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人生五味 > 5、第四回 明成化精心贤文推广

5、第四回 明成化精心贤文推广

第四回

明成化精心贤文推广宋均辞难忍一时之气

元书府犀说一把鸡毛唐三采甘心为了全局

先来说一说这位明成化老师。

明成化与唐三采、宋均辞、元书府相比,都是有着一个农村户口的老婆或家庭,也都是被陶瓷职工中专的优惠政策吸引过来的。但明成化又有与唐三采、宋均辞与元书府三个的不同之处。首选是他属于中专毕业,在学历上矮了一截。第二,他调来前的工作单位也没有唐三采这三人的单位有名声。第三,自己的阅历也没有唐三采这三人有值得夸耀的地方。明成化中专毕业后,直接被分配到了市窑务局下属的第一窑场工作,人是实在能干,但有八杆子打不一个屁来的那样一种味道。但经过几年的工作,结果还不错,他在窑场里搞过一种小发明,熬成了一个技术员。也就是凭着自己这个技术员的资本,受明人指点,求哥哥拜姐姐,费了不少的周折,终于从第一窑场调到了这陶瓷职工中专当上了一名教师。本来,这陶瓷职工中专在他明成化的心目中,那简直就是天堂,在他的生活与工作中,能到这个里来做一名教师,他想都不敢想,连这个梦也不敢做。可是他却在突然之间就变成了现实。所以,明成化不仅对学校这里的一切都感到满足,而且大有那种一步登天的感觉。还有,明成化自己连做梦也没有想且从来也不敢想的是,市窑务局在兑现落实唐三采、宋均辞与元书府三人的政策时,竟然也一块把自己的老婆孩子变成了城里的市民,同时也把老婆招了工安排了工作,自己于一夜之间,竟然成了他那个偏僻农村老家中最有本领且让全村乃至周边不知道有多少村多少人为之称道的能人。所以,明成化除了高兴与自我陶醉之外,仍然还是一个高兴与自我陶醉。过去那个在第一窑场的除了在窑场工作外就知道蹲到了农村家中的那一亩三分中间与老婆孩子混在一起的那个明成化,已经带领着全家,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城市居民,虽然明成化他还是保持着那种窝里爬的习惯,但从学校到家中,两点成一线。不论在这一线的哪一个点上,仍总是在沉浸于自我陶醉中,并于自我陶醉之中,小心翼翼地甚至于连大气也不敢粗放一口的来往于这两点一线中,小心谨慎地面对着学校中一切的一切,唯恐那里有一道红线不小心被自己触及,担心那里有一道黄线不经意被自己碰到。他走起路来,缩头驼背,不敢直视,谁也看不出他竟有着高达一米八五的身个,在刚才的分鸡现场,他只身一人站到了最边远的那堆最后指定为办公室的那一堆鸡的旁边,面对那一堆个个大而只只肥的鸡,即便是一只鸡,也足以使他一家人吃上两天,如果能够分摊到两只或三只,看样子还可能四只,那简直就是……。明成化只身一人站在那里陶醉着,至于官遥讲了些什么,马赛克又说了些什么,后来宋均辞、元书府又怎么与马赛克弄翻了脸皮,他一概不清楚。但当宋均辞、元书府怒气之下离开现场后,他还是弄清了其中的原因,心中虽然也有些不满意,但能够分摊到两只或三只那怕是一只即便是专业课教研室的那一堆瘦而小的鸡,毕竟也是鸡呀,明成化还是想领。可当宋均辞、元书府走后,他左顾右盼,发现整个分鸡现场已经没有了专业课教研室的一个人,是领还是不领,他既没有那个胆子决定,也没有了那个心情分析,只得一个人又跟在宋均辞、元书府的后面,帮着元书府和宋均辞将唐三采拉扯回到了他们自己的办公室。

然而,当明成化用他所积累的《增广贤文》的句子来说服唐三采入乡随俗时,宋均辞首先就不赞成了。

本来,宋均辞最不愿意听的就是明成化说的那个《增广贤文》,他与明成化共处一室也不过是才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发现明成化的精道之处,几乎全用在了这个《增广贤文》上,办公桌下的压着的是《增广贤文》中的句子,墙壁上贴着的是《增广贤文》中的句子,嘴上说的仍然是这《增广贤文》中的句子,而且还特别对路,不仅张口就来,而且还特别入题,对于这《增广贤文》,明成化确实有些深入实际的研究,并同时俨然就成他的座右铭。现在,明成化又拿这分鸡的事与《增广贤文》挂上了勾,便直截了当的向明成化说:“我说明老师,你就把你那墙上贴的玻璃板下压的什么‘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的座右铭丢一丢吧,按你那意思,咱们是不是也就按你那什么‘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是不是?”

元书府也看不惯明成化的这种做法,当然也不接受明成化的这种想法。便也接过去说:“你那个《增广贤文》中不也有什么‘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吗,你就不觉得咱们来这陶瓷职工中专也要有所作为也要有所自尊吗?刚才,我看你站在那片鸡的一边,也是挺精神的,怎么你也是鸡不领反道随我们来了,是不是也‘贫穷自在,富贵多忧’了?”

明成化也听得出元书府在讽刺自己,便说:“马赛克不是说要按科室分吗,我是回来请示唐主任的。当然,你们二位的做法,也不是没有道理,可我认为也是有值得商讨的地方,起码要考虑考虑咱们科室的全盘利益吗。”

宋均辞指着明成化桌子玻璃板下面压着的纸条说:“你可以‘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吗。你看,我们眼下都快要成为你明老师的徒弟了。”

“你们这是领鸡呀,还是探讨《增广贤文》呀。”唐三采说。

元书府说:“你和明老师都是高个子,天塌下来先砸大个子,你们两个谁个子高,谁就来做决定吧。”

“你老元净出高论。”唐三采本来就比明成化稍高,但没有明成化身上的肉多,所以明显得很,唐三采显得比明成化高出了一些。

明成化说:“这事怎么又与这个子高矮搞到一块了呢,让宋老师说,是领还是不领。”

“我罢领。你敢不敢?”宋均辞向明成化反问了一句。

“我?”明成化一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意见,忙说:“刚才,你与马赛克接上的火的时候,我也有这样的打算。现在我听唐主任的。”

“你真是滑头一个,这里是专业课教研室,也没有人搞你的阶级斗争,你就把脖梗子挺起来一回又会怎么样。”元书府对明成化有些讽刺的意味。

“算了算了,老元,你说,你来说,到底怎么办好?”唐三采督促让元书府拿个意见。

元书府又把刚才学校分鸡是如何按户分的分法向唐三采认真地重复了一遍,指出了这次专门按户分鸡的做法,是直接对准了专业课教研室的几位在学校上班的家属,不让他们享受应有的福利待遇,如果这次成功了,那么下一次,再下一次,马赛克这些人会继续胡乱地搞下去。于是,元书府最后坚持说:“不在一根鸡毛,而在追求平等,是做人的尊严问题,必须是寸步不让,要么罢领,要么平等。”

“换一句话说,我们在学校上班的两个人,在分发鸡的这一福利中,与其他人相比,我们仅仅享受到了他们其他人的一半。”宋均辞说:“再换一句话说,学校根本就不承认我们四个教师家属在学校中的正式的集体合同制工人的应有地位。也可以这样认为,市窑务局或学校在对于开始引进招聘所提出的优惠政策,现在开始或正在否定,起码也是在反悔。再说,咱们来这陶瓷职工中专,长者不过半年,短的也不过是两月,现在就如此,以后哪,以后又会怎样?作为专业课教研室的主任,你接受,你可以忍,因为你是领导,有大局意识,为全局负责。可我们不能接受,我们不能忍,因为我们是老百姓,老百姓的后面没有退路。”

唐三采并不否认元书府和宋均辞话中的道理,但毕竟对这按户分鸡的事情没有亲眼目睹,便说:“这样吧,咱们还是到现场再说。”

明成化拥护道:“对,咱们还是先领回来再说,常言说得好:人贫不语,水平不流。吃亏的常在,拣便宜的死的快。”

“又来了又来了,你就别语录你那个常言说了。”宋均辞堵住了明成化的嘴。

唐三采仍然不敢相信眼前这按户分的事实,说:“如果真的是这样,这事也是真的有些太低级了。”

“不相信也在你情理之中,如果换了我,不经过现场,我也不敢相信,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宋均辞说。

“不相信好办,到伙房前面的分鸡现场看一看,问一问,就全信了。”元书府说。

唐三采昨天刚刚开过迎校庆工作的筹备会,在会上,市窑务局和学校的领导都讲得那么透彻,让所有的问题,让一切的一切,都要为校庆让路,都要为校庆服务,即便有什么矛盾出现,也要顾全校庆工作的大局,等待校庆结束之后再来寻求解决。所以,现在的唐三采沉思了一下,看了看宋均辞、元书府及明成化三人,说:“我看,这样吧,不管是怎样的分法,这鸡,咱们还是要领的,现在是非常时期,有意见咱们到校庆结束之后,我再按组织程序,把公平再给大家找回来,如何?”

“按照你的意思,现在即便是分给咱们一把鸡毛,也得如样接受。也就是说,按照你唐主任的指示,咱们每一个人都抓一把鸡毛回家去。”元书府淡淡地说。

大家都被元书府说得哈哈大笑了起来。

“眼下毕竟还不是一把鸡毛吧。”唐三采想说服元书府:“不就是几只鸡吗,比起你家中收藏的那个元枢府的青花瓷碗来,就是一群鸡又是怎么比啦?”

宋均辞接过去说:“你说的完全是两码事,这按户分鸡的事与这古董瓷碗不论是从哪个地方上扯,也扯不到一块去。”

“这也就咱们主任来打个比方。”明成化好像是看到了希望,主动为唐三采挡驾:“其实,咱们也得换位思考一下,陶瓷职工中专中有好多人在学校里干了多年了,谁给他们家属办户口办招工了,他们中有人嫉妒,也是人之常情。有道是:‘先到为君,后到为臣’不是。”

元书府接过明成化的话茬说:“老明,这些天呀,还真的被你这《增广贤文》给熏上了,我今天才弄明白这‘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的意思了。”他指着明成化的办公桌的桌面说:“你看你这玻璃板下压的那张纸条上写的什么:‘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你刚才说那话,是不是就是因为你自个瘦而贫的原因?”

“好啦好啦,都是自家兄弟,成老师也是为我们大家好吗。干吗非要扯得那么远那么外了呢。”唐三采在中间打圆场,说:“现在,咱们谁也别再说什么了,眼下的任务,就是尊重客观,做一个唯物主义者,具体做到:一是领鸡,二是回家给你老婆孩子煮鸡,三是告诉你们老婆孩子,这鸡是咱老爷们给挣来的。走,我带头,只要是咱们专业课教研室的鸡,你们先拣肥的挑,剩下的是我的,我最喜欢吃鸡翅了。”

宋均辞与元书府也没有了办法,只得跟着唐三采下楼去领鸡。可刚到一楼办公室的门口,办公室的打字员郎红从正从办公室里提出一个小黑板出来,然后挂到门外墙壁上的一个钉子上,黑板上写着:“通知:学校分发雨衣,一家一件,请教职工到办公室来领取。”

唐三采看着眼前黑板上写着的通知内容,莫名其妙地挠着头皮,无语了。

这真是:莫名其妙按户来,平均实为不平均;庭前突发生瑞草,好事不好不如无。(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