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人生五味 > 46、第三十二回不遗余力

46、第三十二回不遗余力

第三十二回

读报告官遥不遗余力做结论惹笑姚辩贾茂

袁始池委婉上下左右官主任高兴再作修改

一个星期之后,袁始池、姚辩、贾茂、官遥又来到了小会议室内。

官遥首先整理了一下各科室交上来的评选先进分子的评选总结材料,理了理各科室的选票。还行,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各科室评选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唐三采与官遥两个人都是高票通过。不过,也出了一个小插曲,就是学校伙房的评选结果,将官遥的名子改成了岳迟。其实,这也很正常,这几年来,伙房中的事情,都是这个岳胖子一手遮天说一不二,有时候,他还能当起学校的半个家,比如那次按户分鸡的事。不过,那次和官遥干架之后,在这学校各科室之中,岳胖子的这名声就大不如前了。毕竟官遥是学校中的一员,好孬也是一个办公室主任,怎么也不能杀猪似的来对待。但岳胖子在这学校的伙房中,依旧如此,拿着学校发的唐三采与官遥两个人的讨论名单,大声地说:“这唐主任,人家是文人,咱不能与人家比。这个官遥就不行了,他有什么资格来当这个先进。比干活,比出力,他那样能比得上我?比起早不如我起得早,比睡晚不如我睡得晚,一天到晚,嘻嘻哈哈,干什么啦!不行,将官遥的名子改成我的名子。”伙房中的人除了临时工,就是些女同志,没有人给他理论,所以,岳迟说什么,也就算什么,既没有人支持,也没有人反对。这结果送到了上面,大家也就是一笑了之。

不过,官遥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说:“听说,这岳大师傅干上了偷猪肘子的事,结果是做贼心慌,败露了。”

“还有这事?”袁始池不由得一怔。

“这也就是传说,没有什么事实证据。”姚辩说。

“怎么是传说,大家当场亲眼目睹,还要什么证据。”官遥不服气姚辩的说法。

“事情都过去了,也就是你传我我传你的事,谁也不会拿出一个证据来。既然说是败露了,也就是没得成。算了吧,别没事找事了。”也许是受上一次葛龙泉的影响,姚辩也坚持在这件事上息事宁人。

“哈,校长什么时候也学会息事宁人了。”官遥还是觉得这个时候在这件事上,不能轻易放过这个岳胖子。

“你就撤了吧你,不就是让你钻到这桌子底下嗷嗷了一阵子。你说他偷,他说他没有,你还有什么法子,难道你出来作证是他偷了?这不是自找无趣”姚辩反驳官遥说。

“可以让伙房里的人出来作证。”官遥依旧坚持。

“伙房中的谁?是你还是我?笑话,还不如不说哪。”姚辩不知怎地此时有些反感这个官遥了,说:“评了你个市级的先进,也算是给你的这个官嗷嗷讨回来了一个面子,也就至此为止吧。”

官遥的脸立时红了。

袁始池见此,便说:“这个个人先进的评选问题,我看就这么定了。我们可以上报了。关于这个个人先进的发言,因为官主任执笔写学校的发言稿,这个个人发言就让唐三采老师来完成。姚校长和贾副校长,你们两个是不是还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行,就这么定了吧。”贾茂说。

“我同意。”姚辩也表态说。

“那就通知唐三采老师尽快动笔写他的发言稿。”袁始池说:“不过,我们最好应当给他出一标题或者是提纲,让他写有所写讲有所讲才是。”

“这样最好。我来给他出一个,叫做,叫做什么,嗯,就叫做,努力奋斗,为我市职工教育工作做贡献。怎么样?”贾茂自以为得意地说。

“这题目有些大了。”袁始池说。

“太俗了,没有新意,也体现不出什么水平来。”官遥有些好笑。

“象唐三采这样的人,我看我们就没有必要给他出一个什么提纲或者是题目。”姚辩有些自我见拙地说:“比如,写有所写这事,我看我们还是先相信他一次,而且是放心地相信他一次,让他自己怎样想就去怎样写,毕竟这写文章不是出大力。”

“也是,姚校长说的也是。”袁始池觉得自己不知不觉之中给姚辩留了根尾巴,即便不是根尾巴,但也有点像,多少让姚辩给抓住了点什么,所以,只能是暂时地附和着姚辩说:“就让官主任将市的那份通知送给唐三采看一看,按着这通知的精神,写什么怎样写,由他自己来定。姚校长你看怎么样?”

大家都没有了意见。

“那,接下来就让官主任来通读一下他写的单位发言稿。辛苦几天了,今天终于结稿,但愿给我们一个惊喜。”袁始池笑着给了官遥一个鼓励。

官遥很高兴,一来这个市级的先进分子荣誉基本上定了下来,至于还要报批到市局,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了。这二来,至少目前的这写文章的能力得到了书记校长的认同,如果一下能通过,如果能在市的会议上被叫好,那就说明自己的这文字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官遥轻轻地咳了一下,拿起桌面上的水杯抿了一口水,润了润嗓子,翻开稿了第一页,很有韵味地读道:“坚持走改革之路,提高职工教育水平。”

“停停停。”姚辩马上叫住官遥说:“这是大标题是不是?”

“对,发言稿的大标题。”官遥回答说。

“我总觉得这标题焉巴拉叽,没力气,像三天没吃饭似的。”姚辩说。

“让官主任继续读,一口气读完之后,咱们再来研究。”袁始池说。

姚辩不再说什么了。

官遥继续读下去。

这下好了,没有人再说话了。官遥一口气读了下去。好家伙,穿靴戴帽,引经据典,上级精神,教育实践,困难当头,愚公移山,一二三四,首先其次,甲乙丙丁,abcd,……,乖乖,那个抑扬顿挫,那个韵味把握,那个……,直到那个“让我们为我市职工教育工作再做出新贡献而努力奋斗”之后,官遥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停了下来。

“完啦?”贾茂笑了,笑得脸上一朵花似的。

“完啦。”官遥回答。

贾茂看了看手表,笑着说:“如果再有一个小时,凑够一个整,那才叫过瘾哪。”

“这是经验交流,有一个小时,也就是最长的了。所以,我才将稿子控制在一个小时。如果再有一个小时,那叫作报告了。”官遥喝了一口水后反驳贾茂,认为他不懂得这一行。

贾茂继续笑着说:“我只是觉得这一场会议有几个一小时?”

姚辩在一边跟着笑了起来,而且是多少带有点讥笑的意思,说:“的确,读的认真,写得也辛苦。”

官遥似乎听出了点其中的意思,说:“什么意思?什么意思?这是草稿,第一遍,有增加的余地。”

“还增加?”贾茂看着官遥。

“怎么,嫌长?”官遥明显不接受贾茂的观点。

“不不不,不长不长,我还觉得这个里边,还有一些东西没有写出来啊。”贾茂马上变了,他觉得在这个事上,他的确不如官遥,还是让官遥随便捣鼓去。

袁始池知道贾茂与姚辩两个人的意思,但他并没有接着他们两个人的意思说下去,只是向着姚辩征求道:“姚校长,你看官主任的这稿子如何?发表一下看法。”

“你是听实的,还是听虚的?”姚辩说。

“当然是要听实的了。”袁始池说。

“那好,说实在的,听了半天,没有听出个道道来。满嘴里的大道理,不象是个经验交流什么的。”姚辩直接了当。

官遥听不惯这样的评价,说:“怎么是满嘴里的大道理,经验交流就是要给听会的人讲道理,我们为什么成为先进,说明我们要比他们懂得道理多,而且是理解的深,贯彻实施的好,所以,就要从讲道理开始,同时,也要从讲道理结束。”

“没听说过,头一回听到这样的高论。”姚辩反驳官遥说。

袁始池也笑着说:“我认为,这稿子总体上说,大方向还算是可以,但不足之处,必须要作以修改,而且还要动一动大手术。把这官样文章的形式少一些,把那些空洞无物的东西拿掉,就讲我是怎样做的,人家没有做到的,我做到了,而且是做好了,实实在在,朴素一些,简单一些,少些罗列,多些做法,少些理论,多些实践,你看这样行不行。”袁始池表面上在征求官遥的意见,而从实质上也给了官遥这个稿子一个基本的否定,但他没有象姚辩那样直白那样简单,而是避开了写稿子人的过敏神经,在最大程度上给了官遥这个写稿子人留下了应有的面光。

官遥爱听袁始池的这些话,心里说:“这才叫水平,你老贾能懂个什么,你也就能够在窑场里东奔西跑,能闻出那窑顶上冒出个煤炭味和木材味就不错了。你姚辩也不过是懂个什么泥沙瓦块的东西,写文章,你能拿个笔吗。过去你在市局的那些发言稿,不都是我给你写的吗,你也从没有说过一个不字。这会有了书记在了,你们俩也来充当文化人了。你这个姚辩也是,还什么没有听出个道道来,本来你就听不出个什么道道来。什么人你,一定又是那手机闹腾的,没那手机就不能过了,就是那手机给了你,你同样也不听不出什么道道来。”

凭事实而论,官遥的这写文章的能力也就是那么一回事罢了,那水平,说属于一般,也就是高抬他了,说他个一般以下,或者再低一点,也不会冤屈了他。他毕竟就是一个小小的保管员出身,也就是平常时候,坐办公室的时间长了,为了打发无聊比别人多看了些书报,多注意了些时政要闻,嘴皮子上有了点比别人强了点的所谓的理论。他既没有什么货真价实的文凭,也没有受到过写作训练,也就是山中无老虎猴子充大王。在这里,没有人能写,也就是只有他了,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依样画葫芦,后来有了些提高,也就能比照着葫芦画个瓢了。

官遥好歹也做了多年的办公室主任,写过一些通知或豆腐块的东西,也为姚辩写过一些发言稿之类的东西,但那是关起门来说话,闭起门来表演,是好是孬,也就是那么一回事罢了,没有一个标准,没有一个尺度,说它好,它就不孬,说它不孬,它就是好。再说,是什么人来说它个好与不好,还是关起门来自家的事。而此时要拿出一个参加市里的职教工作会议的东西来,说实在的,这个官遥还真的不具备这个水平,甚至说,距离这个水平真的是很远很远。这一点,袁始池当然也看得出来了,但他不能象姚辩那样直白地一枪将其毙了,在陶瓷职工中专学校里面,写文章的也就有现在的官遥一个人,还没有发现有第二个存在。可袁始池发现归发现,委婉归委婉,让他自己来动笔来写,他也是不比姚辩强上多少,更不会比官遥能强上一个席上席下,他也只不过在机关中看得官样文章比官遥和姚辩两个多了些,有些直觉有些感悟存在,相比他所见到的文字材料,官遥的这稿子,差距是非常明显的,是拿不到市一级会议的这个台面上去的。

袁始池说到了修改,官遥当然同意,马上赞成地说:“我同意袁书记的意见,文章就是修改出来的,写文章只是个前提,是为修改做基础的,没有修改过的文章不是好文章。”

这袁始池也没有办法,只能是拐着弯子来做这件事,既不能打击了官遥的积极性,但也不能就直接肯定这个稿子的成功。怎么办?袁始池想来想去,还是先修改修改再说,真的不成,再想别的办法。至于是什么办法,他一时也说不清楚。于是,他又向着姚辩说:“姚校长,我来提个建议,我想,你和贾副校长一同与官主任坐下来商量商量,还有哪些已经做的工作没有写进去,还有哪些已经做的工作没有写到位,需要来补充。还有,当时做这工作时,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来做这件事,毕竟你们才是当事人,亲身经历过,亲自实践过,有体会,有想法,有困难的时候,也有成功高兴的时候,你们把这些都集中一下,让官主任继续充实这篇发言稿,就象讲故事拉家常一样,你来说我来写。还有,这稿子有个大一二三就行了,没有必要再分出个甲乙丙丁来。我想,只要是大家怎样做的就怎样写,一定会有成效的。”

贾茂很同意袁书记的意见,说:“袁书记说的实在,是一大实话,就是这么一回事,这事是大家做的,不是一个人关起门来造出来的,我举双手同意按着袁书记的意见,集中咱们大家的智慧,商量着来修改,准行!”

姚辩也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只能是同意。

这真是,三个臭皮匠,赶个诸葛亮;一只臭皮鞋,难仨诸葛亮。(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