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奋斗在残明 > 第002节 诡谲之计

第002节 诡谲之计

张国维看到倪元璐离去也没有多说什么,他更多是问姜瓖北部边防的事情。眼下辽东用兵太多,内地又匪乱不止。吐蕃的人和甘肃的蒙古人来来回回动兵好多次,兵部都视而不见,不是不愿意管,而是没能力管。陕西河南匪乱止不住,若是山西再乱了,那么大明北方就等着被人攻克吧。好在山西虽然土地贫瘠,但是山西人天生能闯,敢为天下先,因此山西人都富裕,形成京畿之地西面最可靠的屏障。姜瓖为张国维简单介绍了自己在大同府的布置,包括在大同北部建立的七娘子城集宁,并且为开市做准备。张国维对此到没有什么异议,一旦在大同形成一股联合蒙古反抗满清的力量,无疑是对皇太极做出的“满蒙一家”极好打击。

姜瓖为张国维介绍了小虎楚尔罗雅克的事情,而他的叔父大虎楚尔是蒙古草原的活佛,这对于张国维是很重要的事情。在蒙古草原,信封喇嘛教,而活佛的地位是崇高的,这支现在来看很孱弱的力量将来会掀起多大的风浪,张国维也有些看不出来,便有些赞叹姜瓖的眼力,不愧是崇祯皇帝钦点的人。只是听到蒙古人也纷纷到内地换取物资,这让张国维十分忧虑,因为蒙古若是如此缺乏物资,辽东肯定也缺乏物资,满清短期退兵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了。因为满清肯定是准备夺城来夺取物资,洪承畴做出的逼敌退兵的可以认为战略上已经失败了。

张国维又问了姜瓖关于兵器和粮食的事情。对于兵器,姜瓖说道能够成为兵部可靠的补给。张国维很满意,如今洪承畴督师在与清兵的对阵中尚属攻势,对兵器铠甲需求很大,姜瓖表示知道这些事情,现在大同府有煤,有铁矿,就是工匠不好找,张国维表示会支持。张国维知道其实南部的兵器无法在北部使用,浙江的铁刀经过辽东寒气一冻,用手指头都能掰碎。相比较北直隶,大同府地处雁北,虽然比不了辽东最冷的地方,但是与关宁锦防线温度也差不多,这里打造的兵器很好用。张国维表示兵部不会拖欠大同都司兵器费用,让他们放心打造。

姜瓖又给张国维倒上一杯高粱白,向他解释了高粱白的作用。张国维看到桌上剩余的半杯高粱白,想到倪元璐喝这高度酒的样子哈哈大笑,胖胖的身子上白色的胡子一个劲颤抖。姜瓖为张国维解释了这酒的作用,除了高粱酿酒,秸秆做马饲料,这种酒洒在伤口上还不容易让伤口感染,这对于解救士兵生命是很重要的东西。因为酒的度数高,还不容易结冻,是很方便的救护器具。张国维对此立刻十分重视,对姜瓖表示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多准备这种酒。兵部会落实松锦前线对于此战的战略需求,尽快给大同都司下订单。

二人谈到了二更十分,张国维才离去。姜瓖洗漱一下,匆匆赶到紫禁城,这次只有刺心跟在身边,小羽留在客栈中。紫禁城外,四更十分刚过,姜瓖递上牌子,小黄门带姜瓖到一个房间休息,解释道:“吴三桂总兵刚刚进去,怕是要等一下。姜总兵也是一宿没睡吧,这里有些茶点,姜总兵但用无妨。”

姜瓖简单回忆了一下昨晚倪元璐给自己介绍的礼仪,包括三扣九拜大礼,又想到张国维对自己谆谆教导,脑子十分混乱,赶忙用冷水洗把脸,再静下心来运气一遍,刚运了三个周天,便有小黄门走来:“姜总兵我们赶紧去云台吧,吴总兵那里快结束了。”

崇祯看着离去的吴三桂,摇摇困乏的肩膀,又看着屋外有些发亮的天际,有人喊声传来,崇祯问道:“这又是仁义粮行的人往城内运粮?这仁义粮行运来的这些粮食可是解决了*烦,往辽东运送的粮食有指望了吧?”

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连忙赔笑道:“皇上心系前线,是前线将士之福。只是这仁义粮行的粮食也不多,若真如洪督师那样存粮,怕还是不够的。臣已经问过了,那仁义粮行主要是往雁北运粮的,这些运往粮食,有一些还要算到户部的。”

崇祯望着远方:“是啊,雁北的百姓也要有饭吃才行啊,若是雁北的鞑子与辽东的鞑子联起手来,我们就不会在这里坐着了。”崇祯活动一下肩膀:“接下来的谁?”

王承恩小声的说:“大同总兵姜瓖。”

正在这时,平台下传来姜瓖浓重的声音:“臣,大同总兵姜瓖,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说罢就开始三叩九拜大礼。

崇祯连忙制止:“爱卿免礼。”说话间就有小黄门上来搀扶,但是姜瓖已经行罢大礼,看到姜瓖从骨子里透出的干练劲,崇祯心中就充满了高兴,笑着问道:“爱卿从大同府来,那里的情况怎么样啊?”

姜瓖为崇祯解释了大同府兵力枯竭的事实,这是崇祯知道的。还为崇祯解释了现在筹措新兵的举措,特别是筹集战马的措施,让崇祯十分满意。崇祯笑着对王承恩说道:“我说着榆林姜氏定有忠烈之士吧?姜瓖,我记得有人曾说过你是天水姜氏的蜀汉大将军姜维之后,可有此事?”

姜瓖连忙答道:“确有此事。”崇祯又笑道:“你那个红颜一怒的女人,也跟着你到了大同吗?我记得她叫做小七儿。”

姜瓖吓一跳:“是,小七儿现在就在大同。”崇祯却恨恨地说:“西安府二十几个将军居然无法挡住你姜瓖的脚步,那些人还真是废物。我大明朝打仗,还需要真正的武人,难道真的让孙传庭、卢象升这些文人领兵吗?他们对付匪乱还将就,对付真正的精锐就不行了。像那洪承畴,这都大半年下来还不曾解了锦山之围。”姜瓖不解崇祯的说法,王承恩在旁边笑眯眯的说道:“姜总兵还不谢恩。那日你大闹荣春阁时,有东厂的人和锦衣卫在旁边,早就将你的丰功伟绩记载下来。是圣上力排众议,将你提拔到大同总兵,并赐你征西大将军旗,就是希望你拿出当年姜维维持蜀汉的精神,将雁北的天地撑起来。”

姜瓖大惊,连忙跪下磕头:“臣必将肝脑涂地,为圣上效力。”

崇祯满意的点点头:“爱卿入主大同三个多月了,可有什么功绩?”

姜瓖暗暗叫苦,早就听说崇祯急功近利,没想到竟然着急到如此地步。姜瓖赶忙说道:“臣做事不拘一格,还希望有些事情不会外传。”崇祯一点头,看了一下王承恩,王承恩下去看了看:“除我外,云台再无别人。”

姜瓖虽然信不过王承恩,但是既然崇祯说了,便一咬牙:“那满清鞑子首领红吉,最近有留血不止的事情,不知此事圣上是否知晓?”

红吉便是皇太极,只是两地翻译不同。满清称作皇太极,大明称作红吉。

崇祯点头:“嗯,锦衣卫报过此事。”

姜瓖的声音就像吞了一口炭,干涩的说:“此事有碍天合,但是臣还是做了。圣上可知道东海珊瑚?”

崇祯摇头:“这是什么?”

姜瓖解释道:“东海珊瑚是一种东海产出的珊瑚,最是珍贵。因为珊瑚大都产自南海,这东海的珊瑚便极为罕见,而且能发出一种微微的香味,凝神安详,最是难得不过。”姜瓖顿了一下:“我知道,三个月前红吉获得了一株这样的东海珊瑚,便开始筹划,让那小七儿往辽东卖了一批蒙古女子。这些蒙古女子是臣出钱,小七儿在大同交换而来的,并非我中原人士。这些女子在送往辽东的时候,都由小七儿训练过,柔媚不说,且每个人都在服用冰雪莲,因为女人服用这种植物,可以让女人更加妩媚。”

王承恩正想打断姜瓖的话,可是看到崇祯的脸色聚精会神,便止住了嘴。崇祯问道:“你是说?”

姜瓖冷笑道:“东海珊瑚与冰雪莲本来是不会相遇的,因为这两种物件一在东海,一在西南冰山。可是它俩一旦相遇,便是绝世剧毒,这类毒民间称作火毒,我们称之为右弼毒。同时碰触此二种物件的人会血流不止,很难用药物将血止住。皇上,红吉此人可否有流血不止的症状?”

崇祯冷笑一声:“是鼻血,流不止。”

姜瓖用同样阴冷的声音回答道:“我知道满清人生性好淫,这次送往辽东的三十人姿色都还不错,又有冰雪莲让她们更加可人。只是那东海珊瑚极为珍贵,自然只会在红吉屋中。这二种物件若能碰到,只可能是又和女人有染、又和红珊瑚有关系的红吉。除他外,再无一人有可能有这种事。我原以为红吉此人到处征战,必定遍体鳞伤,只是没想到这火毒从鼻子表现出来。”(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