着进了门?不知来者为啥哭,接着再看下一回。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