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奋斗在残明 > 第011节 松锦大战

第011节 松锦大战

就在姜瓖去往天津卫、后来在宣府大同北部巡视的时候,在吴三桂已经赶到辽东前线的时候,有一个人也在狂烈烈的大风中向着松锦前线奔驰。他虽然衣着华美,但是却在马上一只手捧着一个碗,碗里尽是鲜血,鲜血从鼻孔流出,在飞奔中不断有鲜血飞飘而去,将此人胸口、上襟全部打湿。这个人却好似未知,完全不顾根本停不下来的鲜血,继续向前纵马飞奔。这个人就是满清帝国的建立者皇太极,草原尊称天聪汗,努尔哈赤第八子。

济尔哈朗紧紧跟着皇太极的背后,对这个帝王心中再次充满了钦佩,试问天下有几人能做到此。济尔哈朗自小就追随皇太极南征北战,前一段时间因为皇太极命他种地一事还心中略有不满。但是看到此刻皇太极已经鼻血流不止的情况下,不知性命还几何的情况下,却千里迢迢将自己带到身边,济尔哈朗感觉浓浓的暖意,他觉得皇太极并未轻视自己。

皇太极带的人不多,匆匆赶往松锦前线是有原因的,因为刚刚得报,辽东的粮价又涨了,不仅仅大清的在涨,大明的也在涨。暂时不管大明是否真的缺粮,从粮价飞涨的情况就知道,前线的粮不多了。大明有粮再多,运不到前线也是无用。清兵已经围困锦州城长达一年,此刻来到松锦前线,也为振奋士气。前一段时间,明军攻打西石门,虽然明总兵杨国柱阵亡,却将清军打得够呛。有皇太极来此,可以振奋士气。然后还有一点就是,皇太极有种奇怪的感觉,此番自己的鼻血长流不是寻常病,应该是明朝人对自己的陷害,法术、下毒都可能,若拖下去,再增加别的变数就不好了。趁着粮价变动,皇太极决议要给大明致命一击。

皇太极走入锦州大营,果然获得了清军将士的一致欢迎,士气大振。皇太极走入中军大帐,各主要军官都已经到了,阿济格、豪格、博洛、满达海、尼堪等人都到了,可是多尔衮和多铎兄弟不见了踪影。皇太极却不着急,自在帅位上坐了,对众将说道:“给各位说个好消息,济尔哈朗在清水的屯田大获成功,目前新一批清水大米近几日便会运到。”

有粮到了。众将一听非常高兴,这时帐外传来多尔衮的声音:“末将多尔衮(多铎),参见皇帝陛下。”

“快请进。”皇太极十分高兴,都站起身来,看到多尔衮和多铎的脸都冻僵了,连忙说道:“快给朕的二位弟弟上些姜汤,睿亲王,事情怎么样了?”

多尔衮点头:“幸不辱命。”皇太极虽然还留着鼻血,却轻松的说:“好,只要京城中人延误军情一些,朕就能取得此战成功。”

受贿这种事情不能在帅帐中说明,多尔衮含糊的答道,皇太极很高兴。多铎原以为多尔衮是带着自己到大明京城去增加阅历。现在看来是皇太极钦命,顿时觉得自己完成了一项光荣的任务。

皇太极命人将沙盘摆好,却对济尔哈朗说:“郑亲王,你看看在这松锦防线中,明军会将粮食藏在哪里?”多尔衮有些奇怪:“这个问题应该我来回答吧?”皇太极微笑:“你不知道,血滴子已经证实,你的汇报都是明军的掩饰。明军藏粮之地,恐怕也只有我们这里最会种地的济尔哈朗知道。郑亲王,你就看看吧?”皇太极哼了一声:“当时让你们屯田种地,都不去,只有郑亲王亲自前往,这种时候,自然要听他的意见。多铎你说说,你一直跟着郑亲王,郑亲王对于藏粮运粮之事了解吗?”

多铎老老实实的说:“据我说知,郑亲王对于藏粮运粮之事,是我军最擅长的人。”多铎没想到皇太极让他跟着济尔哈朗是这个目的,他本人平时更关系武艺的修炼,很少研究这些,没想到皇太极今番提问第一个问题竟是粮食问题。

济尔哈朗十分激动,没想到皇太极让他屯田是这个意思。他看着沙盘,想想说道:“塔山北部的笔架山,应该是一个重要之地。”多尔衮对于济尔哈朗十分不屑,问道:“为何是此地,此地靠海,没法产粮啊?”济尔哈朗却说道:“明军有水军,这是水路运粮之地,与那毛文龙的习惯相似。”多尔衮倒吸一口凉气,那毛文龙在皮岛弄得大清畏手畏脚,就是依靠海运粮,没想到明军又是这一招。

济尔哈朗继续说道:“此外,杏山也是藏粮之地。”皇太极因为流血过多,已经微微有些头晕,说道:“血滴子出动。夜枫,带所有血滴子去杏山去查看。对了——”皇太极看着多尔衮:“我记得你有个奴才叫依紫霄是吧,似乎他也是血滴子,让他也领一支,去笔架山查看。”皇太极慢慢的说:“此番是国战,诸位切要齐心合力。此战战术就是劫粮,我们定要打破明军的铁桶阵。”

多尔衮心中十分感动,不知道依紫霄的情况皇太极是否知道,依紫霄学习的是贪狼之术,十分擅长水术,去笔架山就是白送的功劳。倒是杏山本身就是防御城池,因此皇太极身边的血滴子大首领夜枫反而压力较大。皇太极真的是不拘小节,没有藏私的意思,多尔衮也明白此番战役的重要意义。

夜枫领命后,却没有离开:“皇上,血滴子都带走,您身边只剩亲卫队,这,很危险啊。”皇太极靠着椅背,有气无力的说:“朕在这大清军营中,难道还有人能进入大清军营刺杀我吗?有大清儿郎们护卫,这是最安全的地方!你们尽管去,早日查清明军粮草动向,我们早日结束这旷日持久的战争。”

夜枫点头称是,转身离去。皇太极挥挥手:“散了吧,血滴子回来就有消息了。这几日,各营早些休息,准备作战了。”说罢头一歪,竟晕了过去。

“皇上!”众将一惊,赶紧安排皇太极休息,请来军医来看。皇太极来大营走的太急,身边竟无一个御医伴驾。

不一会,皇太极悠悠转醒,看着跟前众将,有些生气:“都回各自营中,朕的情况不许乱说,谁说出去朕宰了谁。你们放心,朕心中有数,天命不绝我,朕就无事,这仗结束,朕还要与诸位在盛京饮酒呢?郑亲王,记得用清水大米酿酒啊。”济尔哈朗含泪答应。

众将皆去,皇太极却叫住了济尔哈朗,靠在龙床上,济尔哈朗为他接着鼻血。皇太极微微笑道:“老济啊,想不到你哥也成今天这个样子了。”济尔哈朗含住眼泪:“皇上不会有事的。”

皇太极笑笑:“我最近让众将看《三国》,你可知道曹操?”济尔哈朗后背一层冷汗,皇太极却说:“曹操是我最爱的人,那曹操手下有一个大将,叫做夏侯惇,你知道吗?”济尔哈朗点头。皇太极笑呵呵的说:“夏侯惇几乎没有战功,却位立大将军,位于诸将之上,你可知为什么吗?”

济尔哈朗摇摇头,皇太极悠悠的说:“因为曹操开辟的屯田,而曹操军中,最会屯田的,就是夏侯惇。因为据说那夏侯惇是夏禹的后代,乃是正儿八经炎帝后代,既会种地,又会用水,吕布之死的下邳之战就是他挖渠引水。没有夏侯惇运粮草,曹军根本无法打仗。众人都承认夏侯惇的地位,若无粮,曹军就是一盘散沙。因此夏侯惇是曹军位置最高的将军。”

皇太极用另一只手拉住济尔哈朗:“我就是曹操,我的位置不是篡来的,但是人们都把我当做曹操,所以我就是曹操。你要做我的夏侯惇,掌握住军队,只需要掌握住粮食就好了。你肯到清水屯田,我很高兴,从今以后,军粮全部由你供应……”

皇太极昏昏睡去了,济尔哈朗看着这个满洲第一个皇帝,满脸泪水。皇太极对他极为信任,父兄叛变对他毫无影响,依然对他委以重任。济尔哈朗原以为是跟随皇太极时间长的缘故,现在想来根本不是,而是因为自己是军中唯一一个肯种地的人。济尔哈朗很早就接触汉人,知道汉人只要有粮食吃,有地种,就不会反抗别人。因此济尔哈朗是满族中,第一个开始种地的人,也因此,很多汉人愿意跟随他,最著名的就是孔有德。如今,他没想到这种地的种子,竟然结出了这样的果实。难怪汉人会说,只管耕耘,不管收获。因为只要有汗水灌溉,一定会有果实。这句话的含义,济尔哈朗现在深刻体会到了。

下半夜,夜枫便回来了,济尔哈朗的推测完全没有错,杏山就是储粮之地。凌晨,依紫霄也回来了,笔架山有十二座粮山。于是二人便一起见驾了皇太极,皇太极知道情报属实十分高兴,立刻升帐点兵。命多尔衮继续围困锦州;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与博洛、尼堪一起,率先攻击笔架山;命济尔哈朗攻击杏山;命豪格与满达海一起,攻击松山城;命多尔衮的弟弟多铎藏在松山和杏山之间,伏击明军。

众将依计而行。明军并未派重兵把守笔架山,哪里能经得起阿济格、博洛和尼堪三员大将的攻击,明军战死、淹死不计其数。笔架山的失守让明军督师洪承畴十分被动,被迫撤军,然后撤军并不统一,王朴带兵率先离去,导致退兵变成溃兵,明军自乱阵脚,多尔衮趁机杀出去,死伤无数。洪承畴率人退往松山,而吴三桂因为与姜瓖提前有谈到此事,便率兵与王朴退到杏山。明军此战大败,松锦战事从此改变走向,明军转攻为守,清军转守为攻。(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