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人生五味 > 66、第四十四回葛生一升职(下

66、第四十四回葛生一升职(下

宋均辞觉得葛生一说的这个“就算是吧”有点突然,说:“什么就算是吧,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那只不过就是一预言,即便是预言,也要有一个历史的过程,也不可能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变为现实。”

葛生一点了点头,但这个头点得有些无奈,说:“是吧,就是。”

“葛龙泉真的要成为市窑务局局长了?”宋均辞仍然希望葛生一有一个肯定的语气。

“目前的这个概率可以说是在百分之九十五,或者是再高一点。”葛生一说。

“这个或者是再高一点,也就是说是百分之百了。”宋均辞补了一句。

“也可以这样理解吧。”葛生一说。

“你哪?去人大还是去政协?是不是又成为一个带括号的官员,在一个什么委员会中做一个副主任,并外加上一个括号,括号内注上一个正县级。不然的话,也说不过去。”宋均辞说。

葛生一笑了,说:“人大的可能性大。”

“你就不要再什么可能、概率、就算是了,暂时放一放你那个什么组织纪律,直来直去,有什么就说什么。我相信,你说的这些,你全知道也全明白,而且是上边已经给你谈完话了,你只所以用什么可能及概率来搪塞,就是觉得在自己的心中还有个组织纪律的概念,不情愿去触及这道红线。其实,辩证地看,应当是这样,对你来说是好事,同时,也是你的悲剧。”宋均辞说。

葛生一默认了,便从头到尾地讲了起来:“你了解市局下属的第一号窑场吗?”

宋均辞点了点头。

“那是一个已经没有了任何希望的国有企业,几年前就应该破产了,但上边不让破,下边也不愿破,同时,也没有人懂得如何来破,就是那样半死不活的摆在那里。这些年,随着城市的发展,第一号窑场也渐渐地由城郊变市区,每年虽然也生产一点产品,但也把半个城区搞得乌烟瘴气,弄得市民怨声载道。就这样,死,死不了;活,活受罪。老职工无钱看病,年青职工无工可做。企业没有资金,设备老化,技术人员严重流失,一年又一年,惨淡经营,毫无起色,老职工看病不能报销,人员上访是家常便饭。但不管怎么说,这窑场还有一千亩地在那里摆着,也引来了多少颗眼睛直盯着这个窑场,其中,几家银行想瓜分,几家开发商想开发,这方法已经是五花八门了。但柴老局长撂下一句话,说你们谁要这地都可以,但前提给我将所有的员工全部安置了。就这一个人员安置的问题,统统将这些人挡在了大门之外。可现在让葛龙泉搞定了,不仅是搞定了,而且也就因这个搞定,也帮他谋到了这个市窑务局局长的位置。”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为了这个市窑务局局长的位置,才要来搞定这个东西。”宋均辞说。

“对,应当是这样理解。”葛生一继续说:“目前,市里搞的这个‘三场五苑’的项目,非常醒目,不仅给全市一个精神上的提振,也给全市经济发展一个明显的提速。市里研究决定,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引资力度,扩大基础设置的投资与建设。也就在这个时候,葛龙泉与袁始池的那位舅舅,也就是这个‘三场五苑’项目总负责人,对第一号窑场制定了一个全面开发的规划,而这个规划没有第三个人知道,也就是说,市窑务局及第一号窑场上上下下所有的人,除葛龙泉之外,没有第二个人知道。投资方仍然是袁始池的那位舅舅的那个财团,而投资规模远远大于‘三场五苑’中的任何一个场或一个苑,达到了‘三场五苑’之和一半以上的投资额。当他们两个人敲定了这个规划之后,在一次招待前来为柴老局长会诊的专家之后,葛龙泉专门将前来坐陪的市委市府领导留了下来,讲述了他这个投资设想以及相应的规划,并提出不要市委市府一分钱,只要市委市府一纸任命,即任命他为这个项目的工程建设总指挥。”

“在这一点上,你永远都不可能比得上葛龙泉,因为,你被传统的东西已经禁固到了作茧自缚的地步了。我想,他所提出的这个项目规划在全市来说,当数一二,或者是前所未有。”宋均辞说。

“对,这让人想都不敢想。不光是我不敢想,就连市长也想都不敢想。”葛生一笑着说:“就是借给我五个脑袋,也想不出来,而且也不敢想,也想不到。退一万步说,就是想到了,也不敢张这个口。我们平时能往墙上画一张大饼,说这张大饼有多么多么好吃,就已经觉得这张脸已经拉得够可以的了。可人家不,人家不是画一张大饼,而是画了一个空中楼阁的海市蜃楼,而且还要为了实现这个海市蜃楼的规划,去立什么军令状。你敢吗?”

宋均辞也笑了,说:“你今天终于有点认识你的这位同事了。”

“不,是更加不认识了。”葛生一说:“你知道他画的这个空中楼阁的海市蜃楼是什么吗?我给你表述一下,就是要在第一号窑场场址上,建上一栋至少二十八层高的集住宿、餐饮、娱乐、办公写字、商务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星级大厦,如果后续资金有保证,要建至三十六层或更高,成为全市乃至周边数百里之内的标志性建筑。并在大厦前建设一处全市最大的用来市民休闲娱乐的广场,起名为陶艺广场。在广场中设置一百处大型陶瓷艺术作品,供游人游览欣赏,以此提高城市品牌。在大厦的另一侧,建设一个全市面积最大的陶园居民区,名为陶苑,其规划在目前‘三场五苑’中的‘五苑’之首,而且是全市第一个小高层居民区,整个设计,描述得相当的现代化、高端化和人性化。而且还提出了如果市委市府的领导们如果有这个意愿,可以在这里专门设置一栋为市委市府领导机关工作人员居住的高层住宅,并备有专门的物业管理,成为小区中的小区。如果这个区中区能以团购的方式实现,投资方承诺,将对这个区中区实行保本微利的原则进行销售。当葛龙泉将这个规划方案向市委市府的领导们提出来时,在场的领导竟然没有一人发话,而且是面面相觑。形容的文明一点,那是大为吃惊;而形容的欠妥一点,则完全是呆若木鸡。最后,还是组织部的姚部长先开了口,问葛龙泉能不能说说细节。葛龙泉说,暂时,投资方要求保密。姚部长又问,投资方总得有一个标准吧。葛龙泉说,投资方有这样一个标准,即在搬迁问题上,不出现任何的上访事件。姚部长一听,一拍大腿跳起来说,一不要政府一分钱,二不出现任何的上访事件,这不就是一块地吗,这样的事情你能做得到,别说是一个总指挥,就是给你葛龙泉一个窑务局局长的位置,又能怎样!”

葛生一讲到这里,看着宋均辞说:“在这种情况下,在这巨大的投资面前,你如果是书记市长,有不动心的可能吗?”

宋均辞点了点头,说:“的确是一个惊人的规划,也是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设想,即便是墙上画的一张大饼,也足以让人垂涎三尺,这就像考古掘墓一样,表面上看上去是一古墓,或许是汉,或许是周,而且也发现其有几个盗洞,但仍然不能抵消对其发掘的诱惑力。而葛龙泉的这个规划并没有任何的盗洞出现,这种诱惑力更是显而易见了。何况一个总指挥一个局长的位置,在这个巨大的投资面前,那个位置实在显得太渺小了,渺小到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不过,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那个陶瓷研究所的事,或许是葛龙泉在这个所谓的总指挥之后,又加的一个码,提出了一个额外的要求,而且是专门为姚辩而设置的一个地方。”

葛生一也突然明白地点了点头,说:“或许,或许,有这个可能,有这个可能。”

“既然如此,我又何以到这浑水中来搅上一棍子。”宋均辞说。

“看来,这个研究所你不去了。”葛生一说。

“我到这个地方来,就是教学的,没有别的目的,做到专一的教学,我谁的也不欠,落一个心安理得。你就安心地到市人大去就是了,那里清闲,没有勾心斗角,很适合你。我想,葛龙泉也不会忘记你的,在这个项目中,他必定也要为窑务局机关的宿舍做一个专门的设计,他现在是一条光棍,当了局长就不会是了,他一定要为自己的这个家考虑,所以,局机关的宿舍的建设,也就会成为他自家宿舍的最后一站,而有了他的,他就必须也要考虑你的。这个人,在有情有义这个方面,至少在目前来说,还是说得过去的。”宋均辞也不知道自己是在褒还是在贬葛龙泉。

“让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成一个受益者了。”葛生一有点苦笑的样子。

“也可以这样理解。为此而彼,为彼而此,因果关系总是有的。”宋均辞说:“如果这个因果关系不是至此而止的话,是不是我们这些个小兵疙瘩也能从中产生某种另外的因果关系?难说。”

“你们学校老师还会有什么因果关系产生?”葛生一说:“这与你们距离八杆子远。”

“也不见得,你这个结论下的还有点早。”宋均辞有些肯定地说:“窑务系统有这么一个大的工程,别说是学校,整个系统都难以预测,所有的人也都难以预测,因为大家都在一条船上,船稳了,或许因果关系不大,可如果船抛锚了或者是触礁了,受些惊吓,吃些苦头,那是少不了的。如果是翻船了,一条船上的人谁也跑不了,不管你是在上等舱还是在下等舱。”

“不就是盖个房子吗,会有这么严重?”葛生一不相信。

“不知道。但因果总会有的,一定会有的,是个什么样的因果,目前谁也难结论。原因很简单,市窑务系统本不是一条什么多么坚挺的大船,突然间加载了这么惊人的负荷,多少会让人产生联想。”宋均辞坚信自己的这种忧虑,说:“不过,你被解放了,或许坏事变为好事,更不要说这并不是什么坏事,都是正县级。如果有不同,只是分工不同罢了。如果还有不同,就是分工不同而产生的结果不同。我看哪,也就算了罢,你去你的人大,我教我的学,已经是现代化了,我们都要学会直接面对吧。”

这真是,昔君不用油炒菜,留给子孙夜读书;如今已是现代化,子孙夜读不用油;倘若再把油来备,子孙不解世人逗。(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