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人生五味 > 47、第三十三回绞尽脑汁

47、第三十三回绞尽脑汁

第三十三回

修稿子袁始池绞尽脑汁求高手元书府痛不接受

释官样是科学老袁醒悟宋均辞提建议反话正听

对于这个发言稿,袁始池还真的是上心了,就连夜里睡觉时他也睁着双眼思考着这个发言稿的内容。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一篇发言稿的问题,而是通过这个发言稿来体现其他所必须要体现的东西,发言稿只不过是用来体现这个东西的载体而已。袁始池心里清楚,自己能有今天这个局面,有其必然,但毕竟是在偶然之上产生的。所以,在有些人看来,自己的这个副县级,是一种交易的结果,在市窑务系统中或在市陶瓷职工中专学校内是否有这种看法,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在市职教办机关内自己的那些同事们那里,这种交易的思维已经成为了定而不可移的东西。

袁始池就不信这个邪,他回想自己在这二十多年摸爬滾打的生涯中,自己并不见得就没有这个副县级的水平与素质,而是自己没有应有的背景,才以至于被失落了这些年,而当这个背景来临或出现的时候,由失落变为落实也是一种人知常情,也是属于一种自然。所以,不应当将人想得那么不齿那么肮脏。现在有了这个在全市全行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机会,自己就必须要把握住这一机会,充分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来,通过这一次的会议发言,来一个一鸣惊人,用事实告诉那些戴着墨镜看人的人,什么叫做狗眼看人低。

袁始池意识到了这篇发言稿的重要性,但也体会到了这篇发言稿难度。现在,他已经不再相信官遥能够胜任发言稿的起草与写作了,更不再相信再加上姚辩与贾茂一起,通过商量商量修改修改的方法能够完成这篇发言稿。但他又一时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来,只能是先走一步看一步,而这下一步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时间不等人,袁始池着实有些头痛。

于是,袁始池选择了一个跟上去的办法,不厌其烦地跟上去,中午要问一问,下午要看一看,晚上也要加上一会班讨论讨论。然而,一天,二天,三天,距离开会的时间越来越近了。而在袁始池的眼里,这篇发言稿似乎有点越来越有点不象样子了。与其说是越修改越好,还不如说是越修改越烂,几乎是烂到了不可见人的地步了。袁始池开始有点绝望而不是怀疑,如此下去,即便是到了猴年马月,这篇发言稿在官遥和姚辩贾茂的手里,也不会有一个大致可以或者是基本上说得过去的程度。

到了第四天,袁始池突然想到了元书府。而突然想到了元书府,也就是葛龙泉曾经向他提到过这个元书府是一个写文章的高手的原因。至于这个高手有多么高,葛龙泉也没有过多的描述。不过,既然葛龙泉说他是个写文章的高手,自然也有葛龙泉的道理,学校里这么的人,还有这个官遥,为什么只说元书府是个写文章的高手呢。袁始池想到这,便有了一个让元书府来接手完成这篇发言稿的想法。

于是,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袁始池将元书府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内。

“对不起元老师了,耽误你八小时之外的时间了,你是个大忙人,有时候,对于你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袁始池非常客气地说。

“书记不用客气,有什么事,直管说。”元书府也客气地说。

“有这么一件事,先来与你商量商量,如果不行的话,就当没说这件事。”袁始池说。

“咳,您是新来的领导,感谢你这么看得起我,不管是什么事,只要我能胜任的,保证完成。”元书府也不推辞。

“好,元老师也是个爽快人,我也就不拐弯抹角了。你也知道,最近市里要召开职教工作会议,我们学校在这次会议中有一个发言,也算是一个经验介绍吧,眼下官主任已经将这个发言稿基本上写完了,但还没有定稿。听说你是一位写文章的高手,所以,为了学校的荣誉,希望你能来把一下这个关,给这发言稿做一个定稿。至于如何来修改定稿,这里有市里的通知,就按着这个会议精神,把咱们学校的先进经验介绍出去就行了,时间也就在十多分钟,文字也就在三千多字。我认为元老师一定能够胜任这件工作,也不会推辞的。”袁始池说得特别中肯,对元书府抱有了特别大的期待。

“对不起书记,这件事,可真的是有违您的嘱托了。”元书府连思索也没有思索一下,径直地向袁始池表态了:“实在是不好意思,书记是这样的看得起我,我却让书记失望了,真的,对不起。”

袁始池笑了笑,他有些不甘心,继续说:“其实,这本不是你份内的工作,也没有什么对不起的事。不过,请元老师也说下自己的理由。”

“这怎么说吧。”元书府看到袁始池没有被拒绝而动气,多少也宽慰了些,说:“这不是份内或不份内的事,学校的每一件事,对每一位教职工来说,应当说都是份内的事。我不能接手这事,真的没有什么理由。如果是有理由的话,那就是我不希望在这事影响或耽误了领导们的大事。真的是这样。这第一,我不是什么写文章的高手,第二,这发言稿属于官样文章,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这隔行如隔山的事情,我也去伸着手干,你一定会认为我是不是有些太狂了,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你说哪书记?”

“不会的,不会的,绝对没有那想法。”袁始池说:“你是不是认为接了这活,会影响与官主任的关系?”

“不会的,不会的,绝对没有那想法。”元书府用袁始池的话来回答袁始池。接着又说:“这样说罢,这官样文章,同样也是一门科学,来不得半点不尊。我就是处于这么一个尊重的态度,才不敢胡来。”

“哈哈,这官样文章也是一门科学?元老师,真有你的。”其实,袁始池心里却在说:“你个东西,不想干就不干,连这样的荒唐的理由也能说得出来!”

“怎么?你不这么认为?官样文章就是一门科学,只所以官样文章能长期存在,就在于官样文章有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文化的角度讲,官样文章同样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有其合理性,更有其科学性,不容置疑。如果有人对它不尊或不恭,都会要在这方面付出代价。当然,任何事物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或不足,但只要能够在这个不足上努力的回避它克服它,它仍然是一个好东西。”元书府说。

袁始池不由地点了一下头,觉得元书府说的有那么点道理,不然,这官场上批了那么些年的官样文章,官样文章不是照样盛行吗。

元书府继续说:“比如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是历史上最大最高层次的官样文章,在封建社会中,几千年都没有人改变,也没有人敢于改变。即便是在东晋十六国及五代十国皇帝遍地有的时候,即便是在各朝各代的末代皇帝在苟延残喘的时候,那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官样文章,依然要按部就班进行。那些人可能谁都知道,也奉不了什么天,也承不了什么运,但谁也不敢在这官样文章上动一字一笔,如果要动,则就要付出动的代价。现在对待官样文章,同样也是一个道理。所以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之类的东西,就不能简单地说这是文化糟粕。当然,文化大革命中可以这么说,这是个特殊时期。我也读过一些官样文章,但那是《史记》是《资治通鉴》,即便是《资治通鉴》,那也只能算是半个官样文章,因为这里边有讥讽与批判,也有观点与借鉴,但都与现时代的官样文章大有不同。时代不同了,我不能去依样画葫芦。我只所以不能答复书记您的安排,是我在尊重科学。特别是目前的官样文章,更不是常人能来做的一门业务。我有一个同学,在机关做秘书工作,整天给领导写不完的讲话。有一天,他告诉我说,官样文章这门工作,是一门非常特殊的科学门类,不是什么人都能悟得透学得好的,入门也是不容易的,这首先得要精通唯物主义,同时还要精通辩证法。什么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就是实事求是。什么是辩证法,辩证法就是一分为二。我听了,就有些糊涂了,这实事求是与一分为二放在一块不打架吗?他告诉我,不会的,不光是不会的,还必须将它们和睦相处,互为前提,辩证统一,唯物要辩证唯物,辩证要唯物辩证;做官样文章的人不学会和精通这点,是不具资格来做官样文章的。”

袁始池听着听着,似乎已经没有了先前的那种对于元书府的不满,反而对于元书府的话听得津津有味起来。当元书府的讲解已经停了下来时候,袁始池并没有注意到,好像是自己还没有听完听够,并正集中着精力再继续听下去的样子,并且同时在心里琢磨着,原来这秘书做文字工作还有这么多的道道,自己在机关干了这么些年,真是白忙活了,简直就是给人家做这么些年的腿子。

“喂,书记,我可以走了吗?”元书府提醒了一下袁始池。

“哦,继续说继续说。”被提醒了的袁始池马上回答。

“我说完啦。”元书府说。

“哦,按照你的意思,官主任现在就不具备写这发言稿的资格。”袁始池说。

“不不不,我既没有这个意思,也没有说这个话。要说对于官主任了解,在书记您的面前,我只能归零。”元书府马上解释,不给袁始池误会的机会。

“好吧,我也不强求你了。但这稿子还是要写的,而且是要写好,一直写到你说的那个标准。不妨你也给出个主意,接下来应该怎样来做。”袁始池依然不放过元书府。

“我真的没有什么主意,我就是一个教书的。”元书府有些无奈地说。

“我觉得你在官样文章这方面,倒是一个专家了,至少要比官主任懂得多得多。”袁始池开始表扬元书府了,说“既然懂得这一行,出个主意,想个法子,提个建议,总会有的吧,哪怕是外行的主意也可。有价值的接受,没有价值的作参考。这行了吧?”

“这样吧,我给你推荐一个人,你去找他,或许能出一个比我更好的主意来。”元书府急于脱身,想出了一个新法子。

“谁?”袁始池问。

“宋老师,宋均辞。这人老道,一定会有办法的。”元书府说。

袁始池放走了元书府,再去找宋均辞,宋均辞早已经离校回家了。袁始池有些无奈地样子又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内,重新拿起桌面上的稿子继续进行修改。

一个小时过去了,袁始池在稿子上一会儿写,一会儿勾,一会儿圈,一会儿画,可不知怎么的,一会儿又将已经修改过的文字符号等等统统又抺了去。他气得将手中笔一扔,将稿子装到文件包,骑上自行车回家了。

这一夜,袁始池又是一个无眠夜。

第二天,在晨读的时候,袁始池就将宋均辞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内。宋均辞已经听到了元书府的介绍,心里自然明白袁始池叫他来的意思,也不多说些什么,只是听着袁始池向的介绍,等到袁始池介绍完了,宋均辞想了想说:“我认为,贾副校长说的有可取的价值,可以考虑考虑。”

“贾副校长说的什么?”袁始池不明白。

“就是刚才你说的将一个小时的发言稿写成两个小时的发言稿。”宋均辞说。

“他是说的反话,意思是嫌发言稿太长了。”袁始池有些好笑。

“反话为什么就不能正过来听?”宋均辞说。

袁始池没有出声,但他心里却在说:“也是,反话为什么就不能正过来听呢。对,既然叫人家来了,就是听一听他说些什么的,或许这正过来听也有正过来听的道理。”

宋均辞继续说:“你就让官主任写一个两小时的发言稿,如果他还想写,就继续让他写,放开让他写,不管是需要的还是不需要的,有用的还是没有用的,让他写个够,让他写到穷尽,一直写到再无可写之写,我想这发言稿大概就完成一半了。因为这其中总会有些有价值有用的东西。然后,找一个行家从这个稿子中挖掘出十五到二十分钟的东西来,这发言稿也就成功了,保准还是一个很不错的文稿。”

袁始池不由得眼前一亮,似乎有醍醐灌顶一般的感觉,他看着宋均辞一笑:“宋老师,好主意!”

这真是,车到山前自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困难重重迷方向,柳暗花明变通途。(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